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附諸方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發熱漸成癆瘵者。

十全大補湯加柴胡、黃連煎服。如熱在骨髓,更加青蒿、鱉甲煎服。(方見虛癆瘵。)

青骨散,治男子婦人五心煩熱,欲成癆瘵。

生地黃(二兩),人參(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北柴胡(二兩),薄荷葉(七錢半),秦艽,赤茯苓,胡黃連(半兩),熟地黃(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太上混元丹(《醫方集成》),治勞損五臟,補益真氣。

紫河車(一具,用少婦首生男子者良。帶子全者。於東流水洗斷血脈,入麝香一錢在內,以線縫定,用生絹包裹,懸胎於砂甕內,入無灰酒五升,慢火熬成膏),沉香(別研),硃砂(別研,飛。各一兩),人參,蓯蓉(酒浸),乳香(別研),安息香(酒煮,去沙。各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

上為末,入河車膏子和藥末,杵千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沉香湯尤佳。服之可以輕身延年,補損扶虛。如病證虛極,又須增加後項藥味。

川巴戟(去心),鍾乳粉,陽起石(煅),鹿茸(酒蒸),龍骨,附子(炮,去皮臍),黃耆(去蘆。各二兩),桑寄生,紫菀,生鹿角(鎊。各一兩)

修製為末,和前藥為丸。如婦人血海虛損,營衛不足,多致潮熱,經候不調,或閉斷不通,又宜增加此藥。

當歸(去蘆),石斛(去根),紫石英(煅,醋淬七次,水飛),柏子仁(炒,別研),麝茸(酒蒸)鱉甲(醋炙),卷柏葉(各一兩),牛膝(去蘆,酒洗,一兩半)

修製為末,和前藥為丸,湯使如前。虛寒者,加炮熟附子二兩;咳嗽者,加紫菀茸二兩。

黃耆飲子(《濟生方》),治諸虛癆瘵,四肢倦怠,潮熱乏力,日漸黃瘦,胸膈痞塞,咳嗽痰多,甚則唾血。

黃耆(蜜炙,兩半),當歸(去蘆,酒洗),紫菀茸(去土),石斛(去根),地骨皮(去根),人參桑白皮,附子(炮,去皮),鹿茸(酒蒸),款冬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次),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煎服。此藥溫補營衛,枯燥者不宜進。唾血加阿膠、蒲黃各半兩。

樂令建中湯,治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自汗,將成癆瘵。此藥大能退虛熱,生血氣。

經驗地仙散,治骨蒸肌熱,一切虛煩。

五蒸湯,治骨蒸勞熱自汗。(俱見積熱門。)

蘇合香丸(《和劑方》),治癆瘵傳屍,骨蒸發熱,肺痿喘急。(方見咳嗽門。)

地骨皮散,治虛勞潮熱,骨蒸壯熱瘵證。(方見虛勞門。)

遇仙灸(《和劑方》)治瘵捷法:取癸亥日二更後,六神皆聚時,解去下衣,直身平立,以墨默記腰上兩傍陷處,謂之腰腿穴,然後上床合面臥,每穴灸七壯,勞蟲或吐、或瀉而出,取後用火焚之,棄於江河中,恐害人故也。或依崔氏穴法灸之,宜服後將軍丸。

白話文:

附諸方

加味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發熱逐漸發展成癆瘵的病人。在十全大補湯的基礎上,加入柴胡、黃連煎服。如果熱邪深入骨髓,則再加入青蒿、鱉甲煎服。(方劑詳見虛癆瘵篇)

青骨散用於治療男女五心煩熱,將要發展成癆瘵的症狀。

組成:生地黃(二兩)、人參(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北柴胡(二兩)、薄荷葉(七錢半)、秦艽、赤茯苓、胡黃連(半兩)、熟地黃(一兩)。

用法:上藥磨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太上混元丹(出自《醫方集成》),用於治療勞損五臟,補益真氣。

組成:紫河車(一具,以少婦生育的男孩胎盤最佳,胎盤及臍帶要完整。用東流的水洗淨,去除血塊,放入麝香一錢縫合好,用生絹包裹,懸掛在砂罐中,加入無灰酒五升,小火熬製成膏)、沉香(研磨)、硃砂(研磨,飛昇,各一兩)、人參、蓯蓉(酒浸)、乳香(研磨)、安息香(酒煮,去雜質,各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河車膏,充分混合搗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溫酒送服,用沉香湯送服效果更佳。服用此藥可以輕身延年,補益損傷,扶正祛邪。如果病情極度虛弱,還需要增加以下藥物。

