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六 (11)

1. 血論

人具此陰陽即有此血氣。氣,陽也;血,陰也。男以陽為主,則陽勝乎陰;女以陰為主,則陰勝乎陽。氣血之為病,男女則同耳。人皆知百病生於氣,又孰知血為百病之胎乎?血猶水也,水行乎地中百川,理則無壅遏之患,人之血脈一或凝滯於經絡、腸胃之間,百病由此而根矣。

白話文:

人生來就具有陰陽,因此就有血氣。氣,屬於陽;血,屬於陰。男人以陽為主,所以陽氣盛於陰氣;女人以陰為主,所以陰氣盛於陽氣。氣血造成的疾病,男女都一樣。大家都知道各種疾病是由氣產生的,但又有誰知道血是各種疾病的根源呢?血如同水,水在地底的河流、溝渠流動,有規律就不會出現阻塞和堵塞。人的血脈一旦凝滯在經絡、腸胃之間,各種疾病就由此產生了根源。

乍寒乍熱,發黃發斑,譫妄驚狂,煩悶嘔惡,癡痰,自汗,烘熱,虛勞,尿淋,漏崩,吐衄咳唾,以致眩暈厥冷,昏聵迷忘,塊痛淤疼,起止遺溺,凡此數證,非血而何?經所謂先去其血,然後調之,良有以也。夫血得寒則閉澀,得熱則宣流,營氣虛竭,風冷交侵,固易為虛勞月閉之證。

白話文:

忽冷忽熱,身上發黃,出現斑點,神志昏亂,舉止狂躁,煩悶嘔吐,痰液混濁,自發出汗,體內烘熱,虛弱睏倦,小便淋漓不盡,崩漏不止,嘔吐、衄血、咳唾痰液等,直到眩暈、昏厥、四肢冰冷,神智昏迷、忘事,塊狀疼痛、淤積疼痛,起臥時小便失禁,所有這些徵狀,除了是血證之外,還能是什麼?經典上說,先去除血證,然後調理,這是很有道理的。血受到寒邪就會凝滯閉塞,受到熱邪就會宣散流動,營氣虛弱竭盡,風寒之邪交侵,就會出現虛勞和月經閉塞的徵狀。

其若出血等類,大抵多因蓄熱致之,營道一開解,血亦為之不禁矣。川芎當歸,血中上藥也,出血諸證,每每以胃藥收功。蓋心主血,肝藏血,胃者又所以生其血,而能使真氣歸元,故其血自止。經又云乎,血隨氣行,氣逆則血逆,於此尤當加意。

白話文:

若是吐血、便血等類的症狀,大都因為體內積聚熱邪,造成血道開張而引起的,這時只要用川芎、當歸等補血藥一服用,出血的症狀就會止住。因為心臟主宰血脈,肝臟儲藏血液,而胃能產生血液,又能使真氣歸元,所以用了補血藥後,出血的症狀就會自然停止。經典中又說,血液跟隨著氣運行,氣逆行就會造成血液逆行,治療此類症狀,尤其要留意。

2. 血疾證治

血崩,芎歸湯南木香,下震靈丹

白話文:

  1. 血崩:是指女性在非月經期間發生大量出血的症狀。

  2. 芎歸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川芎、當歸、熟地、白芍、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血崩。

  3. 加南木香:在芎歸湯中加入南木香,可以起到行氣止痛、溫中止血的作用,增強止血效果。

  4. 下震靈丹:是一種中藥配方藥,主要由地榆、阿膠、甘草、黃連等藥物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血崩。

血崩帶下,膠艾湯,以海螵蛸炙黃刮碎,和入同煎,吞產寶固經丸,並局方澤蘭丸

白話文:

血崩帶下: 產後或流產後,陰道持續出血,伴隨有下腹疼痛、腰痠背痛等症狀。

膠艾湯: 中藥方劑,具有補氣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

海螵蛸: 海藻的一種,具有補益肝腎、止血化瘀的功效。

炙黃刮碎: 將海螵蛸焙炒至黃色,然後刮成粉末。

和入同煎: 將海螵蛸粉末與其他中藥材一起煎煮。

吞產寶固經丸: 中成藥,具有補氣養血、固經止血的功效。

局方澤蘭丸: 中成藥,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帶的功效。

血崩帶下患者,可以使用膠艾湯治療。將海螵蛸焙炒至黃色,刮成粉末,與其他中藥材一起煎煮服用。同時,還可以服用產寶固經丸和局方澤蘭丸,以增強止血和固經的功效。

白話文:

崩漏帶下諸證,用膠艾湯主之。以海螵蛸炒黃,刮為末,和諸藥煎服。兼服產寶固經丸、局方澤蘭丸,益加止血固經之功。

血氣虛損,腰腹疼痛,當歸建中湯加南木香,若自汗則去木香,加人參白朮

白話文:

如果出現血氣虛弱,以及腰腹疼痛的症狀,可以使用當歸建中湯,並添加南木香。如果患者有自汗的現象,則去除南木香,並加入人參、白朮。

嗽血,咯血,局方大阿膠丸加木香末少許,略煎,食後服。

白話文:

咳嗽出血,咯血。處方:大阿膠丸加上少量木香粉末,略微煎煮,於飯後服用。

肺熱嗽血,金沸草散(方見咳嗽門),加桑白皮天門冬去心同煎,乘熱調大阿膠丸服。

白話文:

如果肺火過盛導致咳嗽出血,除了使用咳嗽門中記載的金沸草散之外,還可以加入桑白皮、去核的天門冬一起煎煮。趁湯藥熱的時候,加入大阿膠丸服用。

霍亂吐瀉,瀉血不止,正料治中湯。(方見諸氣類。)

大便下血,芎歸湯加炒槐花

口舌出血方,槐花曬乾為末,敷之。

白話文:

大便下血,芎歸湯加炒槐花。

口舌出血方,槐花曬乾為末,敷之。

(方見《諸氣類》)

現代白話文:

  1. 腹瀉脫水,嘔吐腹瀉,瀉血不止,治療用「治中湯」。
  2. 大便解血,用芎歸湯加上炒槐花。
  3. 口舌出血,用槐花曬乾成粉末,敷於出血處。

血遇熱則宣流,故止血多用涼藥,然亦有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營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是爾,外證必有虛冷之狀,法當溫中,使血自歸於經絡,可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局方七氣湯(方見諸氣類)加川芎,或甘草乾薑湯,其效甚著。又有飲食傷胃,或胃虛不能黑豆,其氣逆上,亦令吐衄,木香理中湯甘草乾薑湯通用。

白話文:

血液遇到熱會流動,因此止血通常使用寒涼的藥物。然而,也有一些氣虛挾寒,陰陽不相配合,營氣虛散,血液失去常規流動的情況,即所謂的「陽虛陰必走」。這種情況下,外在症狀必定有虛冷的表現,治療方法應溫中,使血液自動回到經絡中。可以使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局方七氣湯(方劑見諸氣類)加川芎,或甘草乾薑湯,其效果非常顯著。另外,飲食損傷脾胃,或脾胃虛弱不能消化黑豆,其氣向上逆行,也會導致吐血或衄血,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木香理中湯或甘草乾薑湯治療。

五丹丸治虛極而壅氣不歸元,衄血,喘嗽痰作,來復丹黑錫丹、震靈丹金液丹各一帖,養正丹二帖,上件別研細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料理中湯加木香送下,或沸湯調蘇合香丸下。(方見諸氣類。)

白話文:

五丹丸治療身體虛弱、氣血瘀滯、鼻子出血、氣喘、咳嗽、痰多等症狀。

方劑包括來復丹、黑錫丹、震靈丹、金液丹各一帖,養正丹二帖。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

每次服用30粒,空腹時用生料理湯加木香送服,或用沸水沖服蘇合香丸。

(詳細方劑請參考《諸氣類》。)

出血諸證,每以胃藥收功,用木香理中湯,或參苓白朮散二分,枳殼散一分(方見諸氣類。)夾和米湯,乘熱調下,或真方四君子湯夾和小烏沉湯,米湯調下。以上並用薑棗略煎亦得。上藥不惟養胃,蓋以調氣輩與之並行,若夫桔梗枳殼湯方(見諸氣類。)夾和二陳湯,(方見諸氣類。)薑棗同煎,入蘇合香丸少許佐之,又調氣之上藥也。

白話文:

各種出血的症狀,往往使用胃藥治療有效,使用木香理中湯,或參苓白朮散二分,枳殼散一分(詳細藥方請參見「諸氣」一類)。加入米湯,趁熱服用,或使用真方四君子湯加入小烏沉湯,再加入米湯服用。以上中藥方皆可加入薑棗稍加煎煮服用。上述這些藥物不僅可以養胃,還可以調氣,如果使用桔梗枳殼湯方(詳細藥方請參見「諸氣」一類),加入二陳湯(詳細藥方請參見「諸氣」一類),薑棗同煮,再加入少量蘇合香丸,也是很好的調氣藥物。

