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3)

1. 風熱

防風通聖散,治風熱諸證。(方見中風類。)

白話文:

防風通聖散

【功效】治療風熱之病證。(詳見中風類。)

定風餅子(《不易方》),治風客陽經,邪傷腠理,背膂強直,言語謇澀,體熱惡寒,痰厥頭痛,肉瞤筋惕,手顫,鼻淵,及飲酒過多,嘔吐涎沫,頭目暈眩。常服消風去邪。(方見傷風門。)

白話文:

定風餅子(出自《不易方》),治療風邪侵襲陽經,邪氣損傷腠理,導致背部和脊椎強直,言語謇澀,身體發熱卻又怕冷,痰多氣逆頭痛,肌肉跳動筋脈抽搐,手顫抖,鼻水倒流,以及飲酒過多,嘔吐涎沫,頭暈目眩。經常服用可以消風去邪。(詳情可參閱傷風門。)

追風散(《和劑方》),治諸風上攻,頭疼目眩,鼻塞聲重,皮膚瘙癢,眉角牽引。婦人血風,一切頭風,並皆治之。

白話文:

追風散(《和劑方》),治療各種風邪上攻,導致頭痛、頭暈、鼻塞、聲音嘶啞、皮膚瘙癢、眉角抽搐等症狀。另外,也可用於治療婦女的月經不調,以及各種頭風,效果良好。

白殭蠶(去絲嘴,炒),荊芥(各二兩),石膏,川烏(炮,去皮臍),防風(去蘆叉。各四兩),全蠍(炒,一錢),川芎(三兩),麝香(研),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食後臨臥,茶調下。

白話文:

白殭蠶(去除絲嘴,炒熟),荊芥(各二兩),石膏,川烏(炮製,去除皮和肚臍),防風(去除蘆叉。各四兩),全蠍(炒熟,一錢),川芎(三兩),麝香(研磨成粉),甘草(炙烤過。各一兩)

每服半錢,飯後睡前,用茶水調服。

龍腦川芎丸(《御藥院方》),消風化滯,除熱消痰,通利七竅,爽氣清神。

白話文:

龍腦川芎丸(見於《御藥院方》),具有散風化痰、清熱消痰、通利七竅、爽氣明神之功效。

桔梗(一兩五錢),片腦(六錢),砂仁(二錢),白豆蔻(五錢),薄荷(去土,五兩三錢),川芎防風(去蘆),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二十丸。每服二丸,細嚼,茶清送下。

白話文:

桔梗 (150 公克),片腦 (60 公克),砂仁 (20 公克),白豆蔻 (50 公克),薄荷 (去土,530 公克),川芎防風 (去蘆),甘草 (炙。各 100 公克)

磨成細末,煉製蜂蜜成丸狀,每兩做二十丸。每次服用兩丸,細細咀嚼,用清茶送服。

2. 火證方論

劉宗厚曰:火之為病,其害甚大,其變甚速,其勢甚彰,其死甚暴,何者?蓋能燔灼焚焰,飛走狂越,消鑠於物,莫能御之。遊行乎三焦虛實之兩途,曰君火也,猶人火也;曰相火也,猶龍火也。火性不妄動,能不違於道,常以稟位聽命運行,造化生存之機矣。夫人在氣交之中,多動少靜,欲不妄動,其可得乎?故凡動者,皆屬火化,火一妄行,元氣受傷,勢不兩立,偏勝則病,移害他經,事非細,故動之極也,病則死矣。

白話文:

劉宗厚說:火性為病,它的危害很大,變化很快,勢頭很明顯,死得很快,為什麼呢?因為火能燃燒灼物,飛速狂奔,它消融萬物,無法阻止它。它運行在三焦的虛實兩條通道中,叫做君火,也就是人火;又叫做相火,也就是龍火。火的本性是不輕舉妄動,能夠不違背自然規律,通常按照既定位置聽命運行,創造生存的機制。人在氣交之中,動的多、靜的少,想要不輕舉妄動,可能嗎?所以凡是動的,都屬於火化,火一胡亂運行,元氣就會受傷,勢不兩立,偏勝就會生病,影響其他經絡,這事可不小,所以動到極點了,病就會死了。

