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三 (1)
卷之十三 (1)
1. 吐瀉方論
乾上坤下,其卦為否。陽隔陰而不降,陰無陽而不升,此否之所以痞而不通也。人具此陰陽,揮霍變亂,結搏於中,猝然吐瀉,或瀉而不吐,或吐而不瀉,大抵心腹擾悶煩疼,其視天地不交之否,異乎?否乎?霍亂之證;心腹猝痛,嘔吐下利,發熱憎寒,頭痛眩暈。
白話文:
乾在上面,坤在下面,這個卦是「否卦」。陽氣被陰氣隔絕而不能下降,陰氣沒有陽氣而不能上升,這是「否」所以閉塞而不通的原因。人體中具備了這種陰陽,陰陽互相影響,在體內結合成團塊,突然嘔吐或腹瀉,或者嘔吐而不腹瀉,或者腹瀉而不嘔吐,總之,心腹會感到煩悶疼痛,這種情況跟天地(陰陽)不相交的「否」卦,有什麼不同嗎?確診為霍亂的病例有:心腹突然疼痛,嘔吐腹瀉,發熱怕冷,頭痛眩暈。
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瀉,心腹俱痛,則吐瀉俱作,甚則轉筋頹頓,特反掌間,蓋足陽明屬胃,以養宗筋,暴吐暴下,津液驟亡,宗筋失其所養,故攣急,甚則舌卷、縮囊,危甚風燭矣。然亦何以致此哉?曰:胃傷暑毒,露臥卑濕,當風取涼,風冷邪氣入於腸胃,加以嗜好肥腥,飲啖生冷,居處不節,激而發焉。於是邪正相干,中脘節閉,氣不得通,吐利暴作,所謂脾受賊邪,木來勝土者此也。
白話文:
如果先有心痛,就會先嘔吐;先有腹痛,就會先腹瀉;如果心腹都痛,就會嘔吐與腹瀉一起發生。嚴重時,會轉筋抽搐、身體虛弱,一下子就變成這樣。這是因為足陽明胃經隸屬於胃,用來滋養宗筋。如果突然嘔吐、腹瀉,體液驟然喪失,宗筋失去滋養,所以會攣急。嚴重時,舌頭會捲曲、陰囊會收縮,非常危險,就像風中殘燭一樣。但是,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呢?
原因是胃受到暑毒傷害,在低窪潮濕的地方露宿,迎著風取涼,風寒邪氣侵入腸胃。再加上嗜好肥膩腥臭的食物,飲食生冷,作息不規律,受到刺激而發病。於是,邪正交爭,中脘受阻,氣血不通,嘔吐、腹瀉突然發生。這所謂的「脾受賊邪,木來勝土」就是這個意思。
治法藿香正氣散加藿香、生薑為上,不惟可以溫散風邪,抑亦可以調理吐瀉。其若傷暑所致,未可遽投香薷散沉冷之劑,自合先治中脘,如二陳湯、橘皮半夏湯輩,次則以香薷溫服,散暑解煩。
白話文:
治療方法:藿香正氣散加上藿香、生薑為最佳上乘藥方,不只可以發散風寒,還可以調理吐瀉。如果患者是因為傷暑引起的,就不可貿然服用香薷散這種屬於寒涼藥劑,應當先治療中焦,可以使用二陳湯、橘皮半夏湯之類的藥物。之後再服用香薷散,以溫熱的方式除去暑氣解消煩躁。
昧者指為脾胃虛冷,遽用人參、白朮、訶子、肉豆蔻之屬,以壯胃澀腸,不思風冷未散,輒以參、朮、訶、蔻,攔補寒邪,邪氣得之,愈盛愈作,縱得淹延,或下痢、或久瀉、或腹脹虛浮,或中滿不食,變證百出矣。抑猶有說焉,濕霍亂死者少,乾霍亂死者多。許仁則嘗有是言矣。
白話文:
庸昧的醫生指認為脾胃虛寒所致,便急忙使用人蔘、白朮、訶子、肉豆蔻之類的藥物,以補益脾胃、澀腸止瀉,卻沒有考慮到風寒尚未消散,就直接用參、術、訶、蔻等溫燥藥封鎖寒邪,使得邪氣更加盛行,病情頻頻發作。即便久拖不愈,則可能出現腹瀉、長久腹瀉、腹脹虛浮、中滿不食等多種變證。還有人認爲,濕霍亂的死亡率較低,而乾霍亂的死亡率較高,許仁則曾經說過。
蓋謂所傷之物,因吐利而出泄,泄盡則止,猶可倖免。若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所傷之物擁閉正氣,關格陰陽,躁擾喘脹,其能生乎?則知揮霍變亂,如人被髮交爭,必有以挨之可也。古方用來復丹,正取疏利之意,但多則太溫,莫若薑湯下蘇感丸為愈。霍亂氣息劣,不欲言者,不治。
白話文:
凡是因為感染霍亂而受到傷害的,大多是通過嘔吐或腹瀉的方式將病原排出體外,這樣就可以徹底康復。如果嘔吐不出來,腹瀉不出來,病原就會長期存在體內,並會阻塞正氣,阻斷陰陽的正常運轉,讓人感到煩躁、胸悶、腹脹,這時候人就沒有生還的可能了。因此,中醫古方就採用來復丹湯,起到疏利的作用。但是,如果用量過多,會過於溫燥,不如用薑湯送服蘇感丸來治療。如果霍亂的人,呼吸微弱,不想說話,肯定治不好,醫生不會治療的。
2. 又論
治嘔吐莫先於助胃,既助胃而復嘔吐者,中脘挾風寒也。治喘嗽莫先於調肺,既調肺而復喘嗽者,風寒在表或在裡也。瀉痢之疾,固腸斷下,終不作效,非腸胃間留蓄風寒邪氣之所致乎?故必隨其感受,解散於其先,則某病某藥庶乎其對證矣。解散風寒,不換金正氣散為上,其間增益,則青皮、官桂、良薑、乾薑擇用最良。
白話文:
治療嘔吐的方法最重要先幫助促進胃部功能,幫助促進胃部功能後還是嘔吐,那是因為中腹夾雜風寒造成的。治療喘咳的方法最重要先調養肺部,調養肺部後還是喘咳,那是因為風寒在外或是在裡面的關係。瀉痢的疾病,固腸止瀉,遲遲沒有效果,難道不是因為腸胃之間留有風寒邪氣所造成的嗎?因此一定要依照患者的感受,提前解散風寒,這樣就能根據病症相應的治療了。解散風寒,沒有比金正氣散更好的了,如果酌情添加,那良薑、青皮、幹薑、官桂是最好的選擇。
若欲其清解,則紫蘇、荊芥、乾葛、柴胡等輩劑量可也。惟暑亦然,每每隱伏作病,或為熱嘔、或為焦煩、或為腹痛、或泄痢不止,暑中類多有之。炎爍蘊隆,念慮又當及此。此說雖詳於卷首,敬用申之。
白話文:
如果想讓病症得到清解,那麼紫蘇、荊芥、乾葛、柴胡等中藥的劑量是可以的。只有炎熱的夏季也會如此,往往隱藏著並發作疾病,或者表現為發熱嘔吐、或者表現為煩躁焦慮、或者表現為腹痛、或者表現為腹瀉不止,夏季多有這些。炎熱的天氣蘊藏著強烈的暑熱,考慮問題也要想到這些。這些說法雖然在卷首已經說得詳細,但我還是恭敬地再申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