蘇沒沉麝丸,治諸血諸氣痛不可忍。

白話文:

蘇沒[沉麝丸]:用於治療各種血氣之痛,疼痛劇烈,令人難以忍受。

血竭沒藥沉香,辰砂(各一分),木香,麝香(各半分)

白話文:

血竭、沒藥、沉香、辰砂各1錢,木香、麝香各半錢。

上生為末,瓷器熬,生甘草膏丸如皂子大。每一丸,姜鹽湯嚼下。產後血痛、氣痛並主之,亦治脾痛。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打成粉末狀,用瓷器盛裝,加入生甘草膏,製成皁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以薑鹽湯送服。

此方可治療產後血痛、氣痛,以及脾痛。

桂香丸,治月事不調,心腹刺痛,寒熱間作。

白話文:

桂香丸

**適應症:**治療月經失調,心腹刺痛,寒熱交替。

當歸鬚,川芎,赤芍藥,牡丹皮,南木香,細辛,辣桂(並曬乾),延胡索(略炒),乳香,沒藥(等分)

白話文:

當歸鬚、川芎、赤芍藥、牡丹皮、南木香、細辛、辣桂(都曬乾)、延胡索(略炒)、乳香、沒藥(等分)

上煮米醋,將乳香,沒藥為膏,余藥末之,揉和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續斷煎湯送下。有熱多加生槐花煎湯。

白話文:

  1. 先將米醋煮沸。

  2. 將乳香和沒藥研磨成膏狀。

  3. 將其餘藥物研磨成粉末。

  4. 將米醋、乳香膏、沒藥膏和藥粉一起揉和成丸狀,每個藥丸的大小如桐子。

  5. 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續斷煎煮的湯汁送服。

  6. 如果有發熱的症狀,可以多加一些生槐花煎煮的湯汁送服。

調榮湯,治淤血不消,臍腹引腰背俱痛。

白話文:

調榮湯,用於治療淤血不散,肚臍及腹部疼痛,並延伸至腰背部。

川芎,當歸,芍藥,生乾地黃三稜莪朮白芷,延胡索,蒲黃香附子,澤蘭,細辛,川白姜,厚朴(制),桃仁(浸,去皮,焙。各二分),辣桂,半夏(制),甘草(炙。各三分)

白話文:

川芎,當歸,芍藥,乾燥的地黃,三稜,莪朮,白芷,延胡索,蒲黃,香附子,澤蘭,細辛,川白姜,厚朴(製過的),桃仁(浸泡,去皮,烘焙。各二分),辣桂,半夏(製過的),甘草(炙過的。各三分)

銼散。每服三錢,薑棗煎,食前服。

縮砂湯,治胎動腹脅腰痛,或忍痛失氣,胎又不動,或血水間下。

白話文:

縮砂湯

**主治:**胎動時腹部與兩側腰部疼痛,或忍著疼痛卻失去氣力,胎動又停止;或有血水流出。

**使用方法:**每服三錢,與薑和棗子一起煎煮,於飯前服用。

縮砂,桑寄生(各半兩),當歸,川芎,艾葉(炒),阿膠(炒酥。各三錢),南木香,甘草(炙。各二錢)

白話文:

縮砂、桑寄生各半兩、當歸、川芎、艾葉(炒)、阿膠(炒酥)各三錢、南木香、甘草(炙)各二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煎服。下血水者,更以真料理中湯加縮砂佐之。

交濟散,治血結作痛。

白話文:

交濟散

功效:治療血塊導致的疼痛。

用法:每次服用 3 錢的藥粉,加入 5 片生薑和 2 枚紅棗,煎煮服用。

注意事項:如果有血水排出的情況,再加入真料理中湯和縮砂一同煎服。

生地黃(生取,半斤),生薑(四兩,各洗淨,同杵治,留一夕,焙乾)

白話文:

生地黃(生取,半斤),生薑(四兩,各洗淨,一起搗碎研磨,放置一夜,烘乾)

上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或男女血熱心煩,或產後傷風,則以荊芥煎湯調下。

白話文:

藥品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調和服用。如果男女血熱、心煩,或產後傷風,就用荊芥煮成湯藥調和服用。

小柴胡湯,男女諸熱出血,血熱蘊隆。

白話文:

小柴胡湯

適用於男女因熱證而引起的出血,或血熱鬱積於體內導致腫脹。

柴胡(二兩),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七錢半),半夏(制,六錢一字)

