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8)

1. 中寒方論

寒者嚴凝殺厲之氣也。人以腎為根本,惟腎則受寒,惟寒則傷腎。腎氣一虛,寒邪交作,急痛拘攣,戰掉強直,昏迷厥冷,口噤失音,此中寒也。無汗惡寒,頭疼面慘,發熱拘急,手足微寒,此傷寒也。霍亂轉筋,洞泄下痢,乾嘔吐逆,積飲停痰,此寒邪入腸胃也,以至為咳嗽、為虛勞、為疝瘕、為腳氣、為帶漏、為遺精、為痎瘧、為諸痛,寒亦主之。

白話文:

寒邪是嚴寒凝固、殺伐嚴厲的氣候。人以腎為根本,唯有腎臟容易受寒,受寒冷侵襲就會損傷腎臟。腎氣一旦虛弱,寒邪就會乘虛而入,引起劇烈疼痛、抽筋、顫抖、肢體僵直、昏迷、厥冷、口不能言等症狀,這就是中寒。不發汗、怕冷、頭痛、面色蒼白、發燒、肌肉拘緊,手腳微寒,這就是傷寒。霍亂轉筋、腹瀉、嘔吐、積食、痰多等症狀,都是寒邪入侵腸胃所致。寒邪還可以導致咳嗽、虛勞、疝氣、腳氣、帶下、遺精、瘧疾等各種疼痛,這些疾病也都是由寒邪引起的。

人惟腎氣不充,疏於謹護,非特霜凝冰泫之謂寒,或者炎天暑月,當風取涼,臥地受冷,使寒邪之氣自皮膚而達經絡,自經絡而入臟腑,如前數證,皆得以恣睢四出矣。溫腎禦寒,如乾薑、附子、川烏、天雄輩,佐之以養正、靈砂,此固藥籠中物,然寒傷營氣,徒知溫腎而不知溫血,恐未必有十全之功,是則官桂、當歸又溫血之上藥也。不然,古人何以致意於寒泣血云。

白話文:

人們只要腎氣不足,不注意保護自己,不只在霜凍結冰的時節會感到寒冷,甚至在炎炎夏日,當風取涼、睡在地上受涼,都會使寒邪之氣從皮膚進入經絡,再從經絡進入臟腑,出現前面提到的各種證狀,讓寒邪四處橫行。

溫腎禦寒的藥物,例如乾薑、附子、川烏、天雄等,配合養正、靈砂等藥物,這些都是藥箱中的常備藥。然而,寒邪會損傷營氣,如果只知道溫腎而不知道溫血,恐怕效果不會十全十美。因此,官桂、當歸又是溫血的上品。否則,古人為什麼特別重視「寒泣血」呢?

2. 中寒證治

不換金正氣散,解散寒邪。

白話文:

不換金正氣散:解除寒邪。

蒼朮(炒),橘紅,半夏曲,厚朴(制),藿香葉(各一兩),甘草(炒,三分)

白話文:

蒼朮(炒過),橘紅,半夏曲(製成粉末),厚朴(經過炮製處理),藿香葉(各一兩),甘草(炒過,三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五片,棗二枚,煎服。

養胃湯,治外感寒邪,內傷生冷。

白話文:

養胃湯

治因外感寒邪,或內傷生冷所致的症狀。

配方:

銼散三錢,薑五片,棗二枚

用法:

煎服。

蒼朮(炒),厚朴(制),半夏曲(各一兩),人參,茯苓,草果,藿香(各半兩),橘紅(七錢半),甘草(炒。三錢半)

白話文:

蒼朮(炒過),厚朴(加工過),半夏曲(各一兩),人參,茯苓,草果,藿香(各半兩),橘紅(七錢半),甘草(炒過。三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加桂半錢,薑七片,烏梅半個,煎服。

薑桂散,溫中散寒氣

白話文:

薑桂散,溫暖中焦,散除寒氣。每次服三次量,加入半錢桂皮,七片薑,半個烏梅,煎煮後服下。

乾薑,良薑(各半兩),辣桂,木香,半夏曲,甘草(炒。各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五片,棗二個,煎服。

白話文:

乾薑,良薑(各 15 克),辣桂,木香,半夏曲,甘草(炒過。各 7.5 克)