川巴戟(去心)、鍾乳粉、陽起石(煅燒)、鹿茸(酒蒸)、龍骨、附子(炮製,去皮臍)、黃耆(去蘆,各二兩)、桑寄生、紫菀、生鹿角(鎊,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與之前的藥物混合製成丸劑。如果婦女血海虛損,營衛不足,導致潮熱、月經不調,甚至閉經,也應增加此藥。

當歸(去蘆)、石斛(去根)、紫石英(煅燒,醋淬七次,水飛)、柏子仁(炒,研磨)、麝茸(酒蒸)、鱉甲(醋炙)、卷柏葉(各一兩)、牛膝(去蘆,酒洗,一兩半)。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與之前的藥物混合製成丸劑,服藥方法同前。虛寒者,可加入炮製好的附子二兩;咳嗽者,可加入紫菀茸二兩。

黃耆飲子(出自《濟生方》),用於治療各種虛勞瘵病,症狀包括四肢倦怠、潮熱乏力、日漸消瘦、胸膈痞塞、咳嗽痰多,嚴重者還會吐血。

組成:黃耆(蜜炙,二兩半)、當歸(去蘆,酒洗)、紫菀茸(去土)、石斛(去根)、地骨皮(去根)、人參、桑白皮、附子(炮製,去皮)、鹿茸(酒蒸)、款冬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次)、甘草(炙,各半兩)。

用法:上藥磨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加生薑七片,紅棗一枚煎服。此藥溫補營衛,陰虛燥熱者不宜服用。吐血者可加阿膠、蒲黃各半兩。

樂令建中湯,用於治療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自汗,將要發展成癆瘵的病人。此藥能有效退虛熱,生血氣。

經驗地仙散,用於治療骨蒸肌熱,一切虛煩症狀。

五蒸湯,用於治療骨蒸勞熱自汗。(具體方劑見於「積熱」篇)

蘇合香丸(出自《和劑方》),用於治療癆瘵日久傳染,出現骨蒸發熱,肺痿喘急的症狀。(方劑詳見咳嗽篇)

地骨皮散,用於治療虛勞潮熱,骨蒸壯熱的瘵病。(方劑詳見虛勞篇)

遇仙灸(出自《和劑方》),治療瘵病的捷徑方法:選擇癸亥日二更之後,六神皆聚之時,脫去下衣,直立身體,用墨汁標記腰部兩側凹陷處,稱為腰腿穴,然後上床俯臥,每個穴位灸七壯,直到蟲子(邪氣)從口中或肛門排出,然後用火焚燒蟲子,丟棄到江河中,以免危害他人。也可以按照崔氏穴位灸法進行,宜配合服用後將軍丸。

將軍丸(秘方),用於治療傳染性癆瘵。上述灸法與此藥配合使用,為古代名醫傳授的經驗方。

組成:錦紋大黃(酒蒸,曬乾,焙乾)、麝香(一錢,研磨)、貫眾、牙皂(去皮,醋炙)、桃仁(去皮,炒)、檳榔、雷丸、鱉甲(醋炙至黃,各一兩)、蕪荑(半兩)。

用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先用蒿葉二兩、東邊桃葉、柳葉、李葉、桑葉各七片,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渣,加入蜂蜜一大盞,熬製成膏,然後加入藥末和麝香、安息香,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紅棗湯送服。

七聖神效散(秘方),用於治療男女長期或近期因勞累過度造成的五勞七傷,以及喘嗽、吐血、癆瘵等疾病,其他藥物無效,針灸無效,性命垂危者,服用此藥可收到神奇療效。

鹿茸大補湯(方劑詳見虛勞篇)、十全大補湯(方劑詳見虛勞篇)、黃耆益損湯(方劑詳見虛勞篇)、進熱飲(方書中無進熱飲方劑,此處保留)、清心蓮子飲(方劑詳見諸淋篇)、地骨皮散(方劑詳見虛勞篇)、鱉甲散方(方劑詳見積熱篇)。

用法:以上各取一劑,用無灰酒三升浸泡在瓷器瓶中半個月,開瓶後,空腹服用二錢。病情輕者服用半個月,病情重者服用一個月,必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