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附諸方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水飲下五十丸,無時。

天王補心丹,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去煩熱,除驚悸,療咽乾,育養心神。

熟地黃,白茯苓,人參,遠志(去心),石菖蒲,玄參,柏子仁,桔梗,天門冬(去心),丹參,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百部,五味子,茯神,當歸,杜仲(薑汁炒斷絲)

上各等分,為細末,煮蜜丸如彈子大,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用燈心、棗湯化下,食遠臨臥服。或作小丸亦可。

灸法,膏肓俞二穴、百勞一穴、心俞二穴、腎俞二穴、三里二穴、關元一穴、三焦俞二穴,皆可灸之。

白話文:

[附諸方]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煉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不限時間。

天王補心丹能寧心安神,滋補血液,固攝精氣,增強體力與意志,使人記憶力良好,清利三焦,化解痰涎,消除煩熱,去除驚悸,治療咽喉乾燥,滋養心神。

藥材包括熟地黃、白茯苓、人參、遠志(去心)、石菖蒲、玄參、柏子仁、桔梗、天門冬(去心)、丹參、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炙甘草、百部、五味子、茯神、當歸、杜仲(薑汁炒斷絲),以上藥材等量,磨成細粉,用煮沸的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兩藥丸分成十丸,以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燈芯草和紅棗熬煮的湯水送服,最好在飯後或睡前服用。也可以製成較小的藥丸。

針灸方面,可以灸刺膏肓俞穴(兩穴)、百勞穴(一穴)、心俞穴(兩穴)、腎俞穴(兩穴)、三里穴(兩穴)、關元穴(一穴)、三焦俞穴(兩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