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 (1)

1. 五疸方論

濕與熱鬱蒸於脾,面目肢體為之發黃,此即疸也。疸之名有五:發熱不渴,身腫而汗,汗如黃柏汁者,曰黃汗,此胃中蓄熱,汗出浴水得之。已食如飢,但欲安臥,小便如黃柏汁者,曰黃疸,此酒面炙爆,蘊熱淤滯得之。食則腹滿怫鬱,眩暈心忪,而不自安者,曰谷疸,此失飢大嚼,遽飽沖脾得之。

白話文:

濕氣和熱氣鬱結在脾臟,使臉部和四肢發黃,這就是疸病。疸病的名稱有五種:發熱不渴,身體腫脹而多汗,汗水像黃柏汁一樣的,叫做黃汗,這是胃中有熱,汗水中有洗澡水的緣故。吃飽了還像餓了一樣,只想安靜地躺著,小便像黃柏汁一樣的,叫做黃疸,這是喝酒吃烤肉,熱氣淤滯引起的。吃東西就腹滿煩躁,頭暈心想念,感到不安的,叫做谷疸,這是由於飢餓時大吃大嚼,食物突然充滿脾臟所致。

其或飲酒常多,進食常少,醞熱入水,大醉當風,以致心中懊疼,足脛腫滿,是之謂酒疸。大勞淫欲,大熱交接,衽席未幾,遽就浴室,以致發熱惡寒,小腹滿急,是之謂色疸。五者雖不同,其為黃則一,自本自根,未有非熱非濕而能致病者也。濕也、熱也,又豈無輕重之別乎?濕氣勝則如熏黃而晦,熱氣勝則如橘黃而明。

白話文:

如果經常飲酒過多,進食卻經常過少,就會導致熱氣進入人體內部,加上喝的大醉後迎風而立,就會導致心中懊悔疼痛、腿腳腫脹的問題,這種情況就叫做「酒疸」。或者過度沉溺於性愛情慾,導致身體非常燥熱,當性行為結束後沒多久,就立刻去洗澡,就會出現發熱、畏寒、小腹悶脹、疼痛等問題,這種情況就叫做「色疸」。雖然這五種情況不同,但它們都會使人發黃,而且它們的根本原因都是熱與濕的結合,沒有不是由熱與濕引起的。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濕與熱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體內的濕氣較重,那麼發黃的症狀就像被燻過一樣黃而晦暗;如果體內的熱氣較重,那麼發黃的症狀就像橘皮一樣黃而明亮。

蓋脾主肌肉,土色尚黃,濕熱內蒸,或重或輕,不容掩於外矣。自其濕熱淤而傷血,此又為血證發黃,何以明之?疸證之黃,小便不利;血證之黃,則小便自利耳。況夫脾受濕熱,鬱而不行,亦多有腹脹之候。治法綱領大要,疏導濕熱於大小便之中。人徒見茵陳湯五苓散黃連丸三黃丸輩隨試輒效,則目之以尋常,不思單陽無陰,病勢已極。疸而不渴,猶可用工,疸而復渴,其或腹膨全濟者鮮。

白話文:

脾主肌肉,屬土,土的顏色是黃色。如果濕熱內蒸,無論是輕是重,都會表現在外表上。濕熱淤積會損傷血液,這就成了血證發黃,怎麼證明呢?疸證發黃,小便不利;血證發黃,小便則正常。況且脾臟受到濕熱困擾,鬱積不通暢,也會經常腹脹。治療的法則是疏導濕熱,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人們只看到茵陳湯、五苓散、黃連丸、三黃丸等藥方試用後立竿見影,就認為是尋常病,沒有考慮到陽氣獨盛,陰氣已極。疸病而不渴,還可以治療,疸病又口渴,腹部脹滿的人,能治癒的很少。

甚則寸口無脈,鼻出冷氣,與夫形如煙燻,搖頭直視,為心絕;環口黧黑,油汗發黃,為脾絕,此皆倉扁所望而驚者也,孰謂黑疸之能有瘳乎?

