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八 (3)
卷之八 (3)
1. 咳嗽證治
上銼散。每四錢,姜七厚片,煎服。
南星散,治風氣動痰發嗽。
生南星(一兩),枳殼(制),細辛(各半兩),木香,甘草(炙。各一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七厚片,慢火熟煎服。
人參芎歸湯,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燥熱乘肺,咳嗽咯血,及血不榮肌,動輒毛寒咳嗽。
當歸,川芎,白芍藥(各二分),人參,半夏(制),橘皮,赤茯苓,阿膠(炒),細辛,北五味子,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每服三錢,姜四片,棗二個,煎服。
人參芎歸湯、大阿膠丸(方見前)兼服,治腎虛勞嗽。
人參胡桃湯夾和定肺湯(方見喘門),治勞氣喘急。
七寶散,治肺痿勞嗽久嗽。
人參,款冬花,鐘乳石,鵝管石(並生研),明礬(煅。各二錢),辣桂,甘草(各一錢)
上細末。臨臥以少許嚥下兩次。
黃耆建中湯(方見濕門。)加半夏曲、生乾薑、五味子同煎,空心吞安腎丸(方見水飲門,)治腎經虛寒,咳嗽痰唾,面色黯黑,小腹動氣作痛。
消膿飲,治肺有癰膿,腥氣上衝,嘔吐咳嗽。
生南星(一兩),知母,貝母(去心,炒),生地黃,阿膠(炒),川芎,桑白皮(炒),甘草(炙。各三分),防風,射干,北梗,天門冬(去心),腦荷,杏仁(不去皮),半夏(制),紫蘇葉,白芷,白芨(各半兩)
上銼散。每四錢,姜七片,烏梅一個,食後煎服。
雄黃散,治傳疰勞嗽,肺管有蟲,令人喉癢。
雄黃,安息香(各一分),露蜂房(去子,燒灰),桃仁(去皮,炒。各二分),麝(少許)
上為末。每用一錢,生艾葉入生蜜研汁夾和,臨臥含化,仍燒艾,以管子吹煙燻喉。
蘇合香丸
安息香(二兩,別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膏),蘇合香油(一兩,入安息膏內),白朮,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蓽茇,香附(淨),訶子(煨,取肉),烏犀(鎊屑),硃砂(研,水飛。各二兩),薰陸香,龍腦(研。各一兩),麝香(一兩半)
上為細末,入研藥拌和,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劑。每一大丸,沸湯化下。前氣血風類,後諸痛嘔逆類,並用此。
咳逆方
蘇合香丸,用丁香柿蒂湯調下。
噫逆即咳逆,胃寒所致也。良薑為要藥,人參、白茯苓佐之。良薑溫胃,能解散胃中風邪。
安腎丸(方見諸虛門),凡咳嗽暴重,覺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蓋腎虛氣不歸元,補骨脂、安腎丸主之。
白話文:
咳嗽證治
上銼散:每劑四錢,加薑七片煎服。
南星散:治風氣導致痰液阻塞,引起咳嗽。 方劑成分:生南星一兩,枳殼(制)、細辛各半兩,木香、炙甘草各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劑服三錢,加薑七片,小火慢煎服。
人參芎歸湯:治虛勞、血虛、津液耗損、心火內生、燥熱侵犯肺部,導致咳嗽咯血,以及血虛不能滋養肌膚,稍有動靜就毛髮寒冷咳嗽。方劑成分:當歸、川芎、白芍藥各二分,人參、半夏(制)、橘皮、赤茯苓、阿膠(炒)、細辛、北五味子、炙甘草各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劑服三錢,加薑四片、棗兩個煎服。 腎虛勞嗽者,可同時服用人參芎歸湯和大阿膠丸(方劑另見)。
人參胡桃湯夾和定肺湯:治勞損導致氣喘急促。(方劑另見喘證篇)
七寶散:治肺痿、勞嗽、久咳。方劑成分:人參、款冬花、鐘乳石、鵝管石(均為生品,研磨)、煅明礬各二錢,辣桂、甘草各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睡前少量服用,分兩次嚥下。
黃耆建中湯:加入半夏曲、生乾薑、五味子同煎,空腹服用安腎丸(方劑另見水飲篇),治腎經虛寒,咳嗽痰多,面色黯黑,小腹氣脹疼痛。(黃耆建中湯方劑另見濕證篇)
消膿飲:治肺部有膿瘍,腥臭之氣上衝,伴隨嘔吐咳嗽。方劑成分:生南星一兩,知母、貝母(去心,炒)、生地黃、阿膠(炒)、川芎、桑白皮(炒)、炙甘草各三分,防風、射干、北梗、天門冬(去心)、腦荷、杏仁(不去皮)、半夏(制)、紫蘇葉、白芷、白芨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劑四錢,加薑七片、烏梅一個,飯後煎服。
雄黃散:治因傳染而引起的勞嗽,肺管有蟲,導致喉嚨癢。方劑成分:雄黃、安息香各一分,露蜂房(去子,燒灰)、桃仁(去皮,炒)各二分,麝香少許。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劑用一錢,加生艾葉和生蜜研磨成的汁液混合,睡前含服化開,同時燒艾草,用管子吹煙燻喉嚨。
蘇合香丸: 方劑成分:安息香(二兩,另研磨成細末,用無灰酒一升熬成膏)、蘇合香油(一兩,加入安息香膏)、白朮、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蓽茇、香附(淨)、訶子(煨,取肉)、烏犀(鎊屑)、硃砂(研磨,水飛)各二兩,薰陸香、龍腦(研磨)各一兩,麝香一兩半。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材和安息香膏、煉白蜜混合成丸劑。每次服用一粒大丸,用沸水化開服用。此方適用於前期的氣血風證和後期的諸痛嘔逆等症狀。
咳逆方:用蘇合香丸,搭配丁香柿蒂湯服用。噫逆即咳逆,由胃寒引起,良薑是主要藥物,人參、白茯苓輔助。良薑溫暖胃部,能散寒邪。
安腎丸:凡咳嗽加重,感覺氣體從腹部逆衝向上者,多為腎虛氣虛,補骨脂、安腎丸可治之。(方劑另見諸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