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一 (1)
卷之二十一 (1)
1. 耳論
耳屬足少陰之經,腎家之寄竅於耳也。腎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聞而聰,若勞傷氣血,風邪襲虛,使精脫腎憊,則耳轉而聾。又有氣厥而聾者,有扶風而聾者,有勞損而聾者。蓋十二經脈,上絡於耳,其陰陽諸經,適有交併,則臟氣逆而為厥,厥氣搏入於耳,是為厥聾,必有時乎眩暈之證。
白話文:
耳朵是足少陰經的器官,是腎臟在耳朵的寄居之處。腎臟與耳朵相通,主導「精」。精氣調和,腎氣充足,耳朵就能聽得清楚。但如果勞傷氣血,風邪侵襲虛弱之處,導致精氣脫離,腎臟疲憊,耳朵就會聾了。還有因為氣厥而聾的,有因為扶風而聾的,有因為勞損而聾的。十二經脈都與耳朵相連,這些陰陽經脈在適當的交匯點上,臟氣逆轉而形成厥證,厥氣衝擊耳中,就是厥聾,必然伴有眩暈。
耳者,宗脈之所附,脈虛而風邪乘之,風入於耳之脈,使經氣痞而不宣,是為風聾,必有時乎頭痛之證。勞役傷於氣血淫欲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聵聵,是為勞聾。有能將適得所,血氣和平,則其聾暫輕,其或日就勞傷,風邪停滯,則為久聾之證矣。外此,又有耳觸風邪,與氣相擊,其聲嘈嘈,眼或見光,謂之虛鳴。
白話文:
耳朵是宗脈附著的地方,脈虛弱而風邪趁虛而入,風邪進入耳朵脈絡,使經氣閉塞不流通,這就是風聾,必定時常會頭痛。過度勞役損傷了氣血,縱慾過度耗損精元,消瘦疲倦,頭昏耳鳴,這就是勞聾。如果能夠適度保養,血氣和平,那麼聾症就會暫時緩解,如果繼續過度勞累,風邪停滯,就會變成久聾的徵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耳觸風邪,與氣相搏擊,發出嘈雜的聲音,眼睛或見光,這叫虛鳴。
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聚熱不散,膿汁出焉,謂之膿耳。入耳間有津液,輕則不能為害,若風熱搏之,津液結𩊅成核塞耳,亦令暴聾,謂之耵耳。前是數者,腎脈可推,風則浮而盛,熱則洪而實,虛則澀而濡。風為之疏散,熱為之清利,虛為之調養,邪氣屏退,然後以通耳調氣安腎之劑主之,於此得耳中三昧。
白話文:
熱氣乘虛,沿著經脈進入耳朵,聚積的熱氣無法散去,膿汁於是流出,這就是膿耳。耳朵裡有津液,輕微的不會造成傷害,但若是風熱相搏,津液凝結成塊塞住耳朵,也會突然失聰,這就叫做耵耳。前面這幾種情況,都可以從腎脈上診斷出來:風脈浮而盛,熱脈洪而實,虛脈澀而濡。風可以疏散,熱可以清利,虛可以調養,邪氣退散後,再用通耳調氣安腎的藥方來治療,這樣就能掌握治療耳疾的關鍵。
2. 耳病證治
治厥聾方,和劑流氣飲加石菖蒲。每服三錢,以生薑、蔥白同煎,食後服沉香降氣湯。(方見脹滿門)或降氣湯(方見腳氣門。)不換金正氣散、(方見寒門。)指迷七氣湯(方見氣門)通用,輕者吞來復丹(方見暑門。)重者吞養正丹(方見痼冷門。)凡治耳聾皆當調氣。
桂星散,治風虛耳聾。
白話文:
治療耳聾的方法,以和劑流氣飲加上石菖蒲。每次服用三錢,和生薑、蔥白一起煮,飯後服用沉香降氣湯。(詳情請參閱脹滿篇)或降氣湯(詳情請參閱腳氣篇)。不換金正氣散(詳情請參閱寒篇)、指迷七氣湯(詳情請參閱氣篇)通用,症狀較輕者服用來復丹(詳情請參閱暑篇)。症狀較重者服用養正丹(請參閱痼冷篇)。凡是治療耳聾都要調養氣血。
桂星散
治療風虛耳聾。
辣桂,川芎,當歸,細辛,淨石菖蒲,白蒺藜(炒,杵去刺),木通,木香,麻黃(去節),甘草,天南星(煨裂),白芷梢(各四錢)
白話文:
肉桂、川芎、當歸、細辛、淨石菖蒲、白蒺藜(炒熟,搗碎去除刺)、木通、木香、麻黃(去掉節)、甘草、天南星(煨裂)、白芷梢(各四錢)
上件銼碎。每服三錢,水盞半,蔥白二片,紫蘇五葉,薑五片,食後煎服,晚少食,臨臥加些全蠍服,排風湯亦可用。(方見風類。)
加味宣風散,通利腎臟風氣。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半杯水、兩片蔥白、五片紫蘇葉、 پنج片薑片,飯後服用。晚上應少吃,睡前再加些全蠍服用。排風湯也可服用。(方見風類。)