白話文:

情況嚴重的,寸口脈搏消失,鼻孔呼出冷氣,形容憔悴如煙燻,搖頭直視,這是心機敗絕;口脣周圍發黑,油汗發黃,這是脾臟衰竭,這些都是扁鵲看到就會驚嚇的症狀,哪能說黑色疸病還能治癒呢?

脾與腎俱病為黑疸、色疸,一名女勞,身黃、額黑。疸,脈緩大順;弦急而堅逆。已食如飢,胃熱消穀。

白話文:

脾與腎同時有病,會出現黑疸(皮膚發黑)、色疸(皮膚發黃)的症狀,又稱「女勞」,身體發黃、額頭發黑。疸是指皮膚發黃的症狀,脈象緩慢、強而有力,順暢;或是脈象緊繃、急促而強硬,逆行。已經吃過東西,但仍感到飢餓,胃部發熱,導致食物消化不良。

2. 五疸證治

姜蜜湯,諸疸通用,或小便出血,或小便如血;用之皆效。蜜半盞,姜錢十片,新汲水一碗,煎服,逐日常進二服,小便漸白,而疸遂瘥。

白話文:

姜蜜湯,可以治療各種疸病,無論是小便出血,還是小便像血一樣,用它治療都能有效。取蜜半盞,生薑十片,新汲水一碗,煎服,每天服用兩次,小便會逐漸變白,疸病也會逐漸痊癒。

桂枝黃耆湯,治黃汗自出,發熱身腫,小便不利。

白話文:

桂枝黃耆湯

**治療:**自發黃汗、發熱、身體腫脹、小便不利。

白芍藥(一兩半),辣桂,甘草(炙。各一兩),黃耆(炙,二兩),黃芩(半兩)

白話文:

  • 白芍藥(一兩半):具有補陰涼血、養血調經的功效。

  • 辣桂(一兩):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

  • 甘草(炙,一兩):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氣的功效。

  • 黃耆(炙,二兩):具有補氣升陽、益氣養血的功效。

  • 黃芩(半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三枚,煎服,覆取微汗,未汗再服。

白話文:

上銼散的服用方法是: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加水半盞(約100毫升),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煮後服用。服用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如果沒有出汗,可以再服一次。

必效散,黃疸通用。

葶藶子(隔紙炒),龍膽草,山梔仁,山茵陳,黃芩(等分)

白話文:

葶藶子(隔著紙炒),龍膽草、山梔子、山茵陳、黃芩(等分)。

上粗末。每服三錢,新水煎服。

一清飲,疸證發熱,諸熱通用。

白話文:

小清飲,黃疸發熱,各種熱症皆可用。

每次取 9 克,以清水煎煮後服用。

柴胡(三兩),赤茯苓(二兩),桑白皮(制),川芎(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 柴胡(150克)

  • 赤茯苓(100克)

  • 桑白皮(經過處理,100克)

  • 川芎(50克)

  • 甘草(經過炙烤,25克)

上銼。每服三錢,薑、棗煎服。

茵陳湯,治濕熱淤而發黃,小便秘澀,頭汗而渴。(方見濕門。)

白話文:

茵陳湯,治療濕熱瘀阻而發黃疸、小便不通暢,頭部出汗且口渴。(詳見濕病章節)

五苓散,疸證通用。(方見水飲門。)吞酒蒸黃連丸,(方在後。)治濕熱發疸,或煎茵陳湯調下亦得。

白話文:

五苓散,是治療疸證的常用方劑。(詳細的藥方請參見水飲門。)服用蒸黃連丸佐以酒送服。(藥方在後。)用來治療濕熱引發的疸證,也可以煎茵陳湯送服。

山茵陳散,治黃疸,大小便秘澀。

白話文:

山茵陳散,治療黃疸,大便和小便都乾燥不通暢。

梔子(一兩),茵陳(一兩),枳實(制,七枚),赤茯苓,葶藶,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梔子(6克),茵陳(6克),枳實(製過,7枚),赤茯苓,葶藶,甘草(炙過。各3克)

上銼。每服三錢,姜三片煎服。

白話文:

上銼,每次三錢,加薑三片煎服。

甘露飲(見積熱門)加山梔、柴胡同煎,吞黃連阿膠丸(方見嗽門)治鬱熱發疸,小便秘澀。柴胡甘草湯,治熱疸。

白話文:

甘露飲(治療熱病的良藥)加入山梔、柴胡一起煎煮,服下黃連阿膠丸(方子見咳嗽門)治療鬱熱發疸,小便不通。柴胡甘草湯,治療熱疸。

柴胡(一兩),甘草(一分,銼細),白茅根(一握)

上件以水二碗,煎七分,時時服,一日盡。

生髮方,治疸。

生髮燒灰存性,為末,新汲水調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白話文

柴胡(一兩) 甘草(一分,切碎) 白茅根(一握)

將上述藥材放入兩碗水中,煎煮至剩下一碗七分,隨時服用,一天內服用完。

生髮方,治療黃疸

將生髮草燒成灰,保留其藥效,研磨成粉末。用新鮮的井水調服一勺,一天服用三次。

紅丸子,治谷疸,腹滿眩暈,怫鬱怔忪。酒疸通用。二陳湯加縮砂煎下。(並見瘧類。)

白話文:

紅丸子,可以治療谷疸(因消化不良造成的黃疸)、腹脹、頭暈、怫鬱、怔忪等症狀,酒疸症狀也可通用。二陳湯加縮砂煎服用。(詳見瘧疾類。)

辰砂妙香散,治飲酒行事,酒熱淤於心經,致成黃疸。

白話文:

辰砂妙香散

用於治療飲酒後的身體不適,由於酒熱鬱積在心經,導致黃疸症狀。

茯苓,茯神(去木),山藥(炒),遠志(水浸,去心,酒炒),黃耆(炙。各一兩),人參,甘草(炙),北梗(各半兩),木香,辰砂(別研。各三錢),麝香(一錢重)

白話文:

茯苓、茯神(去除木質部分)、山藥(炒熟)、遠志(用水浸泡,去除芯,用酒炒)、黃耆(炙烤。每種一兩)、人參、甘草(炙烤)、北梗(每種半兩)、木香、辰砂(另外研磨。每種三錢)、麝香(一錢重)

上細末。每服二錢,加辰砂少許,用茵陳煎湯調下,日三服。

酒蒸黃連丸,治酒疸。

白話文:

每服兩錢重,加入少許辰砂,用茵陳煎煮出的湯液調和,每日服用三次。

酒蒸[黃連丸],用於治療飲酒過度引起的黃疸。

黃連去須,淨,四兩,略碎,以酒灑醃一宿,曬乾,為末,粟米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二陳湯加乾葛、茵陳,入姜,棗煎送下。

白話文:

將黃連的纖毛去掉,洗淨,四兩,稍微搗碎,用酒灑醃漬一夜,曬乾後磨成細末,用稻米糊為丸,每粒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四十粒,用二陳湯加入葛根、茵陳,放些生薑、棗子煎服。

當歸白朮湯,治酒疸發黃,心下飲結妨滿。

白話文:

當歸白朮湯

症狀: 由於喝酒而導致黃疸,以及心下有飲水積聚,導致腹脹胸悶。

組成:

  • 當歸
  • 白朮
  • 茯苓
  • 黃耆
  • 澤瀉
  • 川芎
  • 赤芍
  • 丹皮
  • 陳皮
  • 枳實
  • 厚朴

茯苓(一兩半),當歸,黃芩,茵陳(各半兩),白朮枳殼(制),甘草(炙),杏仁(去皮,麩炒),前胡,乾葛(各一兩),半夏(制,三分)

白話文:

茯苓(1.5兩),當歸,黃芩,茵陳(各0.5兩),白朮,枳殼(炒),甘草(烤),杏仁(去皮,炒),前胡,乾葛(各1兩),半夏(製,0.3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七片,食前煎服。凡酒疸、熱疸,大便秘者,可三黃湯。(方見積熱門。)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加半杯水和七片生薑,在飯前煎煮服用。凡是因喝酒引起的疸病、熱引起的疸病、大便不通暢的人,可以用三黃湯。(方劑旨在去除熱氣。)

六物飲,治酒疸肚脹。

白話文:

六物飲,治療酒疸腹脹。

組成:

  • 澤瀉六兩
  • 茵陳四兩
  • 豬苓四兩
  • 白朮四兩
  • 茯苓四兩
  • 扁豆四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功效: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主治:

酒疸腹脹,小便不利,口渴,胸悶。

蓽茇荊芥穗,不蛀川楝子(連皮核用),生薑母,軟烏梅,甘草

白話文:

蓽茇:又名「香附」,具有行氣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

荊芥穗: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透疹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等症狀。

不蛀川楝子:具有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疾病。

生薑母: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嘔吐等症狀。

軟烏梅:具有澀腸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瀉、痢疾等疾病。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口瘡等症狀。

上件等分,於石臼中搗細,用磁器盛,以自己滿腹小便,去其首尾,取中間小便浸藥,兩重紗蓋,露星一宿,拂明飲其清汁,續用車前子、山茵陳、竹園荽煎湯,乘熱調五苓散服,自覺黃水從小便出,而肚不脹,妙。

白話文:

將上等珠珀等分,在石臼中搗成細粉,用磁器盛放,以自己滿腹的小便,去掉頭尾部分,取中間的小便浸泡藥粉,用兩層紗布蓋好,在星星下放置一整晚,到天亮時飲其清汁,續用車前子、山茵陳、竹園荽煎煮湯汁,趁熱調和五苓散服用,自覺黃色的水從小便排出,且腹部不脹,功效極佳。

土瓜方,治酒疸、熱疸。土瓜搗取汁,恁服。

小菟絲子丸,治色疸。

白話文:

土瓜方

**功效:**治療酒精性黃疸、熱性黃疸。

**使用方法:**將土瓜搗碎取汁,直接服用。

小菟絲子丸

**功效:**治療面色發黃的黃疸。

菟絲子(五兩,洗,酒浸三宿,研,捏餅,焙),石蓮肉(二兩),白茯苓(一兩),山藥(一兩,留一半打糊)

白話文:

  • 菟絲子(五兩,洗淨,用酒浸泡三晚,研磨成粉,捏成餅狀,焙乾)

  • 石蓮肉(二兩)

  • 白茯苓(一兩)

  • 山藥(一兩,留下一半打成糊)

上為末,山藥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用芎藭湯多加茯苓,煎湯下。(方見血類。)

四君子湯(加劑),治色疸。

白話文:

收尾,山藥糊丸桐子般大小。每五十丸用赤芍藥湯再加茯苓,煎出藥湯後服用。(方劑詳見「血類」)

四君子湯(加上此劑),治療面色發黃。

人參(一兩),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甘草(炙,半兩),加黃耆(炙),白芍藥,白扁豆(制。各一兩)

白話文:

  • 人參(50公克)

  • 白茯苓(50公克)

  • 白朮(50公克)

  • 甘草(30公克,炒過)

  • 加上黃耆(炒過),白芍藥,白扁豆(分別各50公克)

上銼細。每服三錢,姜五片,刺二枚,煎服。

解熱方

車前草最治黃疸,解諸熱淋。研細,井水調下。

又方

車前子,炒,末之,米飲調,立止洞泄。

白話文:

解熱方

車前草:治療黃疸、各種熱淋最有效。研磨成細粉,用井水調服。

另一種方法

車前子:炒熟後研磨成細粉,用米湯調服,可以立即止住瀉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