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附篇:歷代傷寒書目考 (1)

回本書目錄

附篇:歷代傷寒書目考 (1)

1. 附篇:歷代傷寒書目考

2. 敘言

傷寒者,乃傳染時病、熱病之總稱也。自漢張機作論,厥後代有發明,時有變遷。炳章為編續問業師何廉臣公《通俗傷寒論》完竣後,對於傷寒實驗治療,且雖略有準繩,惟傷寒著作,歷代變遷沿革,尚少專書考證,無系統可循。爰將傷寒時病一類,分傷寒、腳氣、溫暑、瘟疫、痧脹、霍亂各時病為六章。

每章依時代先後編次。自商、漢、晉、隋、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國近年,搜採傷寒類書目七百八十五種。其間由炳章所藏者,約四百餘種,與師弟幼廉所採錄,復從各同志處所見聞,及前人傷寒書中引用摘錄者,以歷年之見聞,略述一斑耳。其他炳章所未曾見者,或不止此數,猶待後賢續補者也。

考傷寒著作,自漢至清,逐代增多。清康熙朝,為傷寒書著作最盛時期。惟溫暑、瘟疫、痧脹、霍亂,至明末時代,始見專著,流傳尚少,至清乾隆朝,逐年發明,至今著作如林。其間承訛襲謬,實居多數,確有實驗發明,亦不乏其人。在善讀者,先有基礎醫學,俾胸有成竹,然後廣覽群書,自有鑑別能力。

何氏之著《通俗傷寒論》,原為誘啟後進,如渡津有筏,指南有針,庶幾不致誤入迷途,使後學有所遵循焉。炳章復將重要傷寒書大旨,前書余序中提綱挈領,約略辨明,再編歷代傷寒書目考,傅研究傷寒者,以知時代之變遷,沿革之考證,而傷寒學術,始有系統,不致興望洋之嘆。緣志其編輯之旨趣如此,是為敘。

中華民國二十二牟六月

四明曹赤電炳章序於和濟藥局之寓廬

白話文:

《敘言》

傷寒是泛指傳染病與熱性疾病的統稱。自漢代張仲景撰寫《傷寒論》以來,歷代醫家對其理論有所發展,同時學說也隨時代變遷而演進。我在完成續編老師何廉臣先生《通俗傷寒論》後,雖對傷寒的臨床治療已累積一定準則,但發現歷代傷寒著作的發展沿革缺乏系統性考證專書,難以依循。因此將傷寒類時病分為六章:傷寒、腳氣、溫暑、瘟疫、痧脹、霍亂。

各章按朝代順序編排,從商朝、漢朝、晉朝、隋朝、唐朝、宋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至近代民國,共收錄七百八十五種傷寒相關書目。其中約四百餘種為我個人藏書,其餘則由師弟幼廉採集、同僚提供,或摘錄自前人傷寒著作。這些僅是我多年所見所聞的部分記錄,未見之書可能更多,有待後人補遺。

傷寒著作自漢代至清代數量持續增加,其中清代康熙年間為出版巔峰時期。而溫暑、瘟疫、痧脹、霍亂等主題,直至明末始見專著,早期流傳稀少,到清代乾隆年間逐年增多,至今已著作繁多。然而這些書籍多存謬誤,亦有確實具臨床價值的創見,關鍵在於讀者需先奠定醫學基礎,方能廣覽群書而具辨識能力。

何廉臣先生編寫《通俗傷寒論》,旨在引導後學如渡河有舟、行路有指南,避免誤入歧途。我除在該書序言提綱挈領闡明要旨外,另編纂《歷代傷寒書目考》,助研究者瞭解學術脈絡與沿革,使傷寒學問體系化,不致無所適從。故述此編輯宗旨為序。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六月
四明 曹赤電 炳章 序於和濟藥局寓所

3. 第一章 傷寒(共計四百九十四種)

4. 第一節,商、漢、晉、隋、唐朝(計二十種)

《伊尹湯液論》,四卷,商伊尹著

漢張仲景作《傷寒》,用湯液治病師法此書

《仲景廣湯液論》十卷

漢張機仲景著

《仲景大法》四卷

漢張機仲景撰

《傷寒卒病論》十卷

漢張仲景撰

《傷寒論》十卷

漢張機仲景著,見薛立齋書目錄

《傷寒鈴法》一卷

漢張機仲景撰,張令韶云乃元馬宗素偽託

《辨傷寒》十卷

漢張機仲景撰

《辨病要方》二卷

漢張機撰

《張仲景方論》三十六卷

晉王叔和編,見高湛《養生論》

《千金傷寒方》二卷

晉孫思邈著

《千金方》之一

《巢氏傷寒論》一卷

隋巢元方撰,見《傷寒折衷》附考

《六經要言類方》十六卷

南北朝崔□撰

《療傷寒身驗方》一卷

見《梁書》

《外臺傷寒方論》二卷

唐王燾著

《外臺秘要》之一

《張果仙傷寒論》一卷

《玉川子傷寒論》一卷

《傷寒集論方》十卷

著者缺名

《傷寒總要方》二卷

不著撰人名

《傷寒類要方》十卷

著者佚名

《傷寒辨證集》二卷

不著撰人名

白話文:

[第一節,商、漢、晉、隋、唐朝(共二十種)]

《伊尹湯液論》,四卷,由商朝的伊尹所著。

漢代的張仲景撰寫《傷寒論》,其以湯液治病的方法便是效法此書。

《仲景廣湯液論》,十卷,為漢代張機(字仲景)所著。

《仲景大法》,四卷,由漢代張機(仲景)撰寫。

《傷寒卒病論》,十卷,為漢代張仲景所撰。

《傷寒論》,十卷,由漢代張機(仲景)所著,見於薛立齋的書目錄中。

《傷寒鈴法》,一卷,漢代張機(仲景)所撰,但張令韶指出此書實為元代馬宗素偽託之作。

《辨傷寒》,十卷,為漢代張機(仲景)所撰。

《辨病要方》,二卷,由漢代張機所著。

《張仲景方論》,三十六卷,由晉代王叔和編纂,記載於高湛的《養生論》中。

《千金傷寒方》,二卷,為晉代孫思邈所著,是《千金方》的一部分。

《巢氏傷寒論》,一卷,由隋朝巢元方撰寫,見於《傷寒折衷》的附錄考證中。

《六經要言類方》,十六卷,南北朝時期崔□(名字缺字)所撰。

《療傷寒身驗方》,一卷,記載於《梁書》中。

《外臺傷寒方論》,二卷,為唐代王燾所著,是《外臺秘要》的一部分。

《張果仙傷寒論》,一卷(作者不詳)。

《玉川子傷寒論》,一卷(作者不詳)。

《傷寒集論方》,十卷,作者姓名已佚失。

《傷寒總要方》,二卷,撰者不詳。

《傷寒類要方》,十卷,作者姓名不可考。

《傷寒辨證集》,二卷,撰者無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