加味宣風散:疏通腎臟風氣的藥方。
雞心檳榔三個,橘皮,桃仁(浸,去皮,焙),白芷,枳殼(制,各半兩),牽牛(二兩重,半炒半生)
上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食前服。
地黃丸,治勞損耳聾。
白話文:
雞心檳榔三個,橘皮、桃仁(浸泡後去皮,炒製),白芷,枳殼(經過處理,各半兩),牛膝(取二兩重,一半炒熟,一半生用)。
地黃丸,主治勞損耳聾。
每服二錢,用蜂蜜水送服,於進食前服用。
大熟地黃(洗,焙),當歸,川芎,辣桂,菟絲子(酒浸三日,曬乾,搗末),大川椒(出汗),故紙(炒),白蒺藜(炒,杵去刺),葫蘆巴(炒),杜仲(薑製,炒去絲),白芷,石菖蒲(各一分),磁石(火燒,醋淬七次,研細,水飛,一分半)
白話文:
-
大熟地黃:用水清洗,然後焙乾。
-
當歸:直接使用。
-
川芎:直接使用。
-
辣桂:直接使用。
-
菟絲子:將菟絲子浸泡在酒中三天,然後曬乾,搗成粉末。
-
大川椒:將大川椒炒至出汗。
-
故紙:將紙張炒至焦黃。
-
白蒺藜:將白蒺藜炒熟,然後用杵槌去除刺。
-
葫蘆巴:將葫蘆巴炒熟。
-
杜仲:將杜仲用薑製過,然後炒去絲。
-
白芷:直接使用。
-
石菖蒲:直接使用。
-
磁石:將磁石燒熱,然後用醋淬七次,研磨成細粉,再用水飛。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以蔥白、溫酒空心吞下,晚飯前又服。
益腎散,治腎虛耳聾。
白話文:
益腎散,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耳聾。
將煉製好的蜂蜜捏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 50 顆,搭配蔥白和溫酒,空腹吞服。晚飯前再服用一次。
磁石,(制度如前),巴戟,大川椒,(開口者。各一兩),沉香,石菖蒲(各半兩)
白話文:
磁石(按前面說的方法制成),巴戟天、大川椒(切開的。各一兩),沉香、石菖蒲(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豬腎一隻,細切,和以蔥白、少鹽並藥,濕紙十重裹,煨令香熟,空心嚼,以酒送下。
芎芷散,治風入耳虛鳴。
白話文:
將上藥打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 6 公克),搭配一個豬腎,切碎,並加入蔥白、少許鹽和藥粉,用十層濕紙包好,蒸至香熟,空腹咀嚼,並以酒送服。
芎芷散
治療風邪進入耳朵,導致耳鳴症狀。
白芷,石菖蒲(炒),蒼朮,陳皮,細辛,厚朴(制),半夏(制),辣桂,木通,紫蘇莖葉,甘草(灸。各一分),川芎(二分)
白話文:
白芷、石菖蒲(炒過的)、蒼朮、陳皮、細辛、厚朴(經過加工處理的)、半夏(經過加工處理的)、辣桂、木通、紫蘇莖葉、甘草(用火灸過的;各取一份),川芎(取兩份)
上銼散。每三錢,薑五片,蔥白二片,水煎,食後、臨臥服。
耳鳴方
草烏頭(燒帶生),石菖蒲
上等分為末,用綿裹塞耳,一日三度。
耳鳴暴聾方
川椒,石菖蒲,舊松脂(各一分),巴豆肉(五分)
上為細末,熔蠟,丸如棗核大,塞入耳。
蔓荊子散,治內熱,耳出膿汁。
白話文:
耳鳴方
草烏頭(燒帶生)、石菖蒲等分,研成細末,用棉布包起來塞入耳朵,一日三次。
耳鳴暴聾方
川椒、石菖蒲、舊松脂(各一分)、巴豆肉(五分)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加入熔化的蠟,搓成棗核大小的丸子,塞入耳中。
蔓荊子散,治療內熱導致耳朵流膿。
川升麻,木通,赤芍藥,桑白皮(炒),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前胡,甘菊,赤茯苓,蔓荊子,甘草(灸。等分)
上件銼散。每服三錢,薑棗煎,食後、臨臥服。
耳熱出汁方
白話文:
川升麻:具有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血瘀疼痛等症狀。
