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六 (10)

1. 附諸方

膠艾湯(《和濟方》),治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不斷,及妊娠調攝失宜,胎氣不安,或因損動漏血傷胎,並宜服之。

白話文:

膠艾湯(出自《和濟方》),用於治療勞傷血氣,衝任經絡虛損,月經量過多,淋漓不斷,以及妊娠調養不當,胎氣不安,或因損傷導致漏血傷胎等情況。

阿膠,芎藭,甘草(炙。各二兩),當歸,艾葉(炒。各三兩),熟乾地黃,白芍藥(各四兩)

白話文:

  • 阿膠:一種補血補氣的中藥,源自於驢皮。

  • 芎藭:又稱木香,有活血通經的功效。

  • 甘草(炙):甘草經過加熱處理,以增加其補益的作用。

  • 當歸:具有活血補血的功效。

  • 艾葉(炒):艾葉經過炒制,使其具有溫經止血的功效。

  • 熟乾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 白芍藥:具有養血調經的功效。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半鍾,煎八分,熱服。

當歸芍藥湯(東垣方),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飲食減。

白話文:

當歸芍藥湯(張元素方),治療婦女經血不止,顏色鮮紅,食慾減退。每劑三錢,水一碗,酒半碗,煎煮至剩八分,熱飲。

黃耆,橘皮,熟地(各半兩),蒼朮,白朮,當歸,白芍藥(各一錢),炙甘草,柴胡,生地黃(各二分)

上㕮咀。煎服,空心食前。

白話文:

黃耆、橘皮、熟地黃(各 15 克),蒼朮、白朮、當歸、白芍藥(各 3 克),炙甘草、柴胡、生地黃(各 0.6 克)

煎服,空腹時服用,進食前服用。

柴胡調經湯(《試效方》),治經水不止,鮮紅,項筋急,腦痛,脊骨強痛,不思飲食。

白話文:

柴胡調經湯(出自《試效方》),用以治療經水不調,鮮紅出血不絕,項筋急痛,頭痛,脊骨強痛,不想吃東西的症狀。

羌活,蒼朮(各一錢),獨活,藁本,升麻(各半錢),柴胡(七分),乾葛,當歸,甘草(各三分),紅花(少許)

白話文:

羌活、蒼朮(各一錢),獨活、藁本、升麻(各半錢),柴胡(七分),乾葛、當歸、甘草(各三分),紅花(少許)

上㕮咀。水煎去滓,空心,稍熱服,取微汗立止。

艾煎丸,治崩傷淋瀝不已,小腹滿痛,常服益榮調經。

白話文:

艾煎丸

**主治:**崩漏淋漓不止、小腹脹痛。經常服用可補益氣血、調經。

**用法:**水煎去渣,空腹時稍加熱服用,直到微微出汗為止,即可止血。

吳茱萸(湯泡),當歸(各七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各一兩半),石菖蒲(炒),川芎,人參,熟艾(四兩,熟米飲調作餅子)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飲任下。

白話文:

  • 吳茱萸(湯泡七錢半):用熱水將吳茱萸泡軟,取其湯液。

  • 當歸七錢半:當歸的用量為七錢半。

  • 熟地黃一兩半:熟地黃的用量為一兩半。

  • 白芍藥一兩半:白芍藥的用量為一兩半。

  • 石菖蒲(炒)四兩:將石菖蒲炒至四兩的重量。

  • 川芎四兩:川芎的用量為四兩。

  • 人參四兩:人參的用量為四兩。

  • 熟艾四兩(熟米飲調作餅子):將熟艾加入熟米飲中,製成餅子。

將末藥、酒拌勻,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以酒送服。

鹿茸丸(《大全良方》),治衝任虛損,以致經候過多,又為風冷所乘,尺脈微細,甚者可灸關元百壯。

白話文:

鹿茸丸(出自《大全良方》),用於治療沖任二脈虛損,以致經期出血過多,同時又被風寒之邪所侵犯,尺脈微細,嚴重的可以施灸關元穴百壯。

鹿茸(火去毛,醋炙煮),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艾葉,柏葉,附子(焙,去皮臍。各半兩),熟地黃(酒洗),當歸(酒浸),續斷(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鹿茸(用火燒掉毛,用醋炙烤後煮),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艾葉、柏葉、附子(焙過,去掉皮和肚臍。各半兩),熟地黃(用酒清洗),當歸(用酒浸泡),續斷(各二兩)

