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卷四 (5)
卷四 (5)
1. 婦人科
四物加桂湯,治忽然寒熱。
川芎,當歸(洗,焙),芍藥,地黃(焙),桂心(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史載之《指南方》內無川芎。
白話文:
川芎、當歸(洗淨、烘烤)、芍藥、熟地黃(烘烤)、桂心(等份混合)
葶藶丸,治先因小便不利,後身面浮腫,致經血不行,此水乘於血,名曰水分。
甜葶藶(炒),續隨子(去皮,研,各半兩),干筍(一兩)
白話文:
葶藶丸,用於治療先因小便不利,後出現身體和臉部浮腫,導致經血無法正常流動的情況。這種情況是水液積留在血中,稱為水分。
上為細末,熟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煎扁竹湯下七粒。如大便利者,減葶藶、續隨子各一分,加白朮半兩,食後服。
白話文:
將葶藶、續隨子研磨成細末,加入煮熟的棗子肉,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用扁竹湯煎服七粒。如果大便過於通暢,就減少葶藶和續隨子各一錢,加入半兩白朮,飯後服用。
牡丹丸,治經候時行時止,或淋漓不斷,腹中時痛,其脈沉澀,由寒熱邪氣客於胞中,留而為血滯,當有所去乃愈。
白話文:
牡丹丸,可以治療經期時有時無,或淋漓不斷,腹中時常疼痛的症狀。其脈象沉澀,是寒熱邪氣侵入胞宮,留而化為血滯,必須將邪氣去除,才能痊癒。
大黃(蒸),附子(炮,去皮臍),茯苓,牡蒙,牡丹皮,桔梗(各二兩),芎藭,人參,厚朴(去皮,薑汁塗,炙),當歸(焙,各半兩),甜葶藶(炒,各二兩),椒(去目,炒出汗,半兩),虻蟲(去頭足翅,五十個),吳茱萸(炒),柴胡(去苗),乾薑,桂(去心,各半兩),細辛(去苗,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二十粒,食後服。
白話文:
- 大黃(蒸過的)
- 附子(炮製過,去掉皮和肚臍)
- 茯苓
- 牡蒙
- 牡丹皮
- 桔梗(各二兩)
- 芎藭
- 人參
- 厚朴(去掉皮,用薑汁塗抹,烤製)
- 當歸(烘焙過的,各半兩)
- 甜葶藶(炒過的,各二兩)
- 椒(去掉蒂頭,炒到出汗,半兩)
- 虻蟲(去掉頭、足、翅,五十隻)
- 吳茱萸(炒過的)
- 柴胡(去掉苗)
- 乾薑
- 桂(去掉心,各半兩)
- 細辛(去掉苗,兩半)
小薊湯,治經候過多,遂至崩漏,色鮮明如水下,得溫則煩,至於昏悶,其脈數疾微小為順,大者逆,由陰虛陽搏,為熱所乘,傷於衝任,血得熱則流散,衝任不能收也。
白話文:
小薊湯,用來治療月經過多,更導致崩漏,血色鮮明如水般流下,得溫則煩,以致昏悶,脈數而快,細微有力的,是順脈;脈大而緩慢者,是逆脈。這是由於陰虛而陽氣鬱積,被熱所乘,衝任受傷,熱則使血流溢,衝任不能收斂的緣故。
小薊莖葉(洗、切、研,服汁,一盞),生地黃汁(一盞),白朮(半兩,細銼)
上以水一盞同煎。取一半,去滓,分二服。
白話文:
小薊的莖葉(洗淨、切碎、研磨,取汁服用,一茶杯),生地黃汁(一茶杯),白朮(半兩,切碎)
人參白朮散,治婦人經候不來,身如病而無病,脈滑大而六位俱勻,謂之陰搏陽,有子也。精神如故,惡聞食臭,但嗜一物,或大吐,時吐清水,此名惡阻,毋作他病治之。
白話文:
人參白朮散,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來,身體像生病一樣但沒有生病,脈搏滑大而六位脈象都勻和,叫做陰搏陽,是有孩子的徵兆。精神狀態如常,聞到食物的氣味就噁心,但只嗜好一種東西,或者大量嘔吐,時而嘔吐清水,這種情況叫做惡阻,不要當作其他疾病治療。
白朮(一兩),人參(半兩),丁香,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白朮(60克),人參(15克),丁香,甘草(經焙炒,各3克)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秦艽散,治胎動不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加入生薑三片,一起煎煮到水剩下七分,去掉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
秦艽散用來治療胎動不安。
秦艽,阿膠(炒),艾葉(等分)
白話文:
秦艽:秦艽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疏風解表、清熱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關節疼痛、風濕性疾病等。
阿膠(炒):阿膠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養顏美容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貧血、血虛、月經不調、產後出血等。炒過的阿膠更能止血,並減少其滋膩性,更適合氣滯血瘀的人食用。
艾葉(等分):艾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產後出血、腹痛、風寒濕痹等。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糯米百粒,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朮散,治妊娠面目腫,如水狀。
白話文:
上方為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盞,加入一百粒糯米一同煎煮至一盞,去掉藥渣後溫服。
