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12)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12)
1. 咳嗽門(附哮喘嘔逆)
參蘇飲(見感冒)。
二陳湯(見痰門)。
萬金膏(諸般咳嗽第一方)。
天冬(去心,八兩)、杏仁(泡去皮尖,四兩)、貝母(四兩)、百合(四兩)、百部(四兩)、紫菀(三兩)、款冬(五兩),上細切,用長流水煎三次,取汁三次,去滓不用,將汁入飴糖八兩,蜜一斤再蒸,又入阿膠四兩、白茯苓去皮四兩,水飛曬乾,二味仍入前汁,和勻如糊,成膏,不拘時服,頻頻服之,治勞嗽之聖藥也。
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雍盛。
當歸、甘草(炙)、前胡、厚朴(各二兩),半夏曲五兩、紫蘇子(五兩),陳皮(三兩半),上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一枚、水一鍾,煎,不拘時服。
橘皮半夏生薑湯,治咳逆嘔吐。
人參五分、甘草五分、橘皮一錢、半夏一錢。上生薑三片、棗一枚,水一鍾半,煎半鍾服。
瓊玉膏,治虛勞乾咳,有聲無痰。火乘肺金,氣極而嗚,平人服之益壽延年。又治三消最妙。
生地黃(取汁,重籮濾過,熬成膏,煎,去浮沫再濾)、人參(去頭蘆取淨末)、白砂(蜜湯煉熟,去粗末)、白茯苓(去皮蒸爛,去水,去筋絲,曬乾取淨末),上四味共入一處,攪勻重籮濾過,納磁壇內,用密葛打成綿紙,封固壇口七、八層,懸於大鍋內,用桑柴火煮一晝夜,如水涸旋,添熱水,煮畢取出,沉於井中,水浸一晝夜,出火毒,取出又煮一時,出水氣。如遇夏時熱,放陰涼所在,或埋地中。
其制時要靜處,不聞雞犬。每日湯、酒隨便進二三服。
蒸梨方,用香梨幾顆(安一器內),前胡(切片)、薄荷葉各一錢,五味子、紫菀各二錢,竹茹一兩(將此藥覆梨四圍),新汲水和蜜漉濕,蒸梨爛熟,露一夜,不拘時食。
二母散,治久嗽不愈,久服除根。
知母、貝母各等分,為細末,老生薑切片,蘸藥細齧,白湯下。又:陳皮(去白,五錢)、半夏(薑製,二錢五分),為末,分二服,水一鍾,姜十片,煎七分,食遠服。
九仙茶,治久嗽,明目益人。
九月九日採嫩側柏葉,不拘多少,九蒸九曬,磁罐收貯,代茶。
風寒者,主發散、行痰。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桔梗之類。風寒鬱熱於肺,夜嗽者,三拗湯;脈大而浮,有熱,加黃芩、生薑。
咳嗽,遇寒則發者,此寒包熱也,解表熱自除。枳殼、桔梗、麻黃、防風、陳皮、紫蘇、木通、黃芩。嚴寒去芩加杏仁,感冷則嗽,膈上有痰,二陳湯加南星、枳殼、黃芩、桔梗、蒼朮、麻黃、木通、生薑。
聲啞為寒,宜細辛、半夏、生薑、辛以散之。
嗽屬火者,有聲,痰少面赤,主降火、清金、化痰。海石、瓜蔞、青黛、桔梗、半夏、香附、訶子、青皮之類,蜜丸噙化。
白話文:
咳嗽門(附哮喘嘔逆)
- 參蘇飲(做法請參考感冒篇)。
- 二陳湯(做法請參考痰門篇)。
- 萬金膏(是治療各種咳嗽的首選方劑)。
- 材料:天冬(去心,300克)、杏仁(泡過並去皮尖,120克)、貝母(120克)、百合(120克)、百部(120克)、紫菀(90克)、款冬(150克)。