經所謂一水不勝二火之火,出於天造君相之外,又有厥陽臟腑之火,根於五志之內,六慾七情激之,其火隨起。蓋大怒則火起於肝,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悲哀動中則火起於肺,心為君主,自焚則死矣。丹溪又啟火出五臟,主病曰:諸風掉眩,屬肝火動之。《類經》所謂一水不勝五火之火,出自人為。

白話文:

經典中所謂的一水不勝二火之火,除了出於上天所創造的太陽和君主之火以外,還有源自於人體內臟腑的厥陰之火,它的根源在於五志,六慾七情激發它,它的火就隨之而起。比如大怒,火就會起於肝臟;醉酒暴飲暴食,火就會起於胃;房事過度,火就會起於腎臟;悲哀的情緒波動於心中,火就會起於肺臟;心臟是君主,如果自焚就會死亡。丹溪又提出火出五臟,主病的說法:各種風疾和眩暈,是肝火所引起;《類經》所說的一水不勝五火之火,是出於人為。

又考《內經》病機一十九條,內舉屬火者五,諸熱瞀瘛,皆屬於火之類。而河間又廣其說,火之致病者甚多,深契《內經》之旨,曰:諸病喘嘔吐酸,麻黃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有聲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蔑、血汙,此皆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所為也。

白話文:

再看《內經》的病機十九條,其中提到五種屬火的疾病,包括各種熱證、瞀瘛(眼疾),都屬於火邪範疇。而河間張仲景進一步擴展了這個觀點,認為火邪致病的種類很多,這與《內經》的精髓是一致的。他說:各種疾病,如嘔吐酸水、麻黃(一種草藥)引起的筋攣、小便渾濁、腹脹大、敲擊腹部有鼓聲、癰疽、瘡疹、瘤氣、結核、吐瀉、霍亂、瞀鬱(頭暈目眩)、腫脹、鼻塞、鼻衄、血溢、血泄、淋閉(小便不通)、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精神錯亂)、衄蔑(鼻出血)、血汙等,這些都是少陰君火之熱引起的,是真心和小腸之氣所致。

若瞀瘛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此皆少陽相火之熱,乃心包絡、三焦之氣所為也。是皆火之變,見為諸病也。為脈虛則浮,大實則洪數。

白話文:

如果發生了昏迷突然無法言語、躁動不安、狂言亂語、驚嚇過度,腫脹疼痛、氣逆衝上、肢體僵硬失去理智、打噴嚏、嘔吐、瘡瘍、喉嚨腫痛、耳鳴及失聰、嘔吐不止、食物吞嚥不下、眼睛昏花看不清楚、突然發病突然死亡,這些都是少陽相火之熱引起的,是心包絡、三焦之氣造成的。這些都是火邪引起的變化,表現為各種疾病。脈象虛弱則浮,脈象充盛則洪大而急數。

藥之所主,各因其屬。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濕狀,可以水滅,可以直折,惟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龍火也,不可以水濕折之,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噫!瀉火之法,豈止如此,虛實多端,不可不察。以臟氣司之,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芍藥瀉脾火,大柴胡瀉肝火,知母瀉腎火,此皆苦寒之味,能瀉有餘之火耳。

白話文:

藥物的作用,各有其適應的範圍。君火,是指心火,可以用寒濕的藥物來治療,可以用水來撲滅,可以用藥物直接折服,只有黃連一類的藥物可以制止它。相火,是指命門火,不能用水、濕、折的方法來治療,要順從它的特性而使它潛伏下來,只有黃柏一類的藥物可以降低它。唉!治療火的辦法,豈止這些,虛實證候很多,不可不仔細觀察。根據臟腑氣血的盛衰來選擇藥物,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芍藥瀉脾火,大柴胡瀉肝火,知母瀉腎火,這些都是苦寒的藥物,可以瀉除過多的火熱。

