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三 (1)
卷之二十三 (1)
1. 便毒論
腎為作強之官,所藏者志也。男女大欲不能以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中途,而結為便毒矣。夫人腳腿與小腹合縫之間,精氣所出之道路也。或觸景而動心,或夢泄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陰陽,又不能忘情息念,精與血交滯,其不為腫結也幾希。便毒處所,上不在腹,下不在腿,介乎兩者之中是也。
嘗怪世俗無知,才覺有便毒證狀,必以為熱氣所攻,每每薄衣露足,遂使寒邪乘之,熱氣轉不得散,日復一日,敗精宿血,愈聚而愈結焉。不思一身宗筋,上絡於舌本,下聚於陰器,筋得寒則急,急則縮,甚至傴僂而不獲伸。於斯時也,百藥並陳,亦難責效,況復從事於寒涼者乎?治法散寒、利熱,泄其腎邪,活其血脈,是為捷徑。外此,老人氣滯,亦或有之。
白話文:
便毒論
腎臟是主宰人體強壯的器官,它負責儲藏人的意志和精神。男女如果縱慾過度,無法順利發洩情慾,就會導致精血損傷,停留在中途,形成便毒(即肛周膿腫)。女性的腳踝和小腹交界處,是精氣排出體外的通道。有些人容易被外界的景象或情景刺激而產生性衝動,或者夢遺後精液未能完全排出,既無法正常行房,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慾念頭,導致精血淤積,很難不形成腫塊。便毒的病灶位置,在上不在腹部,在下不在腿部,介於兩者之間。
我常常奇怪世人的無知,一旦發現自己有便毒的症狀,就認為是熱邪入侵造成的,於是便穿著單薄的衣服,露出腳踝,結果讓寒邪乘虛而入,體內的熱邪反而無法消散,日積月累,損傷的精血越積越多,腫塊也越來越大。他們從來不去思考,人體的經絡系統,上連舌根,下達陰部,如果經絡受寒,就會收縮痙攣,甚至導致身體彎曲,無法伸展。到了這個地步,即使使用各種藥物,也很難見效,更何況還使用寒涼的藥物呢?治療方法應該以散寒、清熱為主,排除腎臟的邪氣,使血液循環暢通,才是快速有效的途徑。此外,老年人氣血運行不暢,也可能出現這種病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