-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細,用流動的清水煎煮三次,每次取汁,去渣不用。將三次藥汁混合,加入麥芽糖240克、蜂蜜600克,再次蒸煮。再加入阿膠120克、白茯苓(去皮)120克(磨成粉末並曬乾),將後兩味藥粉加入之前的藥汁中,攪拌均勻成糊狀,製成膏狀。
- 服用方法:不限時服用,可頻繁服用。是治療虛勞咳嗽的良藥。
- 蘇子降氣湯:治療虛陽上攻,氣機不順,上實下虛,痰液堆積的情況。
- 材料:當歸、炙甘草、前胡、厚朴(各60克)、半夏曲150克、紫蘇子150克、陳皮105克。
- 服用方法:每次取藥粉15克,加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一碗煎煮,不限時服用。
- 橘皮半夏生薑湯:治療咳嗽、氣逆嘔吐。
- 材料:人參1.5克、甘草1.5克、橘皮3克、半夏3克。
- 服用方法:加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半碗服用。
- 瓊玉膏:治療虛勞乾咳,有聲音但無痰。也適用於火邪侵襲肺部,氣喘到極點發出聲音的情況。健康的人服用可增壽延年。此方對治療消渴症(三消)也極有效。
- 材料:生地黃(取汁,用細篩網過濾,熬製成膏狀,去除浮沫後再過濾)、人參(去蘆頭取淨粉)、白砂糖(用蜜水煉製成熟,去除粗末)、白茯苓(去皮蒸熟,去除水分和筋絲,曬乾取淨粉)。
- 製作方法:將上述四味藥材混合攪拌均勻,用細篩網過濾。放入磁罐中,用厚棉紙封住罐口七八層,懸掛在大鍋內,用桑木柴火煮一晝夜。如果水煮乾了,就添加熱水。煮好後取出,浸泡在井水中一晝夜,去除火毒,取出後再煮一小時,去除水氣。如果夏天炎熱,就放在陰涼的地方或埋在土裡。
- 注意事項:製作時要保持安靜,不要聽到雞鳴犬吠。每日可用湯或酒隨意服用二三次。
- 蒸梨方:取幾個香梨(放入容器中),加入前胡(切片)、薄荷葉各3克、五味子、紫菀各6克、竹茹30克(將這些藥材覆蓋在梨的四周),用新汲取的清水和蜂蜜浸濕,蒸至梨軟爛,放置一夜,不限時食用。
- 二母散:治療久咳不癒,長期服用可根治。
- 材料:知母、貝母等量,磨成細粉。
- 服用方法:取少許藥粉,沾在老生薑片上細嚼,用白開水送服。
- 另一個配方:陳皮(去白,15克)、半夏(薑製,7.5克),磨成粉,分兩次服用。用水一碗,加生薑十片,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
- 九仙茶:治療久咳,明目益人。
- 材料:在九月初九採摘嫩側柏葉,不拘數量,經過九蒸九曬,放入瓷罐中儲存,代替茶飲用。
- 風寒咳嗽:應以發散、化痰為主。使用二陳湯,再加麻黃、杏仁、桔梗等藥材。若風寒鬱積在肺部,晚上咳嗽,則用三拗湯。如果脈象大而浮,有發熱,則加黃芩、生薑。
- 咳嗽,遇冷就發作:這是寒包熱的情況,應解表散寒,熱自然會消除。可選用枳殼、桔梗、麻黃、防風、陳皮、紫蘇、木通、黃芩等藥材。若嚴寒時,可去除黃芩加杏仁。如果因受涼而咳嗽,且膈上有痰,則用二陳湯,再加南星、枳殼、黃芩、桔梗、蒼朮、麻黃、木通、生薑等藥材。
- 聲音沙啞屬於寒症:應使用細辛、半夏、生薑等辛散藥材來治療。
- 咳嗽屬於火症,有聲音、痰少、面色發紅:應以清熱降火、清肺化痰為主。可選用海石、瓜蔞、青黛、桔梗、半夏、香附、訶子、青皮等藥材,製成蜜丸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