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附諸方

白虎加桂枝湯(《活人方》)治瘧疾,但熱不寒及有汗者。

知母,甘草(炙),桂枝,粳米(各三兩),石膏(一斤)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大柴胡湯,治瘧,熱多寒少,目痛,多汗,脈大,以此湯微利為度。餘邪未盡,以白芷石膏三物湯以盡其邪。(方見傷食門。)

清脾飲(《濟生方》)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熱,小便赤澀。

青皮(去白),厚朴(薑製),白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草果仁,柴胡(去苗),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正氣散(徐同知方),退寒瘧,止胃寒,進食。

藿香,草果(各四兩),半夏,陳皮,厚朴,砂仁,甘草(各一兩)

上銼為散。生薑、棗子煎服。如瘧未至,俟發日早服。

六和湯

人參,草果,知母,貝母,烏梅,白芷,檳榔,柴胡(各一錢,用酒拌),常山(二錢)

上㕮咀。姜三片,棗一枚,酒水同煎,露一宿,臨發前二時服。

白話文:

附諸方

白虎加桂枝湯(出自《活人方》)治療瘧疾,但只發熱不發冷,且伴有汗者。

藥方組成:知母、炙甘草、桂枝、粳米(各三兩)、石膏(一斤)。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盞水煎煮至一盞,去除藥渣後溫服。

大柴胡湯,治療瘧疾,發熱多而發冷少,伴有眼睛疼痛、多汗、脈搏有力,用此湯藥直到略微通便為止。若餘邪未盡,則用白芷石膏三物湯將其餘邪徹底清除。(方劑詳見傷食門。)

清脾飲(出自《濟生方》)治療瘧疾,脈象弦數有力,只發熱不發冷,或發熱多而發冷少,伴有口苦咽喉乾燥、小便短赤澀痛。

藥方組成:青皮(去白)、薑製厚朴、白朮、湯泡七次的半夏、黃芩、草果仁、柴胡(去苗)、茯苓(去皮)、炙甘草(各等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加五片生薑,煎煮至七分,溫服,不拘時間。

正氣散(徐同知方),治療寒瘧,止胃寒,促進食慾。

藥方組成:藿香、草果(各四兩)、半夏、陳皮、厚朴、砂仁、甘草(各一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用生薑、大棗煎服。如果瘧疾尚未發作,則在發病當天清晨服用。

六和湯

藥方組成:人參、草果、知母、貝母、烏梅、白芷、檳榔、柴胡(各一錢,用酒拌)、常山(二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三片生薑、一枚大棗,用酒水同煎,放置一夜,在發病前兩個小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