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0)
1. 附諸方
香薷飲(《和劑方》)治伏暑引飲,口燥咽乾,或吐,或瀉,並皆治之。
一方加黃連四兩,用薑汁同炒,令老黃色,名黃連香薷飲。
厚朴(去皮,薑汁炙熟,半斤),白扁豆(微炒,半斤),香薷(去土,一斤)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鍾,入酒少許,煎七分,沉冷,不拘時服。熱則作瀉。香薷須陳者佳。
縮脾飲(《和劑方》)消暑氣,除煩渴,止吐瀉霍亂。縮砂仁(四兩),乾葛(二兩),白扁豆(二兩),烏梅肉,草果(炒,去皮),甘草(炙。各四兩)
一方無干葛,有乾薑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大碗,煎七分,以水沉冷服。
加味五苓散(《濟生方》)治伏暑、熱二氣,及冒濕泄瀉注下,或煩,或小便不利。赤茯苓(去皮),澤瀉,豬苓(去皮),白朮(各一兩),官桂(不見火),車前子(各半兩)
生脈湯,生津止渴。
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上銼。水煎服。
人參白虎湯(徐同知方)治伏暑發渴,嘔吐,身熱,脈虛,自汗。
人參(一錢半),知母(二錢),石膏(半兩),甘草(炙,一錢)上㕮咀。入粳米一合,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熱服。如伏暑,作寒熱未解,宜和五苓散同煎服。伏熱後,或冷水沐浴,或吃冷物,清氣在脾不覺散,令日晡作寒慘,壯熱,渾身灑淅,宜加桂煎服,出汗便解。
大順散(《和劑方》)治胃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下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甘草(三斤),乾薑,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皮。各六兩四錢)上先將甘草用白砂蜜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卻入杏仁,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篩篩淨後,入肉桂一處搗羅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如煩躁,井華水調下,不拘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可。
十味香薷飲(《百一選方》。)消暑氣,和脾胃。香薷(一兩),人參(去蘆),陳皮(去白),白朮,黃耆(去蘆),白扁豆(炒,去殼),甘草(炙),厚朴(去皮,薑汁炒黑色),乾木瓜,白茯苓(去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冷水任調下。
清暑益氣湯(東垣方)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減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下疼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渴,不思飲食,自汗,體虛。
黃耆,蒼朮(米泔制),升麻(各一錢),人參,白朮,神麯,陳皮,澤瀉(各五分),甘草(炙)酒柏,麥門冬,當歸(各三分),葛根(三分),五味子(九粒),青皮(二分半)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大鐘,煎至一鍾,去渣,大溫服,食遠。
益元散(即天水散,又名六一散),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此藥性涼,除胃脘積熱,又淡能滲濕,故利小便而散濕熱也。
滑石(六兩,桂府者為效,非桂府則不為佳),甘草(微炒,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蜜少許,熱湯、冷水任下。如欲發汗,以蔥白、豆豉湯調下。
桂苓甘露散,治伏暑,引飲過度,肚腹膨脹,霍亂瀉利。
白朮,茯苓(去皮),甘草(炙),葛根,澤瀉,石膏,寒水石(各一兩),官桂(半兩),人參(去蘆),藿香(各半兩),滑石(一兩),木香(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下。新汲水、薑湯亦好。
白話文:
[附諸方]
香薷飲:治療中暑引起的多飲、口乾舌燥、嘔吐或腹瀉等症狀。其中一種方劑加入四兩黃連,用薑汁炒至金黃色,稱為黃連香薷飲。 藥方成分:厚朴(去皮,薑汁炙熟,半斤)、白扁豆(微炒,半斤)、香薷(去土,一斤),研磨服用。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少許酒,煎至七分,放涼後服用,不拘時辰。發熱則可起到瀉熱作用。陳年的香薷效果更好。
縮脾飲:消除暑氣,治療煩渴、嘔吐、腹瀉和霍亂。藥方成分:縮砂仁(四兩)、乾葛(二兩)、白扁豆(二兩)、烏梅肉、草果(炒,去皮)、甘草(炙,各四兩)。另一方劑無乾葛,改用乾薑。研磨服用。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七分,放涼後服用。
加味五苓散:治療中暑、暑熱,以及因感受濕邪引起的腹瀉、尿少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煩躁。藥方成分:赤茯苓(去皮)、澤瀉、豬苓(去皮)、白朮(各一兩)、官桂(未經火烤)、車前子(各半兩)。
生脈湯:滋陰生津止渴。藥方成分: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水煎服。
人參白虎湯:治療中暑引起的口渴、嘔吐、發熱、脈虛、自汗等症狀。藥方成分:人參(一錢半)、知母(二錢)、石膏(半兩)、甘草(炙,一錢)。加入一合粳米,用二鍾水煎至一鍾,不拘時辰,熱服。如為中暑,寒熱未解,宜與五苓散同煎服用。中暑後,如曾冷水沐浴或食用冷物,導致脾胃清氣不散,出現午後寒顫、高熱、渾身痠痛等症狀,宜加入桂枝煎服,出汗即可痊癒。
大順散:治療胃暑、伏熱,以及因飲水過多導致脾胃受濕,出現水穀不化、霍亂、嘔吐、臟腑失調等症狀。藥方成分:甘草(三斤,用白砂蜜炒至八分熟)、乾薑、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皮,各六兩四錢)。先炒甘草,再加入乾薑同炒,然後加入杏仁,炒至杏仁無聲為度,篩淨後,與肉桂一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七分,溫服。如煩躁,可用井水調服,不拘時辰,也可沸水沖服。
十味香薷飲:消除暑氣,和中健脾。藥方成分:香薷(一兩)、人參(去蘆)、陳皮(去白)、白朮、黃耆(去蘆)、白扁豆(炒,去殼)、甘草(炙)、厚朴(去皮,薑汁炒黑色)、乾木瓜、白茯苓(去皮,各半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熱水或冷水沖服均可。
清暑益氣湯:治療長夏濕熱引起的四肢倦怠、精神萎靡、胸悶氣促、肢體疼痛、氣喘、發熱煩躁、心下痞滿、小便黃赤、大便溏泄、腹瀉、口渴、食慾不振、自汗、體虛等症狀。藥方成分:黃耆、蒼朮(米泔制)、升麻(各一錢)、人參、白朮、神麴、陳皮、澤瀉(各五分)、甘草(炙)、酒萸肉、麥門冬、當歸(各三分)、葛根(三分)、五味子(九粒)、青皮(二分半),水煎服。
益元散(天水散、六一散):治療中暑發熱、小便不利。藥性寒涼,可清胃熱,利小便,散濕熱。藥方成分:滑石(六兩,桂府產的為佳)、甘草(微炒,一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加少許蜂蜜,熱水或冷水沖服。如需發汗,可用蔥白、豆豉湯調服。
桂苓甘露散:治療中暑、飲水過度、腹脹、霍亂、腹瀉等症狀。藥方成分:白朮、茯苓(去皮)、甘草(炙)、葛根、澤瀉、石膏、寒水石(各一兩)、官桂(半兩)、人參(去蘆)、藿香(各半兩)、滑石(一兩)、木香(二錢半),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白開水沖服,也可用新汲水或薑湯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