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火不兩立,為陽虛之病,以甘溫之劑除之,如黃耆、人參、甘草之屬。若陰微陽強,相火熾盛,以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血虛之病,以甘寒之劑降之,,如當歸、地黃之屬。若心火亢極,鬱熱內實,為陽強之病,以鹹冷之劑折之,如大黃、朴硝之屬。

白話文:

如果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損傷了元氣,火氣不能平衡,出現陽氣虛弱的毛病,採用甘溫藥方治療,例如:黃耆、人蔘、甘草等。如果陰氣微弱,陽氣強盛,相火熾盛,侵犯了陰位,使陰日漸消耗,出現血虛的毛病,採用甘寒藥方治療,例如:當歸、地黃等。如果心火熾盛到極點,體內鬱熱,出現陽氣強盛的毛病,採用鹹冷藥方治療,例如:大黃、朴硝等。

若腎水受傷,真陰失守,無根之火,為陰虛之病,以壯水之劑制之,如生地黃、玄參之屬。若右腎命門火衰,為陽脫之病,以溫熱之劑濟之,如附子、乾薑之屬。若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為火鬱之病,以升散之劑發之,如升麻、葛根之屬。不明諸此之類,而求火之為病,施治何所依據?故於諸經集略其說,備處方之用,庶免實實虛虛之禍也。滑氏曰:虛勞證中,多雲相火為患者,何氣使然?是為火也。

白話文:

如果腎水受到傷害,真陰不足,就會出現虛火,這屬於陰虛的疾病,可以用滋補腎水的藥物來治療,比如生地黃、玄參等。如果右腎命門之火衰弱,就會出現陽氣脫離的疾病,可以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比如附子、乾薑等。如果胃氣虛弱,吃了太多生冷的東西,就會抑制脾土的陽氣,導致火氣鬱結的疾病,可以用升散的藥物來治療,比如升麻、葛根等。如果不瞭解這些情況,而只認為火是疾病的根源,那麼治療就沒有依據了。因此,在諸經集略中詳細地說明瞭這些情況,以便在開藥方時參考,避免實證誤認為虛證,虛證誤認為實證的禍患。滑氏說:虛勞證中,很多人說相火是患者的病因,這是什麼原因呢?是火氣造成的。

請明議焉。對曰:華佗云,三焦者相火也。相火之相者,譬之如丞相之相也。善政之道,輔佐周身,維持綱紀,所接元陽,以為一身統領,使百脈舒和。上焦曰膻中之屬,宣行氣血;中焦曰中脘之緣,腐熟水穀;下焦曰膀胱之所,溲便精溺。無形而有用焉,故曰三焦。蓋三焦者,為諸陽升降之方,呼吸發源之所,三元有道,九竅流通,神志相關,命脈相繼,周身有倚,血氣無偏,治化宣和,是無虞矣。

白話文:

請問三焦是什麼? 答:華佗說,三焦是相火。相火的「相」者,譬如丞相之相也。丞相有輔佐君王、維護綱紀、統攝百官的職能,三焦也有著這樣的作用,它輔佐周身,維持百脈舒和。上焦包括膻中,作用是宣發氣血;中焦包括中脘,作用是腐熟水穀;下焦包括膀胱,作用是排泄大小便。三焦無形,但卻有實質的作用,因此稱為「三焦」。三焦是諸陽經氣升降出入的途徑,是呼吸發源的地方。三焦通暢,九竅流通,神志相關,命脈相繼,周身有依賴,血氣無偏枯,那麼機體就會健康,沒有什麼病患了。

又曰:於火為患者,何以驗云?對曰:於斯者,是因體虛之人,房勞過損,腎水乾枯,無因既濟,相火頓生,或因七情所感,或因怒火傷肝,肝木相乘,為熱為風,風邪鼓舞,火性上炎,為百病之長也。華佗云:三焦積熱,於火生焉。六腑顛危,從權所化。且如脈來洪數者,熱之有準。

白話文:

