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 (5)

1. 唇舌論

心之所司者舌,脾之所司者唇,口是雖各有所司存,然心之氣,未嘗不通於脾,脾之氣,未嘗不通於心也。夫舌者,心之官,嘗五味之秀,以榮養一身,資脾胃之臟,以分布水穀。故心之本脈繫於舌根,脾之絡脈繫於舌旁,或風寒暑濕之所中傷,則舌縮卷不能言,或憂怒思恐之所鬱閉,則舌腫滿而不得息。心熱則破裂生瘡,脾閉則白苔如雪;舌之為病合心脾而主治之。

白話文:

心臟所掌管的器官是舌頭,脾臟所掌管的器官是嘴脣,雖然口部各個器官有各自的功能,但是心臟的氣,從來沒有不通於脾臟,脾臟的氣,從來沒有不通於心臟的。舌頭是心臟的官邸,品嘗五味精華,用來滋養一身,資助脾胃之臟,以分佈水穀精微。所以心臟的經脈連結於舌根,脾臟的經絡連結於舌旁,也就是說,如果風寒暑濕之邪氣侵犯,那麼舌頭就會收縮捲曲不能說話,或者憂愁憤怒思慮恐懼等情緒鬱結,那麼舌頭就會腫脹滿口而不能休息。心臟有熱,則舌頭就會破裂生瘡,脾臟閉塞,則舌苔會白厚如雪。舌頭的疾病應與心臟和脾臟結合起來治療。

故曰:心之氣,未嘗不通於脾者此也。口者,一身吐納之都門,百物榮養之要道,節宣少舛,病必生焉。故熱則苦,寒則咸,宿食則酸,煩躁則澀,虛則淡,疸則甘,臟氣偏勝,則其味必偏應於口,咸、酸、甘、苦,非舌味之而誰歟?若夫上池津液出於舌端,心實主之也,津液流布,非胃而何?故曰:脾之氣未嘗不通於心者此也。

白話文:

所以說,心氣總是貫通脾臟的。嘴巴,是一身吐納的總門,各種物品營養的要道,如果稍有差錯,一定會生病。所以吃熱的東西就會覺得苦,吃冷的東西就會覺得鹹,宿食就會覺得酸,煩躁就會覺得澀,體虛就會覺得淡,得疸病就會覺得甜,臟腑之氣偏盛,其味道必定會偏應在嘴巴裡,鹹、酸、甜、苦,難道不是舌頭的味道嗎?至於上池的津液出自舌頭的尖端,是心臟實在主宰的,津液的流通,除了胃臟之外還有誰呢?所以說,脾氣總是貫通心臟的。

或問口臭一證,可得聞乎?曰:臟腑異氣,燥腐不同,是氣蘊積胸膈之間,挾熱而沖發於口,人將掩鼻而過之。信夫!醫不難於處方,惟難於識證,受病源流,懵不及究,律以古方,嘗試一中,不幾費人乎?此辨之不可不早。

白話文:

有人問,口臭這個病症,可以聽聞到嗎?

回答說:五臟六腑的氣息不同,燥腐的氣味也不同,這些氣息積聚在胸膈之間,挾著熱氣衝發到口中,讓人掩鼻而過。真是如此!醫生的難處不在於開藥方,而在於辨識病症,瞭解疾病的源流,如果不能及早研究清楚,只是根據古方試驗著治療,恐怕會害人不淺。所以,辨別口臭的原因是不可不早的。

2. 唇舌證治

升麻散,治心脾有熱,口舌破裂生瘡。

白話文:

升麻散

治療心脾有熱,口舌破裂生瘡。

川升麻,玄參,川芎,生地黃(洗曬),麥門冬(去心。各半兩),大黃,黃連,淨黃芩,甘草(焙。各三錢)

白話文:

川升麻、玄參、川芎、生地黃(清洗曬乾)、麥門冬(去掉麥心,各半兩)、大黃、黃連、淨黃芩、甘草(烘烤,各三錢)

上件銼碎。每服三錢,薑棗煎,食後服。

龍石散,治口舌生瘡,喉間腫痛。

白話文:

龍石散

**用法用量:**每服以 3 錢的劑量,加入薑和棗子煎煮,在飯後服用。

**適應症:**治療口腔和舌頭長瘡,以及喉嚨腫痛。

寒水石(燒紅,半斤),硃砂(六錢),腦(半錢)

上為細末。日三五次摻。

五福化毒丹,治唇舌腫破,生瘡煩渴。

白話文:

寒水石(燒紅,四兩),硃砂(四錢八分),腦(三分)

[五福化毒丹],用於治療嘴脣和舌頭腫脹破裂、長有潰瘍、煩躁口渴。每天早、中、晚三次服用。

玄參(洗,焙),北梗(各三錢),茯芩(二兩半),人參(半兩),馬牙硝(枯),青黛(各一兩),甘草(七錢半,焙),麝(一字),金銀箔(用四十片為衣)

白話文:

玄參(洗淨,焙乾),北梗(各三錢),茯苓(二兩半),人參(半兩),馬牙硝(枯燥),青黛(各一兩),甘草(七錢半,焙乾),麝香(少許),金銀箔(用四十片作為外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以腦荷泡湯,候冷調下。如口臭,以生地黃汁調下。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像皁角那麼大的丸子。用人腦湯送服,等藥丸冷了再服用。如果口臭,就用生地黃汁送服。

生地黃膏,治口舌瘡腫。

生地黃,藍青葉(各等分)

