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附:預防中風出《乾坤生意》
夫聖人治未病之病,知未來之疾,此其良也。其中風者,必有先兆之證: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者,此先兆也,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至。經云: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宜調其營衛,先服八風散、愈風湯、天麻丸各一料為效,宜常服加減防風通聖散預防其病,則風疾不作而獲其安矣。
愈風湯,初覺風動,服此藥不致倒僕,此乃治未病之聖藥也。又治中風症,內邪已除,外邪已盡,當服此藥以行導諸經,久服大風悉去,縱有微邪,只從此藥加減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於通塞,或一氣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乃常服之法也。久則清濁自分,營衛自和矣。
羌活,甘草,防風,當歸,蔓荊子,川芎,細辛,黃耆,枳殼,人參,麻黃,香白芷,甘菊花,薄荷,枸杞,柴胡,知母,地骨皮,獨活,杜仲,秦艽,半夏,前胡,厚朴,熟地黃,防己(各二兩),茯苓,黃芩,芍藥(各三兩),石膏,蒼朮,生地黃(各四兩),肉桂(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鍾,生薑三片煎,空心服,臨臥煎滓服。空心一服,吞下二丹丸,謂之重劑;臨臥一服,吞下四白丹,謂之輕劑。其立法是動以安神,靜以清肺。
假令一氣之微,用愈風湯三兩,加麻黃一兩,勻作四服,加生薑,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則往。如一旬之通利,用愈風湯三兩,加大黃一兩,亦勻作四服,如前服,臨臥服,得利為度。此藥常服之,不可失四時之輔。
如望春大寒之後,本方加半夏、人參、柴胡各二兩,通前四兩,謂迎而奪少陽之氣也。
如望夏穀雨之後,本方加石膏、黃芩、知母各二兩,通四兩,謂迎而奪陽明之氣也。
季夏之月,本方中加防己、白朮、茯苓各二兩,通前四兩,謂勝脾土之濕也。望秋大暑之後,本方中加厚朴二兩、藿香二兩、桂一兩,通前四兩,謂迎而奪大陰之氣也。
望冬霜降之後,本方中加附子、官桂各一兩;當歸二兩,通前四兩。謂勝少陰之氣也。
如得春氣候,減冬所加,四時類此。此雖立四時加減,更宜臨病之際,審察虛實寒熱,土地之宜,邪氣靈少。此藥具七情、六慾、四氣,無使五臟偏勝,及不動於營衛。如風秘,服之永不結滯。此藥與天麻丸相為表裡,治未病之聖藥也。若已病者,更宜常服。無問男女老幼,驚癇搐搦,急慢驚風,四時傷寒等病,服之神效。
八風散(《和劑方》)治風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皮膚瘙癢,癮疹成瘡。及治寒熱不調,鼻塞聲重。
藿香,(去土,半斤),白芷,前胡(去蘆。各一斤),黃耆(去蘆),甘草(爁),人參(去蘆。各二斤),羌活(去蘆),防風(去蘆。各三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入薄荷少許,煎湯調下,食後服之。
天麻丸,治風因熱而生,熱勝則動。宜以靜勝其躁,是養血也。天麻,牛膝(二味用酒同浸三日,焙乾),玄參,萆薢(各六兩,另研,杜仲炒斷絲,七兩),附子(炮,一兩),羌活(十四兩),川歸(十兩),生苄(十六兩),一方有獨活(五兩),腎間風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白湯下。予按:用藥治病之法,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正治也。今中風癱瘓之證,本風火陽邪,而用烏附等熱藥治之,何哉?蓋中風癱瘓,乃濕痰、死血結滯於臟腑、經絡之間,非烏附等熱藥,能開散流通之乎?此非正治,乃從治也。書云:從少從多,各觀其事。
則從治之藥,只可為引經而已。丹溪云:肥白人多濕,少用烏附行經是也。此方既用附子,又用側子、官桂助之,其理安在哉?本欲削去,姑存,以待肥白多濕之人,減而用之,中病則已,不可過。肥白多濕之人,不可用也。灸法風池、百會、曲池、合谷、肩髃、風市、絕骨、環跳、三里等穴,皆可灸之。
白話文:
