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6)

1. 小便不通方論

腎主水,膀胱為之腑。水瀦於膀胱而泄於小腸,實相通也。然小腸獨應於心者,何哉?蓋陰不可以無陽,水不可以無火,水火既濟,上下相交,此營衛所以流行,而水竇開闔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腎不濟,陰陽不調,故內外關格而水道澀,傳送失度而水道滑。熱則不通,冷則不禁。

白話文:

腎臟主水液,膀胱作為腎臟的附屬器官。尿液貯存在膀胱中,通過小腸排泄,這是水液運行的一般規律。那麼,為什麼只有小腸能夠與心臟相應呢?這是因為陰不能沒有陽,水液不能沒有火熱。水火平衡,心腎相交,氣血才能運行,水路才能通暢。只有心腎失調,陰陽不協調,才會導致內外關閉而水道不通暢,傳輸失常而水道滑脫。也就是說,水火失衡時,水道是閉塞不通的,只有水火調和了,經脈才能暢通。

其熱盛者,小便閉而絕無;其熱微者,小便難而僅有。腎與膀胱俱虛,客熱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挾熱而行澀焉,是以數起而溺有餘瀝。腎與膀胱俱冷,內氣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焉,是以遇夜而陰盛愈多。若夫下焦蓄血,其與虛勞內損,則便溺自遺而不知,下焦虛寒,不能溫制水液,則便溺欲出而不禁,是皆心不與腎交通,故或冷、或熱而滑澀隨之矣。繼自今心氣旺盛,小便壅遏,以清利行之,如赤茯苓麥門冬、燈心、車前子之類是也。

白話文:

如果熱盛的話,小便閉結而完全沒有;如果熱微的話,小便難而勉強還有一點。腎與膀胱都虛弱,客熱乘虛而入,所以不能控制水液,水挾著熱而運行不暢,因此小便頻數而有餘瀝。腎與膀胱都寒冷,內氣不充實,所以膀胱中自然滑利,小便量多而顏色白,因此到了晚上陰盛,小便就更多。如果下焦蓄積淤血,連同虛勞內傷,就會小便、大便不自覺的遺失而自己不知道。下焦虛寒,不能溫暖並控制水液,就會小便、大便想排出卻無能為力,這些都是心臟與腎臟不協調,所以有的寒冷、有的炎熱而滑澀隨之而來。從此以後,如果心氣旺盛,小便阻塞不通,就要以清利通行的藥物來治療,像是赤茯苓、麥門冬、燈心草、車前子之類的藥物。

心氣虛怯,小便滑利,以溫和益之,如乳香、益智、巴戟、人參之類是也。演觸其間,腎實、腎虛,皆可以舉隅而反。或者膠柱調瑟,詳於腎而略於心,其可乎?雖然,小腸之與膀胱,心腎所主固也。然《素問》有云:水之本在腎,其末在肺。則知天一之水,自上而下,相為貫通,亦猶心腎之不可升降也。

白話文:

心氣虛弱缺乏膽量,小便滑利,用溫和調補益氣的方法來治療,像乳香、益智、巴戟、人參之類的藥物。依據情況,腎實、腎虛的症狀,都可以舉例來說明。也許有人鑽牛角尖,詳述腎臟而忽略了心臟,這樣可以嗎?雖然,小腸和膀胱,向來是心的腎臟的相關部位。但是,《素問》上說:水源原本在腎,最後在肺部。知道天一之水,自上而下,相互貫通,就像心腎不可分那樣。

昧者夜間忍縮小便,使水氣上逆乘肺,痰涎喘嗽,激亂爭鳴,其來不可御。於此見,肺主氣也。小便澀滑,又當調適其氣焉,毋徒曰葶藶、桑皮可以逐肺經之水。

白話文:

不瞭解(中醫)道理的人,在晚上憋尿,使水氣向上逆行,侵犯肺部,產生痰涎,引發喘嗽,各種症狀混雜在一起,蜂擁而至,來勢洶洶,無法控制。由此可見,肺主導著人體的氣。小便不通暢,同樣應該調理其氣,不要只說葶藶、桑皮可以通利肺經的水道。

2. 小便不通證治

草蜜湯,治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車前草,搗取自然汁半盞,入蜜一匙調服。

蒲黃湯,治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白話文:

草蜜湯:治療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取生車前草搗爛,取汁半盞,加入一匙蜂蜜調勻服用。

蒲黃湯:治療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赤茯苓木通車前子桑白皮(炒),荊芥,燈心,赤芍藥,甘草(微炙),生蒲黃滑石(等分)

白話文:

赤茯苓、木通、車前子、桑白皮 (炒過)、荊芥、燈心、赤芍藥、甘草 (微炙)、生蒲黃、滑石 (等量)

上末。每服二錢,蔥頭一片,紫蘇五葉,煎湯調下。

八正散,治心經邪熱,小便赤澀不通。(方見積熱門。)

白話文:

八正散,用於治療心經邪熱、小便赤澀不通的症狀。(此方適用於積熱鬱熱的證型。)

每服二錢,加入蔥頭一片、紫蘇五葉,煎湯後調服即可。

五苓散(方見水飲門),加赤茯苓治小便不通,每服二錢,用燈心、山茵陳各一握,煎湯調下。

白話文:

五苓散(方子見水飲篇),加上赤茯苓治療小便不通,每次服用二錢,用燈心草、山茵陳各一把,煎湯調和服用。

參耆湯,治心肺虛而客熱乘之,小便澀而數,數而瀝。

白話文:

參耆湯:適用於心肺虛弱,並有外來熱邪侵襲,導致小便困難、頻數,小便時僅排出少量。

赤茯苓(七錢半),生乾地黃黃耆桑螵蛸(微炙),地骨皮(各半兩),人參,北五味子,菟絲子(酒浸,研),甘草(炙。各二錢半)

白話文:

  • 赤茯苓(七錢半):茯苓的根部,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 生乾地黃(半兩):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功效。

  • 黃耆(半兩):黃耆,具有益氣補中、固表止汗的功效。

  • 桑螵蛸(微炙,半兩):桑螵蛸,具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的功效。

  • 地骨皮(半兩):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人參(二錢半):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的功效。

  • 北五味子(二錢半):北五味子,具有養陰斂汗、澀精益氣的功效。

  • 菟絲子(酒浸,研,二錢半):菟絲子,具有補腎益精、壯陽益氣的功效。

  • 甘草(炙,二錢半):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上細銼。每服三錢,新水煎,臨熟入燈心二十一莖,溫服。

白話文:

每次服藥三錢,用新水煎煮,煮到將熟時加入燈心草二十一根,溫熱後服用。

平補丸,治腎虛小便數而瀝,如欲滲之狀,或虛勞內損遺尿,或下焦虛寒小便欲出而不禁,通用。(方見消渴門。)

白話文:

平補丸,治療腎虛導致的小便次數多而淋漓不盡,好像滲漏的樣子,或因虛勞內損而遺尿,或下焦虛寒導致小便想排卻無法控制,通用。(方劑請參見消渴門。)

茸香丸,治下焦虛冷,尿多,或虛勞遺尿,或欲出而不禁。

白話文:

茸香丸

治療:下焦虛冷,尿頻,或虛勞遺尿,或尿液欲出而不能控制。

鹿茸(酥炙),肉蓯蓉(酒浸,焙),當歸(各半兩),雞內金(七錢半,微炙),龍骨牡蠣灰,赤石脂禹餘糧(煅,醋淬,碎為度,各研細),川白姜,益智仁,巴戟,乳香(各二錢半)

白話文:

  • 鹿茸(用酥油烤炙)

  • 肉蓯蓉(用酒浸泡,然後焙乾)

  • 當歸(各半兩)

  • 雞內金(七錢半,稍微烤炙)

  • 龍骨

  • 牡蠣灰

  • 赤石脂

  • 禹餘糧(煅燒後,用醋淬火,再研碎成粉)

  • 川白姜

  • 益智仁

  • 巴戟

  • 乳香(各二錢半)

上細末,糯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白話文:

[糯米糊]丸,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桃仁承氣湯,治下焦蓄血,漱水迷忘,小腹急痛。內外有熱加生蒲黃。(方見血類。)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下焦蓄血,神志不清,小腹劇痛。如果有內熱或外熱,可以加入生蒲黃。(詳細方劑請參閱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