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7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3)

1. 附諸方

當歸飲子,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發現皮膚,遍身瘡疥,或腫癢膿水浸淫,或發赤疹㾦瘤。當歸,川芎,芍藥,地黃,防風,白蒺藜(炒,去刺),荊芥穗(各一錢七分),何首烏,黃耆,甘草(各八分半)

上㕮咀,分二帖,每帖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連翹飲,治諸惡瘡,痛癢不定,心煩口乾,及婦人血風紅斑圓點,開爛成瘡流黃汁。

川芎,當歸,芍藥,地黃,防風,荊芥,連翹,牛蒡子(炒,研破),山梔,黃芩,瞿麥,木通,栝蔞根,麥門冬(去心),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帖七錢,水二盞,燈心二十莖同,煎八分服。

一方,治一切疥瘡。

雄黃(五錢),樟腦(五分),大楓子(取肉),斑蝥(去足、翅,炒。各十隻),狗脊,蛇床子,寒水石,硫黃(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疥瘡用桕油調搽,癬瘡用柏油調搽。

一方,治疥瘡神效。

大楓子肉,樟腦(各一兩),水銀,皂礬(各一錢),油核桃肉,桕燭油

先將大楓子搗爛,次加樟腦、水銀、皂礬、核桃,碾和為末,再將桕油熬化入藥和勻,抓破瘡搽之效。

一方,治凍爛腳成瘡。

黑附子(生,去皮臍)

上為末,面水調貼。

白蘞散,治凍耳成瘡癢痛。

黃柏,白蘞(各五錢)

上為末,先湯洗,次用香油調敷。

治手足皸裂方

瀝青二兩,黃蠟一兩,共熬攪勻,瓦罐盛貯。先以熱湯洗,令皮軟,拭乾,將藥於慢火上略炙,擦敷。

一方,治手足皸裂,春夏不愈者。

生薑汁,紅糟,鹽,豬膏(臘月者佳)

上研爛炒熟,擦入皸內,一時雖痛,少許使皮軟皸合,再擦即安。

一方,治腳跟皸。

用頭髮一大握,桐油一碗,於瓦器內熬,候油沸頭髮化爛,出火攤冷,以瓦器收貯,勿令灰入。每用百沸湯泡洗皸裂令軟,拭乾,敷其上即安。一方加米粉。

白話文:

附諸方

當歸飲子,用於治療心血凝滯、內有風熱,導致皮膚出現遍身瘡疥,可能伴隨腫脹、瘙癢、膿水浸漬,或出現紅疹、腫瘤等症狀。藥方組成:當歸、川芎、芍藥、地黃、防風、炒白蒺藜(去刺)、荊芥穗(以上各一錢七分),何首烏、黃耆、甘草(以上各八分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兩劑,每劑用兩盞水,加三片薑,煎煮至八分,溫服。

連翹飲,用於治療各種惡瘡,症狀為疼痛瘙癢不定,心煩口乾,以及婦女因血風導致的紅斑點,可能潰爛流出黃色膿液。藥方組成:川芎、當歸、芍藥、地黃、防風、荊芥、連翹、炒牛蒡子(研磨)、山梔、黃芩、瞿麥、木通、栝蔞根、麥門冬(去心)、甘草(以上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劑七錢,用兩盞水,加二十莖燈心草同煎,煎煮至八分服用。

一方,治療各種疥瘡。藥方組成:雄黃(五錢)、樟腦(五分)、大楓子肉、斑蝥(去足翅,炒,各十隻)、狗脊、蛇床子、寒水石、硫黃(以上各五錢)。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疥瘡用桕油調和塗抹,癬瘡用柏油調和塗抹。

一方,治療疥瘡,療效顯著。藥方組成:大楓子肉、樟腦(各一兩)、水銀、皂礬(各一錢)、油核桃肉、桕燭油。先將大楓子搗爛,然後加入樟腦、水銀、皂礬、核桃肉,研磨成粉末,再將桕油熬化後與藥粉混合均勻,塗抹於抓破的瘡瘍處。

一方,治療凍傷導致的腳部潰爛。藥方組成:生黑附子(去皮臍)。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粉調和後敷貼患處。

白蘞散,治療凍傷導致的耳朵潰爛,症狀為瘙癢疼痛。藥方組成:黃柏、白蘞(各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熱水清洗患處,然後用香油調和藥粉敷貼。

治療手足皸裂:瀝青二兩,黃蠟一兩,一起熬煮攪拌均勻,盛放在瓦罐中保存。使用時,先用熱水清洗患處使皮膚軟化,擦乾後,將藥物放在慢火上略微加熱,然後塗抹在患處。

一方,治療春夏季節持續的手足皸裂。藥方組成:生薑汁、紅糟、鹽、豬膏(臘月豬膏最佳)。將藥材研磨成糊狀後炒熟,塗抹在皸裂處,雖然一開始會感到疼痛,但稍後皮膚會軟化,皸裂癒合,再次塗抹即可。

一方,治療腳跟皸裂。藥方組成:頭髮一大把,桐油一碗。將頭髮和桐油放在瓦器中熬煮,待油沸騰頭髮化爛後,離火冷卻,儲存在瓦器中,避免灰塵進入。使用時,先用沸水浸泡患處使皮膚軟化,擦乾後,將藥膏塗抹在患處即可。另一方在此基礎上加米粉。

2. 附楊梅瘡方

防風通聖散,治楊梅瘡初起疼痛,憎寒壯熱。(方見中風門。)