聖人預防疾病,能預知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這是高明的醫術。中風之前,必定會有徵兆:例如大拇指和食指麻木無感,或手腳無力,或肌肉微微抽搐,這些都是先兆,三年內很可能發生中風。古籍記載:情況危急就治標,情況緩和就治本。應該調和營衛之氣,先服用八風散、愈風湯、天麻丸各一劑,效果顯著。平時應該經常服用加減防風通聖散預防疾病,這樣就能避免中風,獲得健康長壽。
愈風湯,在感覺風邪初起時服用,可以避免中風倒地,這是預防疾病的良方。治療中風,內在的邪氣已清除,外在的邪氣也已消除,就應該服用此藥疏通經絡,長期服用可以徹底去除風邪,即使還有輕微的邪氣,也可以通過加減此藥來治療。但是治療疾病的方法,不可忽略通利的作用,例如微微出汗,或大便通暢,這些都是長期服用的效果。長期服用後,清濁之氣自然會分開,營衛之氣自然會調和。
愈風湯藥方:羌活、甘草、防風、當歸、蔓荊子、川芎、細辛、黃耆、枳殼、人參、麻黃、白芷、甘菊花、薄荷、枸杞、柴胡、知母、地骨皮、獨活、杜仲、秦艽、半夏、前胡、厚朴、熟地黃、防己(各二兩),茯苓、黃芩、芍藥(各三兩),石膏、蒼朮、生地黃(各四兩),肉桂(一兩)。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加水二鍾,生薑三片一起煎煮,空腹服用,睡前服用藥渣。空腹服用一次,同時服用二粒丹丸,稱為重劑;睡前服用一次,同時服用四粒白丸,稱為輕劑。此方的作用是通過活動來安神,通過靜養來清肺。
如果只是輕微的風邪,服用愈風湯三兩,加麻黃一兩,分成四次服用,加入生薑,空腹服用,用粥送服,微微出汗即可。如果大便不通暢,服用愈風湯三兩,加大黃一兩,也分成四次服用,方法同上,睡前服用,大便通暢即可。此藥長期服用,不可忽視四季的變化。
春天大寒之後,此方中加入半夏、人參、柴胡各二兩,共四兩,以抵禦少陽之氣。
夏天穀雨之後,此方中加入石膏、黃芩、知母各二兩,共四兩,以抵禦陽明之氣。
季夏(夏末),此方中加入防己、白朮、茯苓各二兩,共四兩,以克服脾土的濕邪。秋天大暑之後,此方中加入厚朴二兩、藿香二兩、肉桂一兩,共四兩,以抵禦太陰之氣。
冬天霜降之後,此方中加入附子、肉桂各一兩,當歸二兩,共四兩,以克服少陰之氣。
春天來臨,減少冬天所加的藥量,其他季節也是如此。雖然有四季加減的藥方,更應該在治療疾病時,仔細觀察虛實寒熱,以及地域和體質的差異,以及邪氣的輕重。此藥考慮了七情六慾和四季之氣,避免五臟偏盛,以及不影響營衛之氣。如果患有風秘,服用此藥就不會再便秘。此藥與天麻丸相輔相成,是預防疾病的良方。如果已經患病,更應該長期服用。不論男女老幼,驚癇抽搐,急慢驚風,四季傷寒等疾病,服用此藥都有神奇的療效。
八風散(《和劑方》)治療風邪上攻,頭暈目眩,肢體拘緊,皮膚瘙癢,蕁麻疹潰瘍,以及寒熱不調,鼻塞聲音嘶啞等症狀。
八風散藥方:藿香(去土,半斤),白芷,前胡(去蘆,各一斤),黃耆(去蘆),甘草(炙),人參(去蘆,各二斤),羌活(去蘆),防風(去蘆,各三斤)。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鍾,加入少許薄荷,煎煮後服用,飯後服用。
天麻丸,治療因熱而生的風邪,熱盛則動,宜用靜以制動,這是養血的方法。天麻,牛膝(二味用酒浸泡三日,烘乾),玄參,萆薢(各六兩,另研磨,杜仲炒至絲斷,七兩),附子(炮製,一兩),羌活(十四兩),川芎(十兩),生地黃(十六兩),另有一些方子加獨活(五兩),腎間風。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粒,空腹溫酒或白開水送服。
我認為:用藥治病的方法,寒邪用熱藥治,熱邪用寒藥治,這是正治。現在中風癱瘓的症狀,本是風火陽邪,卻用附子等熱藥治療,為什麼呢?因為中風癱瘓,是濕痰、瘀血阻塞在臟腑、經絡之間,不是附子等熱藥可以疏通的。這不是正治,而是從治。古籍記載:少用或多用,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所以從治的藥物,只能引導藥力到達經絡而已。丹溪說:肥胖的人多濕,少用附子等藥疏通經絡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方子既用附子,又用側子、肉桂輔助,道理何在呢?我本來想刪去,姑且保留,以便肥胖多濕的人,減少用量,治好病即可,不可過量。肥胖多濕的人,最好不用。可以用灸法治療風池、百會、曲池、合谷、肩髃、風市、絕骨、環跳、三里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