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附諸方
上件,各要制度如法,曬乾,碾為細末,酒煮黑羊羔肉熬為膏,去骨,內加豬脊髓二付,再加火熬,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好酒送下,乾物壓之。
仙傳斑龍丸,蜀中有一道人,童顏漆發,眉宇疏秀,自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神丹都漫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穴。仙人許仲遠得受其方,道人曰:吾餌此藥,今壽四百二十三歲,緣汝有仙骨,故此相授。言訖,化白鶴飛去。許仙后傳於世。此藥理百病,養五臟,補精髓,壯筋骨,益心志,安魂魄,令人悅澤,駐顏輕身,延年益壽,久服成地仙矣。
鹿霜(十兩),鹿膠(十兩),菟絲子(十兩,酒浸一日,蒸,焙乾為末),柏子仁(十兩,去殼,淨,另研),熟地黃(十兩,酒浸一宿,蒸,焙乾為末)
上為細末,先將鹿膠用無灰酒於瓷器內,慢火化開,卻將膠酒煮糊和,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鹽湯下,或酒亦可。
煮煉鹿霜膠法
用新鹿角三對,每對各長二寸,截斷,長流水浸三日,刷去垢。每一斤用枳實子一兩,桑白皮、黃蠍各二兩,以鐵鍋器內以水煮三晝夜,魚眼湯慢火煮,不可斷火,常添熱湯,不可添冷水,毋令露角,三日取出角,削去黑皮,薄切曬乾,碾為末,即成鹿霜也。上將煮鹿角汁濾去滓,如熬膠法同,卻以慢火熬,傾瓷盆內,候冷凝,切作片,陰乾成膠。
經驗養榮丸,治男婦氣血兩虛,精神短少,脾胃不足,形體羸乏。
白朮(土炒),黃耆(蜜炙),芍藥(酒炒),遠志(甘草略煮,去心。各一兩半),當歸身(酒洗)山藥,熟地黃(酒洗),五味子,人參(去蘆。各一兩),白茯苓(二兩),山茱萸(去梗),生地黃(酒洗。各五錢),陳皮(泡,八錢)
上為細末,用鴨一隻,取血,入蜜煉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鹽湯送下。寒月鹽酒送下。
如咳嗽,加麥門冬、貝母、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熱加黃柏、知母各一兩;遺精帶濁,加牡蠣一兩,真龍骨五錢;吐衄血腥,加牡丹皮、赤芍藥各一兩。
秘傳大補元丸,治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形體羸乏,腰背痛疼,遺精帶濁。
黃柏(蜜炒褐色),知母(乳汁浸,炒),龜板(酥炙。各三兩),淮熟地黃(酒洗,五兩),牛膝(酒洗),麥門冬(去心),肉蓯蓉(酒洗),虎脛骨(好酒炙),淮山藥,茯神(去心),黃耆(蜜炙。各一兩半),杜仲(去粗皮,好酒炒斷絲),枸杞子(甘州者佳)何首烏(篾刮去皮),人參(去蘆。各二兩),當歸身(酒洗),天門冬(去心),五味子(去枝核),淮生地黃(酒洗。
各一兩)白芍藥(酒炒,二兩,冬月只用一兩),冬加乾薑(五錢,炒黑色)、紫河車一具,一名混沌皮,即今之胞衣(取初產者為佳。如無初產者,或壯盛婦人胎者亦可。取一具,用線吊於急流水中漂一晝夜,去其汙濁血絲,取起,再用淨米泔水一碗許,於小罐內微火煮一沸,取出勿令泄氣,再用小籃一個,四周用紙密糊,將河車安於籃內,用慢火烘乾,為末,入前藥。)
白話文:
[附諸方]
第一個方劑:將所有藥材按照規定方法炮製,曬乾,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黑羊羔肉熬成膏狀,去除骨頭,加入兩副豬脊髓,繼續熬煮,與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到五十丸,空腹用好酒送服,服用後以乾物壓住。
第二個方劑:仙傳斑龍丸,蜀地一位容貌年輕、頭髮烏黑、眉宇清秀的道人所傳。他自稱服此藥已活了四百二十三歲,因見施藥者有仙骨,故將此方傳授。講完後化為白鶴飛走。許仲遠仙人之後將此方傳於世。此藥能治療百病,滋養五臟,補充精髓,強健筋骨,益智安神,使人容光煥發,輕盈長壽,久服可成地仙。藥材包括:鹿霜(十兩)、鹿膠(十兩)、菟絲子(十兩,酒浸泡一天,蒸熟,焙乾研磨)、柏子仁(十兩,去殼,清洗乾淨,研磨)、熟地黃(十兩,酒浸泡一夜,蒸熟,焙乾研磨)。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先將鹿膠用無灰酒在瓷器中慢火溶化,再將膠酒煮至糊狀混合,搗碎兩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到五十丸,空腹用鹽湯或酒送服。
鹿霜膠的製作方法:取新鮮鹿角三對,每對長二寸,截斷,用長流水浸泡三日,刷去污垢。每斤鹿角用枳實子一兩、桑白皮、黃蠍各二兩,用鐵鍋加水煮三日三夜,以文火慢熬,不可斷火,要不斷添加熱水,不可加冷水,且不可讓鹿角露在空氣中。三日後取出鹿角,削去黑皮,切薄片曬乾,研磨成粉,即為鹿霜。將煮鹿角的汁液過濾去渣,按照熬膠的方法熬製,然後倒入瓷盆中,待冷卻凝固後切成片,陰乾即成鹿膠。
第三個方劑:經驗養榮丸,治療男女氣血兩虛,精神不足,脾胃虛弱,形體消瘦。藥材包括:白朮(土炒)、黃耆(蜜炙)、芍藥(酒炒)、遠志(甘草略煮去心)、當歸身(酒洗)、山藥、熟地黃(酒洗)、五味子、人參(去蘆)、白茯苓、山茱萸(去梗)、生地黃(酒洗)、陳皮(泡)。各藥材用量略有不同,需參考原文。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一隻鴨子的血和蜂蜜混合,與藥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十丸,用淡鹽湯或寒冬用鹽酒送服。如有咳嗽,可加麥門冬、貝母、紫菀、款冬花;發熱可加黃柏、知母;遺精帶濁可加牡蠣、龍骨;吐血可加牡丹皮、赤芍藥。
第四個方劑:秘傳大補元丸,治療男女虛損百病,五勞七傷,形體消瘦,腰背疼痛,遺精帶濁。藥材包括:黃柏(蜜炒)、知母(乳汁浸,炒)、龜板(酥炙)、熟地黃(酒洗)、牛膝(酒洗)、麥門冬(去心)、肉蓯蓉(酒洗)、虎脛骨(酒炙)、淮山藥、茯神(去心)、黃耆(蜜炙)、杜仲(去粗皮,酒炒)、枸杞子、何首烏(刮皮)、人參(去蘆)、當歸身(酒洗)、天門冬(去心)、五味子(去枝核)、生地黃(酒洗)、白芍藥(酒炒),冬月用量減半;另加乾薑(炒黑)、紫河車(胎盤,需用流水漂洗,米湯煮沸,烘乾)。各藥材用量略有不同,需參考原文。 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