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5)

1. 辨陰證陽證

一旦飽食太過,感而傷人,而又調治失宜,其死也無疑矣。非惟大梁為然,遠在真祐、興定間,如東平、如太原、如鳳翔,解圍之後,病傷而死,無不然者。余在大梁,凡所親見,有表發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氣湯下之者,俄而變結胸發黃,又以陷胸湯丸及茵陳湯下之,無不死者。蓋初非傷寒,以調治差誤,變而似真傷寒之證,皆藥之罪也。

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及,輒以平生已試之效,著《內外傷辨論》一篇,推前哲之餘論,歷舉近世之變故,庶幾同志者審其或中,觸類而長之,免後人之橫夭耳。僭易之罪,將何所逃乎?

白話文:

辨陰證陽證

如果暴飲暴食,導致疾病,又治療方法錯誤,那死亡是肯定的。不只是在汴梁(大梁)如此,更早的真祐、興定年間,像東平、太原、鳳翔等地,戰爭結束後,很多人因為疾病而死,都是一樣的結果。我在汴梁親眼所見,有些人有外在症狀表現,有些人用巴豆瀉下,有些人用承氣湯瀉下,很快便轉變成結胸、黃疸,又用陷胸湯、茵陳湯治療,結果全部都死了。這些人一開始並不是傷寒,因為治療失誤,病情轉變,反而像傷寒的症狀,都是藥物害的。

過去的事情無法挽回,未來的事情還可以彌補,我便將自己多年來驗證有效的經驗,寫成《內外傷辨論》一篇文章,繼承前輩的學說,列舉近代的病例變化,希望能讓志同道合的人仔細研讀,觸類旁通,避免後人遭受夭折的厄運。我冒昧撰寫,僭越之罪,將如何逃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