白話文:

柴胡(120克),黃芩、人參、甘草(各45克,甘草預先炙熱處理),半夏(37.2克,預先製備)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個,烏梅一個煎服。

桃仁承氣湯,治男女下焦蓄血,小腹急痛,內外有熱,大便秘結。

白話文:

複方藥物:

桃仁承氣湯

適應症:

男女因下半身蓄積瘀血導致的小腹劇烈疼痛,體內外都有發熱症狀,大便乾結。

服用方法:

每次取藥粉三錢,加生薑五片,大棗兩個,烏梅一個,一起煎服。

大黃(半兩),桂枝,甘草(炙。各二錢半),桃仁(浸去皮,炒),芒硝(別下。各一錢半)

白話文:

大黃(半兩),桂枝,甘草(炙。各二錢半),桃仁(浸去皮,炒),芒硝(另再加入。各一錢半)

上銼散,分作三服。每煎至臨熟入芒硝半錢,再煎沸,溫服,以通利為度。

甘草乾薑湯,男女諸虛出血,胃寒不能引氣歸元,無以收約其血。

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食前煎服。

加減四物湯,治血氣不足,肢體乏力,或淤血腹痛,或下血過多。

當歸,川芎,白芍藥,乾薑(炒。各半兩),南木香,甘草(炒。各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食前煎服。若腹不痛,則無淤血,更加人參,又能益血。

白話文:

甘草乾薑湯

  • 適用於男女體虛出血、胃部寒冷導致無法將氣血歸於元氣、無法收斂血液者。
  • 材料:
  • 甘草(炙)
  • 川白姜(炮)
  • 用法:
  • 研磨成粉末。
  • 每劑取 3 錢。
  • 餐前煎服。
  • 在快煮熟時加入半錢芒硝,再煮沸。
  • 溫服,以通利為止。

加減四物湯

  • 適用於血氣不足、肢體無力、或瘀血腹痛、或下血過多者。
  • 材料:
  • 當歸
  • 川芎
  • 白芍藥
  • 乾薑(炒)
  • 南木香
  • 甘草(炒)
  • 用法:
  • 研磨成粉末。
  • 每劑取 3 錢。
  • 餐前煎服。
  • 若腹不痛,表示沒有瘀血,可再加入人參,以加強補血效果。

半夏丸,治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虛腫,亦消宿淤,百病通用。

白話文:

半夏丸,可以治療吐血、下血、崩漏帶下、氣喘痰嘔、中滿虛腫,還可以消除宿淤,是百病通用的藥品。

圓白半夏(刮淨,捶扁,以生薑汁調和飛白麵作軟餅,包掩半夏,慢火炙令色黃,去面,取半夏為末。)

上末。米糊丸綠豆大,曬乾。每三四十丸,溫熟水下。

黑散子,諸竅出血並主之。

隔年蓮蓬,敗棕櫚,頭髮(並燒存性,等分)

白話文:

圓白半夏 (清除外皮,敲打扁平,用生薑汁調和飛白麵作成軟餅,包覆半夏,用小火烘烤至顏色變黃,去除麵粉,取得研磨成粉末的半夏。)

將上述粉末加水製成糊狀。米糊丸(綠豆大小),曬乾。每次服用三、四十顆,用溫熱水送服。

黑散子 (治療各種部位出血。)

隔年的蓮花花托,腐爛的棕櫚葉,頭髮(全部燒成灰燼,保留藥性,等量混合)。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南木香湯調下。或只用棕櫚燒灰,米湯調下,亦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南木香湯煎煮後沖服。或者只用棕櫚燒成的灰,用米湯調服,也可以。

茅蘇湯,治吐血、衄血。

茅花(三錢),紫蘇莖葉(二錢)

白話文:

茅蘇湯

治療吐血、流鼻血。

材料:

  • 茅花(三錢)
  • 紫蘇莖葉(二錢)

上散。新汲水一碗,煎七分,乘熱調生蒲黃二錢,旋服,仍以大蒜兩顆煨熟,捶扁,貼敷兩腳心,少頃,自覺胸中有蒜氣,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敷兩掌心。

白話文:

上半身出血:將剛汲取的新鮮水一碗,煎煮到剩下七分滿,趁熱將生蒲黃二錢攪拌均勻,立刻服用。另外將兩顆大蒜烤熟,搗碎成泥,敷貼在兩腳心。不久以後,會感覺到胸中有一股蒜味,出血的症狀就會立即停止。如果出血發生在下半身,可以用烤熟的大蒜敷貼在兩手心。

