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

1. 附諸方

防風通聖散(《宣明方》)論曰:風、寒、熱,諸疾之始生也。人之臟腑,皆風之起。謂火熱,陽之本也。謂曲直動搖,風之用也。眩暈嘔吐,謂風熱之甚也。夫風熱拂鬱,風火生於熱,以熱為本,而風為標。凡言風者,即風熱病也。

白話文:

防風通聖散(《宣明方》)裏說:風、寒、熱,是各種疾病的最初根源。人體的臟腑,都與風有關。所謂火熱,那是陽氣之根源。所謂曲直動搖,那是風的作用。眩暈嘔吐,是風熱之氣到最盛的時候。風熱之氣鬱悶難舒,風火之氣產生於火熱之氣,以火熱之氣為根本,而以風為標誌。凡是講到風的,都是指風熱病。

氣壅滯,筋脈拘倦,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黏,腸胃燥熱結,便溺淋閉,或夜臥寢汗,咬牙睡語,筋惕驚悸,或腸胃怫鬱結,水液不能浸潤於周身,而但為小便多出者,或濕熱內鬱而時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閉者,或因腸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於外,反以停濕而泄,或燥濕往來而時結時泄,或表之陽和,正氣(衛氣是也。)與邪熱相合並,入於裡,陽極似陰而戰、煩渴者,(表氣寒故戰,裡熱甚則渴。

白話文:

  1. 氣血鬱結,筋脈拘縮,肢體消瘦枯槁,頭暈目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喉不適,胸膈痞悶,咳嗽嘔吐氣喘胸滿,涕唾黏稠,腸胃燥熱結滯,大便小便不通暢,或者夜裡睡覺盜汗,咬牙說夢話,筋惕肉跳驚悸不安,或者腸胃鬱結,水液不能滋潤全身,而只是小便增多;

  2. 或者濕熱內鬱,時常出汗泄瀉;

  3. 或者因水分虧損而導致小便困難閉塞;

  4. 或者因腸胃燥鬱,水液不能外行,反而變成濕邪而泄瀉,或者時而燥熱時而濕潤,時時結滯時時泄瀉;

  5. 或者表面的陽和之氣,也就是衛氣,與邪熱相結合,進入裡,陽氣盛極類似陰氣而戰慄,煩渴;

  6. (表氣寒所以戰慄,裡熱盛則口渴。)

)或瘧氣久不已者,(經言邪熱與衛氣併入於裡則寒戰也,並出之於表則發熱,並則病作,離則病已。)或風熱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腎水真陰衰虛,心火邪熱暴甚而僵仆,或猝中久不語,或一切暴喑而不語,語不出聲,或暗風癇者,或洗頭風,或破傷風,或中風諸潮搐,並小兒諸疳積熱,或驚風積熱,傷寒疫癘不能辨者,或熱甚怫結而反出不快者,或熱極黑陷將死,或大人、小兒風熱瘡疥及久不愈者,或頭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駁,或面鼻生紫赤風刺、癮疹,俗呼為肺風者,或成風癘,世傳為大風疾者,或腸風痔漏,並解酒過熱毒,兼解利諸邪所傷,及調理傷寒未發汗,頭項、身體疼痛者,並兩感諸證。

白話文:

或瘧疾纏綿很久沒有治好的,(中醫經典說邪熱與衛氣一同進入身體內部就出現寒戰,一同出現在身體外部就發燒,同時出現疾病就發生,分開就疾病停止。)或風熱走動不定,痠痛麻痹的,或腎水真陰衰弱,心火邪熱突然嚴重而突然倒下的,或突然中風很久不能說話的,或突然失聲不能說話,沒有聲音,或暗中患有風癲的,或神經痛,或破傷風,或中風風一陣陣的抽搐,包括小孩子害有疳積熱,或風驚風積熱,傷寒疫病不能分辨的,或熱氣很嚴重結鬱而反倒不快活的,或熱氣極度黑陷就要死了,或大人、小孩子患有風熱瘡疥並且很長時間不痊癒,或頭部長有頭屑,遍身黑、紫、白斑駁不一,或面部、鼻子長出淡紫色或鮮紅色的風瘡、疹子,俗稱之爲肺風的,或患成風疾,一般叫做大風疾的,或腸風痔漏,以及解除過量飲酒中毒,同時解除各種邪氣傷害,和調理傷寒開始還沒出汗,頭頸、身體痠痛的,以及兩感等病徵。

兼治產後血液損虛,以致陰氣衰殘,陽氣鬱甚,為諸熱證,腹滿澀痛,煩渴,喘悶,譫妄驚狂,或熱極生風而熱燥郁,舌強口噤,筋惕肉瞤,一切風熱燥證,鬱而惡物不下,腹滿撮痛而昏者,(惡物過多而不吐者,不宜服之。)兼消除大小瘡及惡毒。兼治墮馬打撲,傷損疼痛,或因熱結,大小便澀滯不通,或腹急痛,腹滿喘悶者,並皆治之。

