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八 (1)

1. 身疼方論

凡人百骸四體、肌肉、皮膚、關節、脈絡,總而謂之身。風淫濕滯,血刺痰攻,皆能作痛。至於骨之痠疼,或寒或熱,入里徹骨,則倍蓰千萬,大不侔焉。蓋骨為髓之臟,髓者,飲食五味之實秀也。髓虛則骨虛,勢所必至矣。痛在於身,風之證,以走注知之;濕之證,以重著驗之。

白話文:

人體的肌膚、肌肉、皮膚、關節和脈絡,總稱為「身」。風、濕、痰、滯等因素,都能引起疼痛。至於骨骼的痠痛,可能是因為寒氣或熱氣入侵骨髓,疼痛會更加劇烈。這是因為骨骼是骨髓的臟器,骨髓是飲食中精華的凝聚。骨髓虛弱,骨骼就會虛弱,這是必然的。如果疼痛出現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可以通過「走注」來判斷是風證,通過「重著」來判斷是濕證。

血有筋脈鑽刺之證;痰有眩暈咳唾之證。驅風除濕,行血豁痰,對證一投,猶冀可以旦暮起。病入於骨,此勞極損傷之,不可救藥者也,其能生乎?然則身痛之與骨痛,毫釐千里之差,於此不可以無辨。雖然酒家之癖,多為項腫臂痛,蓋熱在上焦,不能清利,故醞釀日久,生痰涎,聚飲氣,流入於項臂之間,不腫則痛耳。然而曰痰、曰涎、曰飲,又有理一分殊之別。

白話文:

血證有筋脈刺痛的表現;痰證有頭暈、咳嗽、吐痰的表現。驅除風寒濕氣,活血祛痰,對證下藥,還期望能夠很快痊癒。疾病深入骨髓,這是勞累極度損傷造成的,無法醫治,怎麼可能康復呢?但是身體疼痛和骨痛,差別很大,在這裡不能不加以區分。雖然嗜酒的壞習慣,大多會導致頸項腫脹、手臂疼痛,這是由於熱邪在上焦,不能清利,因此日積月累,生痰涎,聚集飲邪,流入頸項和手臂之間,不腫就會疼痛。然而說到痰、涎、飲,還有道理上分別不同的區別。

伏於包絡,隨氣上浮,客肺壅嗽而發動者,痰也。聚於脾元,隨氣上溢,口角流出而不禁者,涎也。惟飲生於胃腑,為嘔、為吐,此則胃家之病,學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伏在包絡的叫痰,會隨著氣息上升,停留在肺臟引起咳嗽和氣喘;聚集在脾臟的叫涎,會隨著氣息上升,從嘴角流出來而無法控制。只有胃裡產生的液體,才會引起嘔吐,這是一些與胃相關的疾病,是學習中醫的人不可不知的。

2. 身疼證治

人參順氣散,身疼通用。(方見風類。),更增川芎半兩,亦散風邪。

白話文:

人參順氣散,適用於全身疼痛的通用方劑。(詳細方劑參見風類條目),加川芎半兩,也能夠驅散外感風寒。

左經丸麝香丸增味五痹湯治風淫身痛。(並見風類。)

白話文:

左經丸、麝香丸和增味五痹湯可治療因風邪經絡而引起的全身疼痛。(另參閱風類。)

加劑除濕湯生附除濕湯(方見濕類),五苓散(見水飲類。),並主傷濕身痛。

白話文:

加劑除濕湯、生附除濕湯(方子在濕病類),五苓散(見水飲類。),並治療不小心受寒濕導致的身體疼痛。

黃耆建中湯(方見濕類)加川芎、當歸,治血刺身痛。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方見濕類)加上川芎、當歸,治療血刺身痛。

大半夏湯(方見痰涎類)加辣桂、陳皮,治痰證身痛。

白話文:

大半夏湯(詳細處方請參考痰涎類)中加入辣桂、陳皮,可以治療痰證引起的肢體疼痛。

消痰茯苓丸,治臂痛不能舉手,或左右轉移,或兩臂如人抽拽。

白話文:

消痰茯苓丸,治療手臂疼痛無法抬起,或疼痛左右轉移,或雙臂如遭人抽拉。

圓白半夏(蕩洗三次,切碎,曬乾,一兩半),茯苓(一兩),風化朴硝(一分),枳殼(麩炒,半兩),

白話文:

圓白半夏(清洗三次,切碎,曬乾,一兩半)、茯苓(一兩)、風化朴硝(一分)、枳殼(用麩皮炒過,半兩)

上末,薑汁煮稀麵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天仙飲,治痰注臂痛。

白話文:

【天仙飲】治療因痰液阻滯導致的臂部疼痛。

做法:用薑汁煮稀麵糊,搓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服後用薑湯送服。

片子薑黃(六錢),天仙藤羌活白朮白芷梢(各三錢),半夏(制,半兩)

白話文:

片子薑黃(六錢):片子薑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祛痰、止咳、化瘀、止痛的作用。

天仙藤(三錢):天仙藤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的作用。

羌活(三錢):羌活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作用。

白朮(三錢):白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除濕、止瀉的作用。

白芷梢(三錢):白芷梢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作用。

半夏(制,半兩):半夏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上銼。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間下千金五套丸。(方見脾疼類。)

白丸子,諸風痰涎通用。

白話文:

白丸子,適用於各種風濕和痰涎引起的疾病。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重,加五片生薑煎服,期間服用「千金五套丸」。(配方見脾胃疼痛類。)

