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二 (4)
卷之十二 (4)
1. 痎瘧證治
紅丸子,治食瘧、食積、氣滯腹脹。
京三稜(水浸軟,截碎),蓬莪朮(制),青皮,陳皮(各五兩),胡椒,乾薑(炮。各三兩)
上為末,米醋煮米粉糊丸桐子大,礬紅為衣。每五十丸,二陳湯、四獸湯皆可下。
烏頭七棗湯,治久瘧但久瘧但寒,及脾寒發瘧,或寒重熱輕。
大川烏頭(一個,慢火灰炮裂,以鹽水浸,再炮,再浸,凡七次,去皮臍。)
上細銼,分二服,每服姜七厚片,棗七個,蔥白三寸,水大碗,煎半,先吃棗,稍冷服。
又方用小附子一枚,修制一同。烏、附皆能溫脾,挾風則用川烏,寒甚則用附子。
治瘴木香丸
牽牛(一斤,淘去浮者,焙,搗,取末四兩,別頓),雞心檳榔,陳橘紅(各二兩),青木香,人參,熟附子,厚朴(制),官桂(去粗皮),京三稜,羌活,獨活,乾薑(炮),甘草(炙),川芎,川大黃(銼,焙),芍藥(各半兩),肉豆蔻(六個)
上為末,瓷器密收,臨用秤牽牛一兩,諸藥末共一兩,研和,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橘皮煎湯下,以通利為度。
地龍飲,治瘴瘧、諸瘧,大熱煩躁。
生地龍(三條,研細)
上入生薑汁、薄荷汁、生蜜各少許,新汲水調下。如熱熾,加腦子少許。
觀音丸,取下暑毒、瘴毒。
圓白半夏(生),烏梅肉,母丁香,川巴豆(不去油。每件各十枚)
上為末,薑、麵糊丸麻子大,上下以厚紙蓋貼,有油又再易紙。每服五丸,臨臥冷水下。此方舟人於海角遇一白衣授之。
芎歸鱉甲散,治勞瘧寒熱。
當歸,川芎,芍藥,青皮,陳皮,茯苓,半夏(制。各一分),鱉甲(醋炙黃,半兩)
上銼散,每三錢,姜五片,棗二枚,小烏梅一個,水煎服。熱多加柴胡,寒多加草果。
五勞丸,治勞瘧、瘴瘧久病。
嫩黃常山(三兩半),桃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辣桂(去粗皮,七錢半),淡豉(三兩),烏梅肉(二兩半)
上曬乾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四十丸,空心溫酒下。不飲者,熟水入些酒下。
經效瘧丹,治瘧母結癖,寒熱無已。
真阿魏,雄黃(各二錢半),硃砂(一錢半)
上沸湯泡阿魏研散,雄、朱為末和之,稀麵糊丸桐子大。每一丸,人參煎湯,候冷,空心服。瘴瘧,桃枝煎湯冷服。臨發磨一丸,敷鼻頭口畔。
消癖丸,治瘧母停水結癖,腹脅堅痛。
芫花(炒),硃砂(研細。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許。每十丸,濃煎棗湯下。去癖須用芫花、大戟破水之劑,下後即與養胃湯。
驅瘧湯,治諸瘧、久瘧。
草果仁,青皮,陳皮,人參,茯苓,半夏(制),厚朴(制),蒼朮(炒),雞心檳榔,白朮,甘草(炙。各半兩),良薑(一分)
上銼散,每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烏梅一個,空心煎服。
白話文:
痎瘧證治
紅丸子,治療食瘧、飲食積滯、氣滯腹脹。藥方:京三稜(水泡軟後切碎)、蓬莪朮(炮製)、青皮、陳皮(各五兩)、胡椒、乾薑(炮製,各三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醋煮成的米粉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再用紅礬粉做藥衣。每次服用五十丸,可用二陳湯或四獸湯送服。