白話文:

有助於治療產後血虛,導致陰氣衰弱、陽氣過盛,從而引起的各種熱症,如腹滿、刺痛、煩渴、喘悶、胡言亂語、驚狂,或因過度燥熱而出現風熱鬱結,導致舌頭強硬、嘴巴閉合困難、肌肉抽搐、皮膚緊繃等一切風熱燥熱證狀,以及鬱結而厭惡事物、無法排便、腹滿、疼痛昏迷等情況。(如果厭惡的事物太多而無法吐出,則不宜服用此藥。)同時可以消除大小瘡毒以及惡毒。也能夠治療因墮馬、打擊、碰撞而造成的傷損疼痛,或因熱結而導致大小便不通暢,或因腹痛、腹滿、喘悶等情況。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朴硝制過者是。以上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朴硝提煉過的。以上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涎嗽,加半夏五錢,薑製,此藥不可無生薑。同前劉廷瑞方,有縮砂,無芒硝,其餘皆同。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上一大杯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六分水量,溫服。如果患有流涎咳嗽,再加入五錢的半夏,薑製的,此藥不可不加生薑。與前面的劉廷瑞方的藥組成相同,只是縮砂和芒硝沒有加入,其餘的藥材相同。

加減防風通聖散,頂防風疾,常服取效。

白話文:

加減防風通聖散

**功效:**預防和治療風疾,長期服用有效。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薄荷,麻黃,連翹(各半兩),黃芩,桔梗(各一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各二錢半),烏藥羌活天麻,殭蠶(等分)

白話文: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薄荷、麻黃、連翹(各 30 克),黃芩、桔梗(各 60 克),甘草(120 克),荊芥、白朮(各 15 克),烏藥、羌活、天麻、殭蠶(等分)

體弱氣虛者磨木香。痰涎壅盛者,加南星、半夏、枳實

白話文:

身體虛弱、氣虛的人,可以研磨木香服用。痰液壅盛的人,可以加上南星、半夏、枳實。

搜風順氣丸(《聖惠方》)治腸胃積熱,以致膈間痞悶,大便結燥,小便赤澀。腸風痔痛,腰膝痠疼,肢節頑麻,手足癱瘓,行步艱辛,語言謇澀。三十六般風及七十二般氣,無不治之。此藥宣通氣血,清熱潤燥,通利大小便,則諸病自愈。

白話文:

搜風順氣丸(出自《聖惠方》),可治療腸胃積熱引起的膈間痞悶、大便結燥、小便赤澀等症狀。此外,它還能緩解腸風痔痛、腰膝痠疼、肢節頑麻、手足癱瘓、行步艱辛、語言謇澀等病症。無論是三十六般風還是七十二般氣,此藥皆可有效治療。搜風順氣丸能宣通氣血、清熱潤燥、通利大小便,從而使諸病自愈。

車前子(一兩半),白檳榔大麻子(微炒,去殼,另研),牛膝(酒浸宿),乾山藥(各二兩),枳殼(去穰,麩炒),防風(去蘆),獨活(各一兩),郁李仁(湯泡,去皮研),大黃(五錢,半生半熟)

白話文:

車前子(60公克),白檳榔,大麻子(微炒,去殼,另研),牛膝(浸泡於酒中一夜),乾山藥(各80公克),枳殼(去除瓤,麩皮炒製),防風(去除根莖),獨活(各40公克),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皮研碎),大黃(20公克,一半生一半熟)。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酒、米飲任下,早晨、臨臥各一服。久覺大腸微動,以羊肚肺羹補之。此藥膏粱之家,肥甘大過,以致大便結燥,尤宜服之。老人大腸無血,大便結燥最宜。

白話文:

把上等的藥材磨成細末,加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以茶、酒、米湯送服,早晚各一次。服用後不久就會感覺到大腸輕微蠕動,可以用羊肚肺羹來補養。這種藥適合患有膏粱之疾的家庭,那些因肥甘過度導致大便結燥的人,尤為適合服用。此外,老年人大腸缺血,大便結燥最適合服用。

蘇合香丸,療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猝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淤血月閉,痃癖疔腫,驚癇及小兒吐乳,大人狐貍等病。

白話文:

蘇合香丸可以治療傳染性屍骨蒸,肺痿跟肺結核,受到鬼侵犯而產生的疾病,突然心痛,霍亂吐瀉,時氣感染、鬼魅瘴氣引起疾病,赤白痢疾,瘀血月經閉塞,痃癖癤腫,驚風及小兒吐乳,成人的狐貍病等。

