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 卷五 (17)
卷五 (17)
1. 卷五
上五味各為細末,同前五味合研勻,用米醋煮麵糊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炭火煅藥丸通紅,投生薑自然汁中淬之,或豆淋酒,或童便化下。
《準繩》曰:金華君產七日不食,始言頭痛,痛已心痛又作,既而目睛又痛,更作更止,如刺如割,相去無瞬息間。每頭痛作欲取大石壓之,良久漸定,心痛作則以十指抓壁,血流滿掌,稍定目睛痛又作,則以兩手指剜之,如是十日不已,眾醫無計。偶進黑龍丹半丸,痛苦稍間,中夜再服半丸,寢如平時,至晨下一行約二升許,如蝗子狀,三疾減大半,巳刻又下如前,則頓愈矣。
麻仁丸,趺陽脈(在足趺之上。)浮而澀,(浮為陽盛,澀為陰虛。)浮則胃氣強,(陽盛多熱則胃氣旺。)澀則小便難或數,(陰虛則便難,或不禁則頻矣。)浮澀相搏,(相合為病。)大便則難,(熱傷津液之故。)其脾為約。(胃強則脾弱,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以潤大便,反若為胃所約束者。)此方主之。
大麻仁(去皮),杏仁(泡,去皮,炒),大黃,厚朴(薑汁炒,各一兩),枳實(麩炒),白芍(各五錢)
為末,煉蜜丸,白飲下二錢,連服漸加,以和為度。
枳實梔子豉湯,病差勞復者,(因勞煩熱。)此方主之。若有宿食加大黃。本方去豉,加厚朴三錢,名梔子厚朴湯。加神麯六錢治食復效。腹脹痛量加大黃。
枳實(麩炒),梔子(生,各三錢),豆豉(五錢)
清漿水二盅,入梔、實先煎,後入豆豉,煎服微汗愈。(勞熱以汗解。)
牡蠣澤瀉散,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此方主之。(腰以上屬陽,腰以下屬陰。水,陰物也,上浸陽界則危矣。)
牡蠣粉(軟堅行水),澤瀉(瀉堅利水),葶藶子(炒研,通水道消浮腫),蜀漆(散結行水),海藻(瀉腎,下十二水腫),商陸根(疏通宿水),栝樓根(各等份,撤胃熱而滋土,以利水道。)
為末,白飲調下二錢,日三進,小便利漸愈,不可過。
《金匱》曰: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此定法矣。乃大病後脾土告困,不能攝水,以致水氣泛溢,用此散峻攻,何反不顧其虛耶?抑知正因水勢未犯半身以上,急驅其水,所全甚大。設用輕劑則陰水必襲入陽界,驅之無及。可見活人之事,迂疏輩必不能動中機宜。庸工遇大病後,悉行溫補脾土,自以為善,孰知其為鹵莽滅裂哉!
