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4)

1. 又治癆瘵證方法

壬字號白鳳膏,治一切久怯弱極虛憊,咳嗽吐痰,咳血發熱。

黑嘴白鴨(一隻),大京棗(二升),參苓平胃散(一升),陳煮酒(一瓶)

先將鴨縛定腳,量患人飲酒多少,隨量以酒燙溫,將鴨項割開滴血入酒,攪勻飲之,直入肺經,潤補其肺。卻將鴨干撏去毛,於脅邊開一孔,取其腸雜拭乾,次將棗子去核,每個中實納參苓平胃散末,填滿鴨肚中,用麻扎定,以沙甕一個置鴨在內,四圍用火慢煨,將陳煮酒作三次添入,煮乾為度,然後食,其棗子陰乾,隨意食用,參湯送下。後服補髓丹,則補髓生精,和血順氣。

癸字號補髓丹(一名十珍丸),治久勞虛敗,髓干精竭,血枯氣少。服前藥愈後服此藥。

豬脊膂(一條),羊脊髓(一條),團魚(一枚),烏雞(一隻)

四味制淨,去骨存肉,用酒一大碗於沙甕內煮熟,擂細,再入後藥。

大山藥(五條),蓮肉(半斤),京棗(一百枚),柿霜(十枚)

四味修制淨,用井花水一大瓶,於沙甕內煮熟,擂細,與前熟肉一處,再用慢火熬之,卻下

明膠(四兩),真黃蠟(三兩)

上二味逐漸下,與前八味和一處,擂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湯末、知母、黃柏末各一兩,共一十兩搜和成劑。如十分硬,再入白蜜同熬,取起放青石上,用木捶打如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不拘時候,棗湯下。

白話文:

又治癆瘵證方法

壬字號白鳳膏,能治療各種久病體弱、極度虛弱、咳嗽、咳痰、咳血、發燒的症狀。

將一隻黑嘴白鴨、二升大棗、一升參苓平胃散和一瓶陳年酒準備好。先將鴨子綁好腳,根據病人平時飲酒的量,用等量的酒溫熱,割開鴨子的頸部,讓血滴入酒中攪勻後飲用,使藥力直達肺經,滋潤補益肺部。然後拔去鴨毛,在鴨子肋部開一個孔,取出內臟洗淨擦乾。將棗子去核,每個棗子都填滿研磨好的參苓平胃散藥末,填滿鴨肚子,用麻線紮緊。將鴨子放入沙鍋中,用小火慢燉,三次加入陳年酒,燉至湯汁收乾即可。食用燉好的鴨肉,將棗子陰乾後隨時食用,可用參湯送服。之後服用癸字號補髓丹,以補益髓液、生精、調和氣血。

癸字號補髓丹(又名十珍丸),用於治療久病體虛、髓液枯竭、精氣不足、血虛氣少的症狀。服用壬字號白鳳膏見效後再服用此藥。

將一條豬脊骨、一條羊脊髓、一隻團魚、一隻烏雞洗淨,去除骨頭只留肉,用一大碗酒在沙鍋中煮熟,搗碎成泥狀,再加入其他藥材。

將五條大山藥、半斤蓮子肉、一百枚大棗、十枚柿霜洗淨,用一大瓶井水在沙鍋中煮熟,搗碎成泥狀,與之前的肉泥混合,用小火慢熬,再逐漸加入四兩明膠和三兩真黃蠟,與之前的八味藥材一起混合搗成膏狀。加入研磨好的參苓平胃散、四君子湯、知母、黃柏各一兩,總共十兩藥末混合均勻。如果膏藥太硬,可加入蜂蜜繼續熬製。將熬好的膏藥放在青石板上,用木槌捶打成泥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不限時間,用棗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