小兒用大緋絹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

白話文:

小孩子用大紅色的絹布口袋盛裝,掛在心口,所有邪惡鬼怪都不敢靠近。

凡人痰氣及中風痰涎壅上,喉中有聲不能下者,青州白丸子同丸,生薑自然汁化下,立效。

白話文:

凡是人體內的有痰氣以及中風所產生的痰液堵塞在上焦,喉嚨中有痰鳴音,而無法咳出的情況,可以使用青州白丸同為丸藥,再以生薑榨出自然汁液,讓藥丸化開順勢吞服,可以立即見效。

產婦中風,小兒驚風,牙關緊硬不開及不省者,擦牙即開,然後用風藥治之。

小兒吐瀉、驚疳,先用火焙此藥,然後用生薑白自然汁化開,白湯調灌。

腳氣衝心,用蓖麻子去殼槌碎,和丸敷,則腳心疼痛,立止。

心腹絞痛,中滿嘔吐,薑湯化服。

大人小兒傷風咳嗽,薑、蔥汁,白湯調下。

中風狂亂,如見鬼神,白湯調服。(方見咳嗽門。)

白話文:

中風、小兒驚風、牙關緊閉

產婦中風、小兒驚風,牙關緊閉無法張開或失去意識,用手指擦拭牙齒即可張開,之後使用驅風藥物治療。

小兒嘔吐、驚厥、疳症

小兒嘔吐、驚厥、疳症,先用火烤此藥,再用生薑和白芍的汁液調和,以白開水沖服。

腳氣沖心

腳氣沖心,使用蓖麻子去殼搗碎,製成丸狀敷貼在腳底,腳心疼痛立即可止。

心腹絞痛、中滿嘔吐

心腹絞痛、中滿嘔吐,用薑湯化開此藥服用。

大人小兒傷風咳嗽

大人小兒傷風咳嗽,使用薑、蔥汁,以白開水調和服用。

中風狂亂

中風狂亂,如同見鬼神一般,以白開水調和此藥服用。(藥方請參閱咳嗽篇)

白丸子(《和劑方》),治男、婦風痰壅盛,手足癱瘓,嘔吐涎沫,及小兒驚風,並皆治之。(方見痰類。)

白話文:

白丸子(出自《和劑方》),用於治療男女因風痰壅盛導致的手足癱瘓、嘔吐涎沫,以及小兒驚風等疾病。(詳細方劑請參閱痰類。)

大秦艽湯(《拔粹》方),治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知為血弱不能養於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宜養血而筋自營。

白話文:

大秦艽湯(出自《拔粹》方),治療中風,病人外表上沒有六經辨證的病症,也不出現大、小便不通的症狀。知道是血氣虛弱不能滋養筋脈,所以手腳不能活動,舌頭僵硬不能言語。應該滋養血脈,筋脈就能自行恢復運作。

秦艽,石膏(各三兩),甘草,川芎,當歸,羌活,獨活,防風(去蘆),黃芩,白芍藥,吳白芷,白朮,生地黃熟地,白茯苓(各二兩),細辛(五錢)

白話文:

秦艽、石膏(各180公克),甘草、川芎、當歸、羌活、獨活、防風(去蘆頭),黃芩、白芍藥、吳白芷、白朮、生地黃、熟地、白茯苓(各120公克),細辛(30公克)。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如天陰雨,加生薑七片。如心下痞,加枳實一錢,煎服。

白話文:

口服上越咀。每次服用一兩,加兩杯水,煎至一杯水,去除渣滓,然後口服。如果天氣陰雨,則加入七片生薑。如果心部痞滿,則額外加入一錢枳實,煎服。

羌活愈風湯(《拔粹》方),治肝腎虛,筋骨弱,語言難,精神昏憒,及治風濕內弱,風熱體重,或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心亂則百病生,靜則萬病息,此藥能安心養神,調陰陽,無偏勝。

白話文:

羌活愈風湯(出於《拔粹》方),用於治療肝腎虛弱,筋骨疲軟,言語困難,精神恍惚,以及治療風濕內虛、風熱體重或瘦而一肢偏枯、肥而半身不遂。心神不安則會產生百種疾病,心神寧靜則萬病消失,此藥能夠安定心神、養神安神,調理陰陽,沒有偏勝。

羌活,甘草(炙),防風(去蘆),黃耆(去蘆),人參(去蘆),蔓荊子,川芎,細辛(去蘆),枳殼(去穰麩炒),地骨皮,麻黃(去根),知母(去皮),甘菊,薄荷(去枝),枸杞,當歸(去蘆)獨活,白芷,杜仲(炒斷絲),秦艽(去蘆),柴胡(去苗),半夏(湯洗,薑製),厚朴(薑製),防己熟地黃,前胡(各二兩),芍藥(去皮),黃芩(去腐),白茯苓(去皮。各三兩),石膏,生地黃,蒼朮(各四兩),桂(一兩)

