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附諸方

耆附湯(《濟生方》),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去蘆,蜜炙),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臨臥通口服。

大補黃耆湯,治自汗,虛弱之人可服。

黃耆(蜜炙),防風,川芎,山茱萸(肉),當歸,白朮(炒),肉桂,甘草(炙),五味子,人參,肉蓯蓉(各一兩),白茯苓(一兩半),熟苄(二兩)

上每服五錢,棗二枚,水煎服。

防己黃耆湯,治風濕相搏,時自汗出。(方見濕門。)

加味建中湯,治諸虛自汗。

白朮,黃耆(各一錢。蜜炙),白芍藥(二錢),肉桂(去粗皮,一錢),甘草(七分),當歸(酒洗,一錢)

上㕮咀。用水一盞半,加炒浮小麥一撮,煎八分,去滓,入餳少許,再煎,溫服。

當歸六黃湯(《聖惠方》),治盜汗之聖藥也。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分),黃耆(加一倍)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臨臥通口服。

一方,治盜汗

白朮(三兩),茯苓(二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一方(《百一選方》)治脾虛盜汗。

人參,當歸(各等分)

上二味等分,每服秤五錢,先用豬心一枚,破作數片,並心內血煎湯,澄清汁,煎前藥服。

白話文:

附諸方

耆附湯(出自《濟生方》),主治氣虛陽弱,盜汗不止,肢體倦怠。 藥方:黃耆(去蘆頭,用蜂蜜炙烤),附子(炮製,去皮和臍)。黃耆和附子各等份。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加水兩杯(約400毫升),煎煮至一杯(約200毫升),過濾掉藥渣,睡前服用。

大補黃耆湯,主治自汗,體虛者皆可服用。藥方:黃耆(用蜂蜜炙烤),防風,川芎,山茱萸肉,當歸,白朮(炒),肉桂,甘草(炙),五味子,人參,肉蓯蓉(以上各一兩,約15克),白茯苓(一兩半,約22.5克),熟地黃(二兩,約30克)。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加紅棗兩枚,用水煎煮服用。

防己黃耆湯,主治風濕交感導致的自汗。(方劑詳見濕門章節)

加味建中湯,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虛汗。藥方:白朮,黃耆(各一錢,約3克,用蜂蜜炙烤),白芍藥(二錢,約6克),肉桂(去粗皮,一錢,約3克),甘草(七分,約2.1克),當歸(用酒洗淨,一錢,約3克)。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水一杯半(約300毫升),再加入炒熟的浮小麦少許,煎煮至八分(約240毫升),過濾藥渣,加入少量紅糖,溫服。

當歸六黃湯(出自《聖惠方》),治療盜汗之良方。藥方: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份),黃耆(份量加倍)。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約15克),加水兩杯(約400毫升),煎煮至一杯(約200毫升),過濾藥渣,睡前服用。

另一方,治療盜汗:藥方:白朮(三兩,約45克),茯苓(二兩,約30克)。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約15克),加水一杯(約200毫升),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八分(約160毫升),過濾藥渣,溫服,飯前服用。

另一方(出自《百一選方》),治療脾虛引起的盜汗:藥方:人參,當歸(各等份)。用法:將兩種藥材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先用豬心一個,切成幾片,與豬心血一起煎煮取汁,然後再用此藥汁煎煮前藥服用。

2. 癆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