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六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6)

1. 辨內傷飲食用藥所宜所禁

攻者,克伐瀉也。辛味下咽,先攻瀉肺之五氣。氣者,真氣、元氣也。其牽牛之辛辣猛烈,奪人尤甚,飲食所傷,腸胃受邪,當以苦味泄其腸胃可也。肺與元氣何罪之有?夫牽牛不可用者有五,此其一也。況胃主血,為物所傷。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血病瀉氣,此其二也。

且飲食傷於中焦,止合克化消導其食,重瀉上焦肺中已虛之氣,此其三也。食傷腸胃,當塞因塞用,又寒因寒用,枳實、大黃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牽牛散瀉真氣,犯大禁四也。殊不知《針經》第一卷第一篇有云:外來客邪風寒傷人五臟,若誤瀉胃氣必死,誤補亦死。

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若內傷腸胃,而反瀉五臟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今內傷腸胃是謂六腑不足之病,反瀉上焦虛無肺氣,肺者,五臟之一數也,為牽牛之類朝損暮損,其元氣消耗,此仍暗裡折人壽數,犯大禁五也。良可哀嘆,故特著此論並方,庶令四海聞而行之,不至夭橫耳。

此老夫之用心也。胃氣豈可不養,復明養胃之理。故經曰:安穀則昌,絕谷則亡。水去則營散,谷消則衛亡,營散衛亡,神無所依。仲景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胃不可不溫,血溫胃和,營衛將行,常有天命。谷者,身之大柄也。《書》與《周禮》皆云:金木水火土,谷惟修以奉養五臟者也。

內傷飲食,固非細事。苟妄服食藥而輕生損命,其可乎哉?《黃帝針經》有說:胃惡熱而喜清,大腸惡清冷而喜熱。兩者不和,何以調之?岐伯曰:調此者,飲食、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悽愴,暑無汗出。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凔凔,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不致邪僻也。(詳說見於本經條下。

)是必有因用,豈可用俱寒俱熱之食藥致損者與?《內經》云:內傷者,其氣口脈反大於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分經用藥。又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如但食不納,噁心欲吐者,不問一倍、二倍,不當止與瓜蒂散吐之,但以指或以物探去之。若所傷之物去不盡者,更診其脈,問其所傷,以食藥去之,以應塞因塞用。

又謂之寒因寒用,泄而下降,乃應太陰之用。其中更加生髮之藥,令其元氣上升。塞因塞用,因曲而為之直。何為曲?內傷胃氣是也。何為直?而升發胃氣是也。因治其飲食之內傷,而使生氣增益,胃氣完復,此乃因曲而為之直也。若依分經用藥,其所傷之物,寒熱溫涼,生硬柔軟,所傷不一,難立定法,只隨所傷之物不同各立治法,臨時加減用之。其用藥又當問病人從來稟氣盛衰,所傷寒物熱物。

是喜食而食之耶,不可服破氣藥。若乘飢困而食之耶,當益胃氣。或為人所勉勸強食之,宜損血而益氣也。診其脈候,傷在何臟,方可與對病之藥,豈可妄瀉天真生氣,以輕喪身寶乎?且如先食熱而不傷,繼之以寒物,因後食致前食亦不消化而傷者,當問熱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與藥,無不當矣。

白話文:

辨內傷飲食用藥所宜所禁

治療內傷,應攻邪瀉實,但需謹慎。辛味藥物下咽,先攻瀉肺氣,但牽牛子辛辣猛烈,過度奪取人體元氣,若飲食傷及腸胃,應以苦味藥物泄其腸胃之邪,而非瀉肺氣。牽牛子不宜使用的理由有五,這只是其中之一。況且胃主血,若飲食不當造成胃受損傷,屬血病,瀉氣更傷元氣,這是第二個理由。

飲食傷及中焦,應以消導藥物來化解積滯,不應再瀉肺氣,這是第三個理由。食傷腸胃,應遵循「塞因塞用」,寒則用寒,枳實、大黃苦寒,可以瀉除有形之邪,卻不應使用辛辣的牽牛子等藥物瀉真氣,這是第四個理由。要知道,《黃帝內經》早已記載:外感風寒邪氣傷及五臟,若誤瀉胃氣則必死,誤補亦死。

內傷腸胃,若反瀉五臟亦必死,誤補亦死。內傷腸胃是六腑不足之病,反瀉上焦虛弱的肺氣,將使元氣日漸損耗,暗中損傷壽命,這是第五個理由。因此,撰寫此文並附方,希望能讓天下人遵循,避免夭亡。

養護胃氣至關重要。《內經》有云:「安穀則昌,絕谷則亡。」水穀精微是維持生命的根本。張仲景也說:「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需養護,胃需溫暖,血溫胃和,營衛運行,才能健康長壽。五穀是人體的根本,用以滋養五臟。

內傷飲食,不可輕忽。濫用藥物,輕則損傷身體,重則喪命。《黃帝內經》指出,胃喜清涼,惡熱;大腸喜溫暖,惡寒涼。飲食起居,都要注意寒溫適宜,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用藥應辨證施治,不可盲目使用寒熱藥物。內傷者,脈象常與正常人不同,應根據脈象和病情,選擇適宜的藥物。若飲食不消化,噁心欲吐,應先將積滯的食物去除,再根據病情用藥。

「塞因塞用」指針對病因施治。內傷胃氣屬「曲」,而升發胃氣則是「直」,應針對胃氣虧虛的病因進行治療,使胃氣恢復。用藥還應考慮患者的體質、病情的寒熱虛實,以及飲食情況等因素。

如果患者平時喜好飲食,食用後卻出現不適,則不宜服用破氣藥物;若因飢餓過度而進食,則應益胃氣;若是被迫進食,則宜損血益氣。需根據患者的脈象和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不可妄瀉元氣。

若先食用熱食未傷身,後食用寒食,導致前食不消化而傷及身體,則需根據熱食寒食的多少,來調整用藥。總而言之,用藥需謹慎,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