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腎泄

諸有泄瀉,用不換金正氣散、除濕湯之類,以去風濕,以安腸胃,此上品藥也。次則溫脾養胃之劑,投之是為正法。然用之而不作效,抑且腹痛走上走下,或臍間隱痛,腰膂疼酸,骨節軟弱,面色黧悴,尺脈虛弱,病安在哉?曰:此腎泄也。當以炒故紙、生乾薑、官桂、木香、當歸輩主之,仍用安腎丸為佐。

其或腎水下涸,心火上炎,燥渴溺多,引飲無度,此陰陽離絕也,識者憂焉。

白話文:

所有腹瀉,都應該使用不換金正氣散、除濕湯等藥物,來祛除風濕,安撫腸胃,這是最好的藥物。其次,可以使用溫脾養胃的藥物,這是正統療法。但是如果使用了這些藥物卻沒有效果,反而出現腹痛上竄下瀉,或者臍部隱痛,腰背痠痛,骨節軟弱,面色晦暗,尺脈虛弱等症狀,那麼,這種腹瀉就是腎虛所致。這時,應該使用炒故紙、生乾薑、官桂、木香、當歸等藥物來治療,同時輔以安腎丸。

腎臟之水液枯竭,導致心臟之火氣旺盛,出現口渴、小便頻繁,拼命喝水卻無法止渴的狀況。這是陰陽失調的徵兆,懂醫術的人應該感到憂心。

2. 大便脫泄白膿

大人小兒,泄痢無已,其後變作白膿點滴而下,或於糞尾見之,為之溫脾不愈,法當溫腎。蓋腎主骨髓,白膿者,骨髓之異名也。要之始作白痢,其氣腥臭,已經轉下,而且淹涎日久,無所謂痢矣。今之白膿,全無腥臭,面色微黑,骨力羸弱,的見腎虛,合用炒故紙、當歸、木香、乾薑、官桂主之,嗣是少與震靈丹或玉華白丹為佐。

白話文:

大人小孩,腹瀉不止,逐漸變成白膿一點一點地流下,或是在排出的糞便的最後面看到白膿,用溫脾的方法治療卻沒有效,應該要用溫腎的方法。腎臟主司骨髓,白膿就是骨髓的別稱。一開始白痢發作時,氣味腥臭,已經轉變為慢性,而且流口水已經很久了,已經沒有所謂的腹瀉。現在的白膿完全沒有腥臭味,面色有些發黑,骨力瘦弱,明顯是腎虛,應當使用炒舊紙、當歸、木香、乾薑、官桂來作為主要藥物。以後再酌量加入震靈丹或玉華白丹作為輔助藥物。

雖然,又有婦人一證,似痢非痢,泄下白膿,心腹暴痛,吼不忍聞,此當為之通血,投通血之劑,卻以養正丹輔之。

白話文:

雖然,還有一種婦人的病症,類似痢疾但又不是痢疾,腹瀉白色膿液, 心腹劇烈疼痛,嚎叫聲讓人不忍聽聞,此時應該為她疏通血液,投服通血的藥劑,再用養正丹輔助治療。

3. 脫肛

脫肛一證,氣聚不散也,裡急而不得出,外脹而不得入,先以枳殼散作劑,又以枳殼燒灰存性,細末摻敷,或津唾調敷,氣散則腫消矣。仍用生薑汁調五苓散如膏,入新水研散,略煎,吞黃連阿膠丸。雖然,此論肛門挾熱而腫脹也,其或腸中虛薄不收,則理中湯、釣腸丸、養臟湯輩主治,烏賊骨、木賊草敷之。(詳見脫肛類。)

白話文:

脫肛的原因是氣聚而不散,裡面的東西想出來而不得出,外面想進去卻不得入。先用枳殼散作劑,又用枳殼燒成灰保存其藥性,將細末敷加上去,或者用津唾調敷,氣散了腫就會消失。再用生薑汁調五苓散成膏狀,加新水研磨成散,略微煎煮,吞嚥黃連阿膠丸。儘管如此,這種說法是針對肛門口有熱而腫脹的情況,如果腸中虛弱不收,則應以理中湯、釣腸丸、養臟湯等為主治,用烏賊骨、木賊草敷於患處。(詳細請參閱脫肛類。)

4. 小便不通

大凡水道不行,其本在腎,合用牽牛、澤瀉;其末在肺,合用葶藶、桑皮,二者得兼,必然中病。其間更以木通、滑石佐之,又能透達。雖然,大便、小便脈絡相貫也,人有多日小便不通,但用神保丸、北亭丸輩,大瀉數行,小腸自利。

白話文:

凡是水道(小便)不通暢,其根本原因在於腎臟,這時應合用牽牛子和澤瀉來治療。而如果水道不通的根本原因在於肺臟,這時應合用葶藶和桑皮來治療。將這兩種治療方法相輔相成,必然可以治癒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入木通和滑石來輔助治療,這兩味藥能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雖然大便和小便的脈絡是相互貫通的,但有些人小便不通暢好幾天了,只要服用神保丸或北亭丸這類藥物,大便通暢之後,小便自然也會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