白話文:

羌活、甘草(烤過的)、防風(去蘆頭)、黃耆(去蘆頭)、人參(去蘆頭)、蔓荊子、川芎、細辛(去蘆頭)、枳殼(去穰麩烤過的)、地骨皮、麻黃(去根)、知母(去皮)、甘菊、薄荷(去枝)、枸杞、當歸(去蘆頭)獨活、白芷、杜仲(烤斷絲)、秦艽(去蘆頭)、柴胡(去苗)、半夏(用湯洗過,用薑炮製)、厚朴(用薑炮製)、防己、熟地黃、前胡(各二兩)、芍藥(去皮)、黃芩(去腐)、白茯苓(去皮,各三兩)、石膏、生地黃、蒼朮(各四兩)、桂(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如遇天陰,加生薑三片煎,空心一服,臨臥再煎渣服。常服之藥,不可失四時之輔。如望春大寒之後,加半夏、柴胡、人參各二兩;望夏穀雨之後,加石膏、黃芩、知母各二兩;季夏之月,加防己、白朮、茯苓各二兩;望秋大暑之後,加厚朴、藿香各二兩,桂一兩,望冬霜降之後,加附子、官桂各一兩,當歸二兩。

白話文:

在上一個方劑的基礎上再研成細末。每次取一兩藥粉,加水二碗,煎至一碗藥液,去掉藥渣,溫熱服用。如果遇到陰雨天,加入生薑三片煎服,空腹服用一次,睡前再煎一次藥渣服用。常服的藥物,不可忽略四季的輔助。如春天大寒之後,加入半夏、柴胡、人蔘各二兩;夏天穀雨之後,加入石膏、黃芩、知母各二兩;初夏時節,加入防己、白朮、茯苓各二兩;秋天大暑之後,加入厚朴、藿香各二兩,桂皮一兩;冬天霜降之後,加入附子、桂枝各一兩,當歸二兩。

大烏藥順氣散,治諸風氣,手足癱瘓。

歸芍地黃芎,烏藥陳皮龍,香附縮砂枳,

芩半與防風,蘇桔並甘草,乳沒沉香停,

薑棗均煎服,諸風氣立通。

白話文:

大烏藥順氣散

治療各種風氣,導致的手足癱瘓。

使用方法:

使用當歸、芍藥、地黃、川芎、烏藥、陳皮、龍膽草、香附、縮砂、枳殼、黃芩、半夏、防風、蘇葉、桔梗、甘草、乳香、沒藥、沉香,加入薑和棗子煎煮後服用,所有風氣導致的疾病立馬會通順。

當歸,芍藥,生地黃,川芎,烏藥,陳皮,地龍,香附子,砂仁,枳殼,黃芩,半夏,防風,紫蘇,桔梗,甘草(各半兩),乳香沒藥,沉香(各二錢五分。此三味為末,煎熟藥加內服。)

白話文:

當歸、芍藥、生地黃、川芎、烏藥、陳皮、地龍、香附子、砂仁、枳殼、黃芩、半夏、防風、紫蘇、桔梗、甘草(各半兩)。乳香、沒藥、沉香(各二錢五分。這三味藥先磨成粉末,煮熟後服用。)

上用薑、棗同煎。

勻氣散(《瑞竹方》)治腰腿疼痛,手足攣拳。及治中風不語,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等證。前代曾服有效。

白話文:

勻氣散(《瑞竹方》)可以治療腰腿疼痛,手足攣拳。以及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狀。以前就有許多人服用有效。

白朮(二兩,煨),天台烏藥(一兩),天麻(半兩),沉香,青皮(去穰),白芷,人參(去蘆),甘草,紫蘇,木瓜(各二錢半)

白話文:

  • 白朮(120克,先以小火略炒後烘乾)

  • 天台烏藥(60克)

  • 天麻(30克)

  • 沉香(60克)

  • 青皮(去瓤,30克)

  • 白芷(30克)

  • 人參(去蘆頭,30克)

  • 甘草(30克)

  • 紫蘇(30克)

  • 木瓜(30克)

上㕮咀,作十服。每服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半盞,去渣,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碎成粉末,共分十包。每包用一杯水,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半杯,濾去渣滓,趁溫熱服用。

換骨丹《宣明方》治癱瘓中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並一切風癇、暗風,並宜服之。

白話文:

換骨丹(出自《宣明方》),用於治療癱瘓、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各種風癇、暗風。

我有換骨丹,傳之極幽秘,疏開病者心,

扶起衰翁臂,氣壯即延年,神清自不睡,

南山張仙翁,三百八十歲,槐皮芎術芷,

仙人防首蔓,十伴各停勻,苦味香減半,

白話文:

我有換骨靈丹妙藥,它的配方極為祕密。 能使病人心情開朗, 病弱老人也能重振精神, 氣血通暢就能延年益壽, 頭腦清醒自然不用睡覺。

南山張仙翁,活了三百八十歲, 藥方含有槐皮、川芎、白芷, 另加仙鶴草、防風草、首烏蔓, 十味藥材搭配均勻, 苦味重減半。

龍麝即少許,硃砂作衣纏,麻黃煎膏丸,

白話文:

龍麝要少量,硃砂用來包裹藥丸,麻黃煎膏丸。

大小如指彈。修合在深房,勿令陰人見,

夜臥服一粒,遍身汗津滿,萬病自消除,

神仙為侶伴。

白話文:

將藥丸藏於密室,別讓外人不見。

每晚睡前服下一粒,全身就會大汗淋漓,各種疾病自然痊癒,

好像神仙陪伴在旁。

麻黃(煎膏),仙術,槐角子(取子),桑白皮,川芎,香白朮,威靈仙,人參,防風,何首烏,蔓荊子(各一兩),苦參,瘛瘲,廣木香(各半兩),麝香,龍腦(少許,研),硃砂(研,為衣,不拘多少)

白話文:

麻黃(煮成濃汁),仙術、槐角(取其果實),桑白皮、川芎、香白朮、威靈仙、人參、防風、何首烏、蔓荊子(各一兩),苦參、瘛瘲、廣木香(各半兩),麝香、龍腦(少許,研磨),硃砂(研磨,作為外衣,不拘多少)

上為末,桑白單搗細,秤以麻黃膏和就,杵一萬五千下,每兩分作十丸。每服一丸,以硬物擊碎,溫酒半盞浸,以物蓋,不可透氣,食後臨臥一呷咽之。衣蓋覆,當汗自出即瘥。(和胃湯調補。)及避風寒,茶下半丸,蓋出汗。入膏時如稠,再入水少許煎動,入藥唯少為妙,其麻黃膏不可多。其麻黃膏煉法見後。

白話文:

最後,將桑白單獨研磨成細末,用秤稱好分量,與麻黃膏混合均勻,用杵臼搗杵一萬五千下,每兩分作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硬物擊碎,用溫酒半杯浸泡,並用東西蓋住,以防透氣,在飯後臨睡前一口嚥下。用衣服被子覆蓋,當汗水自行排出即可痊癒。(和胃湯調補。)及預防風寒,用茶水送服半丸,就能發汗。在加入膏狀物時,如果太稠,再加入少量水煎煮到沸騰,加入藥材時,以少許為妙,麻黃膏不可加入太多。麻黃膏的煉製方法見後文。

白話文:

祕傳祛風散

組成:

  • 荊芥穗 一兩
  • 防風 四錢
  • 羌活 一錢
  • 川芎 一錢
  • 桂枝 二錢
  • 芍藥 三錢
  • 甘草 三錢

製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末。

用法: 每次取三錢,以溫開水沖服,一日二次。

功效: 驅散風寒,止痛解痙。

適應症: 風寒感冒,頭痛發熱,肢體痠痛,肌肉痙攣等。

注意事項:

  • 忌口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期間避免受寒。
  • 孕婦、幼兒慎用。

羌活,獨活,山梔,半夏,蒼朮,蒼耳子,甘草,茯苓,陳皮,當歸,生地黃,防風,荊芥,漢防己,白芍藥,牙皂,威靈仙(各等分)

白話文:

羌活、獨活、山梔、半夏、蒼朮、蒼耳子、甘草、茯苓、陳皮、當歸、生地黃、防風、荊芥、漢防己、白芍藥、牙皁、威靈仙(各等量)。

上㕮咀。每服水二盞,姜三片,煎至一盞,不拘時服。加減於後。

白話文:

每次服用兩杯水,加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杯,隨時服用。具體用量請根據以下加減方法調整。

御風丹(《聖惠方》)治一切中風,半身不遂,神昏語謇,口眼喎斜。婦人頭風、血風,暗風倒僕,嘔噦涎痰,手足麻痹。

白話文:

御風丹(出自《聖惠方》)可以治療各種中風症狀,如半身不遂、神志昏迷、言語不清、口眼歪斜。還能治療婦女的頭痛、血風、昏厥、嘔吐、痰涎增多、手足麻痹等症狀。

川芎,白芍藥,桔梗,細辛,白殭蠶,川羌活,天南星(薑製。各半兩),麻黃(去根、節),防風(去蘆),白芷(各一兩半),乾生薑,甘草(炒。各七錢半),硃砂(二錢半,為衣)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熟酒化下,食前,日三服。神昏有涎者,加硃砂二錢半。