木通: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尿路感染等症狀。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桑白皮:具有清熱涼血、清肺潤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等症狀。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清熱潤肺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津虧、肺熱咳嗽、口渴等症狀。
生地黃: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熱病傷津、血熱妄行等症狀。
前胡:具有疏風通竅、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
甘菊: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暈目眩、眼目紅腫等症狀。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痰多等症狀。
蔓荊子: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排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尿路結石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
耳熱流膿方劑
每服三錢,用薑和棗煎煮,於餐後及睡前服用。
硝石,爛石膏,天花粉,防風(以上各一錢),腦(少許)
上件為末,摻耳立止。
膿耳方
白話文:
硝石、爛石膏、天花粉、防風,各一錢。腦少許。
膿耳方
症狀:耳內流膿不止。
治療方法:摻在耳中,即可止住流膿。
真龍骨,白礬(煅),赤小豆,黃虢丹(煅),烏賊骨(各一分),胭脂(半分)
上為細末,摻耳。
又方
白話文:
真龍骨、白礬(煅燒過)、赤小豆、黃虢丹(煅燒過)、烏賊骨(各一份)、胭脂(半份)
另有一方
爛石膏(於新瓦上煅,出火毒),明礬(煅),黃虢丹(煅),真蚌粉,真龍骨(各等分),麝(少許)
白話文:
-
爛石膏(用於新的屋瓦上煅燒,去除火毒)
-
明礬(煅燒)
-
黃虢丹(煅燒)
-
真蚌粉
-
真龍骨(以上各等份)
-
麝(少量)
上為細末,用綿纏竹籤拭耳,換綿蘸藥入耳。
耵耳方
生豬脂,生地龍,釜下墨(等分)
上件細研,以蔥汁和捏如棗核,薄綿包,入耳令潤,即挑出。
耳聾方
白話文:
耵耳古方
材料:
- 豬油
- 地龍
- 釜下墨
做法: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加入蔥汁和勻,捏成棗核般大小,用薄棉包住。放入耳朵中潤濕,待耳垢軟化後取出。
耳聾古方
明硫黃,雄黃(各研細),遠志(去心),皂角肉(等分)
上為細末,蔥白搗黏,入麝少許,綿包入耳。
又方
白話文:
明礬、雄黃(各自研磨成細末),遠志(去掉心),皁角肉(等分)
細末蔥白搗成黏稠狀,加少々麝香,以棉花包裹放入耳中。
另一方法:
蓖麻子肉,巴豆(去膜油),杏仁(去皮),滴乳香,松脂(各另研,等分),青鹽(半分)
白話文:
蓖麻子肉、巴豆(去掉外膜和油脂)、杏仁(去皮)、滴乳香、松脂(分別研成粉末,等量配伍),青鹽(半量)。
上件細研,熔蠟,丸如棗核大,入耳。
又方
以生鼠,取膽汁,盡入耳。又以生鼠,取腦髓,綿包入耳。生鯉魚腦通用。
雞峰方
菖蒲(一寸),巴豆(一個,去心膜),麝(少許)
上為末,合研,作七丸,綿包入耳,日一丸。
久聾方
白話文:
再有一個方法:
用活老鼠,取它的膽汁,全部滴入耳朵裡。也可以用活老鼠,取它的腦髓,用棉花包起來塞入耳朵裡。生的鯉魚腦也可以通用。
雞峯方
菖蒲一寸,巴豆一粒(去除外膜),麝香少許
以上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做成七粒藥丸,用棉花包起來塞入耳朵,每天一粒。
蓖麻子(二個,一個去油用),遠志(去心),乳香,磁石(燒如前。各二錢),皂角(煨,取肉,半挺),生地龍(中者一條),全蠍(二個,焙)