為末,將酒糊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圓球。每次服用 50 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

涼血地黃湯(《拔粹方》),治婦人血崩,是腎水真陰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生地,當歸(各五分),黃連,黃柏,知母,藁本,川芎,升麻(各二分),柴胡,羌活,防風(各三錢),黃芩,甘草(炙),細辛,荊芥,蔓荊子(各一分),紅花(少許)

白話文:

涼血地黃湯(出自《拔粹方》),用於治療婦女血崩,這是由於腎水真陰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所以血液奔走而崩解。

生地黃,當歸(各五分),黃連,黃柏,知母,藁本,川芎,升麻(各二分),柴胡,羌活,防風(各三錢),黃芩,甘草(炙),細辛,荊芥,蔓荊子(各一分),紅花(少許)。

上㕮咀。水煎,通口服,食前。

一方,治婦人血崩不止。

槐花(一兩),棕毛灰(五錢)

上為末。水一鍾,鹽少許,煎七分,去滓,溫服。

一方(《大全良方》)

用棕白礬煅為末,酒調二錢服。

帶下方

暖宮妙丸,治婦人赤白帶下。

白話文:

治療口瘡,用藥材水煎後服用,飯前服用。

治療婦女血崩不止,用槐花一兩、棕毛灰五錢,研成粉末,加水一碗、少許鹽,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

另一方,用棕白礬煅燒成粉末,用酒調服二錢。

治療婦女赤白帶下,可用暖宮妙丸。

艾葉,龍骨,當歸,川芎,牡蠣,白芍藥,牡丹皮,茯苓,赤石脂,熟地黃(各等分)

白話文:

艾葉、龍骨、當歸、川芎、牡蠣、白芍藥、牡丹皮、茯苓、赤石脂、熟地黃(各等份)

上為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服五十丸,空心艾醋湯下。

白芷散(《大全良方》),治婦人赤白帶下。

白話文:

服藥時以空腹,搭配艾草與醋煮成的湯服用,每次服用五十丸,每一丸做成梧桐子的大小。

白芷(一兩),海螵蛸(二個,燒,胎髮一團,燒)

上為末。空心酒調服二錢。

白話文:

白芷(6克),海螵蛸(海綿,2 個,燒焦後,加入一束燒焦的胎毛)

用空心酒送服二錢。

當歸散(《濟生方》),治婦人赤白帶下,腹內疼痛,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白話文:

當歸散(出自《濟生方》),用於治療女性的赤白帶下、腹內疼痛、飲食不佳、逐漸消瘦。

當歸(酒洗),赤芍藥,牡蠣(火煅,取粉),熟地(酒洗,蒸,焙),阿膠,白芍藥,續斷(酒浸。各一兩),地榆(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方(丹溪方),治白帶因七情所傷而脈數者。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淨),赤芍藥,牡蠣(用火煅燒,取粉末),熟地(用酒洗淨,蒸熟,烘乾),阿膠,白芍藥,續斷(用酒浸泡。各一兩),地榆(半兩)

一方(丹溪方),治療白帶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導致脈搏急促者。

(方法)末藥、醋糊丸,製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黃連(炒),扁柏(酒蒸),黃柏(炒。各半兩),香附(醋炒),白芍藥,白朮(各一兩),椿根皮(二兩,炒),白芷(燒存性,三錢)

白話文:

黃連(炒過),扁柏(用酒蒸過),黃柏(炒過。各半兩),香附(用醋炒過),白芍藥,白朮(各一兩),椿根皮(二兩,炒過),白芷(燒存性,三錢)

上為末,粥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伏龍肝散,治婦人五色帶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粥湯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

伏龍肝散,用於治療婦女五色帶下症狀。

伏龍肝(即灶心土),麥門冬(去心),赤石脂(各一兩),甘草,肉桂(各五錢),川芎(三兩),艾葉,熟地黃(各二兩),乾薑(燒,七錢),當歸頭(七錢半)