白話文:

川芎、白芍藥、桔梗、細辛、白殭蠶、川羌活、天南星(用薑汁炮製,各半兩),麻黃(去掉根和節)、防風(去掉蘆)、白芷(各一兩半),乾生薑、甘草(炒製,各七錢半),硃砂(二錢半,作外衣)上製成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熟酒送服,飯前服用,每天三次。神昏有口水的,加硃砂二錢半。

續命煮散《大全良方》治風氣留滯,心中昏憒,四肢無力,口眼瞤動,或時搐搦,亡失津液,渴欲飲水。此藥能扶營衛,去虛風。中風自汗及產後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白話文:

續命煮散,出自《大全良方》,用於治療風氣阻滯、心中昏迷、四肢無力、口眼抽動、偶爾出現抽搐、痙攣、津液不足、口渴想要喝水的症狀。此藥可以扶助營衛,祛除虛風。對於中風自汗,以及產後中風自汗的情況,尤其適合服用。

防風,獨活,當歸,人參,細辛,葛根,芍藥,川芎,甘草,熟地黃,遠志(去心),荊芥(各五錢),官桂(七錢半),半夏(五錢),汗多不止加牡蠣粉

白話文:

防風、獨活、當歸、人參、細辛、葛根、芍藥、川芎、甘草、熟地黃、遠志(去除中央的筋),荊芥(各五錢重),官桂(七錢半重),半夏(五錢重),如果盜汗不止,請再加上牡蠣粉。

上㕮咀。每服一兩,生薑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獨活湯(《大全良方》)治虛風昏憒,不自知覺,手足瘛瘲,坐臥不寧,或發寒熱。若血虛,不能服發汗藥,及中風自汗,尤宜服。

白話文:

上笱焙乾。每次用藥 一兩,生薑三片,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通口服。獨活湯(出自《大全良方》)治療虛風昏迷,意識不清,手足麻木,坐臥不安,或發冷發熱。如果是血虛,不能服用發汗藥,以及中風自汗,更應該服用。

川獨活,羌活,人參(去蘆),防風,當歸,細辛,茯神(去木),半夏,桂心,白薇,遠志,菖蒲(去毛),川芎,甘草(各五錢)

白話文:

川獨活、羌活、人參(去除蘆根)、防風、當歸、細辛、茯神(去除木質部分)、半夏、桂心、白薇、遠志、菖蒲(去除毛絨)、川芎、甘草(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川芎石膏湯(《宣明方》),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痛悶,風痰喘嗽,鼻塞口瘡,煩渴淋悶,眼生翳膜。此藥清神爽志,宣通氣血,治中風偏枯,解中外諸邪,調理諸病勞復、傳染。

白話文:

上盛口鼻的疾病。每次服用一兩藥物,加水一杯,生薑五片,煎至八分滿(一杯水煎至剩下八分滿),去掉渣滓,飯後溫服。

川芎石膏湯(出自《宣明方》),用於治療風熱上攻、頭目昏眩疼痛煩悶、風痰喘嗽、鼻塞口瘡、煩渴淋悶、眼睛生翳膜等疾病。這種藥物可以清神爽志,宣通氣血,治療中風偏癱,祛除內外諸邪,調理因勞累或傳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

川芎,芍藥,當歸,山梔子,黃芩,大黃,菊花,荊芥穗,人參,白朮(各半兩),滑石(四兩),寒水石,桔梗(各二兩),甘草(三兩),砂仁(二錢半),石膏,防風,連翹,薄荷葉(各一兩)

白話文:

川芎、芍藥、當歸、山梔子、黃芩、大黃、菊花、荊芥穗、人參、白朮(各25克),滑石(200克),寒水石、桔梗(各100克),甘草(150克),砂仁(12.5克),石膏、防風、連翹、薄荷葉(各50克)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服。水調亦得。忌姜醋發熱物。保命丹(《千金方》),治諸風瘓瘲,不能語言,心忪健忘,恍惚去來,頭目暈眩,胸中煩郁,痰涎壅塞,抑氣攻心,精神昏憒。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蹙,虛煩少睡,喜怒不時,或發狂癲,神情昏亂,及小兒驚癇,驚風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風,並羊癲、豬癲發叫。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3錢,以一杯水煎煮至六分之一下,去除藥渣,然後在飯後服用。也可以用冷水沖服。忌食生薑、醋和容易引起發熱的食物。保命丹(《千金方》),可以治療各種風寒引起的疾病,如語言障礙,健忘,精神恍惚,頭暈目眩,胸悶煩躁,痰多氣滯,抑鬱攻心,精神昏沉。還可以治療心氣不足,神志不安,驚恐不安,悲傷憂慮,煩躁失眠,喜怒無常,或發狂癲癇,精神錯亂,以及小兒驚風,抽搐不定,以及成年人的不明原因的抽搐,以及羊癲癇、豬癲癇發作。