上入蜜杵細。每服半兩,井水煎,食後服。

萍草丸,治口舌瘡。

白話文:

生地黃膏

(用途:)治療口腔潰瘍腫脹。

(材料:)

  • 生地黃
  • 藍青葉(等量)

(製作方法:) 將上二味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混合均勻。

(用法:) 每次服用半兩,用井水煎煮,於飯後服用。

萍草丸

(用途:)治療口腔潰瘍。

浮萍草(曬),黃柏(並末),杏仁,青黛(等分),輕粉(少許)

上煉蜜研丸,皂子大。以綿裹含。有涎吐之。

白話文:

  1. 浮萍草:曬乾

  2. 黃柏:燒成灰

  3. 杏仁:等量

  4. 青黛:等量

  5. 輕粉:少量

將蜂蜜煉製後搓成藥丸,約皁角子般大小。用棉布包裹藥丸在口中含服。如果有涎液產生,將其吐出。

洗心散,治心熱;四順清涼飲,治脾熱;甘露飲,治血熱;牛黃涼膈丸,治唇焦口瘡、咽痛。(並見積熱門。)

白話文:

洗心散:用於治療心熱引起的症狀,如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

四順清涼飲:用於治療脾熱引起的症狀,如口乾舌燥、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

甘露飲:用於治療血熱引起的症狀,如面紅耳赤、口舌生瘡、心煩意亂等。

牛黃涼膈丸: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脣焦口瘡、咽痛等症狀。

熱門:指人體內熱證較重的狀態,通常表現為發熱、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

舌出血

槐花曬為末,敷舌上。或真蒲黃生敷。

黃連阿膠丸,治心熱,口瘡。(方見嗽門。)可擇用。

硼砂丸,治口臭、口乾、口舌瘡。

白話文:

舌頭出血可以用槐花曬乾磨成粉敷在舌頭上,也可以直接用新鮮的蒲黃敷在患處。心火旺盛引起口瘡可以用黃連阿膠丸治療,這方子在咳嗽篇裡有記載,可以參考。硼砂丸可以治療口臭、口乾和口舌瘡。

寒水石(燒紅,十兩),硼砂(二兩),腦,麝(各二錢),馬牙硝(枯,四錢),甘草(浸汁,熬膏,二兩)

白話文:

寒水石(燒紅,十兩):將寒水石燒紅,共十兩。

硼砂(二兩):硼砂,二兩。

腦(二錢):牛腦,二錢。

麝(二錢):麝香,二錢。

馬牙硝(枯,四錢):馬牙硝,乾燥後,共四錢。

甘草(浸汁,熬膏,二兩):甘草浸汁後熬製成膏,共二兩。

上為細末,甘草膏搜丸,麻子大。含咽。

雞蘇丸,治胸中鬱熱,口臭煩渴。(方見鼻門。)

舌腫大方

真蒲黃摻敷。

又方

硼砂末、薑錢,蘸擦。

舌腫強方

蛇皮(燒存性),全蠍

上為末,少許摻敷。

治舌瘡腫方

大山豆根銼細,含咽或末摻敷。

口瘡方

正黃連,厚黃柏,雞心檳榔

上等分,為細末,敷之即可。

又方

黃柏(四錢),青黛(二錢),銅綠(一錢)

上件為末敷之。

又方

黃連,升麻

上二件為末,以薄綿包,含咽,蘆苓末敷。

又口吻邊瘡

白爛檳榔(燒,存性)和少輕粉研敷。

白話文:

甘草膏

製作方法:將甘草膏搜成麻子大小的丸子。

使用方法:含在口中,慢慢吞嚥。

雞蘇丸

功效:治療胸中鬱熱,口臭煩渴。(具體方劑請參考鼻門。)

舌腫大方

治療方法:使用真蒲黃摻敷。

舌腫強方

用料:蛇皮(燒成焦狀,保留其性質)、全蠍

製作方法: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

使用方法:取少量摻敷。

治舌瘡腫方

用料:大山豆根

製作方法:將大山豆根銼成細末。

使用方法:含服或將細末摻敷。

口瘡方

用料:正黃連、厚黃柏、雞心檳榔

製作方法:將上述材料等分研磨成細末。

使用方法:敷於患處即可。

又方

用料:黃柏(四錢)、青黛(二錢)、銅綠(一錢)

製作方法: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

使用方法:敷於患處。

又方

用料:黃連、升麻

製作方法: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薄綿包裹。

使用方法:含服,並以蘆苓末敷於患處。

口吻邊瘡

用料:白爛檳榔(燒成焦狀,保留其性質)、少許輕粉

製作方法:將白爛檳榔和輕粉研磨。

使用方法:敷於患處。

唇舌焦燥,口破生瘡者,蓋心脾受熱所致也,以水浸黃連,重湯烑而飲之。或用黃連阿膠丸,以粳米飲吞下,此為要藥。至於大渴而不能御合,少與竹葉湯。執劑之法,無以逾此。然此特隨機應變而已,就根本論之,則水火相濟,蠟苓丸(方見消渴門。)

白話文:

嘴脣、舌頭燒焦發乾,嘴巴破裂生瘡的,大概都是因為心臟和脾臟受熱所造成的。可以使用水浸泡黃連,用濃湯煎煮然後喝。或者使用黃連阿膠丸,用粳米湯吞下,這是重要的藥物。如果非常口渴且無法控制,就給他服用一點竹葉湯。服藥的方法,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但這只是針對特定情況採取的應變措施。從根本上來說,水火相濟,就可以服用蠟苓丸(配方見「消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