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 (2)

1. 附諸方

犀角飲子(《濟生方》),治風熱上壅,兩耳聾閉,內外腫痛,膿水流出。

白話文:

犀角飲子(出自《濟生方》),用於治療由風熱上壅引起的雙耳失聰、腫脹疼痛,並伴有膿水流出的疾病。

犀角(鎊),菖蒲,木通玄參赤芍藥,赤小豆(炒。各一兩),甘菊花(去梗,一兩),甘草(灸,半兩)

白話文:

犀角(研磨成粉),菖蒲,木通,玄參,赤芍藥,赤小豆(炒熟,各一兩),甘菊花(去掉花梗,一兩),甘草(經過灸製,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七分,溫服。

清神散,治風氣壅上,頭目不清,耳常重聽。

白話文:

清神散,治療風氣上洶,導致頭昏腦脹,耳鳴重聽。

每劑用四錢藥粉,加上一杯半的水及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七成,趁溫熱時服下。

殭蠶(炒,去絲嘴),干菊花(各一兩),荊芥穗,羌活,木通,川芎防風(各五錢),木香(一錢),石菖蒲,甘草(各三錢)

白話文:

殭蠶(炒熟,去除嘴巴的部分),幹菊花(各一兩),荊芥花穗,羌活,木通,川芎,防風(各五錢),木香(一錢),石菖蒲,甘草(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後臨臥茶清調下。

復聰湯(姚方伯傳),治痰火上攻,耳聾耳鳴。

白話文:

復聰湯(姚方伯所傳)

**功效:**治療痰熱上攻所致的耳聾耳鳴。

**服用方法:**每服三錢,飯後睡前用茶湯送服。

半夏(制),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瞿麥萹蓄,木通,黃柏(去粗皮,炒褐色。各一錢)

白話文:

  • 半夏: 半夏經過處理,以去除其毒性。

  • 陳皮: 使用陳年的橘子皮,並將白色部分去除。

  • 白茯苓: 使用白茯苓,並將其外皮去除。

  • 甘草: 使用經過炙烤的甘草。

  • 瞿麥: 使用瞿麥。

  • 萹蓄: 使用萹蓄。

  • 木通: 使用木通。

  • 黃柏: 使用黃柏,並將粗糙的外皮去除,並烤至褐色。

上用水二茶鍾,生薑三片,煎至一茶鍾,空心、臨臥各一服。

涼膈散,治風熱上攻耳聾。(方見積熱門。)

通聖散,治風熱上攻耳聾。(方見風門。)

滾痰丸,治熱痰、濕痰耳聾。(方見痰門。)

神芎散,治濕熱、濕痰耳聾。

檳榔丸,治濕熱、濕痰耳聾。(方見積聚門。)

龍薈丸,治肝火上升耳聾。(方見脅痛門。)

一方治耳聾久不聞。

磁石(一塊,如豆大),穿山甲(燒存性,為末,一字)

上用新綿子裹塞於患耳內,口中含些生鐵,覺耳內如風聲即愈。

一方治耳作膿者。

白話文:

涼膈散: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的耳聾。(方劑見於「熱門」類別。)

通聖散: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的耳聾。(方劑見於「風門」類別。)

滾痰丸:治療熱痰、濕痰導致的耳聾。(方劑見於「痰門」類別。)

神芎散:治療濕熱、濕痰導致的耳聾。

檳榔丸:治療濕熱、濕痰導致的耳聾。(方劑見於「積聚門」類別。)

龍薈丸:治療肝火上升導致的耳聾。(方劑見於「脅痛門」類別。)

一方治療耳聾久不聞

磁石(一塊,如豆子般大小),穿山甲(燒成灰燼,研磨成粉,一字)

將上述藥材用新棉花包起來,塞入患耳中,口中含著一點生鐵,感覺耳內有風聲即表示痊癒。

一方治療化膿性耳炎

甘遂一塊如棗核大,以綿裹塞耳中,以甘草含口中漸漸嚼下。

白話文:

用一塊如棗核般大小的甘遂,用棉花包好,塞入耳中。同時含一塊甘草在口中,慢慢咀嚼。

一方治凍耳。

橄欖核燒灰,清油調敷。雀腦亦可。

白話文:

一方治療凍耳:

使用橄欖核燒成灰,加入清油調勻後敷在患處。也可以使用鳥雀的腦髓來敷。

2. 鼻論

肺為氣之主,通竅於鼻。鼻者,清氣出入之道路也。陰陽升降,氣血和平,則一呼一吸,營衛行焉。其或七情內蠹,六氣外傷,則清濁不分,泥丸汩亂,諸證迭起矣。夫血之與氣相隨而行,若臟腑生熱,乘於血氣,故熱氣迫血妄行,自鼻孔出,謂之鼻衄。熱則津液中干,冷則髓涕流注,若風冷隨氣乘於鼻腦,則津液交涕,不能自收,謂之流涕。

白話文:

肺臟是氣的主人,並且透過鼻孔與外界相通。鼻子是清氣出入的通道。陰陽升降,氣血和平,那麼一呼一吸,營衛之氣就會運行。如果七情內傷,六氣外傷,那麼清濁不分,腦髓混亂,各種證狀就會接連出現。血與氣一起運行,如果臟腑生熱,侵犯到血氣,那麼熱氣迫使血液妄行,從鼻孔出來,這就是鼻衄。熱則津液乾涸,冷則鼻涕流注。如果風寒隨著氣乘虛而入鼻腦,那麼津液交感,鼻涕不能自己收斂,這就是流涕。

肺為風寒所傷,津液冷滯,鼻氣不宣,香臭不聞,於是壅作鼻齆。冷氣停聚,血脈陰凝,歲月淹延,轉加壅結,於是變生息肉。或風邪入鼻,搏於正氣,邪正相擊,鼻道不通,則為鼻痛。或氣血壅滯,上焦生熱,邪熱之氣,留伏不散,則為鼻瘡。疊是數證,七情,六氣,皆當究其感受之原。

白話文:

肺部受到風寒侵襲,體內津液凝滯,鼻腔不通暢,嗅不到香味和臭味,於是積聚成鼻肉。冷氣長時間聚集,血脈凝結,時間一長,積聚加重,於是轉變成息肉。或因風邪侵入鼻腔,與正氣發生衝突,邪正交戰,鼻腔不通,就會引起鼻痛。或因氣血壅滯,導致上焦生熱,邪熱之氣積聚不散,就會形成鼻瘡。以上這些疾病,都與七情、六氣有關,必須追究其感受的根源。

用藥有序,痊愈可期;執方無權,迄未有所濟也。外此,更有濕䘌一證,鼻爛汁臭,下部生瘡,詳於後篇疳論見之。

白話文:

用藥有法則和次序,病就能治癒;醫生開方不權衡病人的體質和病情,就不能治好病。除此之外,還有濕熱交蒸的一種證狀,鼻子潰爛流出臭汁,下部生瘡。詳細內容請參見後篇疳病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