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綽

《灸膏肓腧穴法》~ 灸訖補養法第十

回本書目錄

灸訖補養法第十

1. 灸訖補養法第十

孫真人云:此穴灸訖,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取身體平復。其補養之道,宜食溫軟羹飯,毋令太飽,及飲啖生冷、油膩、黏滑、鵝、豬、魚、蝦、筍、蕨、其他動氣發風之物。並觸冒風寒暑濕,勿以陽氣乍盛輒犯房室。如覺氣壅,可灸臍下氣海、丹田、關元、中極四穴中一穴;又當灸足三里,引火氣以實下。

隨病深淺,加以歲月將息,則可保平復。不然,是猶倚一木以支大廈之傾,又發而去之,其終從晉候之歸,非灸之罪也。

白話文:

孫真人說: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後,會讓人體的陽氣更加旺盛,此時應當調養休息,自我補充養分,使身體機能恢復平衡。對於補養的方法,適合食用溫熱且易消化的食物,但不要吃到過飽,避免食用生冷、油膩、黏滑的食物,以及鵝肉、豬肉、魚、蝦、筍、蕨菜等可能引起氣血運行不順或誘發風邪的食物。同時,也要避免接觸風寒暑濕等惡劣環境,陽氣剛開始旺盛時,不要立即進行性行為。

如果感到氣血阻塞,可以再灸肚臍下方的氣海、丹田、關元、中極這四個穴位中的任意一個;另外,也可以灸足三里穴,用以將火氣引入下身,強化下身的能量。

根據病情的輕重和治療時間的長短,只要好好調養,就能確保身體恢復健康。否則,就像用一根木頭去支撐快要倒塌的大樓,然後又移除它,最終結果只能走向衰敗,這不能怪罪於艾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