硃砂(一兩),珍珠(二錢),南星(一兩),麻黃(去根、節),白附子(炮),雄黃,龍腦(各半兩),琥珀(三錢),殭蠶(炒),犀角(鎊),麥門冬(去心),枳殼,地骨皮,神麯,茯神,遠志(去心),人參,柴胡(各一兩),金箔(一薄片),牛黃(三錢),天麻(半兩),腦子(少許),麝香(少許),膽礬(半兩),牙硝(四錢),毫車,天竺黃,防風,甘草,桔梗,白朮,升麻(各一兩),蟬蛻(半兩),黃芩(二兩),荊芥(二兩)

白話文:

硃砂(60克),珍珠(12克),南星(60克),麻黃(去根、節)、白附子(炮製過),雄黃,龍腦(各30克),琥珀(18克),殭蠶(炒過),犀角(研成末),麥門冬(去心),枳殼,地骨皮,神曲,茯苓,遠志(去心),人參,柴胡(各60克),金箔(一片),牛黃(18克),天麻(30克),腦子(少量),麝香(少量),膽礬(30克),牙硝(24克),毫車,天竺黃,防風,甘草,桔梗,白朮,升麻(各60克),蟬蛻(30克),黃芩(120克),荊芥(120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忌豬、羊、蝦、核桃動風引痰之物,及豬、羊血。更加川烏炮去皮臍、薑製半夏、白芷、川芎各一兩,豬牙皂一兩,和前藥丸服尤妙。

白話文:

把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彈珠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粒,用薄荷湯送服,不限時間。忌食豬、羊、蝦、核桃等動風引痰之物,以及豬、羊血。若再添加川烏(炮製後去除皮臍)、薑製半夏、白芷、川芎各一兩,豬牙皁一兩,與前藥丸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神效活絡丹,治風濕諸痹,肩臂、腰膝、筋骨疼痛,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行步艱辛,筋脈拘攣。能清心、明目、寬膈,宜通氣血。年逾四十,預服十數丸,至不生風病。白花蛇(酒浸,焙乾,二兩),烏梢蛇(酒浸,焙乾,半兩),麻黃(二兩,去節),細辛(去土,一兩),全蠍(一兩半,去毒),兩頭尖(二兩,酒浸),赤芍藥(一兩),貫芎(二兩),防風(二兩半),葛根(一兩半),沒藥(一兩,另研),血竭(七錢半,另研),硃砂(一兩,另研),烏犀骨(半兩),地龍(半兩,去土),甘草(二兩,去皮,炙),丁香(一兩,去枝),白殭蠶(一兩,炒),乳香(一兩,研),麝香(半兩,另研),片腦(一錢半,另研),官桂(二兩,去粗皮),草豆蔻(二兩),川羌活(二兩),虎脛骨(酥炙,一兩),玄參(一兩),牛黃(二錢半,另研),天麻(二兩),威靈仙(一兩半,酒浸),藿香(二兩,去土),天竺黃(一兩),敗龜板(一兩,炙),人參(一兩),何首烏(二兩),白芷(二兩),烏藥(一兩),安息香(一兩),青皮(一兩),黑附子(一兩,去皮,炮),香附(一兩),白豆蔻,骨碎補(各一兩),黃連(二兩)茯苓(一兩),黃芩(二兩),白朮(一兩),熟地黃(二兩),松香脂(半兩),大黃(二兩),當歸(一兩半),木香(二兩),沉香(二兩),金箔(為衣)

白話文:

神效活絡丹治療風濕性疾病,肩部、手臂、腰部、膝蓋、筋骨疼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行走困難,筋脈攣縮。能夠清心、明目、寬闊脅膈,適宜疏通氣血。超過四十歲的人,提前服用十幾粒,直到不再得風病。

白花蛇(泡在酒中浸泡,烘乾,二兩),烏梢蛇(泡在酒中浸泡,烘乾,半兩),麻黃(二兩,去節),細辛(去泥土,一兩),全蠍(一兩半,去毒),兩頭尖(二兩,泡在酒中浸泡),赤芍藥(一兩),貫眾(二兩),防風(二兩半),葛根(一兩半),沒藥(一兩,單獨研磨),血竭(七錢半,單獨研磨),硃砂(一兩,單獨研磨),烏犀牛骨(半兩),地龍(半兩,去泥土),甘草(二兩,去皮,炒),丁香(一兩,去枝條),白殭蠶(一兩,炒),乳香(一兩,研磨),麝香(半兩,單獨研磨),片腦(一錢半,單獨研磨),官桂(二兩,去粗糙的外皮),草豆蔻(二兩),川羌活(二兩),虎脛骨(用酥油炒,一兩),玄參(一兩),牛黃(二錢半,單獨研磨),天麻(二兩),威靈仙(一兩半,泡在酒中浸泡),藿香(二兩,去泥土),天竺黃(一兩),龜殼(一兩,烘烤),人參(一兩),何首烏(二兩),白芷(二兩),烏藥(一兩),安息香(一兩),陳皮(一兩),黑附子(一兩,去皮,烘烤),香附(一兩),白豆蔻(一兩),骨碎補(一兩),黃連(二兩)茯苓(一兩),黃芩(二兩),白朮(一兩),熟地黃(二兩),松香脂(半兩),大黃(二兩),當歸(一兩半),木香(二兩),沉香(二兩),金箔(用作外衣包裹)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茶清漱下,隨證上下,食前、後服。頭風,擂茶下。

