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聲音方論
心為聲音之主,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風寒暑濕,氣血痰熱,邪氣有干於心肺者,病在上脘。隨證解之,邪氣散則天籟鳴矣。惟夫腎虛為病,不能納諸氣以歸元,故氣奔而上,咳嗽痰壅,或喘或脹,髓虛多唾,足冷骨痿,胸腹百骸俱為之牽制,其嗽愈重,其氣愈乏,其聲愈干,君子當於受病之處圖之可也。
按錢氏方,小兒吐瀉,利其小便過多,以致脾虛不食,錢用益黃散作效,數日以後,忽爾不語,錢知其脾氣已復,腎氣尚虛,投以地黃丸益腎,相繼數劑,於是能言。余益信聲音之根出於腎也,不誣矣。
諸病不語,或聲干沉,難以痊復,余見《活人總括》。小兒疳啞,見小兒類。
白話文:
聲音方論
心臟是聲音的主宰,肺是聲音的通道,腎是聲音的根本。風寒暑濕、氣血痰熱等邪氣侵犯心肺,疾病就會表現在上腹部。根據具體症狀治療,邪氣消散後,就能恢復正常的聲音。但是,如果腎虛導致疾病,就不能將氣收攝歸元,氣就會上衝,出現咳嗽、痰多、喘息或胸悶等症狀,還會伴隨髓液不足、唾液過多、腳冷、骨痿等,胸腹及全身都會受影響,咳嗽越重,氣息越弱,聲音越嘶啞。治療時,應該針對患病的部位進行治療。
根據錢氏的醫案,有一個小孩吐瀉,小便過多,導致脾虛不食,錢氏用益黃散治療,有效。幾天后,小孩突然不會說話了,錢氏知道他的脾胃功能恢復了,但腎氣仍然虛弱,於是給他服用地黃丸補腎,服用幾劑後,小孩就能說話了。這更讓我相信聲音的根本來自於腎臟,這一點毫無疑問。
各種疾病導致不能說話,或聲音嘶啞、低沉,難以痊癒,可以參考《活人總括》。小兒疳積導致失音的,可以參考小兒科的相關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