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一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5)

1. 附論五篇(出《丹溪心法》)

不治已病治未病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疾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如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嘗謂備土以防水也,苟不以閉塞其涓涓之流,則滔天之勢不能遏;備水以防火也,若不以撲滅其熒熒之光,則燎燎之焰不能止。

其水火既盛尚不能止遏,況病已成,豈能治歟?故宜夜臥早起於發陳之春,早起夜臥於蕃莠之夏,以之緩形無怒而遂其志,以之食涼食寒而養其陽,聖人春夏治未病者如此。與雞俱興於容平之秋,必待日光於閉藏之冬,以之斂神匿志而私其意,以之食溫食熱而養其陰,聖人秋冬治未病者如此。

或曰:見肝之病,先實其脾臟之虛,則木邪不能傳,見右頰之赤,先瀉其肺金之熱,則金邪不能盛,此乃治未病之法。今以順四時調養神志而為治未病者,是何意耶?蓋保身長全者,所以為聖人之道,治病十全者,所以為上工術,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說,著於「四氣調神大論」,厥有旨哉!昔黃帝與天師難疑答問之書,未嘗不以攝養為先,始論乎天真,次論乎調神,既以法於陰陽,而繼之以調於四氣,既曰食飲有節,而又繼之以起居有常,諄諄然以養生為急務者,意欲治未然之病,無使至於已病難圖也。厥後秦緩達乎此,見晉候病在膏肓,語之曰:不可為也。

扁鵲明乎此,見齊侯病至骨髓,斷之曰:不可救也。噫!惜齊晉之候,不知治未病之理。

亢則害承乃制

氣之來也,既以極而成災,則氣之乘也,必以復而得平。物極則反,理之自然也。大抵寒、暑、燥、濕、風、火之氣,木、火、土、金、水之形,亢極則所以害其物,承乘則所以制其極。然則,極而成災,復而得平,氣運之妙,灼然而明矣。此亢則害承乃制之意。原夫天地陰陽之機,寒極生熱,熱極生寒,至神不測,有以斡旋宰制於其間也。

故木極而似金,火極而似水,土極而似木,金極而似火,水極而似土。蓋氣之亢極,所以承之者,反勝於已也。夫惟承其亢而制其害者,造化之功可得而成也。今夫相火之下,水氣承而火無其變;水位之下,土氣承而水無其災;土位之下,木承而土順;風位之下,金乘而風平。火熱成其燥金,自然金家之疾;陰精承其君火,自然火家之候。

所謂亢而為害,承而乃制者,如斯而已。且嘗考之《六元正紀大論》云: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火化以生,則火生也。陽在上,故終為蒸溽。)是水化以承相火之意。太陽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是土化以承寒水之意也。(霜雪冰雹,水也。白埃下承土也。)以至太陰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雷霆驟注,土也。

白話文: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与其等到生病了才治疗,不如在没有生病之前就做好调养。疾病一旦形成再用药,只是徒劳无功罢了。所以,疾病已经产生而不治疗,这是医家的治病方法;没有生病就先治疗,这是明白养生道理的体现。这样一来,思考疾病并提前预防的人,还有什么疾病可惧怕呢?这就是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意图。曾经有人说过,要预备好土地来防止洪水,如果不对涓涓细流进行堵塞,那么滔天洪水就无法遏制;要预备好水来防止火灾,如果不及时扑灭星星之火,那么熊熊大火就无法阻止。

水火已经十分强大尚且不能阻止遏制,何况疾病已经形成,又怎么能治好呢?所以应该在万物萌发的春天早睡晚起,在草木繁茂的夏天早起晚睡,使身体舒缓,不发怒,从而实现自己的愿望,吃些凉的食物,以滋养阳气。圣人在春夏养生治未病的方法就是这样。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与鸡一起起床,在万物收藏的冬天一定要等到日出再起床,使精神收敛,减少思虑,顺其自然,吃些温热的食物,以滋养阴气。圣人在秋冬养生治未病的方法就是这样。

有人会说:看到肝脏有病,先滋补脾脏的虚弱,那么木邪就不会传播;看到右脸颊发红,先泻掉肺金的热邪,那么金邪就不会盛行,这就是治未病的方法。现在通过顺应四时调养精神来进行治未病,这是什么意思呢?保持身体健康完整,这是圣人的行为准则;能够治愈十种疾病,这是医术高超的表现。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思想,记载在《四气调神大论》中,其意义深远!古代黄帝与天师关于疑难问题的问答书中,从未不把调养放在首位,首先论述天真之气,其次论述调理精神,然后阐述阴阳之法,再接着阐述顺应四时,既说饮食要有节制,又接着说作息要有规律,反复强调养生是当务之急,其用意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让疾病发展到难以治疗的地步。后来秦越人深谙此道,看到晋侯病入膏肓,就对他说:这病没办法治了。

扁鹊也明白这个道理,看到齐侯病入骨髓,就断定说:这病没救了。唉!可惜齐晋二侯,不懂得治未病的道理。

亢则害承乃制

气机运行到极点就会造成灾害,那么气机运行的承载就会使它恢复平衡。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反转,这是自然的道理。总的来说,寒、暑、燥、湿、风、火之气,木、火、土、金、水之形,达到极点就会危害万物,而承载它们的力量则能制约它们的极端。那么,达到极点而产生灾害,然后恢复平衡,这就是气机运行的奥妙之处,清晰可见。这就是“亢则害承乃制”的含义。原本天地阴阳的运行规律是,寒气达到极点就生热,热气达到极点就生寒,造化神奇莫测,在其中进行着调节和制约。

所以,木气极盛就如同金气,火气极盛就如同水气,土气极盛就如同木气,金气极盛就如同火气,水气极盛就如同土气。气机达到极点,那么承载它的力量,反而能战胜它。只有承载它的极端并制约它的危害,才能成就造化的功力。现在,相火之下,水气承载着它,所以火就不会发生变化;水位之下,土气承载着它,所以水就不会发生灾害;土位之下,木气承载着它,所以土气顺畅;风位之下,金气承载着它,所以风平浪静。火热导致金气干燥,自然就会产生金家之疾;阴精承载着君火,自然就会出现火家之候。

所谓亢则为害,承则制之,就是这个意思。并且曾经考证过《六元正纪大论》说: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火气化生,则火生也。阳在上,故终为蒸溽。)这是水气化生来承载相火的意思。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这是土气化生来承载寒水的意思。(霜雪冰雹,水也。白埃下承土也。)直到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雷霆骤注,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