豆蘇湯,治上焦有熱,咯血淤血,煩悶燥渴。

黑豆(三合),紫蘇莖葉(二條),烏梅(二個)

上,水大碗同煎,臨熟入薑汁三大匙,食後旋服。

阿膠散,治肺破嗽血、唾血。

白話文:

豆蘇湯

治療上焦有熱,咯血淤血,煩悶燥渴。

材料:

  • 黑豆 3 合
  • 紫蘇莖葉 2 根
  • 烏梅 2 粒

做法:

將材料加入一大碗水中同煎,臨近熟時加入薑汁 3 大匙,於飯後立即服用。

阿膠散

治療肺破咳嗽出血、吐血。

人參,茯苓,生乾地黃,天門冬(水浸,去心),北五味子(各一分),阿膠(炒酥),白芨(各二錢)

白話文:

人蔘、茯苓、生地黃、天門冬(水浸泡,去掉芯)、北五味子(各一份),阿膠(炒至酥脆),白芨(各二錢)

上白芨別為末,余藥銼散。每服三錢,水大盞,入蜜二大匙,秫米百粒,姜五片同煎,臨熟入白芨少許,食後服。

白話文:

將白芨研磨成細末,其餘藥材切成碎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大碗,加入兩大匙蜂蜜和一百粒粳米,再放五片生薑一起煎煮。煮到快熟時,加入少量白芨,在飯後服用。

地黃煎,治肺損吐血、嗽血。

生地黃(四兩,取汁),鹿角膠(一兩,搗碎,炒黃)

上為末,拌和。每服三錢,童子小便一盞,暖熱,入薑汁少許調下。無鹿膠,則以透明阿膠炒酥代用。

薏苡湯,治肺癰唾吐膿血。

薏苡(二合),黑豆(百粒),烏梅(一個)

上,水二盞,煎一盞,入透明阿膠、生蒲黃各一錢,再煎沸,食後服。

艾薑湯,治大便下膿血。

艾葉(一握),黑豆(百粒)

上,新水一大盞,煎六分,入生薑汁三大匙,稍熱服。

又方

黃連(一錢),南木香(一錢)

上銼細。慢火煎,食前服。

蒜連丸,治諸血妄行。

黃連(曬乾,為末),獨頭蒜(一顆,煨熟,取肉研細)

上,入米醋些子搗和為丸桐子大,曬乾,每三四十丸,陳米飲下。

人參湯,治吐血、咯血。

新羅人參,慢火煎服。

又方

人參,川芎,茯苓,半夏(制。各三分),甘草(炒,一分)

上銼。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

蘿蔔飲,治諸熱吐血、衄血。

生蘿蔔,取汁半盞,入白鹽少許服之,立效。如無生蘿蔔,只用蘿蔔子一分微炒,紫蘇莖半分銼散用,煎亦效。

血餘散,治吐血、衄血。

頭髮,燒存性。

白話文:

地黃煎 用於治療肺損傷導致的吐血、咳嗽帶血。

生地黃(4兩,榨取汁液),鹿角膠(1兩,搗碎,炒至金黃)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拌勻。每次服3錢,用童子小便1杯煮沸,加入少量薑汁調和後服用。若無鹿角膠,可使用透明阿膠炒酥後代替。

薏苡湯 用於治療肺部膿腫導致的咳出膿血。

薏苡仁(2合),黑豆(100粒),烏梅(1個)

上述藥材加入2杯水煎煮至1杯,加入透明阿膠和生蒲黃各1錢,再次煮沸,飯後服用。

艾薑湯 用於治療大便帶有膿血。

艾葉(1把),黑豆(100粒)

上述藥材加入1杯新水煎煮至6分,加入生薑汁3大匙,稍加熱後服用。

另一方

黃連(1錢),南木香(1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小火煎煮,飯前服用。

蒜連丸 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

黃連(曬乾研成細末),獨頭蒜(1顆,煨熟,取肉研細)

將上述藥材加入少量米醋搗和,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曬乾後,每次服用30-40丸,用陳米湯送服。

人參湯 用於治療吐血、咯血。

新羅人參,用小火煎煮後服用。

另一方

人參、川芎、茯苓、半夏(加工處理。各3分),甘草(炒製。1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3錢,薑5片,煎煮後服用。

