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卷三 (5)
卷三 (5)
1. 痰飲
論曰:若咽中如炙肉臠,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由胃寒乘肺,肺胃寒,則津液聚而成痰,致肺管不利,氣與痰相搏,其脈澀,半夏厚朴湯主之。
半夏厚朴湯
半夏(湯洗七遍,五兩),厚朴(去皮,薑汁塗炙,三兩),茯苓,紫蘇葉(各二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十片,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若心下盤旋,欲吐不吐,由飲癖停留不散,枳朮湯主之
枳朮湯
白朮(四兩),枳實(麩炒,去瓤,二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若腹滿,按之沒指,隨手而起,余與正水皆同,但四肢聶聶動,其脈亦浮,由肺氣久虛,為風邪所客,氣不得運,百脈閉塞,氣結陰聚成水,謂之皮水,亦宜發汗,先以防己湯,次以大豆散。
防己湯
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心(二兩),茯苓(四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大豆散(方缺。)
若咳嗽,喘不得臥,面浮腫,脈弦急或遲,由肺胃停寒,水聚成飲,支乘於心,氣不得下,謂之支飲,宜先用十棗湯瀉之,後宜防己湯主之。
十棗湯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棗(十枚)
上先煮棗去滓,內前藥末。強人服一錢,虛人服五分。若病不除,再服,得快下利為度,後以糜粥自養。
防己湯(見前。)
白話文:
痰飲
如果覺得咽喉裡像卡著炙烤過的肉塊,吞咽不下,吐也吐不出,這是因為胃寒影響到肺,肺胃寒冷,導致津液積聚形成痰飲,使肺部管道不通暢,氣和痰互相搏鬥,脈象沉澀,應該服用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半夏(用湯水洗七遍,五兩),厚朴(去皮,用薑汁塗抹炙烤,三兩),茯苓、紫蘇葉(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生薑十片,一起煎煮至一盞,濾去藥渣,飯前溫服。
如果心下有翻滾感,想吐卻吐不出來,這是由於飲邪停滯不散所致,應該服用枳朮湯。
枳朮湯:
白朮(四兩),枳實(麩炒,去瓤,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煎煮至一盞,濾去藥渣,飯前溫服。
如果腹部脹滿,按壓下去能摸到指陷,但很快又恢復原狀,全身水腫,四肢冰冷,脈象浮,這是由於肺氣長期虛弱,受到風邪侵襲,氣機運行受阻,百脈閉塞,氣滯陰寒凝結成水,稱為皮水,應該先發汗,先服用防己湯,然後服用大豆散。
防己湯:
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心(二兩),茯苓(四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煎煮至一盞,濾去藥渣,溫服。
大豆散:(處方缺失)
如果咳嗽、喘息得厲害,無法平臥,臉部浮腫,脈象弦急或遲,這是由於肺胃停積寒邪,水液積聚成飲邪,停滯於心,氣機不能下降,稱為支飲,應該先服用十棗湯瀉下,然後再服用防己湯。
十棗湯: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棗(十枚)
先將大棗煮爛去核,再加入研磨成粉的其他藥物。體質強壯者每次服用一錢,體質虛弱者每次服用五分。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再次服用,直到瀉下通暢為止,然後用稀粥調養身體。
防己湯:(見上)
2. 消證
論曰:消渴之病,其來有二,或少服五石湯丸,恣欲不節,不待年高氣血衰耗,石性獨存,火烈焦槁,精血涸竭,其狀渴而肌肉消。又有積久飲酒,酒性酷熱,熏蒸五臟,津液枯燥而血澀,其狀渴而肉不消。如解五石毒者,宜罌粟湯。欲止渴者,宜菟絲子丸。大渴而加煩熱者,宜馬通散、栝蔞粉。
罌粟湯(見前痹證門。)
菟絲子丸
菟絲子(不計多少,揀淨,水淘,酒浸三宿)
上控干,乘潤搗,羅為散,焙乾,再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飲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飲調下三錢。《瑣碎錄》云:用酒侵曬於日中,三兩日一換酒,用時洗去酒,濃煎湯飲。
馬通散(方缺。)
栝蔞粉(方缺。)
若其人素渴飲水,一旦不飲不渴,小便日夜數十行,氣乏肉消脫,此消中,腎氣敗也,茱萸丸主之。
茱萸丸
蓯蓉(洗,切,酒浸,焙),五味子(炒),山茱萸,乾山藥(等分)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粒,空心服。
白話文:
消渴症的成因有兩種:一種是服用五石散過少,又縱慾無度,不待年老氣血衰弱,藥石的毒性就獨留體內,導致火熱熾盛,精血枯竭,症狀表現為口渴且肌肉消瘦。另一種是長期飲酒,酒性燥熱,熏蒸五臟,導致津液枯竭,血液瘀滯,症狀表現為口渴但肌肉不消瘦。如果要解五石散的毒性,應該服用罌粟湯;如果只是想止渴,則應服用菟絲子丸;如果口渴且伴隨發熱煩躁,則應服用馬通散或栝蔞粉。
菟絲子丸的製作方法是:取適量菟絲子(清洗乾淨,淘洗後用酒浸泡三天三夜),曬乾後趁濕搗碎,過篩成粉,焙乾再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飯前服用五十粒,每日服用二到三次,也可以將藥粉調水服用三錢。另有記載,可以用酒浸泡菟絲子,曬在太陽下,每隔三兩天換一次酒,使用時洗去酒,濃煎服用。
如果原本就口渴愛喝水的人,突然不再想喝水也不覺得渴,但小便卻一天要排十幾次甚至更多,且氣虛乏力,肌肉消瘦,這是消渴症中的腎氣衰敗類型,應該服用茱萸丸。
茱萸丸的製作方法是:取肉蓯蓉(洗淨切片,用酒浸泡,焙乾)、五味子(炒)、山茱萸、乾山藥等量,研磨成粉,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服用三十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