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3)

1. 痎瘧證治

麻黃白朮湯,治感風發瘧。

麻黃(去節),官桂,青皮,陳皮,川芎,白芷,半夏曲,紫蘇,茯苓,白朮,北梗,甘草(炙。各等分),加細辛,檳榔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四片,棗二枚,空心煎服。

五積散,感寒發瘧,初作以此解散。

蒼朮(炒,二兩),北梗(一兩),麻黃(去節),枳殼(制),陳皮(各六錢),乾薑,厚朴(制。各四錢),川芎,當歸,白芍藥,白芷,甘草(炒),半夏(制),官桂,茯苓(各三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盞半,蔥白三寸,姜三片,煎半,空心服。

養胃湯加桂,痃治感寒發瘧。

厚朴(制),蒼朮(炒),半夏(制。各一兩),人參,茯苓,草果,藿香(各半兩),橘紅(三分)甘草(炙,一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烏梅半個,煎半,溫服。

解毒雄黃丸(方見積熱門。)

養正丹,主寒瘧。方見痼冷門。姜附湯、附子理中湯,主寒瘧。(方見寒類。)

草果飲,諸瘧通用。加乾薑治寒瘧。

草果,白芷,良薑,青皮,川芎,紫蘇葉,甘草(炒。等分)

上銼散。每三錢,煎服。

小柴胡湯,治暑瘧純熱。(方見血類。)或寒熱等,則加桂。

香薷散,治傷暑發瘧。

香薷(四兩),厚朴(制),扁豆(制。各二兩)

上銼散。每三錢,烏梅一個,水煎,臨熟入薑汁一匙,溫服。

五物香薷湯、香薷縮脾飲,並主暑證。(方見暑類。)

常山飲,治傷暑發瘧。

嫩黃川常山,知母,草果仁,甘草(炙。各一兩),良薑(六錢),烏梅肉(半兩)

上㕮咀。每三錢,水一碗,姜五片,棗三枚,煎半,稍冷服。

七寶銼散,治暑瘧、諸瘧。

川常山,雞心檳榔,青皮(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草果仁(二錢半)

上細銼。每三錢,桃、柳枝各七寸,烏梅三個,水大碗煎半,稍冷空心服。

五苓散,治傷濕發瘧及小便不利。(方見水飲類。)

加劑除濕湯、朮附湯。並主濕瘧,或加官桂、茯苓。(方見濕類。)

柴胡桂薑湯,治牝瘧但寒,或寒多微熱。

柴胡(二兩),辣桂(三分),栝蔞根(一兩),乾薑(炮),甘草(炙),牡蠣(煅。各半兩),黃芩(三錢三字,),內加半夏曲(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棗煎服。

二陳湯,治食瘧、諸瘧。

陳皮,半夏(制。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半個,煎服。寒多者,加草果;熱多者,加前胡。如青皮、檳榔、縮砂、白豆蔻之類,隨意增用。

四獸湯,治食瘧、諸瘧,和胃消痰。

半夏(制),人參,茯苓,白朮,橘紅,草果,生薑,烏梅,大棗(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上㕮咀,以鹽少許醃食頃,濕紙厚裹,慢火煨香熟。每服四錢,水一碗煎半,溫服。

白話文:

痎瘧證治

麻黃白朮湯用於治療因風寒感冒引起的瘧疾。藥方包含:麻黃(去節)、官桂、青皮、陳皮、川芎、白芷、半夏曲、紫蘇、茯苓、白朮、北梗、甘草(炙)。所有藥材等量,另加細辛、檳榔。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薑四片,大棗二枚,空腹煎服。

五積散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瘧疾,初期發作時服用此方可解表散寒。藥方包含:蒼朮(炒,二兩)、北梗(一兩)、麻黃(去節)、枳殼(制)、陳皮(各六錢)、乾薑、厚朴(制,各四錢)、川芎、當歸、白芍藥、白芷、甘草(炒)、半夏(制)、官桂、茯苓(各三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加蔥白三寸,薑三片,煎至半碗,空腹服用。

養胃湯加桂枝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瘧疾。藥方包含:厚朴(制)、蒼朮(炒)、半夏(制,各一兩)、人參、茯苓、草果、藿香(各半兩)、橘紅(三分)、甘草(炙,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加薑五片,烏梅半個,煎至半碗,溫服。

解毒雄黃丸(方劑詳見《熱病門》)。

養正丹主治寒邪引起的瘧疾(方劑詳見《痼冷門》)。姜附湯、附子理中湯主治寒邪引起的瘧疾(方劑詳見《寒類》)。

草果飲適用於各種瘧疾。加乾薑治療寒邪引起的瘧疾。藥方包含:草果、白芷、良薑、青皮、川芎、紫蘇葉、甘草(炒)。所有藥材等量。每次服用三錢,煎服。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純陽性瘧疾(方劑詳見《血類》)。若寒熱夾雜,則可加桂枝。

香薷散用於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瘧疾。藥方包含:香薷(四兩)、厚朴(制)、扁豆(制,各二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烏梅一個,水煎,將熟時加入薑汁一匙,溫服。

五物香薷湯、香薷縮脾飲均主治暑熱證(方劑詳見《暑類》)。

常山飲用於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瘧疾。藥方包含:嫩黃川常山、知母、草果仁、甘草(炙,各一兩)、良薑(六錢)、烏梅肉(半兩)。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薑五片,大棗三枚,煎至半碗,稍涼後服用。

七寶銼散用於治療暑熱引起的瘧疾及各種瘧疾。藥方包含:川常山、雞心檳榔、青皮(刮去白皮)、甘草(炙,各半兩)、草果仁(二錢半)。將藥材細切。每次服用三錢,加桃枝、柳枝各七寸,烏梅三個,加一大碗水煎至半碗,稍涼後空腹服用。

五苓散用於治療因濕邪引起的瘧疾及小便不利(方劑詳見《水飲類》)。

加劑除濕湯、朮附湯均主治濕邪引起的瘧疾,或可加官桂、茯苓(方劑詳見《濕類》)。

柴胡桂薑湯用於治療寒邪引起的瘧疾,或寒邪較重,微有發熱者。藥方包含:柴胡(二兩)、桂枝(三分)、栝樓根(一兩)、乾薑(炮製)、甘草(炙)、牡蠣(煅,各半兩)、黃芩(三錢),另加半夏曲(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薑、棗煎服。

二陳湯用於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瘧疾及各種瘧疾。藥方包含:陳皮、半夏(制,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薑五片,烏梅半個,煎服。寒邪較重者,加草果;熱邪較重者,加前胡。也可根據情況適量增加青皮、檳榔、縮砂仁、白豆蔻等藥材。

四獸湯用於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瘧疾及各種瘧疾,具有和胃消痰的功效。藥方包含:半夏(制)、人參、茯苓、白朮、橘紅、草果、生薑、烏梅、大棗(各等量)、甘草(炙,減半)。將藥材切碎,加少許鹽醃製片刻,用厚濕紙包裹,用小火煨至香熟。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碗煎至半碗,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