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2)

1. 附:暑風

治暑風猝倒法,凡人中暑,先著於心,一時昏迷,切不可與冷水飲並臥濕地。其法先以熱湯灌或童便灌,及用布蘸熱湯熨臍並氣海,續續令暖氣透徹臍腹,俟其蘇省,然後進藥。若旅途中猝然暈倒,急扶在陰涼處,掬路中熱灰土作窩於臍中,令人尿其內,即蘇。卻灌以人尿或攪地漿,飲之半碗,或車輪土五錢,冷水調,澄清服,皆可。

一方用大蒜三兩瓣細嚼,溫湯送下,禁冷水,即愈。

白話文:

救治夏季中暑猝倒的方法,任何人在遭受暑氣侵襲而昏迷休克,絕對不可給他喝冷水或讓他躺在潮濕的地面上。救治的方法首先用熱湯或童尿灌進病人嘴裡,並且用布蘸熱湯熨燙病人的肚臍和氣海穴,讓熱氣持續不斷地傳遍整個腹部,等病人甦醒過來,再進藥治療。如果在旅途中突然昏倒,馬上把他扶到陰涼的地方,在臍中挖一個窩,用路旁的熱灰土填滿,再讓人把尿液倒進去,病人就會醒過來。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用人尿或攪拌過泥土的漿水灌進病人口中,讓他喝半碗,或者喝五錢車輪土,用冷水調和,澄清後服用,這些方法都可以。

把大蒜三瓣切碎細嚼,用溫熱的水送服,不要喝冷水,症狀即可痊癒。

丹溪云:挾火、挾痰,用二陳湯加黃連,實者可用吐法。戴氏曰:暑風者,夏月猝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暑,天、地二火也。內外合而炎爍,所以猝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飲也。因暑氣入而鼓激痰飲,塞礙心之竅道,則手足不知動躡而猝倒也。

此二者皆可吐。《內經》曰:火鬱則發之。吐即發散也。量其虛實而吐之,吐醒後可用清劑調治之。

白話文:

丹溪說:夾雜著火氣、痰飲,使用二陳湯加上黃連,如果是實證也可以用催吐的方法。戴氏說:暑風證,指在夏季突然暈倒,不省人事的一種證候。有的是因為火熱引起的,有的是因為痰飲引起的。火,是指人體的君火、相火;暑,是指天氣的暑火、地氣的火。內外火熱交加,焚燒爍灼,所以突然暈倒。痰,是指人體的痰飲。暑熱之氣進入人體,鼓動痰飲,閉塞阻塞了心臟的竅道,手腳就不知道如何活動,而突然暈倒。

《內經》說:火氣鬱結就應把它發散出去。吐就是發散的方法。根據患者體質虛實來決定吐法,吐醒後可以用清涼的藥湯調理。

2. 附:疰夏

疰夏屬陰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疼腳軟,食少體熱者是。

白話文:

疰夏屬陰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痛腳軟,食慾不振,身體發熱的症狀。

宜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藥。挾痰者加南星、半夏、陳皮煎服。又或用生脈湯。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門。)

白話文:

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去掉柴胡、升麻,加入炒柏子、白芍藥。夾雜痰飲的人,可以加上南星、半夏、陳皮,煎煮服用。或者也可以使用生脈湯。

補中益氣湯(見於內傷篇)

3. 中濕論

天氣下降,地氣上騰,二氣熏蒸,此即濕也。豈必水流濕而後為濕哉?且風之撼動,人知其為風;寒之嚴凝,人知其為寒;暑之炎熱,人知其為暑;惟濕之入人,行住坐臥,實薰染於冥冥之中,人居、戴、履,受濕最多,況夫濕能傷脾,脾土一虧,百病根源發軔於此矣。滯而為喘嗽,漬而為嘔吐,滲而為泄瀉,溢而為浮腫。

白話文:

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兩種氣蒸騰混雜,這就是所謂的「濕」。難道一定要水流濕潤後才能算是「濕」嗎?而且風的震動,人們知道那是風;寒氣的嚴酷凝結,人們知道那是寒;暑氣的炎熱,人們知道那是暑;然而濕氣滲入人體,無論是站著、走著、坐著、睡著,都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濕氣的薰染。人們所居之地、所穿的衣服、所穿的鞋子,都是接觸濕氣最多的地方,況且濕氣最容易傷害脾臟,脾土受損,各種疾病的根源都起源於此。濕氣滯留會導致咳嗽,積結會引起嘔吐,滲透會引起腹瀉,溢出則會引起浮腫。

濕淤熱則發黃,濕遍體則重著,濕入關節則一身盡痛,濕聚痰涎則昏不知人。至於為身熱,為鼻塞,為直視,為鄭聲,為虛汗,為腳氣,為腹中脹,臍下堅,為小便難,大便自利,皆其證也。濕家不可汗,汗之則發痓,熱而痓者,斃。又不可下,下之則額汗,胸滿微喘而噦,小便淋閉,難以有瘳。

白話文:

如果濕氣淤積化熱,就會發黃;濕氣遍及全身,就會沉重睏倦;濕氣進入關節,就會全身疼痛;濕氣聚集形成痰涎,就會昏迷不醒。至於發燒、鼻塞、直視、呼吸聲粗重、虛汗、腳氣、腹中脹滿、臍下堅硬、小便困難、大便自利,都是濕氣的症狀。治療濕氣不能發汗,發汗就會引起瘧疾,發熱而得瘧疾的,就會死亡。也不能瀉下,瀉下就會額部出汗、胸滿微喘而惡心、小便淋漓不暢,很難治癒。

治濕之法,通利小便為上,益脾順氣次之,半夏、茯苓、蒼朮、白朮、官桂、乾薑皆要藥耳。其若小便挾熱不利,則赤茯苓、防己輩,自有奇功。大抵濕之為病,易至沉深,漸潤之餘,淪肌浹髓於斯時也,須以朮、附、薑、桂作大劑與之藥力相接,病當漸解,不可以旦暮而責效焉。要之,治濕莫若生附、蒼朮為快。

白話文:

治療濕氣的方法,以利水通小便為上策,健脾和胃次之,半夏、茯苓、蒼朮、白朮、桂枝、乾薑都是很重要的藥物。如果小便有熱,不利於通暢,那麼赤茯苓、防己等藥就派上用場了。濕氣引發的疾病,很容易深入臟腑,漸漸地侵蝕肌肉筋骨,到這種程度,就需要用蒼朮、附子、生薑、桂枝等藥物來治療,藥力的作用就比較大了,疾病應該會逐漸好轉,但不能要求立刻見效。總的來說,治療濕氣的疾病,沒有比生附子、蒼朮更有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