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七 (4)
卷之七 (4)
1. 痞滿方論
橘連枳朮丸
白朮(三兩,去梗),枳實(一兩,去瓤麩炒),陳皮,黃連(酒浸,炒。各一兩)
上為末,荷葉煮湯,打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服。
橘皮枳朮丸(《脾胃論》),治老幼元氣虛弱,飲食不消,臟腑不調,心下痞悶。
枳朮丸(《脾胃論》),治痞,消食強胃。(並見內傷門。)
栝蔞實丸(《濟生方》),治胸痞,痛徹背脅,喘急妨悶。(方見膈噎門。)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內傷心下痞。(方見內傷門。)
有痰而痞,加半夏、黃連;四肢滿閉,便艱而心下痞,加柴胡、黃連、甘草;大便秘燥,加黃連、桃仁,少加大黃、當歸;心下痞、腹脹,加五味子、砂仁、芍藥;嘔逆者,加黃連、生薑、陳皮。冬月加黃連、丁香、藿香。食已心下痞,別服橘皮枳朮丸;如不能食,心下痞者勿加,止服本方主之。
白話文:
痞滿方論
橘連枳朮丸的組成是白朮三兩(去梗)、枳實一兩(去瓤麩炒)、陳皮一兩、酒浸炒黃連一兩。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煮的湯汁和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服用。
《脾胃論》記載的橘皮枳朮丸,用於治療老幼元氣虛弱、消化不良、臟腑失調、心下痞悶等症狀。
《脾胃論》記載的枳朮丸,用於治療痞症,具有消食和健胃的功效。
《濟生方》記載的栝蔞實丸,用於治療胸部痞滿,疼痛延伸至背部和脅肋,伴有呼吸急促、胸悶等症狀。
加味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內傷引起的心下痞滿。
如果患者有痰引起的痞滿,可以加用半夏、黃連;如果出現四肢沉重、便秘且心下痞滿,可以加用柴胡、黃連、甘草;如果大便秘燥,可以加用黃連、桃仁,少加一些大黃、當歸;如果心下痞滿伴有腹脹,可以加用五味子、砂仁、芍藥;如果出現嘔逆,可以加用黃連、生薑、陳皮;冬天服用時,可以加用黃連、丁香、藿香。飯後出現心下痞滿,可以另服橘皮枳朮丸;如果患者不能進食,且出現心下痞滿,則不要加其他藥物,只服用橘連枳朮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