圓白半夏(七兩,生,水浸,洗過),南星(三兩),白附子(生,二兩),川烏頭(生,去皮臍,半兩)

白話文:

  • 圓白半夏:七兩,生用,用清水浸泡,洗淨。

  • 南星:三兩。

  • 白附子:二兩,生用。

  • 川烏頭:半兩,生用,去皮和蒂。

上細末,入生絹袋,井水擺,以手揉,出滓再研,入袋擺盡,磁盆中曬,露星至曉,棄舊水,換新水,攪曬,次早又換新水,攪曬,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曝乾,研開,糯米粉煎粥清丸綠豆大。每三十丸,薑湯下。治酒家痰壅項腫,白丸子二錢,研末,白豆蔻、縮砂煎湯調下,吐痰立愈。自後,二陳湯荊芥服。(方見瘧門。)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放入生絹袋中,用井水揉搓,過濾出渣滓後再研磨,放入袋中揉搓至水盡,放在磁盆中曬乾,至次日清晨,倒掉舊水,換上新水,攪拌曬乾,次日早晨再次換上新水,攪拌曬乾,春五天,夏三天,秋七天,冬十天,曬乾後取出,研磨成粉,與糯米粉混合,煮成粥,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用於治療酒家痰壅項腫,白丸子二錢,研磨成末,與白豆蔻、縮砂一起煎湯服用,能立即吐出痰液,痊癒。此後,服用二陳湯加荊芥。(方見瘧門。)

婆蒿根酒,治風淫濕滯,手足不舉,筋節攣疼,先與通關,用:

全蠍(七個,新瓦上微炒,末之),麝(一字)

白話文:

婆蒿根酒

主治:風濕濕邪滯留,手足麻痹無力,筋骨攣急疼痛。先服通關藥,再用以下藥方:

全蠍(7隻,放在新瓦片上稍炒,研成細末),麝香(1字)

上,老酒三盞,空心調作一服。如覺已透則止,未透,次日再作一劑。然病未盡除,自後專以婆蒿根,洗淨切碎,酒煎,日二服,神效。

白話文:

先喝上三杯老酒,然後空腹服用一劑藥。如果感覺症狀已經消退,那就停止服藥;如果症狀還沒有消退,則第二天再服用一劑。但是,如果病還沒有完全治癒,那麼以後就專門用婆蒿根來治療。先將婆蒿根清洗乾淨,切碎,然後用酒來煎煮,每天服用兩次,效果神奇。

消飲丸、倍術丸,治酒癖停飲,臂痛。(見水飲門。)

沉香鱉甲散,治勞倦身痛。

白話文:

倍術丸: 治療飲酒成癮後戒酒,出現手臂疼痛。(詳細內容請參閱「水飲門」)

沉香鱉甲散: 治療疲勞倦怠、全身疼痛。

沉香人參,牛膝,茯苓,秦艽木香黃耆(微炙),巴戟(去心),當歸,半夏(制),柴胡荊芥(各半兩),熟附子,辣桂(去粗皮),鱉甲(浸,去裙,醋炙黃。各一兩),羌活,熟地黃(洗,酒蘸蒸焙,各七錢半),全蠍(二錢半),大肉豆蔻(四個)

白話文:

沉香、人參、牛膝、茯苓、秦艽、木香、黃耆(略微烤一下)、巴戟(去掉裡面),當歸、半夏(加工處理過)、柴胡荊芥(各半兩)、熟附子、辣桂(去掉粗皮)、鱉甲(浸泡過,去掉裙邊,醋烤至黃色。各一兩)、羌活、熟地黃(將之洗乾淨,沾上酒之後再蒸烤,各七錢半)、全蠍(二錢半)、大肉豆蔻(四個)

上末。每二錢,蔥白二寸,姜三片,棗二枚,食前煎服。溫酒調下尤妙。

十補湯,加製半夏、添桂,治勞倦身痛。(方見痼冷門。)

舒筋散,治風淫血刺,身體疼痛,四肢拘攣。

延胡索(炒),辣桂(去粗皮),當歸(等分)

上末。每二錢,酒調下。延胡索活血除風理氣。

補髓丹,補益真元,治臂痛,腰痛。

白話文:

十補湯 加入半夏和桂枝,治療勞累身體疼痛。(方劑見《痼冷門》)

舒筋散 治療風寒血刺,身體疼痛,四肢拘攣。

延胡索(炒) 辣桂(去粗皮) 當歸(等份)

研成細末。每次二錢,用酒送服。延胡索活血除風理氣。

補髓丹 補益真元,治療臂痛,腰痛。

杜仲(去粗,炒黑,十兩),破故紙(十兩,用芝麻五兩同炒,候芝麻黑,篩去之),鹿茸(二兩,酒炙),沒藥(一兩,別研)

白話文:

杜仲(去掉粗糙的外皮,炒到變黑,重量為十兩),

破故紙(重量為十兩,用五兩芝麻一起炒,等到芝麻變黑,然後篩掉芝麻),

鹿茸(重量為二兩,用酒炙烤),

沒藥(重量為一兩,需要另外研磨)。

上細末,用胡桃肉三十個,湯浸去皮,杵為膏,入面少許,酒煮糊丸桐子大。每百粒,空心鹽湯下。

白話文:

藥物研磨成細末,用30個胡桃核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搗成糊狀,加入適量的藥粉,再以酒煮至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00粒,空腹時以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