另外說:如果是因火而生病,該如何檢驗呢?回答說:這種情況,是因為身體虛弱的人,房事過度虛損,腎水乾枯,無法得到滋潤,體內的虛火突然產生,或因七情所感,或因生氣傷肝,肝木氣過度旺盛,產生熱與風,風邪勁烈,火氣往上,造成百病叢生。華佗說:三焦積熱,所以會產生虛火。六腑受損,隨著權宜處置而變化。再說像是脈搏來得洪大而數快的人,通常是熱證。

芤浮中空者,吐血無疑。咳嗽咯痰,須明虛實,欲知治嗽,先補其源。身熱者,滋陰清氣;惡寒者,和陽挽陰。治寒遠寒,治熱遠熱,甘緩溫和,調虛之則。丹溪云:陰虛火動證,難治。用四物湯加炒黃柏,降火補陰,龜板補陰,乃陰中之至陰也。又云: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氣從腳下起,入腹如火者,乃虛之極也。

蓋火起於九泉之下,多死。一法用附子末,津調,塞湧泉穴,以四物湯加降火藥服之,妙。

白話文:

脉象浮空,意味着吐血无疑。咳嗽咯痰,要先辨别虚实,想要治好咳嗽,必须先补益根本。身体发热,就要滋阴清热;怕冷畏寒,就要温阳固阴。治疗寒证要远离寒凉,治疗热证要远离燥热,要用甘缓温热的药物,调理虚弱之体。丹溪先生说:阴虚火旺的病症很难治疗。可以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降火补阴,龟板补阴,这是阴中至阴的补法。他还说:气从脐下升起,是阴火;气从脚底升起,进入腹部如同火焰,这是虚弱到了极点。

因为火气大多是从九泉之下升起,容易导致死亡。有一个方法可以用附子末调和药液,塞入涌泉穴,并服用四物汤加降火药,效果很好。

東垣瀉陰火升陽湯,治肌熱煩熱,面赤食少,喘咳痰盛,脈右關緩弱,或弦或浮數。

白話文:

東垣瀉陰火升陽湯,用於治療肌肉發熱、煩熱、面紅、食慾不振、喘咳痰多,脈搏右關緩弱,或弦脈、浮數脈。

羌活,甘草(炙),黃耆(蜜炙),蒼朮(各一兩),升麻(八錢),柴胡(一兩半),人參,黃芩(各七錢),黃連(酒炒,半兩),石膏(半兩,秋深勿用)

上㕮咀。每服一兩或半兩,水煎服。

白話文:

羌活、甘草(炒過的)、黃耆(用蜂蜜炒過的)、蒼朮(各一兩),升麻(八錢),柴胡(一兩半),人參、黃芩(各七錢),黃連(用酒炒過的,半兩),石膏(半兩,秋天過後不要使用)。

每一劑服用一兩或半兩,以水煎煮後服用。

升陽散火湯,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熱,筋痹熱,骨髓中熱,發睏,熱如燎,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火鬱則發之。

白話文:

升陽散火湯,用於治療男女四肢發熱、肌肉發熱、筋骨痺熱、骨髓中發熱、睏倦、發熱如火燎原,觸摸皮膚感覺像烙鐵燙過一樣。此病多由於血虛所致,或者胃虛過度食用寒涼食物,抑制了脾胃的陽氣,鬱積的火氣發作所致。

升麻,葛根,獨活,羌活,人參,白芍(各半兩),防風(二錢半),柴胡(八錢),甘草(炙,三錢),甘草(生,二錢)

白話文:

升麻、葛根、獨活、羌活、人參、白芍(各 15 克),防風(12.5 克),柴胡(40 克),甘草(炙,15 克),甘草(生,10 克)

上㕮咀。每服半兩或一兩,水煎,稍熱服。

柴胡飲子,治一切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後餘熱,脈洪實弦數。

白話文:

柴胡飲子

**用途:**治療各種身體發熱、發熱有蒸氣、熱毒積聚,或出汗後仍殘留熱氣,脈搏強勁有力、緊繃且快速。

**用法:**每劑半兩或一兩,加水煎煮,稍稍加熱後服用。

八正散,治大人、小兒心經蘊熱,咽乾口燥,目赤睛痛,臟腑秘結,小便赤澀。

三黃湯,治積熱結滯臟腑,大便秘結,心膈煩躁。

白話文:

八正散,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心經內熱,咽喉乾燥口渴,眼睛發紅疼痛,臟腑閉結,小便赤黃刺痛。

三黃湯

主治:積熱結滯臟腑,大便祕結,心膈煩躁。

三黃丸,治男子、婦人三焦積熱,咽喉腫閉,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並宜治之。

白話文:

三黃丸,主治男女三焦積熱,咽喉腫痛使無法呼吸,胸隔煩躁不安,小便赤黃灼熱,大便祕結,皆宜使用此方來治療。

大金花丸,治中外諸熱,寢汗咬牙,時語驚悸,溺血淋閉,咳衄血,瘦弱頭痛,併骨蒸肺痿喘嗽。去大黃加梔子,名曰梔子金花丸,又曰溺血。

白話文:

大金花丸,可以治療各種熱症,包括盜汗、咬牙、偶爾胡言亂語、驚悸、小便帶血、淋病閉尿、咳嗽出血、身體消瘦、頭痛,以及骨蒸、肺痿、喘息和咳嗽。如果去除大黃並加入梔子,則稱為梔子金花丸,又稱溺血丸。

加味金花丸,治內外諸熱,氣壅痰涎,溺血淋閉,火證。(方並見積熱門。)

白話文:

加味金花丸可以治療內外各種熱症,因氣堵塞而產生的痰液,尿血、小便不通,火氣旺盛引起的疾病。(藥方和估計熱量的詳細資料請見附錄。)

黃連解毒湯,治傷寒雜病熱毒,煩躁乾嘔,口渴喘滿。陽厥極深,蓄熱內甚。(方見眼目門。)

大青丸,治上焦熱結,勞役發熱,並痰火瘟疫發熱。(方見疫門。)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是用來治療傷寒雜病引起的高熱、煩躁、乾嘔、口渴、喘滿等症狀的。症狀嚴重時,體溫很高,體內積熱很厲害。(具體的藥方請參閱眼科藥方。)

大青丸(方見於〈疫門〉),治療上焦熱結、勞役發熱,以及痰火瘟疫發熱。

涼膈散,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口舌生瘡,痰實不利,煊爍多渴,腸胃秘澀,便溺不利。(方見積熱門。)

白話文:

涼膈散,用於治療大人、小兒臟腑積熱引起的疾病。症狀有口舌生瘡、痰多而難以咳出、口渴煩躁、大便祕結、小便不利。(涼膈散主要針對積熱引起的疾病。)

神芎丸,治一切熱證。常服保養,除痰飲,消酒食,清頭目,利咽膈,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利而愈,神強體健,耐傷省病。

白話文:

神芎丸,可以治療一切熱症。經常服用以保養身體,可以去除痰飮,消除酒食引起的脹滿,清利頭目,通利咽膈。能使全身的壅滯得以宣通,氣機通暢而身體康復,精神強健,耐勞抗病。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

上為末,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二十丸。

白話文:

大黃、黃芩(各 90 公克),牽牛、滑石(各 180 公克),黃連、薄荷、川芎(各 22.5 公克)

水蜜丸如小綠豆大小。溫水送服十丸到十五丸、二十丸。

清心湯,即涼膈散料內加黃連五錢,用蜜與竹葉同煎。

白話文:

清心湯是由涼膈散加五錢黃連,與蜂蜜和竹葉一起煎煮而成的湯劑。

連翹,山梔子,大黃,薄荷葉,黃芩(各五錢),甘草(一兩半),朴硝(二錢五分),加黃連(半兩)

白話文:

連翹、山梔子、大黃、薄荷葉、黃芩(各 15 克),甘草(45 克),朴硝(7.5 克),另加黃連(15 克)。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蜜少許,竹葉十片,同煎七分服。

黃芩湯,治心肺蘊熱,口瘡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白話文:

黃芩湯

組成:

  • 黃芩 五錢

製法:

每服五錢,加水一盞(約二百五十毫升),再加少許蜂蜜和十片竹葉,一同煎煮,直至藥液剩餘約七分之一。

服法:

趁熱服下煎好的藥液。

適應症:

  • 心肺積熱
  • 口腔潰瘍、咽喉疼痛
  • 胸悶
  • 小便淋漓不清暢

澤瀉,梔子仁,黃芩,麥門冬(去心),木通,生地黃,黃連,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薑五片,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白話文:

澤瀉、梔子仁、黃芩、麥門冬(去心)、木通、生地黃、黃連、甘草(各一樣份量)

每服一兩,以兩碗水,加上五片薑片煎煮,至剩下一碗水,於飯前溫熱服用。

玄明粉(《御藥院方》)此藥大治邪熱所幹,膈上氣滯,臟腑秘澀,並宜服之。以朴硝煎過,澄濾五七遍,至夜於星月下露至天明,自然結作青白塊子,用磁罐子按實,於炭火內,從慢至緊,自然成汁,煎沸直候不響,再加頂火一煅,便取出,於淨地上倒下,用盆合蓋,以去火毒,然後研為細末,每二斤,入甘草生熟二兩,為末,一處攪勻,臨睡斟酌用之,或一錢二錢,以桃花煎湯或蔥白湯下。

白話文:

玄明粉(出自《御藥院方》)這種藥主要治療熱邪侵犯、膈上氣滯、臟腑閉塞,服用此藥皆有益。以朴硝煎製過後,沉澱澄清濾過五至七遍,晚上在星星月光下曝露到天亮,自然凝結成青白色塊狀,用磁罐子壓實,放在炭火內,從慢火漸轉到急火,自然化成汁液,煮沸後一直等到不發出響聲,再用旺火煅燒一次,然後取出,倒在乾淨的地上,用盆子合上蓋子,以消除火毒,之後研磨成細末,每二斤加入生甘草、熟甘草各二兩,研磨成末,攪拌均勻,睡前酌情服用,或一錢或二錢,用桃花煎水或蔥白煎水送服。

防風通聖散(方見風門。)清燥湯(方見痿門。)龍腦雞蘇丸(方見鼻門。)

地骨皮散,治虛,潮熱骨蒸,壯熱。

白話文:

  • 防風通聖散(處方請參照風門篇。)

  • 清燥湯(處方請參照痿門篇。)

  • 龍腦雞蘇丸(處方請參照鼻門篇。)

地骨皮散

主治:虛證,潮熱骨蒸,壯熱。

六味地黃丸,治腎氣虛,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下血。

補陰丸,降陰火,治發渴,骨蒸。補腎水真陰不足。(俱見虛勞門。)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用於治療腎氣虛弱、日漸消瘦,常感疲勞,夜間盜汗伴有發熱,五臟衰弱、肌肉消瘦、精神煩躁,骨頭裡覺得熱氣上蒸,以及便血的症狀。

補陰丸

功效:降低陰虛火熱,治療口渴、骨蒸。補充腎水,補益腎陰不足。(詳細內容請見虛勞類)

大補丸(丹溪方),去腎經火,燥下焦濕,治筋骨軟。氣虛以補氣藥下,血虛以補血藥下,並不單用。

白話文:

大補丸(出自丹溪方),可以清除腎經的火氣,緩和下焦的濕氣,治療筋骨酸軟。若是氣虛,就配上補氣的藥一起服用,若是血虛,就配上補血的藥一起服用,不能單獨服用。

川黃柏(炒褐色)

上以水丸服。

六物湯,滋陰血,降腎火。

川芎,白芍藥(酒炒),生地黃(酒洗),當歸(酒洗),黃柏(蜜炒),知母(酒炒。各等分)

上㕮咀。用水一鍾半,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上以水丸服用。

【六物湯】,滋養陰血,降低腎臟熱性。

川芎、白芍藥(酒炒)、生地黃(酒洗)、當歸(酒洗)、黃柏(炒褐色)、知母(酒炒,各等份)