蘿蔔飲 用於治療各種熱性吐血、鼻出血。

生蘿蔔,榨取半杯汁液,加入少量白鹽服用,即可見效。若無生蘿蔔,可用蘿蔔籽(1分)微炒,紫蘇莖(0.5分)研磨成粉末,煎煮後服用同樣有效。

血餘散 用於治療吐血、鼻出血。

頭髮,燒製後留存質地。

上研細。每服二錢,米湯調下。衄者,更以少許吹入鼻。小便出血,則小腸氣秘,氣秘則小便難,其痛者謂之淋,不痛者謂之尿血。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和服用。如果是鼻血,還可以將少許藥粉吹入鼻子。如果小便出血,則是小腸氣滯塞,小便難以排出,疼痛者稱為淋病,不疼痛者稱為尿血。

頭髮燒存性,為末,新汲水調下,妙。

又方

白話文:

頭髮燒存性,研磨成粉末,用新汲的水調和服用,十分靈驗。

另一種方法:

車前子但曬乾為末,每二錢,以車前子葉煎湯調下。

白話文:

將車前子曬乾後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車前子葉煎煮的湯劑送服。

又方

海金砂為細末,新汲水調下。五淋散五苓散,竹園尿、門冬草、燈心、蔥頭煎湯調下。

白話文:

海金砂研成極細的粉末,用新汲的水調下服用。五淋散加五苓散,竹園尿、門冬草、燈心、蔥頭煎湯調下服用。

法制香附方,治諸下血。

大香附(杵去毛皮,以童子小便浸一日夜,曬乾,截碎,又用米醋蘸過,焙乾)

上為末。每二錢,米湯調下。治冷帶,用炒艾葉煎湯調下。

又方

淨香附,酒醋各半,煮透,焙。

上為末,黃秫米糊丸,桐子大。每四五十丸,米湯下。

又方,治血下、帶下。

香附(杵去皮,二分,童尿浸一日夜),艾葉(三分,米醋煮透,曬,焙)

上為末,秫米糊丸,桐子大。每五六十丸,艾醋湯或醋湯下。

燒鹽酒,治血閉腹痛,產後淤血腹痛。

新布數重包裹白鹽一合,炭火燒存性。

上研細末,溫酒調下。新布即青麻也,能逐淤血。

桂枝酒,治打撲傷墜,淤血溷悶,身體疼痛。

辣桂

白話文:

法制香附方,治療各種下血。

大香附(搗碎去除毛皮,用童子小便浸泡一日一夜,曬乾,切碎,再用米醋蘸過,烘乾)

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治療寒帶,用炒艾葉煎湯送服。

另一方劑

淨香附,酒和醋各半,煮透,烘乾。

上述藥材研成細末,用黃色黏性米糊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另一方劑,治療血下、帶下

香附(搗碎去除皮,二分,用童尿浸泡一日一夜),艾葉(三分,用米醋煮透,曬乾,烘乾)

上述藥材研成細末,用黏性米糊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艾醋湯或醋湯送服。

燒鹽酒,治療血閉腹痛、產後淤血腹痛。

用數層新的布包裹一合白鹽,用炭火燒到剩灰分。

上述藥材研成細末,用溫酒送服。新的布是指青麻布,有驅散淤血的作用。

桂枝酒,治療被打傷、跌傷,淤血混濁,身體疼痛。

辣桂

上為末。每二錢,溫酒調下。或用辣桂一分,大黃,當歸各半分,每三錢,生薑、紫蘇煎服,取下黑物即安。或未有藥,倉猝且服米醋一小盞,亦散淤血。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次取兩錢,用溫酒送服。或者使用肉桂一分、大黃、當歸各半分,每次取三錢,配上生薑、紫蘇煎服,直至排出黑物即可痊癒。如果還沒有藥物可使用,緊急情況下可以先喝一小杯米醋,也可以化解淤血。

硃砂丸,治打撲驚杵,血入心竅不能語言。

硃砂為細末。

白話文:

硃砂研成細末,用於治療打擊或跌倒造成的驚嚇和抽搐,以及因血流入心臟而導致無法言語的情況。

上以雄豬心生血和丸麻子大,曬乾。每服七丸,石菖蒲煎湯下,棗湯亦可。

白話文:

取用雄豬心臟生血,和丸麻子一樣大,曬乾。每次服用七丸,用石菖蒲煎煮的湯送服,也可以用紅棗湯送服。

咯血方

天門冬(去心),青黛(曬乾。各四錢),生蒲黃,川薑黃,油發灰(各一錢)

白話文:

天門冬(去除蒂頭),青黛(曬乾,各四錢重),生蒲黃、川薑黃、油發灰(各一錢重)。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五十丸,入松陽柿中,濕紙包,煨香,候冷,桑白皮煎湯,臨臥嚼下。柿能戀肺,咯血屬肺,嘔血屬脾。

白話文:

上完述的藥材後,將藥物煉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五十丸,並放入松陽柿子中,用濕紙包好,以香灰煨熟,等到冷卻後,用桑白皮煎煮的湯送服,睡前服用。柿子具有養肺的功效,咯血屬於肺病,嘔血則屬於脾病。

九竅出血方

荊芥酒煎,通口服。

又方,暴驚風,九竅血,其脈虛者。

白話文:

九竅出血方

一、荊芥湯

將荊芥煎成藥湯後,通口服下。

二、驚風九竅出血方(脈虛者適用)

驚風發作後,九竅出血,脈搏虛弱的患者可以使用此方。

靈砂百粒,分三次,人參煎湯下。(此證不可錯認,血得熱則宣流,妄用涼藥,誤矣。)

白話文:

一百粒靈砂分三次,用人參湯送服。(這種情況不可認錯,血熱則血液會流動,如果誤用涼藥,就錯了。)

又方,治傷寒嘔血,繼而齒縫皆流血不止。

開口川椒四十九粒。

白話文:

只用川椒四十九顆,治療傷寒嘔血,接著牙齒縫隙也會流血不止。

上用法醋大盞同煎,臨熟入白礬少許,漱口,含在口中,少頃吐出,再啜漱而含。

白話文:

在使用上,將醋大盞同時煎煮,在煮熟前加入少許白礬,用來漱口,含在口中,過一會兒吐出來,再喝一口漱口液並含在口中。

和濟芎歸湯,治諸血作痛,血暈沉迷,血澀難產,一切出血過多

川芎,當歸(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盞半,取一盞,稍熱服,不拘時。加縮砂,治胎動腹痛漏血,又名芎藭湯。

白話文:

和濟芎歸湯

**主治:**各種血痛、血暈昏迷、血澀難產,以及一切出血過多。

組方:

  • 川芎
  • 當歸(等量)

用法:

將藥材研成粗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半碗水煎煮,取出一碗藥湯,趁溫熱時服用,不限服藥時間。

加味:

如果治療胎動腹痛出血,可以加入縮砂仁,又稱芎藭湯。

艾湯,治勞傷血氣,月水過多,淋瀝漏下,連日不斷,臍腹疼痛,經血淋瀝不斷。

白話文:

膠艾湯:治療勞損血氣,月經過多,漏下淋漓不止,連日不斷,臍腹疼痛,經血淋漓不止。

熟乾地黃,白芍藥(各四兩),當歸(去蘆頭),艾葉(微炒。各三錢),阿膠(搗碎,炒令黃燥),芎藭,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 熟乾地黃:四兩

  • 白芍藥:四兩

  • 當歸(去除蘆頭):三錢

  • 艾葉(微炒):三錢

  • 阿膠(搗碎,炒至黃乾):三錢

  • 芎藭:二兩

  • 甘草(炙):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六分,煎至八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病甚者,連夜並服。

產寶固經丸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和六分酒,煎煮到八分熟,濾掉藥渣,趁熱服用,空腹飯前服用,一天三次。病情嚴重者,連夜服藥。

產寶固經丸

赤石脂(煅),艾葉,補骨脂(炒),木賊(各半兩),附子(炮,一枚)

白話文:

  • 赤石脂(煅燒過):具有補益氣血、溫腎壯陽、收斂固澀的功效。

  •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消炎殺菌的功效。

  • 補骨脂(炒過):具有補腎壯骨、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

  • 木賊(各半兩):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消炎止痛的功效。

  • 附子(炮過,一枚):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

上末,陳米飲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澤蘭丸,治氣血不調,肢體瘦弱。

白話文:

澤蘭丸,治療氣血不調,身體瘦弱。

每服 50 丸,於飯前以溫酒送服。

熟乾地黃(一兩半),澤蘭(去大枝梗),人參(去蘆頭),黃耆(去蘆頭,銼),牛膝(去蘆,酒浸一宿,焙),赤石脂(各一兩),白茯苓(去皮),木香,萆薢(酒浸一宿,銼),附子(炮,去皮臍),續斷(各三分),乾薑(炮),肉桂(去粗皮),芎藭,白朮,當歸(去蘆,酒浸一宿,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各半兩)