白話文:
-
蓖麻子:兩顆,其中一顆用來去除油脂。
-
遠志:去除果實核。
-
乳香:二錢。
-
磁石:燒製成藥粉,二錢。
-
皁角:煨烤後取果肉,半塊。
-
生地龍:中等大小一條。
-
全蠍:兩隻,焙烤過。
上為細末,入蠟搗丸,柱入耳。
耳痛方
白鹽炒熱,重帛包熨。
又方
杏仁炒焦研細,帛包塞。
蟲入耳方
白話文:
耳朵疼痛的偏方
用白鹽炒熱,用厚布包好熱敷。
另一種偏方:
將杏仁炒焦研成細粉,用布包好塞進耳朵裡。
蟲子爬進耳朵的偏方:
桃葉挼細,塞其耳,自出。或以藍青研汁,滴入耳。又以川椒為末,法醋浸一宿,滴耳。
白話文:
將桃葉搓揉成細末,塞入耳朵,即可取出。
或者將藍草研磨成汁,滴入耳朵。
還可以將花椒研磨成細末,用醋浸泡一晚,然後滴入耳朵。
蟻入耳方
豬脂一指許,炙令香,置耳孔邊,其蟻自出。
蜈蚣入耳方
用生薑取汁,灌放耳中,少時自出。或以桑皮搗汁,灌入耳,即自出。
耳聾方
白話文:
蟻入耳方
把豬油切成一指長,烤到香氣四溢,放置在耳朵旁邊,螞蟻自然會爬出來。
蜈蚣入耳方
取新鮮生薑榨汁,倒入耳中,過一會兒蜈蚣就會自己爬出來。或者用桑樹皮搗汁,灌入耳中,蜈蚣也會自動爬出來。
耳聾方
(內容缺失)
用大蒜一瓣,從一頭開孔,以巴豆肉一粒,慢火煨極熱,入蒜孔中,以新綿包,塞耳,逐日換。
又方,
白話文:
取一瓣大蒜,從一端開個小孔,放入一粒巴豆,以小火慢慢煨烤至極熱,再將巴豆放入蒜孔中,用新的棉花包好,塞入耳中,每天更換。
又有一種方法,
用猛熁石半錢,捶碎,生研細,入聾耳孔,別用針砂末,入不聾耳孔,自然通透,然後傾出。
白話文:
使用半錢重、捶成碎片、磨成細粉的猛熁石,放入聾耳的耳孔中,再用針砂末放入另一隻耳朵的耳孔中,自然就會通透了,之後把藥物傾倒出來。
大治耳聾通神散
全蠍(一枚),土狗(二枚),中地龍(二條),雄黃,明礬(半生半煅。各半錢),麝(一字)
上研細,蔥白引藥入耳,閉氣面壁坐一時,三日一次。
膿耳方
明白礬(煅),黃虢丹(煅),龍骨,胭脂(等分,為末),麝(少許)
上件研為細末,用綿杖纏干,換綿杖蘸藥入耳,入麝香、輕粉各少許,摻入耳。
又方
蠍梢(七個,去毒,焙),胭脂(半錢),乳香,麝香(各少許)
上研為細末,以斡子挑入耳。
白話文:
大治耳聾[通神散]
全蠍(一顆),土狗(兩顆),中地龍(兩條),雄黃,明礬(各半錢,生熟各半),麝香(一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蔥白將藥粉引導入耳中,閉氣面壁靜坐一小時,每隔三天使用一次。
膿耳方
明礬(煅燒),黃虢丹(煅燒),龍骨,胭脂(等分,研磨成粉末),麝香(少許)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棉花棒纏繞,沾取藥粉放入耳中,加入麝香、輕粉各少許,混合後滴入耳中。
又一方
蠍尾(七個,去毒,烘烤),胭脂(半錢),乳香,麝香(各少許)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耳挖棒挑入耳中。
耳鳴方論,腎者,宗脈所聚,耳為之竅,血氣不足,宗脈乃虛,風邪乘虛,隨脈入耳,氣與之搏,故為耳鳴。先用生料五苓散加制枳殼、橘皮、紫蘇、生薑同煎,吞青木香丸(方並見水飲門)。散邪疏風下氣,續芎歸飲和養。
白話文:
論述耳鳴的病機和治療方法:腎臟是宗脈聚集的地方,耳朵是腎的外竅,如果血氣不足,宗脈就會虛弱,風邪乘虛而入,隨著脈絡進入耳朵,氣與風邪相搏擊,就會出現耳鳴。首先使用生料五苓散,加入炮製過的枳殼、橘皮、紫蘇、生薑一起煎服,服用青木香丸(方劑詳見水飲病症章節)。用藥來驅散風邪,疏通風氣,溫降肝火,然後再用續芎歸飲來調養和補虛。
川芎,當歸,華陰細辛(各半兩),辣桂,石菖蒲,白芷(各三錢)
上銼細。每服三錢,入紫蘇、薑、棗煎服。如虛冷甚者,酌量加生附子。
白話文:
川芎、當歸、華陰細辛(各半兩),桂枝、石菖蒲、白芷(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加入紫蘇、薑片、大棗煎煮服用。如果身體虛寒嚴重,可以酌量加入生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