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5)

1. 附諸方

白朮芍藥湯(《機要》方),治太陰脾經受濕,水泄注下,體重微滿,困弱無力,不欲飲食,暴泄無數,水穀不化。

白話文:

白朮芍藥湯(出自《機要》方),治療太陰脾經受濕,腹瀉成水狀,體重稍有增加,疲倦無力,不想飲食,突然腹瀉很多次,無法消化飲食。

白朮,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

白話文:

白朮、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

上藥研成細末。每次取一兩,加入水煎煮。

升陽除濕湯(《拔粹》方),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黃色,四肢困弱。

白話文:

升陽除濕湯(《拔粹》方):

【適應症】: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黃色,四肢困弱。

【組成】

  • 茯苓
  • 黨參
  • 白術
  • 扁豆
  • 蒼朮
  • 厚朴
  • 陳皮
  • 砂仁
  • 法半夏
  • 生薑
  • 大棗

【製法】

  1. 將茯苓、黨參、白術、扁豆、蒼朮、厚朴、陳皮、砂仁、法半夏、生薑、大棗等藥材洗淨。

  2. 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

  3. 煎煮至藥液沸騰後,轉小火繼續煎煮15~20分鐘。

  4. 將藥液過濾,即可服用。

【服用方法】

  • 每日1~2次,飯前服用。

【注意事項】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 服藥期間不宜飲酒。

升麻柴胡防風,神麯,澤瀉豬苓(各半兩),蒼朮(一兩),陳皮,甘草(炙),大麥芽(各三錢)

白話文:

升麻、柴胡、防風、神曲、澤瀉、豬苓(各半兩),蒼朮(一兩),陳皮、甘草(炙)、大麥芽(各三錢)

上㕮咀。水煎,食後熱服。

白話文:

研成細末,用水煎煮,服用後趁熱飲用。

升陽除濕防風湯(東垣方),如大便閉塞,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膿或血,慎勿利之,利之則必致重病,及鬱結而不通也,又此道舉其陽,則陰氣自降矣。

白話文:

升陽除濕防風湯(張元素的方劑),如果大便閉塞,或者裡急後重,多次上廁所卻大不出來,或者有大便有膿或血,切忌不可用攻下逐便的瀉藥,否則必會導致病情加重,也會導致氣血瘀滯不通。另外,此方劑以扶陽為目的,則陰氣自然就會下降。

蒼朮(米泔浸,去皮乾淨,四兩),防風(二錢),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錢)

白話文:

蒼朮(用米泔浸泡,並將表皮清洗乾淨,四兩),防風(二錢),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錢)

上㕮咀,除蒼朮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煎至二盞,納諸藥同煎至一大盞,食前熱服。

白話文:

內容上加咀,除了蒼朮打成片狀,水一碗半,煎到剩兩碗,放入所有藥材一起煎到剩一碗,於用餐前熱飲。

益胃湯(《拔粹》方),治頭悶,勞動則微痛,不喜飲食,四肢怠惰,燥熱短氣,口不知味,腸鳴,大便微溏黃色,身體皆悶,口乾不喜飲冷。

白話文:

益胃湯(出自《拔粹》方),用來治療頭部昏悶,勞動後會輕微疼痛,不喜歡飲食,四肢倦怠,燥熱並呼吸短促,嘴巴沒有味道,腸胃咕嚕叫,大便微溏黃色,全身昏悶,口乾卻不喜歡喝冷飲。

黃耆,甘草,半夏(湯泡。各二分),黃芩,柴胡,人參,白朮,益智(各三分),當歸梢,升麻(各半錢),陳皮(半錢),蒼朮(一錢半)

白話文:

黃耆、甘草、半夏(以熱湯浸泡,各兩分),黃芩、柴胡、人參、白朮、益智仁(各三分),當歸尾、升麻(各半錢),陳皮(半錢),蒼朮(一錢五分)。

上㕮咀。水盞半,煎八分,食前通口服。

白話文:

取水一杯半,煎服至八分滿,於飯前溫服。

胃苓湯,治感暑夾食,泄瀉煩渴。即平胃散五苓散相合。

白話文:

胃苓湯,能夠治療外感暑邪夾帶飲食不消引起的腹瀉、煩渴。這道藥方的組成為平胃散和五苓散的合方。

蒼朮,陳皮,厚朴(薑製),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

上㕮咀。水煎,入鹽少許服。如作末藥,湯服亦可。

柴苓湯,分理陰陽,治瀉解熱。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減半),人參,豬苓,白朮,茯苓,澤瀉(各等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養胃湯,治脾胃虛寒,嘔逆噁心,腹脅脹痛,腸鳴泄瀉。(方見痎瘧門。)

五苓散、益元散(並見暑門。)

丹溪方,治一老人,奉養太過,飲食傷脾,常常泄瀉,亦是脾泄。

白話文:

蒼朮湯

蒼朮、陳皮、厚朴(乾薑炮製)、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

上藥切碎。水煎,加入少許鹽服下。若製成藥末,用湯藥送服亦可。

柴苓湯

分理陰陽,治療瀉痢解熱。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減半)、人參、豬苓、白朮、茯苓、澤瀉(各等分)

水二碗,薑三片,煎服。

養胃湯

治療脾胃虛寒,嘔逆噁心,腹脅脹痛,腸鳴泄瀉。(方劑見於痎瘧門。)

五苓散、益元散(並見暑門。)

丹溪方,治療一位老人,由於奉養過度,飲食傷脾,經常泄瀉,亦是脾泄。

黃芩(炒,半兩),白朮(炒,二兩),白芍藥(酒拌,炒),半夏(泡。各半兩),神麯(炒),山楂(炒。各一兩半),藿香(一兩)

白話文:

黃芩(炒過,二分之一兩),白朮(炒過,一兩),白芍藥(以酒拌過,炒過),半夏(泡過,各二分之一兩),神麴(炒過),山楂(炒過,各一分半),藿香(半兩)

上為末,青荷葉包飯燒熟,研丸如梧子大,食前白湯下。

錢氏,白朮散,治氣血俱虛,神弱之人或吐瀉。

白話文:

最後,將荷葉包飯燒熟,研磨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餐前服用,以白開水送服。

錢氏的「白朮散」,用於治療氣血虛虧,精神不振或嘔吐腹瀉的人。

人參,白茯苓,白朮,木香,甘草,藿香(各一兩),乾薑(半兩)

白話文:

  1. 人參一兩

  2. 白茯苓一兩

  3. 白朮一兩

  4. 木香一兩

  5. 甘草一兩

  6. 藿香一兩

  7. 乾薑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鍾,煎七分,食前溫服。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氣虛,飲食不進,或致吐瀉。(方見虛勞門。)

溫臍止瀉散,治大人小兒久瀉,滑脫不止。

乾薑(微炒),白芷附子(生。各一錢)

上為細末,用生白蜜丸如彈子大,按入內一二日,即止。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

每一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於飯前溫熱服用。

溫臍止瀉散

治療大人小孩長期腹瀉,滑脫不止。

材料:

  • 乾薑(略乾炒)
  • 白芷
  • 附子(生用,各一錢)

用法:

將上述材料研成細末,加入生白蜜揉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早上口服一個,連服兩天,病症即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