上㕮咀,水,棗煎服,或作末子,米飲調下。

一方(丹溪方),治婦人有孕白帶。

白話文:

  • 伏龍肝(即竈心土):竈內燃燒後的灰燼。

  • 麥門冬(去心):麥門冬的根莖,去除中心部分。

  • 赤石脂:紅色礦物,具有止血和收斂作用。

  • 甘草:甘草的根莖,具有甘甜和補氣的作用。

  • 肉桂:肉桂的樹皮,具有溫暖和活血的作用。

  • 川芎:川芎的根莖,具有活血和止痛的作用。

  • 艾葉:艾葉的葉子,具有溫暖和止血的作用。

  • 熟地黃:熟地黃的根莖,具有補血和滋陰的作用。

  • 乾薑(燒,七錢):乾薑經過燒烤,具有溫暖和發汗的作用。

  • 當歸頭(七錢半):當歸的頭部,具有補血和活血的作用。

一種藥方(丹溪派的處方),治療孕婦白帶。

將藥材咀碎,用水或棗煎服,或磨成細末,用米湯送服。

蒼朮(三錢),白芷(二錢),黃連(炒,二錢),黃芩(炒,三錢),白芍藥,山茱(各二錢半),椿根皮(炒),黃蘗(炒。各一錢半)

上為末,糊丸,空心溫酒下。

一方(丹溪方),治白帶兼風痛。

白話文:

蒼朮(三錢),白芷(二錢),黃連(炒,二錢),黃芩(炒,三錢),白芍藥,山茱(各二錢半),椿根皮(炒),黃蘗(炒。各一錢半)

上方:蒼朮3錢、白芷2錢、炒黃連2錢、炒黃芩3錢、白芍藥、山茱萸各2.5錢、炒椿根皮、炒黃柏各1.5錢。

一方(丹溪方),治療白帶合併風痛。末成糊丸,以空心溫酒送服。

半夏,茯苓,川芎,陳皮,甘草,蒼朮,黃柏(酒炒),南星,牛膝(各等分)

上㕮咀。水薑煎服。

一方,治婦人白帶。

白話文:

半夏:燥濕化痰,消癥散結。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蒼朮:燥濕健脾,化痰止瀉。

黃柏(酒炒):清熱燥濕,瀉火除蒸。

南星:燥濕化痰,消脹止痛。

牛膝:利尿消腫,強筋壯骨。

一方:治療女性白帶

用藥:水薑 煎服

龜板(炙),枳子(各二兩),黃柏(炒,一兩),白芍藥(七錢半),香附(半兩),乾薑(炒,二錢半),山茱萸,苦參,椿根皮,貝母(各半兩)

白話文:

  • 龜板(烤過):2 兩

  • 枳子:2 兩

  • 黃柏(炒過):1 兩

  • 白芍藥:7.5 錢

  • 香附:0.5 兩

  • 薑(炒過):2.5 錢

  • 山茱萸:0.5 兩

  • 苦參:0.5 兩

  • 椿根皮:0.5 兩

  • 貝母:0.5 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方,治白帶,或時腹痛。

龜板(酒炙,二兩),黃柏(炒,一兩),乾薑(炒一錢),枳子(二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日服二次。

桂枝附子湯(方見傷寒門。)

黃連丸(方見痢門。)

芎歸湯(方見痔類。)

沉香降氣湯(方見諸氣門。)

白話文:

藥方一

治療白帶,有時腹痛。

藥材

  • 龜板(用酒炙製,二兩)
  • 黃柏(炒製,一兩)
  • 乾薑(炒製,一錢)
  • 枳子(二錢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酒糊製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藥方二

治療白帶,或時腹脹腹痛。

藥材

  • 龜板(用酒炙製,二兩)
  • 黃柏(炒製,一兩)
  • 乾薑(炒製,一錢)
  • 枳子(二錢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酒糊製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每日服用兩次。

相關藥方

  • 桂枝附子湯(見傷寒門)
  • 黃連丸(見痢門)
  • 芎歸湯(見痔類)
  • 沉香降氣湯(見諸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