白話文:

  • 熟乾地黃(六錢):滋陰補血,涼血止血。

  • 澤蘭(去大枝梗):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 人參(去蘆頭):補氣養血,生津益氣。

  • 黃耆(去蘆頭,銼):補氣益肺,固表止汗。

  • 牛膝(去蘆,酒浸一宿,焙):補腎強腰,活血通絡。

  • 赤石脂(六錢):補腎澀精,固精縮尿。

  • 白茯苓(去皮):健脾補氣,祛溼安神。

  • 木香:理氣止痛,溫中止瀉。

  • 萆薢(酒浸一宿,銼):理氣活血,溫中止瀉。

  • 附子(炮,去皮臍):溫補腎陽,回陽救逆。

  • 續斷(二錢):補腎強腰,舒筋活絡。

  • 乾薑(炮):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 肉桂(去粗皮):溫補腎陽,活血通絡。

  • 芎藭:活血行氣,祛瘀止痛。

  • 白朮:健脾益氣,祛溼止瀉。

  • 當歸(去蘆,酒浸一宿,銼碎,微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甘草(炙微赤。二錢):補氣益中,調和藥性。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產一百日內,每日常服,壯氣益血。

當歸建中湯,治婦人一切血氣虛損。(方見虛汗門。)

和劑大阿膠丸(方見咳嗽門。)

理中湯,治胸脅逆冷,心腹㽲痛。(方見泄瀉門。)

白話文:

翻譯:

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空腹在進食前服用。產後一百天內,每天服用,可以壯氣益血。

當歸[建中湯],治療婦女一切氣血虛損(具體配方請參考虛汗疾病部分)。

和劑大阿膠丸(具體配方請參考咳嗽疾病部分)。

理中湯,治療胸脅冷痛,心腹絞痛(具體配方請參考腹瀉疾病部分)。

和劑來復丹,配類陰陽,扶虛補損,治心腹冷痛,小兒慢驚風,或吐利不止,變成虛風。搐搦者,非風也,胃氣欲絕故也,用五粒研碎,米飲送下。老人伏暑迷悶,紫蘇湯下。婦人產後血逆,上搶悶絕,並惡露不下及赤白帶下,並用醋湯下。常服和陰陽,益精神,散腎陰濕,止腹脅冷疼。應諸疾不辨陰陽證,並宜服之。(方見暑門。)

白話文:

和劑來復丹,將各種陰陽藥物配伍,扶助虛弱,補益虧損,用來治療心腹冷痛、小兒慢驚風,或吐瀉不止,導致虛風引起的抽搐不止,這是因為胃氣將盡的緣故,使用五粒藥研碎,用米湯送服。老年人暑熱煩悶,用紫蘇湯送服。婦人生產後血氣逆亂,上衝導致昏悶不省人事,並伴有惡露不下以及赤白帶下,都用醋湯送服。經常服用和劑來復丹,可以調和陰陽,增益精神,祛除腎陰濕熱,止住腹脅冷痛。適應各種疾病,不辨陰陽證候,都適合服用。(方劑見暑門。)

震靈丹(方見濕門。)

和劑黑錫丹,升降陰陽,暖脾補腎,氣衝胸腹膨脹刺痛。(方見痼冷門。)

和劑金液丹,固其氣,治衄血。(方見脾胃類。)

養正丹,治婦人血氣,帶下腹痛,助陽接真,升降陰陽。(方見痼冷門。)

烏沉湯,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白話文:

震靈丹(方見濕門)

和劑的黑錫丹,可以升降陰陽,溫暖脾臟,補益腎臟,使氣血通暢,胸腹脹痛刺痛。

和劑金液丹(方見脾胃類)

和劑的金液丹,可以固氣止血,治療衄血。

養正丹(方見痼冷門)

養正丹,可以治療婦女的氣血虧虛,帶下腹痛,助陽補氣,升降陰陽。

小烏沉湯

調中快氣,治療心腹刺痛。

烏藥(一兩,去心),香附子(沙盆內,淅去皮毛,焙乾,稱二兩),甘草(一分)

白話文:

烏藥(一兩,去除內核),香附子(在砂鍋中,去除皮毛,烘乾,稱重二兩),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鹽少許,(或不著鹽)沸湯點,不拘時。

苓白朮散(方見虛勞門。)

白話文:

每服一錢(約3公克),加入少許鹽(或不加鹽),用沸騰的湯點服,不拘時間。

三參苓白朮散(方劑詳見虛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