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 (1)

1. 腸癰論

癰發於外,人可得見者,猶為危急之疾,而況隱伏腸間,痛無定處,人不可得而見者乎?蓋癰疽五發,在外則為發背、發腦、發眉、發須、發頤。在內則為腸癰、心癰、腎癰、肺癰、臍癰等患,治之得法,尚庶幾焉,一著少差,枰棋去矣。何則?腸癰為病,身皮甲錯,腹皮緊急,如腫之狀。

白話文:

如果癰瘡發在外體,人們可以看到,那麼這還算是危急的疾病,更何況是隱藏在腸子裡面,疼痛沒有一定的部位,人們看不到的呢?通常癰瘡有五種發作的部位,在身體外表的是背部、頭部、眉毛、鬍鬚、腮部。在體內的是腸子、心、腎臟、肺部、肚臍等疾病,如果治療方法恰當,還有治癒的可能,一旦治療稍有偏差,整盤棋就輸了。為什麼呢?腸癰這種疾病,身體皮膚緊繃,腹部皮膚緊繃,就像腫脹的樣子。

而按之濡,體無哄熱,腹無積聚者,此積陰冷之所致也,當以溫藥調之;發熱無汗,灑淅惡寒,小腹腫強而按之痛,小便澀數,其候如淋者,此內結熱之所致也,當以涼劑利之。其脈遲緊,膿未成者,可下;其脈洪數,膿已成者,不可下。甚者,腹肚脹大,轉側聞有水聲,或繞臍生瘡,膿汁穿出,或臍中常常出膿,或大便屢下膿血,凡此皆為惡證。

白話文:

如果按壓腹部沒有濡濕感,身體沒有燥熱感,肚子裡沒有積聚,這是積累的陰冷造成的,應該用溫暖的藥物來調理。如果有發熱沒有汗水,怕冷怕風,小腹腫脹疼痛,小便頻繁不通暢,症狀類似淋病,這是內部積熱造成的,應該用涼性藥物來治療。如果脈搏遲緩緊繃,膿瘡還沒有形成,可以服用瀉藥;如果脈搏洪數,膿瘡已經形成,不能服用瀉藥。嚴重的,腹部脹大,轉動身體時能聽到水聲,或肚臍周圍生瘡,流出膿汁,或肚臍經常流膿,或大便中經常有膿血,這些都是嚴重的症狀。

其間寒熱氣急,煩渴、驚悸、嘔惡、唾膿、咳嗽痰涎、自汗自利,如尋常發癰之狀,亦類有此,婦人尤多得之,但恐世俗不識其證耳!抑余聞焉。《內經》有曰:息賁病,有人得之二三年,遍身微腫,其後大腸與臍俱出膿血,遂至不救,此亦腸癰類也。又可不審思而明辨之乎?

白話文:

在這期間,患者感到寒冷、發熱、氣促、煩渴、驚悸、噁心、嘔吐、吐出膿痰、咳嗽、痰多、自汗、大便溏薄,就像普通癰疽發作的症狀,也有類似的表現,婦女尤其容易患此病,但恐怕世人不懂得它的症狀。另外,我還聽說,《內經》中說:有一種疾病叫「息賁病」,有人得這種病,二三年後,全身微微腫脹,後來大腸和肚臍一起排出膿血,最終不治身亡,這也是腸癰的一種。我們不應該仔細思考和認真辨別嗎?

2. 腸癰證治

牡丹散,治腸癰冷證,腹濡而痛,時時利膿。

白話文:

牡丹散

治療腸癰冷證,腹中水濕積聚而疼痛,時有膿血排出。

人參,牡丹皮,白茯苓,天麻,黃耆,木香,當歸,川芎,辣桂,桃仁(浸,去皮,炒。各三分),白芷,薏苡仁,甘草(炙。各二分)

上末。每服三錢,井水煎,食前服。

白話文:

人參、牡丹皮、白茯苓、天麻、黃耆、木香、當歸、川芎、桂枝、桃仁(浸泡、去皮、炒。各三分),白芷、薏苡仁、甘草(炙。各二分)

每劑服三錢,用井水煎煮,於飯前服用。

木通散,治腸癰熱證,腹痛而強,發熱惡寒,小便似淋,膿未成者用此。

白話文:

木通散可以治療常伴有劇烈腹痛,會發熱惡寒,尿液像滴淋,膿腫尚未形成的腸癰熱症。

木通,薏苡仁,葶藶(炒),甘木(炙),川升麻,北梗,桃仁(浸,去皮,炒),赤茯苓,牡丹皮(各一兩),生乾地黃,甜瓜子,敗醬,赤芍藥(各一兩半),大黃(半兩),朴硝(一分)

白話文:

  • 木通: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 薏苡仁:健脾利濕,清熱除煩。

  • 葶藶(炒):清肺化痰,利水消腫。

  • 甘木(炙):補氣益血,調經止痛。

  • 川升麻:升舉陽氣,解表散寒。

  • 北梗: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 桃仁(浸,去皮,炒):活血化瘀,緩瀉通便。

  •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 牡丹皮(各一兩):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生乾地黃:滋陰涼血,養肝明目。

  • 甜瓜子:潤腸通便,清熱化痰。

  • 敗醬: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赤芍藥(各一兩半):活血化瘀,緩急止痛。

  • 大黃(半兩):瀉熱通便,清肝降火。

  • 朴硝(一分):瀉下積滯,清熱涼血。

上銼為散。每服三錢,井水一盞半,薑五片,煎服。

四聖散,治腸癰、癰疽、便毒,神效。

白話文:

四聖散(古代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腸癰、癰疽、便毒,效果卓越。

每服三錢,使用一盞半井水,加入五片薑片,煎熬後服用。

生黃栝蔞(一枚,去皮),粉草末(四錢),沒藥末(三錢),乳香末(一錢)

上件用好紅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兩服,二日服盡,大便順,導惡物,妙。若干栝蔞,則用二枚。

白話文:

  • 生鮮栝樓一顆,去皮。

  • 細辛末四錢。

  • 沒藥末三錢。

  • 乳香末一錢。

用好紅酒兩大碗,用文火慢慢煎煮至剩下一碗,分作兩次服用,兩天內服完。可以通便,排出體內的毒素,效果非常好。如果加入栝蔞,就用兩個。

薏苡湯,治腸癰,冷熱證通用,(方見血類)。加北梗、甘草煎服。

究原排膿內補散,治腸癰冷證及癰疽等患。

白話文:

薏苡湯,用於治療腸癰,無論是寒證或熱證皆可應用(配方請參照「血的分類」)。加入北梗、甘草煎煮後服用。

究原排膿內補散,主治腸癰冷證及癰疽。

人參,當歸,川芎,厚朴(薑製),防風,北梗(焙),白芷,辣桂,黃耆(炙),甘草(炙),白茯苓(等分)

白話文:

人參、當歸、川芎、厚朴(用薑汁炮製過)、防風、北梗(用火烘烤過)、白芷、辣桂、黃耆(用火烤過)、甘草(用火烤過)、白茯苓(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如不飲酒,南木香煎湯下,諸癰熱證,黃栝蔞煎湯下。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送服。如果不能飲酒,可以用南木香煎的湯汁送服,各種癰疽熱證,可以用黃栝蔞煎的湯汁送服。

雲母膏,治內外一切癰腫結毒,冷熱證通用。藥料四十件,(修製法度詳見《和劑方》。)每服一錢,丸如梧桐子大。冷證,以酒送下;熱證,甘草煎湯送下。又肺癰,胸膈間隱痛而咯膿血,腥氣上衝,濃煎北梗、甘草湯送下,服畢皆就枕。

白話文:

雲母膏,治療內外一切的癰瘡腫毒,不管是熱證還是寒證都可以用。藥材總共有四十種。(精細製作的方法請詳細參閱《和劑方》。)每次服用一錢,藥丸的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如果屬於寒證,就用酒送服;如果是熱證,就用甘草煮成的湯送服。另外,如果是肺膿瘍,在胸腔橫膈膜之間感到隱約的疼痛,並且咳出膿液和血,而且有著腥氣往上衝的感覺,就用濃汁煎成的桔梗、甘草湯送服,藥服完就躺下休息。

蠟礬丸,治諸癰腫毒,痔瘻惡瘡。(方見痔門。)

燒棗散,治腸癰。

干棗(連核燒存性),川百藥煎(研細。等用)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蠟礬丸

治療各種癰腫毒瘡、痔瘻惡瘡。(處方請見痔門條目。)

燒棗散

治療腸癰。

乾棗(連核燒存性,保留其藥性)、四川百年草煎(研磨成細末。等量使用)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以米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