搐鼻通天散,治猝、暗中風,倒地,牙關緊急,人事昏沉。

川芎,細辛,藜蘆,白芷,防風,薄荷(各一錢),豬牙皂角(刮去皮,三個)

上為細末,用蘆筒納藥,每用少許。吹入鼻中。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煉製成如彈珠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細細咀嚼,用溫熱的酒或茶水送服,依據病症決定服藥的時機,空腹或飯後服皆可。如果是頭風,則研磨成茶末後服用。

〔搐鼻通天散〕:治療中風、突發性昏迷、牙關緊閉、人事不醒等症狀。

配方: 川芎、細辛、藜蘆、白芷、防風、薄荷(各一錢) 豬牙皁角(颳去皮,三個)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蘆筒裝藥,每次取用少量。將藥粉吹入鼻中。

麻黃膏(《宣明方》)治中風不省人事,猝然倒地。上須旺日乙卯者,採麻黃一秤,揀去根一寸長,取東流水三石三斗,以無油膩鐺量大小盛五七斗者,可先煮五沸,掠去滓,逐旋添水,盡至三五斗以來,漉去麻黃,淘在盆中,澄定良久,用細羅子濾去滓。取清者鐺內再熬至一斗,再澄再濾。

白話文:

麻黃膏(《宣明方》)治療中風不省人事,突然倒地。在旺日乙卯那天,採摘麻黃一秤,去掉一寸長的根,取東流水三石三鬥,用沒有油膩的鍋量大小,盛五七斗的就可以。先煮五沸,撇去浮渣,逐漸添水,直到三五斗,過濾掉麻黃,淘洗在盆中,澄清很久,用細羅子過濾掉渣滓。取出清澈的部分在鍋內再熬煮至一斗,再澄清再過濾。

取汁再熬至升半以來為度。只是勤攪,勿令著底,恐焦了。熬時忌雞犬、陰人。澄時須蓋覆,不得飛入塵土。其藥放一二年不妨。如膏稠,用水解,熬再勻。凡中風猝倒,用此膏加入湯藥內服,或用此膏丸藥。三化湯(《拔粹》方)治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證治之,內有便溺之阻隔,復以此導之。

白話文:

將藥汁熬煮到升半為止。熬煮時要勤攪動,不要讓藥汁沾到鍋底,以免燒焦。熬煮時忌諱雞犬和陰人的靠近。澄清藥汁時需要蓋上蓋子,以免灰塵飛入。這種藥汁可以存放一到兩年。如果藥汁太稠,可以用水稀釋,然後再熬煮均勻。凡是中風猝倒的人,可以用這種藥膏加入湯藥內服,也可以用這種藥膏丸藥。三化湯(《拔粹》方)可以治療中風伴有六經之形證的病人,先用加減續命湯根據病證治療,如果有大便小便不通暢的情況,再用三化湯調理。

厚朴(薑製),大黃,枳實,羌活(等分)上㕮咀。每服三兩,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終日服之,以微利則已。如內邪已除,外邪已盡,當從愈風湯以行中道,久服大風悉去。縱有微邪,只從愈風湯加減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於通塞,或一氣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為常治之法也。久則清濁自分,營衛自和矣。

白話文:

厚朴(用生薑汁蒸製),大黃、枳實(以上藥等分),研末備用。每次取三兩藥粉,加水三升,煎至一升半,分多次服用,直至大便微溏即可。如果體內的邪氣已除,體外的邪氣也已痊癒,則應服用愈風湯,使身體恢復正常狀態。長期服用,大風(皮膚疾病)就會完全消失。即使還有少許邪氣,也只需在愈風湯中加減藥物即可治癒。然而,治療疾病的方法,不能失於通利或阻塞。有時可以通過發出一點微汗來治療疾病,有時可以通過排便暢通來治療疾病。這都是常見的治療方法。堅持治療一段時間,就能讓清氣和濁氣分開,營氣和衛氣和諧,身體就會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