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 (3)

1. 腸風證治

敗毒散,不換金正氣散。(方並見寒類。)

地榆散,治腸風熱證下血。

白話文:

敗毒散,可以代替金正氣散服用。(這些藥方都可以在傷寒類中找到。)

地榆散

**主治:**腸風熱證導致的便血。

地榆,黃連,茜根,黃芩,茯神(各半兩),梔子仁(一分)

白話文:

地榆、黃連、茜根、黃芩、茯神(各 30 克),梔子仁(6 克)

上粗末。每服三錢,薤白五寸,同煎服。又柏皮湯。(方見瀉類,通用。)

白話文:

上方藥性較粗糙,每次服三錢,加入五寸薤白一起煎服。另,可服用柏皮湯(詳細方見瀉類,通用)。

酒蒸黃連丸(方見疸門)。黃連阿膠丸(方見嗽門。)茯苓、茯神煎湯下,治諸下血腹痛。痛即是血,多服為佳。附子理中湯(方見寒類。),理中湯(方見瀉類。),內加木香,治虛冷腸風。芎歸湯(方見血類。)熱證加茯苓、槐花,冷證加茯苓、木香。

小烏沉湯

白話文:

酒蒸黃連丸(方劑請參閱「疸」證。)黃連阿膠丸(方劑請參閱「嗽」證。)用茯苓、茯神煎煮湯汁服用,可治療各種原因,尤其是外傷引起的腹痛。腹痛即為瘀血積於腹腔所致,可以大量服用。附子理中湯(方劑請參閱「寒」證。)理中湯(方劑請參閱「瀉」證。)中再加入木香,可治療虛寒型腸風。芎歸湯(方劑請參閱「血」證。)在熱證時可加入茯苓、槐花;在冷證時可加入茯苓、木香。

小烏沉湯

組成藥材:

  • 當歸三錢
  • 熟地二錢
  • 川芎四錢
  • 桃仁三錢
  • 紅花三錢
  • 牛膝四錢
  • 牡丹皮三錢
  • 白芍三錢
  • 白朮三錢
  • 乾薑三錢
  • 炙甘草二錢
  • 防己四錢
  • 木瓜二錢
  • 烏藥二錢
  • 茯苓二錢
  • 白茯苓二錢
  • 破故紙五錢

功效:

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適應症:

  • 氣血不足,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腰膝痠痛、屈伸不利。
  •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 血瘀經閉、痛經。

香附(杵去皮毛,焙,二兩),天台烏藥(去心,一兩),甘草(炒,一分)

白話文:

  • 香附(用杵臼去除皮毛,烘焙,二兩)

  • 天台烏藥(去除藥心,一兩)

  • 甘草(炒過,一分)

上為末。每一錢,鹽點服。枳殼散,正方不用加藥。參苓白朮散,(方並見虛勞門。)四君子湯,(疸門,)四件夾和,薑棗煎服,治諸下血。

白話文:

上藥磨成粉末。每次用一錢,用鹽湯送服。枳殼散,原方不用再加其他藥。參苓白朮散,(方劑見虛勞門。)四君子湯,(疸門,)四種藥等量夾雜在一起,用薑和棗煎服,可以治療各種便血。

烏荊丸,治腸風下血,諸風抽掣。

川烏頭(一兩,炮,去皮),荊芥穗(二兩)

上為末,醋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枳殼散下。

白話文:

烏荊丸

治療腸風下血,各種突然發作的抽搐疾病。

配方: 川烏頭(一兩,炮製,去皮) 荊芥穗(二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粉,用醋和麵粉調和成丸,大小如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枳殼湯送服。

不換金正氣散加川芎、當歸同煎,吞白丸子,(方見身疼門。)治腸風及便血妙。

白話文:

不換金正氣散加入川芎、當歸一起煎煮,將藥汁吞服下後,再將白丸吞下去。(此方見於《身疼門》。)治療腸道風寒以及便血十分有效。

四君子湯加制白扁豆、黃耆,治腸風,五痔下血,痿黃乏力。

白話文:

四君子湯加入炒白扁豆、黃耆,可以治療腸道風氣上逆、痔瘡出血、黃疸、體虛疲乏無力。

豬臟丸,治大人小兒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飢,腹不痛,里不急,名曰野雞。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取白者為末,以木賊草煎湯調下,服之三日後,用淨黃連二兩銼碎,嫩豬臟二尺去肥,以黃連塞滿豬臟,系兩頭,煮十分爛,研細,添糕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豬臟丸,用來治療成人的和小孩大便出血很長時間,很容易肚子餓,肚子不疼痛、不緊急,叫做「噎膈」。首先,用海螵蛸烤黃去皮,取白色的部分研磨成末,用木賊草煎湯調服,服用三天之後,用乾淨的黃連兩兩研磨成碎末,柔軟的豬大腸二尺去肥油,將黃連塞滿豬大腸,捆住兩端,煮十分鐘直到非常爛,研磨至細膩,加入糕糊做成像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米湯沖服。

橄欖散,治腸風、臟毒久不止。

橄欖核於燈燭上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二錢,用陳米飲食前調下。

白話文:

橄欖散,治療腸道脹氣、臟腑毒素久滯未消。

將橄欖核放在燈燭上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 2 錢,用煮熟的陳米在前一餐食用前服用。

蒜連丸,一名金屑萬應丸,治腸風、臟毒。(方見血類。)法制香附方並黑散子,治腸風、臟毒。(方見血門類。)

黑玉丹,治腸風、痔瘻等疾。

白話文:

蒜連丸,又稱金屑萬應丸,用於治療腸風、臟毒。(詳細配方法見血藥類。)

法制香附方和黑散子一起使用,用於治療腸風、臟毒。(詳細配方法見治療血疾類。)

黑玉丹

**功用:**治療腸胃脹氣、痔瘡、瘻管等疾病。

棕櫚,頭髮(以皂角水洗淨。各二兩),刺蝟皮,槐角(各三兩),牛角髓(四兩。以上並燒存性),生油麻,雷丸(各一兩),苦楝根(一兩一分),乳香(半兩),麝香(二錢),豬蹄甲(四十九個,炒),榼藤子(炒香,一兩一分)

白話文:

棕櫚、頭髮(用皁角水洗淨,各二兩)、刺蝟皮、槐角(各三兩)、牛角髓(四兩,以上燒成灰後保存)、生油麻、雷丸(各一兩)、苦楝根(一兩一分)、乳香(半兩)、麝香(二錢)、豬蹄甲(四十九個,炒過)、榼藤子(炒香,一兩一分)。

上為末,酒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腸風黑散,治腸風下血,腹痛。

白話文:

腸風黑散

治療腸胃脹氣導致出血和腹痛的症狀。

服用方法:

將藥丸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飯前以米水送服。

敗棕,頭髮,木饅頭,木賊(各燒存性),槐角(炒),枳殼(制。各一分),甘草(炒焦),烏梅肉(炒。各半分)

白話文:

敗棕、頭髮、木饅頭、木賊(均燒存性),炒槐角,制枳殼(均一分),炒焦甘草,炒烏梅肉(均半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乘熱調下。

木賊散,治腸風下血。

木賊(去節,炒,一兩),木饅頭(炒),枳殼(制),槐角(炒),茯苓,荊芥(各半兩)

上為末,每二錢,濃煎棗湯調下。

槐角丸,治腸風瀉血,脫肛。

槐角(一兩),防風,地榆,當歸,枳殼(制),木賊,茯神(各半兩)

上為末,酒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真人養臟湯(方見瀉類),加生槐花,治腸風冷熱不調下血。

黑聖散,治腸風、臟毒、痔瘻及諸下血。

白話文:

木賊散,治療腸風下血。

  • 木賊(去除節結,炒製,一兩)
  • 木饅頭(炒製)
  • 枳殼(處理過)
  • 槐角(炒製)
  • 茯苓
  • 荊芥(各半兩)

以上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兩錢,用濃縮的酸棗仁湯調和,趁熱服用。

槐角丸,治療腸風瀉血、脫肛。

  • 槐角(一兩)
  • 防風
  • 地榆
  • 當歸
  • 枳殼(處理過)
  • 木賊
  • 茯神(各半兩)