本方每服加山牛四兩,如汗多去麻黃,大便溏去硝、黃服之。

又方

冷飯糰(一名土茯苓),五加皮,白蘚皮,防風,白芍藥,木瓜(各一兩半),皂角,白醜(各三十粒),生地黃(酒洗),地骨皮,牛膝,黃連,槐花,川芎,尋風藤,威靈仙,白茯苓,杜仲(炒斷絲),白芷,當歸(酒浸洗。各一兩),甘草(炙,半兩),荊芥穗(一兩半)

上㕮咀,作二十服,每服用水一鍾,酒一鍾煎至一鍾,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忌牛肉。

又方

當歸,連翹,羌活,荊芥穗,薄荷葉,枳殼,黃柏,茯苓,車前子,防風,木通,芍藥,川芎(頭上用),山梔,桔梗,天花粉,殭蠶,白芷,甘草,金銀花,獨活(各一兩),柴胡,前胡(各半兩)

上㕮咀,作二十服,每服用水二鍾,煎至八分,溫服。上多食後服,下多食前服,服此仍用熏藥並治。

一方,治楊梅瘡神效。

人參,白朮,當歸,生地黃(各一錢二分),防風(一錢五分),木通,苦參,川芎,連翹,薏苡仁(各一錢),木瓜,皂角刺,天花粉(各八分),甘草,羌活,青風藤(各五分),白蘚皮(一錢),山牛(三兩),金銀花(一錢八分)

上㕮咀。每服水三碗,煎至二碗,一次用,渣並二次。忌燒酒、茶、牛肉。

熏楊梅瘡方

雄黃,沉香(各三分),乳香,沒藥,硃砂(各五分),血竭(三分),黑鉛,水銀(各一錢)

上為末,均作紙捻七條,用香油點燈放床上,令病人兩腿抱住,上用單被通身蓋之,口噙冷水,頻頻換之則不損口,頭一日用三條,後每日用一條熏之有效。

一方,治楊梅癰漏腫塊。

杜枸杞子,防風,牛膝,牙皂,枳殼,當歸,連翹,苦參,罌粟殼,殭蠶,赤芍藥,杜仲,荊芥,白蘚皮,川芎,皂角刺,木瓜,防己,薏苡仁,天麻,木通,金銀花,茯苓(各等分),黃柏,牛蒡子

上㕮咀。每服一兩,加冷飯糰四兩,用水五碗,煎三碗,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忌食雞、魚、牛肉、煎炒。虛者人參服之神效。外用秘傳止血定痛生肌散摻之,去腐生新收口。(方見折傷門。)

白話文:

附楊梅瘡方

防風通聖散可以治療楊梅瘡初期疼痛、畏寒發熱。(方劑詳見中風門)

服用本方時,每劑需加山牛四兩。若出汗太多,則去除麻黃;若大便稀溏,則去除硝石和黃連。

另一個方劑:

冷飯糰(即土茯苓)、五加皮、白鮮皮、防風、白芍藥、木瓜(各一兩半)、皂角、白丑(各三十粒)、生地黃(酒洗)、地骨皮、牛膝、黃連、槐花、川芎、尋風藤、威靈仙、白茯苓、杜仲(炒至斷絲)、白芷、當歸(酒浸洗,各一兩)、甘草(炙,半兩)、荊芥穗(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分成二十劑,每劑用一碗水、一碗酒煎煮至一碗,飯後服用(上焦病症)或飯前服用(下焦病症),忌食牛肉。

另一個方劑:

當歸、連翹、羌活、荊芥穗、薄荷葉、枳殼、黃柏、茯苓、車前子、防風、木通、芍藥、川芎(取藥材的頭部)、山梔、桔梗、天花粉、殭蠶、白芷、甘草、金銀花、獨活(各一兩)、柴胡、前胡(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分成二十劑,每劑用兩碗水煎煮至八分滿,溫服。飯後服用(上焦病症)或飯前服用(下焦病症),服用此方同時需配合燻藥治療。

一個治療楊梅瘡特效方:

人參、白朮、當歸、生地黃(各一錢二分)、防風(一錢五分)、木通、苦參、川芎、連翹、薏苡仁(各一錢)、木瓜、皂角刺、天花粉(各八分)、甘草、羌活、青風藤(各五分)、白鮮皮(一錢)、山牛(三兩)、金銀花(一錢八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劑用三碗水煎煮至兩碗,一次服用,藥渣可再煎煮一次。忌食燒酒、茶、牛肉。

熏治楊梅瘡方:

雄黃、沉香(各三分)、乳香、沒藥、硃砂(各五分)、血竭(三分)、黑鉛、水銀(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七支紙捻,用香油點燈,放在床上,讓病人兩腿夾住,用單被蓋住全身,口中含冷水,經常更換冷水以免損傷口腔。第一天用三支,之後每天用一支熏患處,療效顯著。

一個治療楊梅瘡引起的癰腫塊的方劑:

枸杞子、防風、牛膝、牙皂、枳殼、當歸、連翹、苦參、罌粟殼、殭蠶、赤芍藥、杜仲、荊芥、白鮮皮、川芎、皂角刺、木瓜、防己、薏苡仁、天麻、木通、金銀花、茯苓(各等分)、黃柏、牛蒡子。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劑用一兩藥末,加冷飯糰四兩,用水五碗煎煮至三碗,飯後服用(上焦病症)或飯前服用(下焦病症)。忌食雞、魚、牛肉,以及煎炒的食物。體虛者服用人參效果更佳。外用秘傳止血定痛生肌散敷於患處,可去腐生新,收口癒合。(方劑詳見折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