上列藥材搗碎。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於飯前溫熱服用。

當歸龍膽丸,治腎水陰虛,風熱蘊積,時發驚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寧,營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瘛,胸膈咽嗌不利,腸胃燥澀,躁擾、狂越罵詈、驚駭、火熱等證。

白話文:

當歸龍膽丸可用於治療腎水陰虛、風熱蘊積而引起的驚悸、筋惕搐搦、神志不清、營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僵硬、胸脅咽喉阻塞、腸胃乾燥、躁亂、狂躁、罵罵咧咧、驚駭、發熱等症狀。

當歸,龍膽草,山梔仁,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一錢),麝香(五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薑湯下三二十丸,此藥瀉肝、心、脾、肺、腎、胃火之神藥也。

白話文:

當歸、龍膽草、山梔仁、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一錢),麝香(五分)

末,將蜂蜜煉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丸子。用薑湯送服三、二十丸,此藥為瀉肝、心、脾、肺、腎、胃之火氣的良藥。

麥門冬湯(《千金方》),治諸疾後火熱乘肺,咳唾有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五心煩熱,渴而煩悶。

白話文:

麥門冬湯(出自《千金方》),用於治療各種疾病之後,出現火熱侵犯到肺部,導致咳嗽吐血、胸脅部脹滿、氣往上逆、身體消瘦、手足心煩熱、口渴心煩等症狀。

麥門冬,桑白皮,生地黃(各一兩),半夏,紫菀,桔梗,淡竹茹,麻黃(各七錢半),五味子,甘草(各五錢)

白話文:

麥門冬、桑白皮、生地黃各一兩。半夏、紫菀、桔梗、淡竹茹、麻黃各七錢半。五味子、甘草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或一兩,入薑煎。

防風當歸飲子(《宣明方》),治煩渴發熱,虛煩火證。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各一兩),滑石(三兩),大黃,當歸,芍藥,防風(各五錢)

白話文:

防風當歸飲

(出自《宣明方》)

此方用於治療煩渴發熱,虛煩火證。

組成:

  • 柴胡 一兩
  • 人參 一兩
  • 黃芩 一兩
  • 甘草 一兩
  • 滑石 三兩
  • 大黃 五錢
  • 當歸 五錢
  • 芍藥 五錢
  • 防風 五錢

用法:

每服 5 錢或 1 兩,加生薑煎服。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一鍾,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如有痰嗽,加半夏;泄者去大黃。

白話文:

上澚咀。每次服用一兩,加水二碗,生薑三片,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服用。如果有痰嗽,加入半夏;如果是腹瀉,去除大黃。

左金丸(丹溪方),治肝火。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

上為末,水丸或蒸餅丸,白湯下五十丸。

滋陰降火湯,養血降火之聖藥也。

白話文:

左金丸(丹溪方),治療肝火。

成分: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

製法: 研磨成粉末,製成水丸或蒸餅丸,用白開水服用五十丸。

湯劑: 滋陰降火湯,滋陰降火聖藥。

川歸身(酒洗),地黃(涼血用生,補血用熟),天門冬(去心),白芍藥(薄荷炒),白朮(各一錢),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五錢),知母,黃柏(俱蜜水蒸),遠志,陳皮(洗),川芎(各六分,久病去之)

白話文:

川歸身(用酒清洗),地黃(涼血用生品,補血用熟品),天門冬(去掉根部),白芍藥(用薄荷炒過),白朮(各一錢),麥門冬(去掉根部),甘草(炙甘草。各五錢),知母,黃柏(都用蜜水蒸過),遠志,陳皮(清洗過),川芎(各六分,久病去之)

上㕮咀。薑水煎服。氣血虛加人參、黃耆;嗽加五味、阿膠;痰加栝蔞、貝母;吐血加丹皮、藕汁;熱加地骨皮。

白話文:

上半身發熱口乾,用生薑水煎服。氣血虛的話,加入人參、黃耆;咳嗽的話,加入五味子、阿膠;痰多的話,加入栝蔞、貝母;吐血的話,加入丹皮、藕汁;發熱的話,加入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