以上研磨成細粉,用酒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真人養臟湯(詳見瀉類),加入生槐花,治療腸風冷熱不調的下血癥。

黑聖散,治療腸風、臟毒、痔瘻和各種下血癥。

當歸,川芎,茯苓,地榆,槐花(焙),敗棕艾葉(燒存性),百草霜

白話文:

當歸:滋補氣血、養血活血。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茯苓:健脾補腎、利水滲濕。

地榆:清熱涼血、止血收澀。

槐花(焙):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敗棕艾葉(燒存性):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百草霜: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上件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食前陳米飲調下。

鯽魚方,治腸風、血痔及下痢膿血。

白話文:

鯽魚方,治療大腸脹氣、血痔和下痢帶有膿血。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2 錢,於飯前用陳年米湯送服。

大活鯽魚一個,不去鱗,肚下穿一孔,去其腸穢,入透明白礬一塊如金橘大,以敗棕皮重包,外用厚紙裹,先煨令香熟,去紙,於熨斗內燒,帶生存性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溫米飲調下。

白話文:

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鯽魚,不要去鱗片,在肚子下面鑽一個洞,取出內臟和髒東西,放入一塊約金橘大小的透明白礬,用棕櫚葉皮包好,再用厚紙包起來,先用文火煨熟,去掉紙,在熨斗裡加熱,帶生服為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溫米飲送服。

震靈丹,(方見瀉類),玉華白丹(方見痢類。),治臟腑虛損。大腸不收,久作腸風下血,二藥夾用,煎不換金正氣散加川芎,空心嚥下。

白話文:

震靈丹(詳細方劑請參閱瀉劑類)、玉華白丹(詳細方劑請參閱痢疾類),用於治療臟腑虛損,大腸不收,久而久之變成腸風下血。這兩種藥物合併使用,以金正氣散煎煮後,加入川芎,空腹吞服。

黃龍丸,治傷酒臟毒,及暑瀉、熱瀉。

黃連淨八兩,用酒一大升煮乾,研細,水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米飲湯下。

白話文:

黃龍丸,治療傷酒中毒,以及暑熱引起的瀉肚子。

材料:

  • 黃連(淨重)八兩(約 300 克)

製法:

  1. 將黃連用水一大升(約 2000 毫升)煮乾。
  2. 將煮乾後的黃連研磨成細粉。
  3. 加入水和麵糊,搓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

服法:

  • 每次服用約四五十顆丸子。
  • 用陳米熬煮的米湯送服。

消風散,治腸風,米飲調下。吞烏荊丸、酒蒸黃連丸,隨意。(方見頭風類。)

白話文:

消風散,用來治療腸道脹氣,用米湯調和服用。吞服烏荊丸、用酒蒸過的黃連丸,可以隨意服用。(詳情請參閱頭風類。)

腸風久血方

吳茱萸(淨,半兩,蕩七次,炒過),黃連(去須,七錢)

上為末,陳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飲下,食前服。

又方

白話文:

腸風久血方

原料:

  • 吳茱萸(清洗乾淨,半兩,沖洗七次,炒過)
  • 黃連(去除須根,七錢)

製作: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用陳米糊製作成桐子大小的丸劑。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陳米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另一個方劑:

茅花,敗荷葉,敗棕(各半兩,燒存性),香附(杵,淨,一兩,炒鹽和,一半炒焦,一半略炒)

白話文:

茅花、敗荷葉、棕葉(各半兩,燃燒後留下的灰燼)

香附(搗碎,洗淨,一兩,一半用鹽炒焦,一半略炒)

上為末。食前米飲調下二錢。

腸風方

香附(一兩,制),枳殼(三分),當歸,川芎(各半兩),槐花(炒),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新水一盞半,薑棗煎,食前服。

白話文:

末方

香附(一兩,製過),枳殼(三分),當歸,川芎(各半兩),炒槐花,甘草(炙過。各一分)

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半新水,加薑和棗煎煮,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