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一 (6)
卷之二十一 (6)
1. 附諸方
立效散(《端效方》),治唇緊瘡疼痛。
訶子肉,五倍子
上為末。干貼唇上立效。
赴筵散(《端效方》),治赤白口瘡。
白話文:
立效散(《端效方》),治療嘴脣乾裂、疼痛。
訶子肉,五倍子
使用方法: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直接敷貼在嘴脣上,立即見效。
赴筵散(《端效方》),治療口腔潰瘍。
黃柏,青黛,密陀僧
白話文:
黃柏:
- 性味:苦、寒
- 歸經:肺、大腸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止瀉、生肌斂瘡
青黛:
- 性味:苦、寒
- 歸經:心、肝、大腸
-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血
密陀僧:
- 性味:辛、溫
- 歸經:肺、大腸
- 功效:燥濕止瀉、斂瘡生肌、消腫止痛
上為末。干貼瘡。
桃花散,治口舌生瘡。
玄胡索(一兩),黃柏,黃連(各半兩),密陀僧(一錢),青黛(二錢)
上為末。敷貼口內,有津即吐。
升麻散(《濟生方》),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白話文:
桃花散
治療口腔潰瘍。
藥材:
玄胡索(一兩)、黃柏、黃連(各半兩)、密陀僧(一錢)、青黛(二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敷貼在口腔潰瘍處,有唾液時吐出。
升麻散(出自《濟生方》)
治療上焦氣鬱生毒,導致口腔潰瘍、咽喉腫痛。
升麻,赤芍藥,人參,桔梗,乾葛(各一兩),甘草(生用,五錢)
白話文:
-
升麻:一兩
-
赤芍藥:一兩
-
人參:一兩
-
桔梗:一兩
-
乾葛:一兩
-
甘草(生用):五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鍾半,薑五片,煎八分,溫服。
增損如聖散,治上焦熱壅,口舌生瘡。
白話文:
增損如聖散,用於治療上焦熱氣鬱結,導致口舌生瘡。
用法:
- 每次服用 4 錢藥材。
- 加水 1.5 碗。
- 加入生薑 5 片。
- 煎煮至藥液剩餘 8 分。
- 溫熱服用。
桔梗(二兩),甘草(灸,一兩半),防風(半兩),枳殼(制,二錢半),黃芩
白話文:
桔梗(80克),甘草(微火烘乾,60克),防風(20克),枳殼(炮製過的,10克),黃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服。
一方,治舌腫
用百草霜為末,以好醋調敷,立效。
一方,治口唇生瘡赤爛。
青黛,枯礬,檳榔末(各等分),冰片(少許)
上共為細末。摻患處。
瀉黃飲子(《濟生方》),治風熱蘊於脾經,唇燥拆裂生瘡。
白話文:
末:碾碎成粉末。
服:服用。
水煎:加水煮沸。
食後服:飯後服用。
白芷,升麻,枳殼(去白,炒),黃芩,防風(去蘆),半夏(湯洗),石斛(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煎七分溫服。
白話文:
白芷、升麻、枳殼(去皮曬乾後,炒熟)、黃芩、防風(去掉根莖)、半夏(用熱水洗淨)、石斛(各一兩)、甘草(烤至焦黃,半兩)
每次服用四錢,加一碗水,再加入五片薑片,煎煮到剩七分水時溫熱飲用。
2. 咽喉論
咽者,胃之系;喉者,肺氣之所通。咽以咽物,喉以候氣,理一而分殊也。自其風邪客於喉間,氣鬱而熱,則壅遏而為咽疼。自其熱氣生於肺胃,風毒蘊隆則腫結而為喉痹。屍咽者,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氣,不能宣通,故令屍蟲發動,上蝕於喉,或癢或疼,如慝之候也。
白話文:
咽喉,是胃和肺的通道;喉嚨是肺氣流通的地方。咽喉用來吞嚥食物,喉嚨用來調節呼吸,咽喉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功能卻有所不同。如果風寒濕熱的病邪侵犯喉間,氣鬱而化熱,就會導致咽喉腫痛。如果體內肺胃的熱氣鬱結,風毒蘊藏在喉間,就會腫脹結塊,形成喉痹。屍咽,是指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氣不能宣通,導致屍蟲發動,腐蝕喉嚨,出現瘙癢或疼痛,像屍體腐爛的氣味一樣。
谷賊者,谷芒強澀,藏於米而誤食之,滯於咽門,不能傳化,故風熱並聚,與血氣搏,遂令腫刺,如喉嗌之生谷賊也。胃脘實熱,熏炙上焦,發為白頭赤根,固有咽瘡之證,臟腑停寒,寒則氣縮,如物窒礙於其間,亦有喉閉之證。至若懸癰生於上齶,雖不關於咽喉,所以暴腫者,抑亦熱氣使然也。
白話文:
所謂食入穀物後感到咽喉不適,是因為穀物的尖刺過於堅硬、粗糙,混雜在米食中而誤食所導致。谷刺卡在咽喉處,無法順利傳化,因此風、熱兩邪併聚在咽喉處,與血氣相搏擊,於是就導致咽喉腫痛,猶如咽喉部長了穀刺一般。胃脘部積聚實熱,燻炙灼傷上焦,就能發生成為白色頭部和紅色根部的咽瘡。而臟腑停寒,寒邪則會使氣血收斂,就像有東西梗塞在那裏一樣,也會出現咽喉閉塞的症狀。至於懸癰生長在上顎,雖然不涉及咽喉,但是之所以突然腫脹起來,也是由於熱氣的緣故。
咽喉懸癰,關要所繫,病不急療,皆能殺人。然則療之將何如?曰:熱則通之,寒則溫之,不熱不寒,依經調之,寒熱和平,病不生矣。
白話文:
咽喉懸壅,是關係到生死的重要部位,如果疾病不緊急治療,都有可能致命。那麼,應該如何治療呢?說:如果是熱證就疏通它,寒證就溫暖它,不熱不寒,就按照經絡調治它,寒熱平和,疾病就不會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