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六 (12)
卷之六 (12)
1. 四時用藥加減法
脅下痛或脅下縮急,俱加柴胡(三分,甚則五分),甘草(三分)。臍下痛者,加真熟地黃(五分)。如不已者,乃大寒也,加肉桂(五分)。
硃砂安神丸硃砂(五錢,別研,水飛為衣),甘草(五錢五分),黃連(去須淨,酒洗,六錢),當歸(去蘆,二錢五分),生地黃(一錢五分)
《內經》曰: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苦瀉之,以黃連之苦寒,去心煩,除濕熱,為君;以甘草、生地黃之甘寒,瀉火補氣,滋生陰血,為臣;以當歸身補其血不足,硃砂納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
上件除硃砂外,四味共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以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津唾嚥下。食後或溫水涼水少許送下亦得。此近而奇偶制之緩也。
參朮調中湯,瀉熱補氣,止嗽定喘,和脾胃,進飲食。
白朮(五分),黃耆(四分),桑白皮,甘草(炙),人參(以上各三分),麥門冬(去心),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地骨皮,白茯苓(以上各二分),五味子(二十個)
上件㕮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溫服,早飯後。忌多語言勞役。
升陽補氣湯
治飲食不時,飢飽勞役,胃氣不足,脾氣下溜,氣短無力,不能寒熱,早飯後轉增昏悶,須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懶倦動作,及五心煩熱。
厚朴(薑製五分),升麻,羌活,白芍藥,獨活,防風,甘草(炙),澤瀉(以上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柴胡(二錢五分)
上件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大溫服,食前。
如腹脹及窄狹,加厚朴。
如腹中似硬,加砂仁。(以上各三分)。
雙和散,治虛勞少氣,補血益氣。
白芍藥(二兩五錢),黃耆,熟地黃,川芎,當歸(以上各一兩),甘草(炙),官桂(以上各七錢五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如大病之後,虛勞氣乏者,以此調治。不熱不冷,溫而有補。
升陽順氣湯
治因飲食不節,勞役所傷,腹脅滿悶短氣,遇春則口淡無味,遇夏雖熱,猶有惡寒,飢則常如飽,不喜食冷物。
黃耆(一兩),半夏(三錢,湯洗七次),草豆蔻(二錢),神麯(一錢五分,炒),升麻,柴胡,當歸身,陳皮(以上各一錢),甘草(炙),黃柏(以上各五分),人參(去蘆,三分)
上件㕮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乾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欲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氣也。
白話文:
四時用藥加減法
肋下疼痛或肋下緊縮,都加柴胡(三分,很嚴重就加五分),甘草(三分)。肚臍下疼痛,加熟地黃(五分)。如果還是不好,就是寒氣太重了,加肉桂(五分)。
硃砂安神丸:硃砂(五錢,要另外研磨,水飛法製成粉末作為藥丸外衣),甘草(五錢五分),黃連(去除鬚根,用酒洗淨,六錢),當歸(去除莖部,二錢五分),生地黃(一錢五分)。
《內經》說:熱邪過盛,治療要用甘寒之物,用苦寒之藥瀉去邪氣。用黃連的苦寒,去除心煩,消除濕熱,為君藥;用甘草、生地黃的甘寒,瀉火補氣,滋養陰血,為臣藥;用當歸補血,硃砂收斂浮動的火氣,以安神。
以上除了硃砂以外,其他四味藥磨成細末,用湯水浸泡蒸熟的餅做成米粒大小的丸藥,再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十五丸或二十丸,用唾液送服。飯後用少量溫水或涼水送服也可以。這是根據奇偶制定的緩和治療方法。
參朮調中湯:瀉熱補氣,止咳平喘,和胃健脾,增進食慾。
白朮(五分),黃耆(四分),桑白皮,甘草(炙甘草),人參(以上各三分),麥門冬(去心),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地骨皮,白茯苓(以上各二分),五味子(二十個)。
以上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一次服用量,加水兩杯,煎成一杯,去除藥渣,溫服,早飯後服用。忌諱多說話和勞累。
升陽補氣湯:
治療飲食不規律,飢飽勞累,胃氣不足,脾氣下陷,氣短乏力,畏寒怕熱,早飯後加重昏沉想睡,四肢無力,懶惰倦怠,以及五心煩熱。
厚朴(用薑汁炮製,五分),升麻,羌活,白芍藥,獨活,防風,甘草(炙甘草),澤瀉(以上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柴胡(二錢五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杯,生薑三片,大棗兩個,煎成一杯,去除藥渣,溫服,飯前服用。
如果肚子脹或絞痛,加厚朴。
如果肚子感覺硬,加砂仁。(以上各三分)。
雙和散:治療虛勞少氣,補血益氣。
白芍藥(二兩五錢),黃耆,熟地黃,川芎,當歸(以上各一兩),甘草(炙甘草),官桂(以上各七錢五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杯半,生薑三片,大棗兩個,煎成七分,去除藥渣,溫服。
如果是大病之後,虛弱乏力,可以用此方調治。不寒不熱,溫和滋補。
升陽順氣湯:
治療因飲食不節,勞累所傷,腹部脅肋滿悶氣短,春天則口淡無味,夏天即使很熱,仍然怕冷,飢餓時卻像吃飽了似的,不喜歡吃冷食。
黃耆(一兩),半夏(三錢,用湯水洗七次),草豆蔻(二錢),神麴(一錢五分,炒),升麻,柴胡,當歸(只用根部),陳皮(以上各一錢),甘草(炙甘草),黃柏(以上各五分),人參(去除莖部,三分)。
以上藥材研磨。每次服用三錢,加水兩杯,生薑三片,煎成一杯,去除藥渣,溫服。
升陽益胃湯:
治療脾胃虛弱,導致懶惰嗜睡,四肢無力,正值秋季燥熱,濕熱未退,關節疼痛,口乾舌燥,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想吃東西,吃了也不消化,兼見肺病,怕風怕冷,心情低落,面色不好,這是陽氣不足,應該升陽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