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五 (3)
卷之十五 (3)
1. 火證方論
大青丸,治上焦熱結,勞役發熱,並痰火瘟疫發熱。(方見疫門。)
涼膈散,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口舌生瘡,痰實不利,煊爍多渴,腸胃秘澀,便溺不利。(方見積熱門。)
神芎丸,治一切熱證。常服保養,除痰飲,消酒食,清頭目,利咽膈,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利而愈,神強體健,耐傷省病。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
上為末,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二十丸。
清心湯,即涼膈散料內加黃連五錢,用蜜與竹葉同煎。
連翹,山梔子,大黃,薄荷葉,黃芩(各五錢),甘草(一兩半),朴硝(二錢五分),加黃連(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蜜少許,竹葉十片,同煎七分服。
黃芩湯,治心肺蘊熱,口瘡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澤瀉,梔子仁,黃芩,麥門冬(去心),木通,生地黃,黃連,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姜五片,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玄明粉(《御藥院方》)此藥大治邪熱所幹,膈上氣滯,臟腑秘澀,並宜服之。以朴硝煎過,澄濾五七遍,至夜於星月下露至天明,自然結作青白塊子,用磁罐子按實,於炭火內,從慢至緊,自然成汁,煎沸直候不響,再加頂火一煅,便取出,於淨地上倒下,用盆合蓋,以去火毒,然後研為細末,每二斤,入甘草生熟二兩,為末,一處攪勻,臨睡斟酌用之,或一錢二錢,以桃花煎湯或蔥白湯下。
防風通聖散(方見風門。)清燥湯(方見痿門。)龍腦雞蘇丸(方見鼻門。)
地骨皮散,治虛,潮熱骨蒸,壯熱。
六味地黃丸,治腎氣虛,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下血。
補陰丸,降陰火,治發渴,骨蒸。補腎水真陰不足。(俱見虛勞門。)
大補丸(丹溪方),去腎經火,燥下焦濕,治筋骨軟。氣虛以補氣藥下,血虛以補血藥下,並不單用。
川黃柏(炒褐色)
上以水丸服。
六物湯,滋陰血,降腎火。
川芎,白芍藥(酒炒),生地黃(酒洗),當歸(酒洗),黃柏(蜜炒),知母(酒炒。各等分)
上㕮咀。用水一鍾半,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當歸龍膽丸,治腎水陰虛,風熱蘊積,時發驚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寧,營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瘛,胸膈咽嗌不利,腸胃燥澀,躁擾、狂越罵詈、驚駭、火熱等證。
當歸,龍膽草,山梔仁,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一錢),麝香(五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薑湯下三二十丸,此藥瀉肝、心、脾、肺、腎、胃火之神藥也。
麥門冬湯(《千金方》),治諸疾後火熱乘肺,咳唾有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五心煩熱,渴而煩悶。
白話文:
火證方論
大青丸:治療上焦熱結、勞累引起的發熱,以及痰火、瘟疫引起的發熱。(方劑詳見疫門)
涼膈散:治療大人小孩臟腑積熱,症狀包括口舌生瘡、痰液阻塞不通、口乾舌燥、大便秘結、排尿困難。(方劑詳見積熱門)
神芎丸:治療各種熱證。常服可保養身體,去除痰飲,消解酒食積滯,清利頭目,暢通咽喉,使全身阻塞通暢,氣血順利,從而痊癒,使人精神充沛,身體強健,不易生病。藥方: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將藥磨成粉末,用水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丸劑。溫水送服,每次十至十五丸,或二十丸。
清心湯:在涼膈散的藥方中加入黃連五錢,用蜂蜜和竹葉一起煎煮。藥方:連翹、山梔子、大黃、薄荷葉、黃芩(各五錢)、甘草(一兩半)、朴硝(二錢五分)、黃連(半兩)。將藥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水、少許蜂蜜和十片竹葉一起煎煮至七分,服用。
黃芩湯:治療心肺蘊熱,症狀包括口瘡咽痛、胸膈悶塞、小便淋漓澀痛。藥方:澤瀉、梔子仁、黃芩、麥門冬(去心)、木通、生地黃、黃連、甘草(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兩,用兩盞水,五片薑煎煮成一盞,飯前溫服。
玄明粉(出自《御藥院方》):此藥主要治療邪熱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膈上氣滯、臟腑秘結,均可服用。將朴硝煎煮後過濾五到七遍,晚上放在月光下露置至天明,自然凝結成青白色塊狀,用磁罐壓實,放在炭火上慢慢加熱至緊緻,直至煎煮沸騰不再響聲,再加強火力煅燒一下,取出倒在乾淨的地方,用盆蓋上,去除火毒,然後研磨成細粉。每二斤玄明粉,加入生熟甘草各一兩,混合均勻。睡前酌情服用,每次一錢或二錢,用桃花湯或蔥白湯送服。
防風通聖散(方劑詳見風門)、清燥湯(方劑詳見痿門)、龍腦雞蘇丸(方劑詳見鼻門)
地骨皮散:治療虛弱,症狀包括潮熱骨蒸、壯熱。
六味地黃丸:治療腎氣虛弱,症狀包括久病體弱、消瘦、盜汗發熱、五臟受損、瘦弱、虛煩骨蒸、出血。
補陰丸:降陰火,治療口渴、骨蒸,以及腎水真陰不足。(詳見虛勞門)
大補丸(丹溪方):清除腎經之火,乾燥下焦濕邪,治療筋骨軟弱。氣虛者配合補氣藥服用,血虛者配合補血藥服用,不可單獨使用。藥方:川黃柏(炒至褐色),製成水丸服用。
六物湯:滋陰養血,降腎火。藥方:川芎、白芍藥(酒炒)、生地黃(酒洗)、當歸(酒洗)、黃柏(蜜炒)、知母(酒炒,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粗末,用一鍾半水煎煮至八分,飯前溫服。
當歸龍膽丸:治療腎水陰虛、風熱蘊積,症狀包括時發驚悸、筋惕肉瘛、神志不安、氣血瘀滯、頭暈目眩、肌肉抽搐、胸膈咽喉不適、腸胃燥澀、煩躁、狂躁、謾罵、驚恐、發熱等症狀。藥方:當歸、龍膽草、山梔仁、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一錢)、麝香(五分)。將藥磨成粉末,煉蜜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丸劑。薑湯送服,每次三到二十丸。此藥是治療肝、心、脾、肺、腎、胃諸火的神奇藥物。
麥門冬湯(出自《千金方》):治療各種疾病之後,因火熱侵犯肺部引起的咳嗽吐血、胸脅脹滿、氣喘、消瘦、五心煩熱、口渴煩悶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