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十八

2. 身體

3. 身疼方論

凡人百骸四體、肌肉、皮膚、關節、脈絡,總而謂之身。風淫濕滯,血刺痰攻,皆能作痛。至於骨之痠疼,或寒或熱,入里徹骨,則倍蓰千萬,大不侔焉。蓋骨為髓之臟,髓者,飲食五味之實秀也。髓虛則骨虛,勢所必至矣。痛在於身,風之證,以走注知之;濕之證,以重著驗之。

血有筋脈鑽刺之證;痰有眩暈咳唾之證。驅風除濕,行血豁痰,對證一投,猶冀可以旦暮起。病入於骨,此勞極損傷之,不可救藥者也,其能生乎?然則身痛之與骨痛,毫釐千里之差,於此不可以無辨。雖然酒家之癖,多為項腫臂痛,蓋熱在上焦,不能清利,故醞釀日久,生痰涎,聚飲氣,流入於項臂之間,不腫則痛耳。然而曰痰、曰涎、曰飲,又有理一分殊之別。

伏於包絡,隨氣上浮,客肺壅嗽而發動者,痰也。聚於脾元,隨氣上溢,口角流出而不禁者,涎也。惟飲生於胃腑,為嘔、為吐,此則胃家之病,學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身疼方論

人體的骨骼、四肢、肌肉、皮膚、關節、經絡,統稱為身體。風寒濕邪、瘀血、痰飲等,都會導致疼痛。而骨頭的痠痛,無論寒熱,深入骨髓,其疼痛程度更是難以形容,遠遠超過其他部位的疼痛。因為骨頭是由骨髓滋養的,而骨髓則是由飲食精華生成的。骨髓虛弱,骨頭自然也就虛弱,這是必然的結果。

身體疼痛,如果是風邪引起的,會表現為疼痛遊走不定;如果是濕邪引起的,則會感覺沉重、疼痛明顯。

瘀血會造成筋脈刺痛;痰飲則會導致頭暈、咳嗽、吐痰。驅除風濕、活血化痰,對症下藥,疼痛或許能在一天一夜之間好轉。但如果病邪已經侵入骨頭,這是由於過度勞累損傷造成的,往往難以治癒,還能痊癒嗎?所以,身體疼痛和骨頭疼痛,其嚴重程度差異巨大,必須加以區分。

經常飲酒的人,多半會有脖子腫脹、手臂疼痛的毛病,這是因為上焦的熱氣不能順利排出,日積月累,就會產生痰飲,積聚在脖子和手臂之間,不腫就痛。但是,痰、涎、飲三者,又各有不同。

停留在包絡經脈中,隨著氣往上走,阻塞肺部而引起咳嗽的是痰;積聚在脾胃,隨著氣往上溢,從嘴角流出來的是涎;而飲則產生於胃腑,會引起嘔吐,這是胃部的疾病,學習中醫的人必須了解這些區別。

4. 身疼證治

人參順氣散,身疼通用。(方見風類。),更增川芎半兩,亦散風邪。

左經丸、麝香丸、增味五痹湯治風淫身痛。(並見風類。)

加劑除濕湯、生附除濕湯(方見濕類),五苓散(見水飲類。),並主傷濕身痛。

黃耆建中湯(方見濕類)加川芎、當歸,治血刺身痛。

大半夏湯(方見痰涎類)加辣桂、陳皮,治痰證身痛。

消痰茯苓丸,治臂痛不能舉手,或左右轉移,或兩臂如人抽拽。

圓白半夏(蕩洗三次,切碎,曬乾,一兩半),茯苓(一兩),風化朴硝(一分),枳殼(麩炒,半兩),

上末,薑汁煮稀麵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天仙飲,治痰注臂痛。

片子薑黃(六錢),天仙藤,羌活,白朮,白芷梢(各三錢),半夏(制,半兩)

上銼。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間下千金五套丸。(方見脾疼類。)

白丸子,諸風痰涎通用。

圓白半夏(七兩,生,水浸,洗過),南星(三兩),白附子(生,二兩),川烏頭(生,去皮臍,半兩)

上細末,入生絹袋,井水擺,以手揉,出滓再研,入袋擺盡,磁盆中曬,露星至曉,棄舊水,換新水,攪曬,次早又換新水,攪曬,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曝乾,研開,糯米粉煎粥清丸綠豆大。每三十丸,薑湯下。治酒家痰壅項腫,白丸子二錢,研末,白豆蔻、縮砂煎湯調下,吐痰立愈。自後,二陳湯加荊芥服。(方見瘧門。)

婆蒿根酒,治風淫濕滯,手足不舉,筋節攣疼,先與通關,用:

全蠍(七個,新瓦上微炒,末之),麝(一字)

上,老酒三盞,空心調作一服。如覺已透則止,未透,次日再作一劑。然病未盡除,自後專以婆蒿根,洗淨切碎,酒煎,日二服,神效。

消飲丸、倍術丸,治酒癖停飲,臂痛。(見水飲門。)

沉香鱉甲散,治勞倦身痛。

沉香,人參,牛膝,茯苓,秦艽,木香,黃耆(微炙),巴戟(去心),當歸,半夏(制),柴胡荊芥(各半兩),熟附子,辣桂(去粗皮),鱉甲(浸,去裙,醋炙黃。各一兩),羌活,熟地黃(洗,酒蘸蒸焙,各七錢半),全蠍(二錢半),大肉豆蔻(四個)

