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八 (5)

1. 腎氣方論

腎主納氣,人之氣海系焉。腎虛而為風寒所乘,為暑濕所襲,為喜怒憂恐所傷,而水結不散,又與氣搏,是以群邪聚於其中,曰疝、曰奔豚、曰小腸氣、曰膀胱氣,皆是物也。其候不特外腎、小腹作痛,或攻刺於腰脅,或遊走於背膂,或冷氣搶心,心下痛滿,或手足厥冷,痛繞臍傍,或脅之左右如杯,或臍之上下如臂,或腹中累累如桃李,或胃脘間覆大如盤。

白話文:

腎臟主管人體的氣,是人體氣海所在。腎虛的人容易被風寒暑濕侵襲,或是受到喜怒憂恐等情緒的傷害,導致水液積聚不散,又與氣相搏擊,因此各種邪氣就會聚集在腎臟之中,形成疝氣、奔豚氣、小腸氣、膀胱氣等疾病。這些疾病的症狀不只侷限在外腎和小腹疼痛,還會侵犯腰脅、背膂,或引起胸悶、心痛、手足冰冷、臍周疼痛,或脅部左右如杯狀或臍上下如手臂狀,或腹部有如桃李般累累腫塊,或胃脘中間覆大如盤。

有壯熱惡寒者,有灑淅寒熱者,有不得大小便者,有裡急而下泄者,有自汗出者,有不欲食者。其於陰間,則卵有小大,伸縮而上下不常;囊有腫脹急痛而發歇無定。挾冷觸怒則塊物逼上囊根或攻腹脅。時和心平,則塊物自循膋系,歸入囊中,凡此皆謂之腎氣。治法綱領,風則散之,寒則溫之,暑則解其熱,濕則滲其水,七情所發,調其心氣,水與氣搏,行其小便,其間以主治腎氣之劑參之,固定則也。然總治之法,大要以流行疏利為先。

白話文:

出現壯實發熱怕冷的人、出現汗出惡寒發熱的人、不能小便或大便的人、大便緊急卻腹瀉的人、自己出汗的人、沒有食慾的人。在陰囊部位,睪丸有時大有時小,伸縮位置沒有固定;睪丸囊腫脹疼痛厲害,發作緩解不固定。受寒冷觸怒時,腫塊緊靠在睪丸根部或延及腹脅部位。平時心情平和,症狀較輕,腫塊自然沿著大腿經絡,回歸睪丸囊腫中。以上皆稱之為腎氣。治療方法的綱領是:風則疏散,寒則溫散,暑熱則清熱,濕熱則滲濕,七情引起的疾病,調和心氣,水與氣搏擊,使小便通暢,期間以主治腎氣的藥劑參用,以固定療效。但是治療的總則,首先要以氣血流通、通暢順利為先。

毋曰腎虛得病不敢疏泄。蓋腎為邪氣所幹,若非逐去,病何由愈?倘或姑息畏虛,妄以剛劑兜住,使大小腑秘而不通,邪氣入腹衝心,危殆必矣!雖然,腎氣發作,固以腎虛得之,然虛中有冷,虛中有熱,又有冷熱不調,尤當詳審。冷者,脅邊及外腎清冷,小便清而多,遇寒則發是也。

白話文:

不要說腎虛得病不敢瀉的說法。因為腎臟被邪氣侵襲,如果不驅逐邪氣,病情怎麼會好轉?倘若姑息畏虛,妄用峻猛的藥物來兜住邪氣,使大小便祕結不通,邪氣進入腹中衝擊心臟,危殆就會到來!雖然說,腎氣的發作,本來是腎虛造成的,但腎虛中有寒,腎虛中有熱,還有寒熱不調的情況,尤其應該仔細診斷。腎虛有寒的,脅邊及外腎清冷,小便清澈而多,遇寒則發作。

熱者,內挾暑氣,或積酒毒,或服暖藥於前,外腎與小腹俱熱,肛門間糞後亦熱,小便數而澀,遇熱則甚是也。冷熱不調者,小腹外腎,乍冷乍熱,大便小便或秘或利,用藥溫涼,當隨證而權度之。但所謂流行疏導,常常運斡於其中矣。其若大小便流利之後,或更有牽刺引疼,或微氣遊注於肌膚之間,此則腎虛血虛,氣不還元,當加潤養,人參當歸川芎、芍藥、桑螵蛸葫蘆巴輩,又不可無。惟是逆氣長噓,中脘停酸,燥悶擾擾,甚而至於嘔吐,最為惡候。

白話文:

熱性體質的人,內在夾雜暑氣,或積聚了酒毒,或以前服用了溫熱的藥物,外腎和小腹都會感到發熱,肛門間在大便之後也覺得熱,小便次數多而澀,遇熱就會更加嚴重。冷熱不調的人,小腹外腎,忽冷忽熱,大便小便有時便祕有時腹瀉,用藥溫涼,應該根據症狀權衡決定。但所謂流行疏導,常常運作斡旋於其中。如果大小便通暢之後,或者還有牽拉刺痛,或者輕微的氣遊走於肌膚之間,這是腎虛血虛,氣不還原,應該增加滋潤養護,人參、當歸、川芎、芍藥、桑螵蛸、葫蘆巴之類,又不可缺少。但如果是逆氣長噓,中脘停酸,燥悶擾擾,嚴重到嘔吐,這是最不好的徵兆。

何則?天一生水,腎實主之,宗筋聚於陰器,惟藉陽明以養之。今脾土不濟,腎水上乘,必為酸汁,必為涎飲,荏苒逾時,遂成暴吐。醫家執劑之始,皆知腎經惡燥,如蒼朮白朮良薑之類,誠不敢發用耳。及其嘔吐大作,薑、術輩用之而不顧,若猶未也,則吳茱萸蓽茇剛燥等劑又加多焉,雖附子亦用之,而救急矣。

白話文:

為什麼會這樣?天一生水,腎臟屬於水,陰器聚集人體的筋脈,只能依靠陽明之氣來滋養。現在脾臟的土氣不足,腎臟的水氣就上升,一定會變成酸液,一定會變成涎液,時間拖得太久,就突然嘔吐了。醫生一開始開藥的時候,都知道腎經怕燥,像蒼朮、白朮、良薑之類的藥,當然不敢用。等到嘔吐加劇了,醫生也不顧禁忌就用薑、術之類的藥,如果還不見效,就再加大劑量,加入了吳茱萸、蓽茇等剛烈的燥藥,甚至連附子都用上了,這只是為了急救。

病勢至此,脾土未強,腎水已為之涸,腎水既涸,脾土又為之焦,往往陰陽不升降,營衛不流行,大小二便關格澀閉,而腎汁、胃汁皆自其口出也。如此者,大抵不救,臨病須當識證,預與病家言之。

白話文:

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脾土尚未強壯,腎水已經因此而枯竭,腎水既然枯竭,脾土又因此而焦枯,往往是陰陽不升降,營衛不運行,大小便關閉不通,而腎精、胃液都從嘴裡吐出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大多數都難以救治,在診治疾病時,一定要認識到這種證候,並且預先告訴患者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