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二 (10)
卷之二十二 (10)
1. 癰疽證治
生肌散
老狗頭生腦骨(截碎,新瓦煅透,二兩),桑白皮(新者,一兩),當歸(二錢半)
上細末,麻油調敷,瘡深則摻,傘紙護之。
太乙膏,治癰疽發背惡毒。
好虢丹(二兩半),男生髮(洗,焙,二錢),木鱉仁(碎,三枚),肥白巴豆肉(十八粒)
上用麻油四兩,慢火先煎巴豆、木鱉、發團,更換柳枝攪准發耗五分,頓冷爐,絹濾,再暖,入淨虢丹,換柳枝頻攪,候色變,滴入水成珠,隨意入乳香末,再煎沸,傾入瓷器候凝,覆泥三日貼用。凡修合膏藥密室中,勿令貓、犬、婦人見之。
神應膏,治癰疽發背惡毒。
龍泉,好光粉(二兩),真麻油(三兩)
上慢火同熬,更換柳枝頻攪,滴入水成珠,方入白膠末少許,徐徐傾入瓷器,以水浸兩日,抄紙攤貼。
神異膏,治癰疽發背,惡毒瘡癤。
黑參,白芷實,露蜂房,杏仁(不去皮),木鱉仁,男生髮(洗,焙。各二錢),蛇蛻(鹽水洗,焙,一錢),肥白巴豆(一十五粒)
上銼細,麻油五兩,同藥入瓷銚浸一宿,慢火煎,更換柳枝攪,候藥色焦黑,頓冷爐,生絹濾,再入銚暖,入淨虢丹二兩,柳枝急攪,候黑,滴入水成珠,入乳香末二錢,拌和,傾入瓷器候凝,覆泥地三日,貼用。
遇仙膏,治癰疽發背毒瘡等。
川五靈脂,白芷,貝母(各半兩),當歸(二錢半)
上銼,細柳枝截二十四寸,麻油六兩,同上藥入瓷銚一宿,慢火煎,柳枝攪,藥色稍焦,入肥白巴豆二十一粒,木鱉仁碎五個,攪煎令黑,頓冷爐,生絹濾,再暖,入蠟半兩溶盡,再頓冷爐,入淨虢丹二兩半,更換柳枝急攪,候色黑,滴入水如珠,入乳香、沒藥末各二錢,拌和,傾入瓷器候凝,覆泥地三日,貼服皆好。柳枝止痛。
神仙截法,治癰疽發背毒瘡,發作便服,使毒氣不內攻,可保。
真麻油(銀器內煎十餘沸,傾出候冷,一斤)
上和醇酒二碗,分五次蕩、溫,日夜服盡,解陰證沉毒。
將理法
避風邪,少睡臥,勿驚憂,勿嗔怒,徐行動,省言語,戒閨房,絕思慮,防觸穢,聽好事,瘡頻洗,藥常助,盥漱,聞香,二便順序,擇飲食內充,無飢飽失度,敷藥、運掉屈伸,瘡口常加愛護,妄用惡草愈滋其毒,不忘飲食,反害其瘡,皆非正法。
癰疽發背龜形灸法,凡發背如龜形,辨認龜頭,不論左右上下,但以腫高處為頭,或有疑似,即以黃稈紙蘸醋掩之,先干處為頭,把筆點定,男女皆取左手中指,用草比量全指為度,一樣剪草十二片。六片安頓在外,合作龜背形六片,安頓於龜背之內,中心直頓二片,四方分頓四片,內外各相連合,如是則頭尾四足定矣。
以筆點其尾足,抹蒜膏灸之,先灸其尾七壯,火未滅,便灸後一腳七壯,火未滅,又灸後一腳七壯,迤邐如是,灸至前兩腳而止,須留龜頭莫灸,以出毒氣,法艾捍實如筋,中間大,剪作艾柱。此法合陰陽氣候,可用灸之,省力療理。
白話文:
癰疽證治
生肌散:將老狗頭的顱骨(敲碎,用新瓦片煅燒至透,二兩),桑白皮(新鮮的,一兩),當歸(二錢半)研磨成細粉,用麻油調和敷在患處,瘡瘍較深則撒藥粉,再用傘紙保護。
