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2)

1. 虛勞證治

十補湯(方見痼冷門。),虛勞通用。嗽加北五味子;痰加半夏;發熱加柴胡;有汗加牡蠣;虛寒加乾薑。皆依原藥分兩,稍不喜食則勿用。

雙和湯,五勞六極七傷通用。

白芍藥(二錢半),當歸,川芎,黃耆(蜜炙。各一兩),熟地黃(洗,酒蒸),辣桂,甘草(炙。各三分)

上粗末。每服三錢,薑、棗煎,食前服,或入二陳湯同煎。

地骨皮散,治虛勞潮熱,骨蒸壯熱。

地骨皮(洗),秦艽(洗,去蘆),柴胡,枳殼(制),知母(生),當歸,鱉甲(醋炙黃。各半兩)川芎(半兩),甘草(炙,一分)

上粗末。每服三錢,桃柳枝各七寸,姜三片,烏梅一個同煎,空心臨臥各一服。潮熱甚,加些大黃微利之。

枳殼散,治虛勞大便秘澀。

枳殼(五兩,制),甘草(炙,一兩半,),加杏仁(去皮,炒),阿膠(炒酥),生地黃(各一兩)

上細銼。每服三錢,姜五片,蜜三匙,烏梅一個同煎,空腹服。

加味人參紫菀散,治虛勞咳嗽。

人參,北五味子,紫菀茸,陳皮,貝母(去心),紫蘇葉,桑白皮(炒),白茯苓(各一兩),杏仁(去皮,炒),甘草(炙。各三分),加川芎,半夏曲(各一兩),阿膠(炒酥,半兩)

上粗末。每服三錢,姜七片,棗二枚,烏梅一個,食後煎服。

大阿膠丸(方見嗽門。),治虛勞嗽血,咯血,前血類。茅蘇湯、豆蘇湯、薏苡湯、人參湯,咳嗽門用人參飲,皆可煎湯嚼下。肺熱加腦荷、桑白皮、天門冬。

人參芎歸湯,治虛勞少血,肺熱嗽血。(方見咳嗽門。)

地黃飲,治骨蒸勞熱,咯血。

生地黃搗汁,入薑汁少許服之,以熱退為度,或利則止。

大寧嗽湯,勞嗽諸嗽通用,神效。

北五味子,茯苓,桑白皮(炒),紫蘇,細辛,橘皮,枳殼(制),杏仁(去皮,炒),阿膠(炒酥),甘草(炙),罌粟殼(去筋萼,截碎,蜜酒炒熱。各一分),半夏(制,二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烏梅半個,食後煎服。勞嗽多加川芎。

遠志丸,治虛勞驚悸,神氣不寧。

遠志(薑汁醃,取肉,焙),茯神(去木),黃耆(炙),熟地黃(洗),人參(各一兩),石菖蒲(半兩),當歸(三分)

上末,粟米糊丸桐子大。每二十丸,米飲下

龍齒湯,治心怔驚悸,常懷憂慮如人將捕,小便或少,或多,或濁。

半夏(制),辣桂(各二兩),人參,白茯苓,甘草(炙),當歸,龍骨(研),北梗(炒),遠志(水浸,取肉炒),枳殼(制。各一兩半),黃耆(蜜炙),茯神(去木,各一兩)

上末。每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粳米百粒,食前煎服。

養心湯吞十四友丸,治虛勞少血,心虛多驚,精神恍惚。(方見驚悸門。)

白話文:

虛勞證治

十補湯(方劑詳見痼冷門),適用於一般虛勞。咳嗽者加北五味子;痰多者加半夏;發熱者加柴胡;自汗者加牡蠣;虛寒者加乾薑。所有藥材皆依原方劑量使用,若略有不適或不喜食,則暫停使用。

雙和湯,適用於五勞七傷。

白芍藥(二錢半)、當歸、川芎、黃耆(蜜炙,各一兩)、熟地黃(洗淨,酒蒸)、肉桂、炙甘草(各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以生薑、大棗煎服,飯前服用,或加入二陳湯同煎。

地骨皮散,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潮熱、骨蒸壯熱。

地骨皮(洗淨)、秦艽(洗淨,去蘆根)、柴胡、枳殼(炮製)、知母(生)、當歸、鱉甲(醋炙至黃色,各半兩)、川芎(半兩)、炙甘草(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與桃枝、柳枝(各七寸)、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同煎,空腹及睡前各服用一次。若潮熱嚴重,可適量添加大黃以促進排便。

枳殼散,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大便秘結。

枳殼(五兩,炮製)、炙甘草(一兩半)、杏仁(去皮,炒)、阿膠(炒酥)、生地黃(各一兩)

將藥材切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與生薑五片、蜂蜜三匙、烏梅一個同煎,空腹服用。

加味人參紫菀散,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咳嗽。

人參、北五味子、紫菀、陳皮、貝母(去心)、紫蘇葉、桑白皮(炒)、白茯苓、杏仁(去皮,炒)、炙甘草(各一兩)、川芎、半夏曲(各一兩)、阿膠(炒酥,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與生薑七片、大棗二枚、烏梅一個同煎,飯後服用。

大阿膠丸(方劑詳見嗽門),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咳血、吐血等出血症狀。茅蘇湯、豆蘇湯、薏苡湯、人參湯、咳嗽門的人參飲,皆可煎煮後服用。肺熱者可加蓮子心、桑白皮、天冬。

人參芎歸湯,用於治療虛勞、血虛、肺熱咳血。(方劑詳見咳嗽門)

地黃飲,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咯血。

將生地黃搗碎取汁,加入少量薑汁服用,以退熱為度,若服藥後大便通暢則停止服用。

大寧嗽湯,適用於各種勞嗽,療效顯著。

北五味子、茯苓、桑白皮(炒)、紫蘇、細辛、橘皮、枳殼(炮製)、杏仁(去皮,炒)、阿膠(炒酥)、炙甘草、罌粟殼(去筋絡、蒂,切碎,蜜酒炒熱,各一分)、半夏(炮製,二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與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烏梅半個同煎,飯後服用。勞嗽嚴重者可加川芎。

遠志丸,用於治療虛勞引起的驚悸、神志不安。

遠志(用薑汁浸泡,取其肉,烘乾)、茯神(去木心)、炙黃耆、熟地黃(洗淨)、人參(各一兩)、石菖蒲(半兩)、當歸(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粟米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龍齒湯,用於治療心悸、驚恐、常感憂慮不安,如被人追捕一般,小便或少或多或混濁。

半夏(炮製)、肉桂(各二兩)、人參、白茯苓、炙甘草、當歸、龍骨(研磨)、北五味子(炒)、遠志(水浸,取肉炒)、枳殼(炮製,各一兩半)、蜜炙黃耆、茯神(去木心,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與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粳米一百粒同煎,飯前服用。

養心湯吞十四友丸,用於治療虛勞、血虛、心虛多驚、精神恍惚。(方劑詳見驚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