以草藥研成粉末,每服服用三錢。搭配五片薑和兩顆紅棗,一起煎煮服用。

3. 附諸方

生料五積散(《和劑方》)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項強拘急,惡寒嘔吐,或有腹痛。又治傷寒發熱,頭疼,惡風,無問內傷生冷,外感風寒,及寒濕客於經絡,腰腳痠疼,及婦人經泄腹痛,並皆治之。

白話文:

生料五積散(出自《和劑方》)用於治療感冒寒邪導致的頭痛、身痛、項強拘急、惡寒嘔吐,或有腹痛。還可治療傷寒發熱、頭痛、惡風,無論是內傷生冷、外感風寒,還是寒濕客於經絡,導致的腰腳痠痛,以及婦女經泄腹痛,這些病症都可以用生料五積散來治療。

蒼朮(米泔浸,去粗皮,二十四兩),桔梗(去蘆,十二兩),陳皮,(去白),麻黃(去根、節),枳殼(去穰,麩炒。各六兩),厚朴,乾薑(各四兩),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肉桂,芍藥,當歸(各三兩),半夏(湯泡七次,二兩)

白話文: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去掉粗皮,二十四兩)、桔梗(去掉蘆頭,十二兩)、陳皮(去掉白色的瓤),麻黃(去掉根和節)、枳殼(去掉瓤,用麩皮炒制。各六兩)、厚朴、乾薑(各四兩)、白芷、川芎、甘草(炙烤過)、茯苓(去掉外皮)、肉桂、芍藥、當歸(各三兩)、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二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蔥白三根,煎七分,熱服。冒寒用煨薑,挾氣加吳茱萸,婦人調經則用艾醋。

白話文:

上邊的藥方叫「咀」。每次服用四錢(藥材重量單位),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蔥白三根,煎煮七分之久,趁熱服用。如果在寒冷天氣服用,用烤熱的薑來煎藥。如果伴有氣滯,則加入吳茱萸。如果女性用於調經,則加入艾草和醋。

按:此藥氣味辛溫,發表溫中,開鬱行氣有殊功,去寒濕之聖藥也。夫寒濕屬陰,熱燥屬陽,人之為病,不過二者而已矣。善用藥者,以苦寒而瀉其陽,以辛溫而散其陰,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予嘗以防風通聖散瀉熱燥之藥也,生料五積散為散寒濕之藥也,不識明哲以為何如?

白話文:

這帖藥辛溫,發汗溫中,散鬱行氣的效果都不錯,是治寒濕的良藥。寒濕屬陰,熱燥屬陽,人的生病,離不開這兩者。擅長用藥的人,用苦寒的藥瀉掉人體的陽氣,用辛溫的藥散掉人體的陰氣,那麼,沒有治不好的病。我一直用防風通聖散來瀉除人體的熱燥,用生料五積散來散除人體的寒濕,不知聰明的人認為怎麼樣?

理中湯(《和劑方》)治臟腑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強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氣刺痛。

白話文:

理中湯(出自《和劑方》)主治臟腑受寒,導致口不能言語,四肢僵硬。另外也可治療胃脘積痰,以及冷氣刺痛。

人參,乾薑(炮),甘草(炙),白朮(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服。

白話文:

人參、乾薑(炮製過)、甘草(炙製過)、白朮(各取等量)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四錢藥粉,加入一杯水煎煮,服用藥液。

四逆湯(《和劑方》)治傷寒自利,脈微欲絕,手足厥冷。(四逆名者,四肢逆冷也。)

白話文:

四逆湯(出自《和劑方》)用於治療傷寒自發性腹瀉,脈搏微弱、將逝,雙手雙腳冰冷。(四逆的名稱,是指四肢逆冷。)

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去皮,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白朮散(《活人》方)治陰毒傷寒,干煩躁,四肢逆冷。

川烏(炮,去皮臍),桔梗(去蘆),

白朮,附子(炮,去皮臍),細辛(各一兩),乾薑(炮,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熱服,不拘時。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附子理中湯,治中寒、中濕,嘔逆虛弱。

人參,白朮,乾薑(炒),熟附子(各一兩),甘草(炒,半兩)

上㕮咀。每三錢,薑五片,食前煎服。少血加當歸。

沉附湯,治虛寒無陽,胃弱乾嘔。

熟附子,乾薑(炮。各半兩),沉香,白朮(各一分),甘草(炒,一錢半)

上銼。每三錢,薑五片煎,食前服。

薑附湯,治中寒,厥冷強直,失音口噤,吐沫,或陰盛發躁。

熟附子,乾薑(炮。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煎半,空心,溫和服。亦治洞泄,嘔吐。

附子散,傷寒陰證,唇青面黑,身背強痛,四肢厥冷,及諸虛沉寒。

白話文:

甘草湯(炙甘草兩兩、乾薑一兩半、附子半兩去皮)

上藥研碎。每次取五錢藥粉,加水一碗,煎至七分,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白朮散(《活人》方)治療陰毒傷寒,口乾煩躁,四肢逆冷。

川烏(炮製、去皮臍)、桔梗(去蘆)、白朮、附子(炮製、去皮臍)、細辛(各一兩)、乾薑(炮製、半兩)

上藥研成細末。每次取二錢藥粉,加水一碗,煎至六分,熱服,不拘時間。

補中益氣湯(見內傷方)

附子理中湯,治療中寒、中濕,嘔逆虛弱。

人參、白朮、乾薑(炒)、熟附子(各一兩)、甘草(炒製、半兩)

上藥研碎。每次取三錢藥粉,加薑片五片,煎服,飯前服用。血虛者加入當歸。

沉附湯,治療虛寒無陽,胃弱乾嘔。

熟附子、乾薑(炮製,各半兩)、沉香、白朮(各一分)、甘草(炒製、一錢半)

上藥切碎。每次取三錢藥粉,加薑片五片煎服,飯前服用。

薑附湯,治療中寒,手腳冰冷僵直,失音口閉,吐沫,或陰盛發躁。

熟附子、乾薑(炮製,等分)

上藥研碎。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半碗水,煎至一半,空腹溫熱服用。也可用於治療泄瀉、嘔吐。

附子散,傷寒陰證,脣青面黑,身體背部疼痛僵硬,四肢冰冷,以及各種虛寒證狀。

熟附子(三分),官桂,當歸,白朮(各二分),乾薑(炮),半夏曲(各一分)

白話文:

  1. 熟附子(三分):

熟附子是指經過炮製後的附子,通常是用於溫補陽氣、益精壯腎,同時也具有鎮痛、鎮靜等功效。

  1. 官桂(二分):

官桂是指品質較好的桂皮,通常是用於溫通經絡、活血化瘀,同時也具有散寒止痛、溫陽散寒等功效。

  1. 當歸(二分):

當歸是指當歸的根,通常是用於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同時也具有補氣養血、益氣補血等功效。

  1. 白朮(二分):

白朮是指白朮的根莖,通常是用於健脾益胃、燥濕化痰,同時也具有補氣健脾、益氣健脾等功效。

  1. 乾薑(炮)(一分):

乾薑是指經過炮製後的生薑,通常是用於溫中散寒、祛寒止嘔,同時也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等功效。

  1. 半夏曲(一分):

半夏曲是指經過炮製後的半夏,通常是用於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同時也具有化痰止嘔、降逆化痰等功效。

上銼。每服三錢,薑五片,棗二枚,食前煎服。

五丹丸,治沉寒痼冷。(方見血證類)

應夢人參散,治傷寒身熱頭疼。亦主痰嗽。

白話文:

上銼,每服三錢,配合薑片五片、紅棗二顆,於飯前煎服後服用。

五丹丸,用於治療長期受寒所導致的疾病。(處方見血證類)

應夢人參散,用於治療傷寒發燒、頭痛。同時也可用於治療痰飲咳嗽。

人參,白朮,白芷,乾葛,北梗,青皮(各三分),甘草(炒,一兩),乾薑(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煎服。

敗毒散,傷寒熱證通用。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芷、乾葛、北梗、青皮(各 1.5 公克),甘草(炒過,6 公克),乾薑(0.75 公克)。

每服用兩錢,佐以薑棗煎煮服用。

敗毒散適用於傷寒發熱的證候。

人參,赤茯苓,川芎,北梗,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制),甘草(炒。等分)

白話文:

人參:增強元氣、補益氣血。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北梗:溫中散寒、理氣化痰。

羌活:祛風濕、散寒止痛。

獨活:祛風濕、止痛。

前胡:疏風散寒、化痰止咳。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枳殼(制):破氣消積、行氣導滯。

甘草(炒)等分:調和諸藥、補益氣血。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五片,煎服。人參羌活散用藥亦同。

傷寒證治格法《活人總括》備述其詳。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生薑五片,煎服。人參羌活散的用法也與此相同。

《傷寒證治格法》中《活人總括》一書,詳述了傷寒的證狀、治法和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