大營煎,治男子真陰精血虧損,及婦人經遲血少,或腰膝筋骨疼痛,或虛寒心腹疼痛者。
熟地(三、五、七錢),當歸(二、三、五錢),枸杞(二錢),杜仲(鹽炒,二錢),牛膝(錢半),肉桂(一錢),甘草(炙,二錢)
水煎溫服。如寒滯在經,氣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必加製附子一二錢方妙。中氣虛寒嘔惡者,加乾薑(炒)。一二錢;營虛於上,而為驚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酸棗仁(炒研)、茯神各二錢;帶濁腹痛者,加故紙(鹽炒)。一錢;氣虛有痛者,加香附米二錢以行之;陽衰氣虛者,加人參二錢以補之。
白話文:
[卷五]
將五種藥材研磨成細末,與之前的五種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米醋煮成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彈子,每次服用一丸。用炭火將藥丸煅燒至通紅,投入生薑汁中淬煉,或者用豆豉酒,或者童尿沖服。
《準繩》記載:金華君生產七天後不吃不喝,開始說頭痛,頭痛好了又心痛,接著眼睛又痛,疼痛時發時止,像針刺一樣,痛楚之間幾乎沒有間隔。每次頭痛發作時,都想用大石頭壓住,過很久才漸漸好轉;心痛發作時,則用十指抓牆壁,血流滿掌,稍微好轉後,眼睛又痛了,便用兩指挖眼,如此持續十天未愈,眾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偶然服用半丸黑龍丹,痛苦稍減,半夜再服半丸,睡得像平常一樣,到早晨大便約二升,狀如蝗蟲,三種病痛減輕了一大半,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又大便如前,便痊癒了。
麻仁丸適用於趺陽脈(位於足背之上)浮而澀的症狀。(浮脈代表陽盛,澀脈代表陰虛。)浮脈表示胃氣強盛,(陽盛則多熱,胃氣旺盛。)澀脈表示小便困難或頻數。(陰虛則小便困難,或不能控制則頻數。)浮澀脈象同時出現,(兩者合併為病。)大便則困難。(熱傷津液所致。)脾氣虛弱。(胃氣強盛則脾氣虛弱,不能將津液輸送到腸胃潤滑大便,反而是被胃所約束。)此方主治此症。
藥物組成:大麻仁(去皮)、杏仁(泡水,去皮,炒)、大黃、厚朴(薑汁炒)、枳實(麩炒)、白芍(各等份)。
將藥材研磨成末,用煉蜜做成藥丸,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二錢,連續服用,逐漸增加劑量,以身體舒適為度。
枳實梔子豉湯適用於病癒後因勞累而復發者,(因勞累導致煩熱。)此方主治。若有宿食則加大黃。本方去豆豉,加厚朴三錢,名為梔子厚朴湯。加神麴六錢治療食積有效。腹脹痛則加大黃的劑量。
藥物組成:枳實(麩炒)、梔子(生)、豆豉。
用清漿水二盅,先煎梔子、枳實,然後加入豆豉,煎煮服用,微汗則痊癒。(勞熱以汗解。)
牡蠣澤瀉散適用於大病初癒後,腰以下出現水腫者。(腰以上屬陽,腰以下屬陰。水屬陰,若上行浸犯陽氣則危險。)
藥物組成:牡蠣粉(軟堅行水)、澤瀉(瀉堅利水)、葶藶子(炒研,通水道消腫)、蜀漆(散結行水)、海藻(瀉腎,治療十二水腫)、商陸根(疏通宿水)、栝樓根(各等份,清瀉胃熱滋養脾土,以利水道。)
將藥材研磨成末,用白開水調服,每次二錢,每日三次,小便通暢則漸癒,不可服用過量。
《金匱要略》記載:腰以下腫脹,應利小便,這是確定的方法。這是因為大病之後脾土虛弱,不能攝納水液,導致水氣泛溢,用此方峻猛攻治,為何不顧其虛弱呢?這是因為水氣尚未侵犯半身以上,迅速驅除水氣,才能保全性命。如果用輕劑,陰水必定侵犯陽氣,到時候就無計可施了。可見治療疾病,庸醫就不能掌握關鍵。庸醫遇到大病之後,都溫補脾土,自以為善,殊不知這是草率的行為!
大營煎用於治療男子真陰精血虧損,以及婦女月經遲來、經血量少,或腰膝筋骨疼痛,或虛寒心腹疼痛者。
藥物組成:熟地、當歸、枸杞、杜仲(鹽炒)、牛膝、肉桂、甘草(炙)。
水煎溫服。如果寒邪阻滯經脈,氣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嚴重,必須加入附子一至二錢才有效。中氣虛寒嘔惡者,加入乾薑(炒)一至二錢;營氣虛弱於上,而出現驚恐怔忡、失眠多汗者,加入酸棗仁(炒研)、茯神各二錢;帶下腹痛者,加入故紙(鹽炒)一錢;氣虛疼痛者,加入香附米二錢以行氣;陽氣衰弱氣虛者,加入人參二錢以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