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九 (3)
卷之九 (3)
1. 癆瘵證治
參耆散,治癆瘵嗽喘,咯血聲焦,潮熱盜汗。
柴胡,明阿膠(炒酥),黃耆(蜜炙),白茯苓,紫菀茸,當歸,川芎,半夏(制),貝母(去心)枳殼(制),北梗,秦艽(洗),甘草(焙。各半兩),人參,北五味子,羌活,防風,杏仁(水浸,去皮),款冬花,桑白皮(炒。各二錢半),生鱉甲(去裙,米醋炙黃)
上粗末。每服二錢半,薑棗煎,食後少頃服。
全鱉丸,治癆瘵虛熱嗽喘。
知母,貝母(去心),杏仁(浸,去皮。各三兩),柴胡(二兩),川芎(一兩),當歸,明阿膠(炒酥。各半兩)
上粗截,入厚瓷器中,用中等活鱉一個,生宰於頭上,去鱉病,以鱉肉並血並藥,用醇酒五升同浸一宿,密紙封,次早慢火同煮,俟香熟取鱉,令病者隨意食之。只留鱉甲併骨並藥,焙乾為末,以浸藥酒汁調米粉為糊丸桐子大,每七十丸,不時米飲下。
神授丸(方見虛勞門),論治瘵疾、瘵蟲有效,但隨時用飯頭丸服之,庶得藥味鮮。(凡服藥永戒莧菜、牛馬肉。)
瘵有數蟲,如蜈蚣、如小蛇、如蝦蟆、如馬尾、如亂絲、如爛面、如蒼蠅、如壁蚰蟲,上紫下白,形銳足細而有口,或如白蟻,孔竅中皆出,此皆癆瘵根毒,若傳至三人,則如人形,如鬼狀。
前方鱉甲生犀散已服後,准七日又再服之。
白話文:
癆瘵證治
參耆散,用於治療肺癆咳嗽氣喘、咯血聲音嘶啞、潮熱盜汗等症狀。藥方成分包含:柴胡、炒酥明阿膠、蜜炙黃耆、白茯苓、紫菀茸、當歸、川芎、制半夏、去心貝母、制枳殼、北梗、洗秦艽、焙甘草(以上各半兩),人參、北五味子、羌活、防風、水浸去皮杏仁、款冬花、炒桑白皮(以上各二錢半),醋炙黃去裙生鱉甲。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半,用薑棗水煎服,飯後稍等片刻服用。
全鱉丸,用於治療肺癆虛熱咳嗽氣喘。藥方成分包含:知母、去心貝母、浸泡去皮杏仁(以上各三兩)、柴胡(二兩)、川芎(一兩)、當歸、炒酥明阿膠(以上各半兩)。將藥材粗略切碎,放入厚瓷器中,再放入一隻活鱉,在其頭部宰殺,去除鱉的內臟,將鱉肉、鱉血與藥材一起用五升醇酒浸泡一夜,密封。隔天用小火慢煮,直到藥材香味四溢,取出鱉肉讓病人食用。將剩下的鱉甲、鱉骨和藥材焙乾研磨成粉末,用浸泡藥材的酒汁調和米粉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隨時可用米湯送服。
神授丸(方劑詳見虛勞門),對於治療瘵疾和瘵蟲有效,建議隨時服用飯頭丸,以保持藥效新鮮。(服用藥物期間應避免食用莧菜和牛肉、馬肉。)
瘵病有許多種蟲,形狀各異,例如蜈蚣、小蛇、蟾蜍、馬尾、亂絲、爛面、蒼蠅、壁蚰等,有的上紫下白,形體尖銳,足細小,有口器;有的像白蟻,從孔竅中鑽出。這些都是肺癆病根的毒素,若傳染給三人,則會變成人形或鬼怪的形狀。
服用鱉甲生犀散後,七天后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