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附篇:歷代傷寒書目考 (11)
附篇:歷代傷寒書目考 (11)
1. 第七節,日本傷寒書(計八十種)
《傷寒類聚方集覽》一卷
雉間子炳著,一本
《傷寒名數解》五卷
中西維忠著,五本
《傷寒考》一卷
山田正珍著,一本,青蔾閣刊本
《傷寒正文解》三卷
和田東郭著
《補正輯光傷寒論》二卷
東洞吉益著
《醫聖方格》五卷,《附錄》一卷,《治方珮瑛》一卷,保安玄長編
《傷寒論方》一卷
中澤養亭著,一本
《傷寒論議義》一卷
山田橘井著
《傷寒約言註解》一卷
衡陽先生解
《傷風約言》一卷
椿庵先生著
《傷寒論五注》一卷
日本著者缺名
《傷寒論劉氏傳》一卷
著者待考
《傷寒古訓傳》二卷
著者待考
《傷寒百問》六卷
著者待考
《傷寒全書》一冊
西醫鄧源和著,鉛印洋裝本
《近世傷寒病學》一冊
西醫李□編,鉛印洋裝本《癍疹傷寒預防法》一卷
西醫陳存善譯
白話文:
第七節,日本傷寒書(計八十種)
收錄了雉間子炳著的《傷寒類聚方集覽》一卷;中西維忠著的《傷寒名數解》五卷;山田正珍著的《傷寒考》一卷(青蔾閣刊本);和田東郭著的《傷寒正文解》三卷;東洞吉益著的《補正輯光傷寒論》二卷;保安玄長編的《醫聖方格》五卷、《附錄》一卷、《治方珮瑛》一卷;中澤養亭著的《傷寒論方》一卷;山田橘井著的《傷寒論議義》一卷;衡陽先生解的《傷寒約言註解》一卷;椿庵先生著的《傷風約言》一卷;作者不詳的《傷寒論五注》一卷;作者待考的《傷寒論劉氏傳》一卷;作者待考的《傷寒古訓傳》二卷;作者待考的《傷寒百問》六卷;西醫鄧源和著的《傷寒全書》一冊(鉛印洋裝本);西醫李□編的《近世傷寒病學》一冊(鉛印洋裝本);以及西醫陳存善譯的《癍疹傷寒預防法》一卷。
2. 第八節,附驗舌(計二十二種)
《傷寒金鏡錄》一卷
元杜清碧著
《傷寒舌辨》二卷
明申鬥垣著
《傷寒舌鏡》三卷
明寧化王景韓著
《金鏡舌書》一卷
明山右張春臺著,雍正年刊行
《傷寒辨舌法》一卷
清康熙林瀾觀子撰,《傷寒折衷》之一
《傷寒舌鑑》一卷
清長洲張登誕先撰
《察舌觀摩》一卷
清苕東林之翰慎庵著,《四診抉微》之一
《傷寒舌鑑圖論》一卷
清吳江徐大椿靈胎著《醫略六書》之一
《唇舌前傳》四卷
日本池田大淵河著,日本舊鈔光皮紙本
《辨舌秘錄》一卷
清會稽王蘭亭著,道光年刊
《王氏舌鑑》一卷
清西蜀王文選著
《舌鑑辨正》二卷
清西蜀王文選原文,茂名梁玉瑜辨正
《臨證辨舌法》二卷
清揚云峰著
《望舌補遺》一卷
清著者缺名
《辨舌心法》一卷
清吳坤安著,《傷寒指掌》之一
《梁氏辨舌要略》一卷
清山陰何廉臣印岩撰
《舌胎統志》一卷
清傅耐寒著
《觀舌心法》一卷
清著者缺名
《遵經舌法》一卷
清汪廣庵著,《望診遵經》之一
《舌鑑圖說》一卷
清著者缺名精鈔本
《察舌辨證心法》一卷
清劉吉人撰《彩色精圖辨舌指南》六卷
民國鄞縣曹炳章著,紹興育新書局石印
白話文:
-
"傷寒金鏡錄",由元代杜清碧所著。
-
"傷寒舌辨",明代申鬥垣的著作。
-
"傷寒舌鏡",明代寧化王景韓所寫。
-
"金鏡舌書",由明代張春臺撰寫,於雍正年間出版。
-
"傷寒辨舌法",清代林瀾觀子在康熙年間編寫,此書為"傷寒折衷"系列之一。
-
"傷寒舌鑑",清代張登誕先的著作。
-
"察舌觀摩",由清代林之翰慎庵撰寫,是"四診抉微"系列之一。
-
"傷寒舌鑑圖論",清代徐大椿靈胎所著,為"醫略六書"系列之一。
-
"脣舌前傳",由日本的池田大淵河編著,使用日本舊鈔光皮紙本印刷。
-
"辨舌祕錄",清代王蘭亭在道光年間所寫。
-
"王氏舌鑑",由清代西蜀的王文選編寫。
-
"舌鑑辨正",原文由清代西蜀的王文選撰寫,由茂名的梁玉瑜進行辨正。
-
"臨證辨舌法",由清代揚雲峯所寫。
-
"望舌補遺",清代無名作者的著作。
-
"辨舌心法",由清代吳坤安編寫,為"傷寒指掌"系列之一。
-
"梁氏辨舌要略",由清代何廉臣印巖撰寫。
-
"舌胎統志",清代傅耐寒的作品。
-
"觀舌心法",清代無名作者的著作。
-
"遵經舌法",由清代汪廣庵撰寫,為"望診遵經"系列之一。
-
"舌鑑圖說",清代無名作者的精抄本。
-
"察舌辨證心法",由清代劉吉人編寫。
-
"彩色精圖辨舌指南",由民國時期鄞縣的曹炳章撰寫,由紹興育新書局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