白術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臉部和眼睛浮腫,如同水腫的症狀。
橘皮(洗),大腹皮,茯苓,生薑(各半兩),白朮(一兩)
白話文:
- 橘皮(洗淨)
- 大腹皮
- 茯苓
- 生薑(各半兩)
- 白朮(一兩)
上為末。飲調方寸匕,,食前服。
兔血散,治難產最要,臨產服之。
臘兔血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飲料調和一匕的量,在飯前服用。
兔血散,對於難產非常重要,臨產時服用。
臘製的兔血
上用蒸餅,切片子,蘸血陰乾為末。煎乳香湯,調服二錢。
白話文:
將某種蒸餅切成薄片,將其浸入血液中使其變乾後研成粉末。煎製乳香湯,用二錢粉服用的方法使用。
半夏散,治胎死腹中,其母面赤舌青者是。
半夏(湯洗七遍,薄切片,薑汁浸三日,炒乾)
上為末。溫酒調下一錢。不能酒,用湯。亦治橫生逆產。
白話文:
半夏散可以治療胎兒死在母體內的情況,特別是當母親臉色紅舌頭青的時候。
配方是這樣的:半夏要先用水洗七次,切成薄片,然後用薑汁浸泡三天,最後炒乾。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服用時,可以用溫酒調和一錢的藥粉吞服。如果不能喝酒,就用熱水代替。這種藥方也可以用來治療難產或胎位不正的情況。
桃仁湯,治惡露頓絕或漸少,腰重痛,下注兩股,刺痛如錐刀刺,此留血於經絡,不即通之,大有痛處必作癰腫。
白話文:
桃仁湯:治療惡露忽然停止或逐漸減少,腰部沉重疼痛,痛感延伸到兩側大腿,刺痛如錐刀刺入,這是因為經絡中的惡露積留,沒有及時疏通,疼痛嚴重的地方必定會形成癰腫。
蘇木,地黃,桃仁(去皮尖,炒,各半兩),虻蟲(去頭足翅,炒),水蛭(炒,各三十枚)
白話文:
蘇木、地黃、桃仁(去皮尖,炒,各半兩),虻蟲(去頭足翅,炒),水蛭(炒,各三十枚)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惡露行即住服。
五香湯,治同前。
白話文:
上方為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盞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當惡露排出正常時即可停止服用。
[五香湯]的用法相同。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麝香,升麻,獨活,連翹,桑寄生,木通(各二兩),大黃(一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白話文: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麝香、升麻、獨活、連翹、桑寄生、木通(各 120 公克),大黃(60 公克)
沒藥丸,治惡露方行,忽然斷絕,驟作寒熱,臍腹大痛,胸中如以針刺,此大有蓄血留於經絡。
白話文:
沒藥丸,用於治療惡露本來已經按預期康復,忽然停止了,突然出現寒熱交錯的情況,臍腹疼痛,胸中好像針刺一般,這是有大量淤血停留在經絡中的緣故。
當歸(焙,一兩),桂心,芍藥(各半兩),沒藥(一分),桃仁(去皮尖,炒,一分),虻蟲(去頭足翅,炒),水蛭(炒,各三十枚)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醋湯下三丸。
白話文:
當歸(烘烤過,一兩),桂心,芍藥(各半兩),沒藥(一分),桃仁(去皮尖,炒過,一分),虻蟲(去頭足翅,炒過),水蛭(炒過,各三十隻)
皂角散,治乳婦吹奶,由哺兒時,鼻氣衝乳中,忽然腫硬痛急,手揉,服皂角散、栝蔞散及敷藥。不即治之,結癰膿,能殺人。
皂角(燒,細研),蛤粉(研,等分)
上研細,熱酒調一匙或半錢,急以手揉之,取軟為度。
白話文:
皁角散,用於治療哺乳婦女吹奶,這種病是因為哺乳時,鼻息衝到乳房中,忽然腫脹、堅硬、疼痛劇烈,用手揉搓,服用皁角散、栝蔞散,並敷藥。如果不立即治療,就會化膿形成癰瘡,危及生命。
瓜子湯,治腸頭如以針刺,連穀道。又因痔痛,小便如淋狀,時寒時熱,此由產時用力,氣並腸間。亦由陰虛,邪熱乘客留聚腸間,熱結恐成腸癰。
白話文:
瓜子湯:治療腸直腸區域疼痛,好像被針刺一樣,並蔓延至肛門。此外,也適用於痔瘡腫痛、小便時灼熱刺痛的情況,有時會感覺寒冷,有時會感覺燥熱。這些症狀是由於生產時用力過度,導致氣血鬱結於腸間。同時也是因為陰虛,邪熱乘客留聚腸間,熱結恐成腸癰。
袁當時《大方》云:崔左丞屢用有效。
薏苡仁(炒,四兩),桃仁(去皮尖),牡丹皮(各三兩),瓜子(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皇清嘉慶十有三年歲在著雍執徐陽月照文張海鵬較梓
白話文:
袁氏在《大方》中記載說:崔左丞多次使用這個方子,效果顯著。
藥方:
薏苡仁(炒,四兩),桃仁(去皮尖),牡丹皮(各三兩),瓜子(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去渣後溫服。
乾隆嘉慶十三年(1808年)歲在戊子,徐陽月照文張海鵬校對梓版
說明:
- 這個藥方出自古代醫書《大方》,作者為袁氏,但未明確指出是哪位袁氏。
- 崔左丞指代崔某官職為左丞,可能是一名官員或醫官。
- 薏苡仁、桃仁、牡丹皮、瓜子都是中藥材,具有不同的藥效。
- "去滓" 指的是去除藥渣。
- 文末的文字是刻印書籍時的校對信息,表示乾隆嘉慶十三年(1808年),由徐陽月照文張海鵬校對梓版,即用木板印刷的版本。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