烏頭七棗湯,治療久瘧伴有寒邪,以及脾寒引起的瘧疾,或寒重熱輕的瘧疾。藥方:川烏頭(一個,用慢火在灰中炮製至裂開,用鹽水浸泡,再炮製,再浸泡,如此反覆七次,去除皮和臍)。將藥材切碎,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時,搭配七片薑片、七個大棗、三寸蔥白,加一大碗水煎至一半,先吃大棗,稍涼後服用藥湯。另有方劑用小附子一枚,炮製方法相同。川烏頭、附子都能溫暖脾胃,若兼有風邪則用川烏頭,寒邪較重則用附子。
治瘴瘧木香丸:藥方:牽牛(一斤,淘去浮在水面者,烘乾,搗碎,取四兩藥末,另放一邊)、雞心檳榔、陳橘紅(各二兩)、青木香、人參、熟附子、厚朴(炮製)、官桂(去除粗皮)、京三稜、羌活、獨活、乾薑(炮製)、甘草(炙烤)、川芎、川大黃(切碎,烘乾)、芍藥(各半兩)、肉豆蔻(六個)。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瓷器密封保存。臨用時取牽牛一兩,與其他藥粉共一兩,研磨均勻,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橘皮煎湯送服,以通利大便為度。
地龍飲,治療瘴瘧、各種瘧疾以及伴隨大熱煩躁的症狀。藥方:生地龍(三條,研磨成細粉)。將藥粉加入少許生薑汁、薄荷汁、蜂蜜和清水調服。如果發熱厲害,可以再加入少許冰片。
觀音丸,治療中暑、瘴氣。藥方:生白半夏、烏梅肉、母丁香、川巴豆(不去油,每味各十枚)。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麵糊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上下用厚紙蓋好密封,如果丸藥滲出油脂,需再次更換紙張。每次服用五丸,睡前用冷水送服。此方據說是一位白衣人在海角傳授給船員的。
芎歸鱉甲散,治療勞累引起的瘧疾寒熱交替症狀。藥方:當歸、川芎、芍藥、青皮、陳皮、茯苓、半夏(炮製,各一分)、鱉甲(醋炙至黃色,半兩)。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搭配五片薑片、兩個大棗、一個小烏梅,水煎服。發熱明顯者可加柴胡,畏寒明顯者可加草果。
五勞丸,治療勞累引起的瘧疾、瘴氣以及久病不愈的瘧疾。藥方:嫩黃常山(三兩半)、桃仁(去除皮尖,炒制,一兩二錢)、辣桂(去除粗皮,七錢半)、淡豆豉(三兩)、烏梅肉(二兩半)。將藥材曬乾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至四十丸,空腹溫酒送服。不喝酒者,可用煮沸的開水送服,並加少許酒。
經效瘧丹,治療瘧疾久治不愈,寒熱反覆發作。藥方:真阿魏、雄黃(各二錢半)、硃砂(一錢半)。將阿魏用沸水泡軟後研磨成粉末,雄黃、硃砂研磨成粉末混合,用稀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參煎湯,放涼後空腹服用。如果是瘴氣引起的瘧疾,則用桃枝煎湯放涼後服用。瘧疾發作前,磨碎一丸藥,敷在鼻頭和口邊。
消癖丸,治療瘧疾導致水液停滯,形成癖塊,腹部脅肋疼痛。藥方:芫花(炒制)、硃砂(研磨成細粉,等量)。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濃煎的大棗湯送服。治療癖塊需要用到芫花、大戟等破水消積的藥物,服藥後要立即服用養胃湯。
驅瘧湯,治療各種瘧疾、久治不愈的瘧疾。藥方:草果仁、青皮、陳皮、人參、茯苓、半夏(炮製)、厚朴(炮製)、蒼朮(炒制)、雞心檳榔、白朮、甘草(炙烤,各半兩)、良薑(一分)。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搭配五片薑片、兩個大棗、一個烏梅,空腹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