上末。每二錢,蔥白二寸,姜三片,棗二枚,食前煎服。溫酒調下尤妙。

十補湯,加製半夏、添桂,治勞倦身痛。(方見痼冷門。)

舒筋散,治風淫血刺,身體疼痛,四肢拘攣。

延胡索(炒),辣桂(去粗皮),當歸(等分)

上末。每二錢,酒調下。延胡索活血除風理氣。

補髓丹,補益真元,治臂痛,腰痛。

杜仲(去粗,炒黑,十兩),破故紙(十兩,用芝麻五兩同炒,候芝麻黑,篩去之),鹿茸(二兩,酒炙),沒藥(一兩,別研)

上細末,用胡桃肉三十個,湯浸去皮,杵為膏,入面少許,酒煮糊丸桐子大。每百粒,空心鹽湯下。

白話文:

身疼證治

人參順氣散可治療各種身痛。(方劑詳見風寒類)另加川芎半兩,也有散風邪的作用。

左經丸、麝香丸、增味五痹湯可用於治療風邪侵犯引起的疼痛。(方劑詳見風寒類)

加味除濕湯、生附除濕湯(方劑詳見濕邪類)、五苓散(方劑詳見水飲類),都可用於治療濕邪引起的疼痛。

黃耆建中湯(方劑詳見濕邪類)加川芎、當歸,可治療血虛引起的刺痛。

大半夏湯(方劑詳見痰涎類)加桂枝、陳皮,可治療痰濁引起的疼痛。

消痰茯苓丸,用於治療臂痛,不能舉手,或疼痛部位左右移動,或兩臂感覺像被人拉扯。

圓白半夏(需蕩洗三次,切碎,曬乾,用量一兩半)、茯苓(一兩)、風化朴硝(一分)、枳殼(麩炒,半兩),研磨成粉,用薑汁煮稀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天仙飲,用於治療痰濁導致的臂痛。

片子薑黃(六錢)、天仙藤、羌活、白朮、白芷梢(各三錢)、半夏(炮製,半兩),銼碎。每次服用三錢,用五片薑煎服,服用後間隔服用千金五套丸。(方劑詳見脾胃疼痛類)

白丸子,可用於治療各種風寒、痰濁引起的疾病。

圓白半夏(七兩,生品,水浸,清洗)、南星(三兩)、白附子(生品,二兩)、川烏頭(生品,去皮臍,半兩),研磨成細末,放入生絹袋中,用井水攪拌,揉搓去除雜質,再研磨,放入袋中再次攪拌至雜質去除,放在磁盆中曬,露置至天明,棄去舊水,換新水,攪拌曬乾,次日再換新水,攪拌曬乾。春五天,夏三天,秋七天,冬十天,去除水分曬乾,研磨成粉,用糯米粉煎成的稀粥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治療酒客痰壅項腫,可用白丸子二錢,研末,用白豆蔻、縮砂煎湯調服,即可吐出痰液痊癒。之後,服用二陳湯加荊芥。(方劑詳見瘧疾類)

婆蒿根酒,治療風濕邪氣停滯,手足抬舉困難,筋節攣縮疼痛,先要使氣血通暢,可用:

全蠍(七個,在新的瓦片上微炒,研磨成粉)、麝香(適量),用老酒三盞,空腹服用一劑。如果感覺氣血已經通暢則停止,如果尚未通暢,次日再服用一劑。如果疾病尚未痊癒,之後專用婆蒿根,洗淨切碎,用酒煎服,每日服用兩次,療效顯著。

消飲丸、倍術丸,治療酒癖停飲引起的臂痛。(方劑詳見水飲類)

沉香鱉甲散,治療勞累引起的疼痛。

沉香、人參、牛膝、茯苓、秦艽、木香、黃耆(微炙)、巴戟(去心)、當歸、半夏(炮製)、柴胡、荊芥(各半兩)、熟附子、桂枝(去粗皮)、鱉甲(浸泡,去裙,醋炙至黃,各一兩)、羌活、熟地黃(洗淨,用酒沾濕蒸焙,各七錢半)、全蠍(二錢半)、大肉豆蔻(四個),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加蔥白二寸,薑三片,棗二枚,飯前煎服。溫酒調服效果更好。

十補湯,加炮製的半夏、桂枝,治療勞累引起的疼痛。(方劑詳見痼冷類)

舒筋散,治療風邪侵犯引起的刺痛,以及身體疼痛,四肢拘攣。

延胡索(炒)、桂枝(去粗皮)、當歸(等分),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服。延胡索可以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理氣止痛。

補髓丹,滋補腎精,治療臂痛、腰痛。

杜仲(去粗皮,炒黑,十兩)、破故紙(十兩,用芝麻五兩同炒,待芝麻炒黑後篩去芝麻)、鹿茸(二兩,酒炙)、沒藥(一兩,單獨研磨),研磨成細末,用胡桃肉三十個,湯浸去皮,搗成膏狀,加入少許麵粉,用酒煮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粒,空腹用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