太乙膏:治療癰疽、發背等毒性疾病。將好虢丹(二兩半),男性的頭髮(洗淨,烘乾,二錢),木鱉子仁(敲碎,三個),肥白巴豆肉(十八粒)用麻油四兩,小火先煎煮巴豆、木鱉子、頭髮,用柳枝攪拌均勻,煎至頭髮減少五分之一,熄火冷卻,用絹布過濾,再加熱,加入淨化的虢丹,用柳枝不斷攪拌,直至顏色改變,滴入水珠成形,再加入適量的乳香粉,繼續煎沸,倒入瓷器中冷卻凝固,用泥土覆蓋三日後使用。配製膏藥時需在密室中進行,避免貓、狗、婦女看見。
神應膏:治療癰疽、發背等毒性疾病。將龍泉,好的鉛粉(二兩),純麻油(三兩)小火同熬,用柳枝不斷攪拌,滴入水珠成形,再加入少量白膠粉,慢慢倒入瓷器中,用水浸泡兩日,用紙攤平後貼敷。
神異膏:治療癰疽、發背、惡毒瘡癤。將黑參、白芷根、露蜂房、杏仁(不去皮)、木鱉子仁、男性的頭髮(洗淨,烘乾,各二錢)、蛇蛻(鹽水洗淨,烘乾,一錢)、肥白巴豆(十五粒)切碎,用麻油五兩,與藥材一起放入瓷銚浸泡一夜,小火煎煮,用柳枝攪拌,直至藥色焦黑,熄火冷卻,用生絹布過濾,再加熱,加入淨化的虢丹二兩,用柳枝快速攪拌,直至變黑,滴入水珠成形,加入乳香粉二錢,混合均勻,倒入瓷器中冷卻凝固,用泥土覆蓋三日後使用。
遇仙膏:治療癰疽、發背、毒瘡等。將川五靈脂、白芷、貝母(各半兩),當歸(二錢半)切碎,用長二十四寸的細柳枝攪拌,麻油六兩,與藥材一起放入瓷銚浸泡一夜,小火煎煮,用柳枝攪拌,藥色略微焦黃後,加入肥白巴豆二十一粒,木鱉子仁(敲碎,五個),繼續攪拌煎煮至藥色變黑,熄火冷卻,用生絹布過濾,再加熱,加入蠟半兩溶化,再熄火冷卻,加入淨化的虢丹二兩半,用柳枝快速攪拌,直至顏色變黑,滴入水珠成形,加入乳香、沒藥粉各二錢,混合均勻,倒入瓷器中冷卻凝固,用泥土覆蓋三日後,內服外敷皆可。柳枝可止痛。
神仙截法:治療癰疽、發背、毒瘡,發病後服用,可防止毒氣內攻。將純麻油(用銀器煎煮十餘沸,倒出冷卻,一斤)與醇酒二碗混合,分五次溫服,一日一夜服完,可解陰寒沉毒。
將理法:避免風寒,少睡臥,勿驚憂,勿嗔怒,動作緩慢,少說話,戒房事,避免思慮,預防接觸污穢之物,多聽好事,經常清洗患處,藥物輔助治療,勤漱口,聞香,大小便通暢,飲食有節制,避免過飢過飽,敷藥、活動患處,經常愛護瘡口,切勿亂用草藥,以免加重病情,飲食要正常,否則反而有害於病情,這些都是不正當的治療方法。
癰疽發背龜形灸法:凡是發背腫脹如龜形,辨認龜頭,不論左右上下,以腫脹最高處為頭,如有疑慮,可用黃稈紙蘸醋覆蓋,先乾的地方即為頭,用筆標記,男女皆取左手的中指,用草測量,以全指為度,剪草十二片。六片放在外面,形成龜背的形狀,六片放在龜背內,中間豎放兩片,四方各放一片,內外相連,如此則頭尾四足就定位了。
用筆點上尾足的位置,塗抹蒜膏後進行艾灸,先灸尾部七壯,火未滅,再灸後腿七壯,火未滅,再灸另一後腿七壯,依次類推,灸至前腿停止,龜頭部位不灸,以利於毒氣排出。艾條要紮實如筋,中間粗大,剪成艾柱。此法配合陰陽氣候,可用艾灸治療,省力且療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