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六 (13)
卷之二十六 (13)
1. 咳嗽血
丹溪云:火升痰盛身熱多是血虛。用青黛、栝蔞仁、訶子、貝母、海石、山梔子為末,蜜同薑汁丸,噙化。嗽盛者,加杏仁,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痰盛者,更加痰藥主之。
大阿膠丸(《局方》),治嗽血咯血。金沸草散,治肺熱嗽血。(並見咳嗽門。)
茯苓補心湯,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黃瘁,五心煩熱,咳嗽唾血,及婦人懷孕惡阻嘔吐宜治之。(方見虛勞門。)
人參芎歸湯,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燥熱乘肺,咳嗽咯血,及血不榮肌,動輒毛寒咳嗽。(方見咳嗽門。)
雞蘇丸(《拔粹方》),治虛熱昏冒倦怠,下虛上壅嗽血衄血。
黃耆,防風,荊芥(各一兩),雞蘇葉(八兩,即金錢薄荷),桔梗,川芎,甘草,菊花,生地黃(各半兩),片腦(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送下。
白話文:
咳嗽出血,如果伴隨有內火上升、痰多、身體發熱,大多是血虛造成的。可以用青黛、栝樓仁、訶子、貝母、海石、山梔子研磨成粉末,加蜂蜜和薑汁做成丸藥,含服慢慢溶化。咳嗽厲害的,可以加入杏仁;之後再根據情況調整八物湯的藥方來調理。如果痰多,則需加入治療痰證的藥物。
《局方》中的大阿膠丸,可以治療咳嗽出血和咯血;金沸草散則用於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出血。(詳細內容請參考咳嗽篇)
茯苓補心湯,適用於心氣虛弱,不能容納血液,導致面色萎黃、五心煩熱、咳嗽吐血,以及孕婦妊娠反應嘔吐等情況。(藥方詳見虛勞篇)
人參芎歸湯,用於治療虛弱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燃、燥熱侵犯肺部,導致咳嗽咯血,以及血虛不能滋養肌膚,輕微活動就咳嗽的情況。(藥方詳見咳嗽篇)
雞蘇丸(出自《拔粹方》),用於治療虛熱、頭昏、疲倦、下焦虛弱、上焦鬱滯,而出現咳嗽出血、鼻出血的情況。
藥方組成:黃耆、防風、荊芥(各一兩),雞蘇葉(八兩,即金錢薄荷),桔梗、川芎、甘草、菊花、生地黃(各半兩),冰片(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彈珠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麥門冬(去除心)煎湯送服。
2. 牙宣血
戴氏曰:牙宣有二證,有風壅牙宣,有腎虛牙宣。風壅牙宣消風散擦之,仍服。腎虛牙宣,以腎主骨,牙者骨之餘,虛而上炎,故宣服涼劑而愈。甚者,此屬腎經下虛上盛,宜鹽湯下安腎丸間黑錫丹,仍用薑、鹽炒香附黑色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消風散(方見傷風門、)安腎丸(方見水飲門、)黑錫丹(方見痼冷門。)
白話文:
牙齦出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風邪阻滯牙齦,一種是腎虛導致牙齦出血。風邪阻滯牙齦的,用消風散擦拭,並內服消風散。腎虛導致牙齦出血的,因為腎主骨,牙齒是骨骼的延伸部分,腎虛則導致虛火上炎,所以要服用涼性藥物治療。情況嚴重者,屬於腎經下虛上盛,應該服用鹽湯送服安腎丸和黑錫丹,並用薑、鹽炒香附子研磨成粉末擦拭牙齦,效果非常顯著。消風散的方劑(詳見傷風篇),安腎丸的方劑(詳見水飲篇),黑錫丹的方劑(詳見痼冷篇)。
3. 肌衄
巢氏曰:肝藏血,心之液為汗,言肝心俱傷於邪,故血從膚腠而出也,名曰肌衄。
一方,治肌衄。
用男胎髮燒灰庵之立效。
白話文:
巢氏說:肝臟藏血,心的津液化為汗液。意思是肝和心都受邪氣侵害,所以血從皮膚毛孔流出來,這就是肌衄。
有一個方子,治療肌衄:
用男嬰的胎髮燒成灰,效果很快。
4. 溺血
巢氏云:心主於血,與小腸合。若心家有熱,結於小腸,故小便血也。血虛者,四物湯加牛膝膏;實者,當歸承氣湯下之。
琥珀散,治尿血。增味導赤散,治血淋尿血。瞿麥湯、姜蜜湯、五苓散並治小便尿血。(方並見諸淋門。)
小薊飲子,治下焦結熱,血淋尿血。
生芐,小薊,滑石,通草,淡竹葉,蒲黃(炒),藕節,當歸(酒浸),梔子(炒),甘草(炙。各半兩)
上用水煎,空心服。
當歸承氣湯
當歸,厚朴,枳實,大黃,芒硝
上銼,水煎。
白話文:
溺血是指尿血。心臟主血,與小腸相通。如果心臟有熱,積聚在小腸,就會導致尿血。血虛的人,可以用四物湯加牛膝膏治療;血實的人,則要用當歸承氣湯瀉下。
琥珀散、增味導赤散、瞿麥湯、姜蜜湯、五苓散都可以治療尿血(這些方劑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相關書籍的淋證篇章)。
小薊飲子可以治療下焦(指小腹以下)的熱結導致的尿血。
小薊飲子的組成藥物:生芐、小薊、滑石、通草、淡竹葉、炒蒲黃、藕節、酒浸當歸、炒梔子、炙甘草(以上藥物各半兩),用水煎服,空腹服用。
當歸承氣湯的組成藥物:當歸、厚朴、枳實、大黃、芒硝,將藥物切碎,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