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6)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6)
1. 濕治門
茯苓滲濕湯,治濕熱積蓄,發為黃疸,小便不利等症。
茵陳七分,白茯苓六分,豬苓、澤瀉、白朮、枳實、蒼朮、黃連各五分,山梔子、黃芩、防己、青皮各四分,上水二鍾、煎七分,食前服。
羌活勝濕湯,治外傷濕熱頭痛,脊強腰似折,項似拔。
羌話、獨活各一錢,藳本、防風各五分,蔓荊子三分,川芎二分,甘草五分,上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柤,食後溫服。如身重腰沉加黃柏一錢、附子五分、蒼朮二錢。
三花神佑丸,治一切沉積痰飲,食下即吐,風濕諸病,或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症,風痰涎嗽等症。
大黃一兩,牽牛二兩,芫花(醋拌炒)、甘遂、大戟各半兩,上為細末,滴水丸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無時。
白話文:
【茯苓滲濕湯】,用於治療因濕熱積聚所導致的黃疸,以及小便不順等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茵陳七分,白茯苓六分,豬苓、澤瀉、白朮、枳實、蒼朮、黃連各五分,山梔子、黃芩、防己、青皮各四分。使用方法是,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七分,應在飯前服用。
【羌活勝濕湯】,適用於因外感濕熱而導致的頭痛,脊椎僵硬,腰部好像被折斷,頸部緊繃等症狀。
藥方成分有:羌活、獨活各一錢,藳本、防風各五分,蔓荊子三分,川芎二分,甘草五分。同樣地,也是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去渣後在飯後溫服。如果身體沉重、腰部沈澱,可再加入黃柏一錢、附子五分、蒼朮二錢。
【三花神佑丸】,能治療各種長期積存的痰飲問題,例如食物下肚即吐,風濕病,或者因風熱燥鬱所引起的肢體麻木,行走時感到疼痛,以及風痰、咳嗽等症狀。
藥方成分有:大黃一兩,牽牛二兩,芫花(醋拌炒)、甘遂、大戟各半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子,初次服用五丸,每次增加五丸,用溫水送服,不限定時間。
2. 痰火門
升發二陳湯,治痰鬱火邪在於下焦,大小便不利,此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橘紅、茯苓各一錢,川芎八分,半夏一錢半,柴胡六分,防風五分,升麻七分,甘草五分,葛根七分,上姜水煎服。痰在上部去升麻,加蘇子。
健脾清火化痰丸,白朮(二兩五,炒),枳實(麩炒)、天冬(去心)、枯芩(酒炒)、瓜萎仁(去油)、海粉各一兩,玄明粉、香附(童便浸炒)、桔梗、連翹各五錢,青黛二錢(要真者),末之,煉蜜,人薑汁少許為丸、黍米大,每五十丸淡薑湯下,空心、食後、臨臥日三服。
清金利膈膏,治勞心過甚,胸膈痛,嗽有痰,不耐辛苦,此勞碌致火上炎作痛也,最效。
桔梗、馬兜鈴各四兩,沙參、龍眼肉、陳皮(去白,各二兩),香附米(童便浸曬,二兩),天冬、麥冬(俱去心洗)、粉草、貝母(洗去心)、五味子(肥者洗)、白茯苓(去皮)、紫菀(洗)、酸棗仁(炒研,各一兩),杏仁(煮去皮尖,炒研)、白芥子(白大者紙炒)、沒藥(另研極細,各五錢),上前十六味,咀片入砂鍋,內東流水或極甜水,桑柴火煮,水少漸添,滾水至藥無味止,新布濾出渣,將汁以文火再熬,漸至黑稠加入沒藥,再加煉蜜四兩,攪勻注磁器內,坐冷水中三日,其水一日七換,取出,不拘時白湯點服三、四茶匙。忌胡椒、蒜、羊肉、豬首、酒,亦節用。
土大夫不可一日少此藥也。
十金定喘丸,治一切痰喘,坐臥不安。
人參(一兩五錢),沉香、紫菀各五錢,紫蘇葉、枳殼(炒,各二錢),甜葶藶(炒)、桔梗(各四兩),桑白皮(二錢五分),五味子(三兩),款冬花(一兩),烏梅肉(四兩),末細,麻黃五個去根銼,鍘丸彈子大,用粗碗內磨化,白湯約半鍾,頓熱,俟病人睡濃,喚醒即與服之,仍令仰臥即愈。
又:絲瓜,燒存性,為末,棗肉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酒下。
又治痰迷心竅方,大黃一兩、菖蒲八錢、巴豆(八粒,去油)、細末,每三錢烙焦餅,茶下。
治虛火喘嗽,人乳、童便各一盞,竹瀝半盞,薑汁二匙,重湯煮服。又:姜蠶炒,去頭絲,為末,生蜜調服。
又:公豬肉不見水,銀簪扎爛,入莧菜子,蒸爛五更食。
滾痰丸,治一切怪症痰火,癲狂,氣喘咳嗽,痰唾稠黏,頭眩耳響,煩躁欲狂,大便不通,咽乾口苦。
黃芩(一斤,酒洗)、大黃(一斤,酒蒸)、沉香(一兩二錢)、礞石(三兩,火硝同煅如金色),上為末,清水滴丸綠豆大,每服一錢臨臥服,次早當下痰,如無,至夜再服。
竹瀝達痰丸,治一切痰飲,胸膈壅塞,脾虛不運,咳嗽吐痰、咽喉不利。
橘紅(一斤,去白)、枳殼(八兩,麩炒)、黃芩(八兩,酒洗)、白茯苓(四兩)、半夏曲(四兩,炒)、生甘草(四兩)、白芥子(四兩,炒)、神麯(四兩,炒)、貝母(四兩)、天花粉(五兩)、竹瀝汁一碗,上為末,竹葉湯合竹瀝,滴丸綠豆大,食遠,白湯下百丸。
白話文:
【痰火門】
【升發二陳湯】適用於下焦痰鬱火邪,導致大小便不順的情況,此藥能促進大便順暢及增加小便排泄。
成分包括橘紅、茯苓各3克,川芎2.4克,半夏4.5克,柴胡1.8克,防風1.5克,升麻2.1克,甘草1.5克,葛根2.1克,以上藥材以薑水煎煮服用。若痰在上部則不需使用升麻,改加蘇子。
【健脾清火化痰丸】成分為炒白朮75克,麩炒枳實、去心天冬、酒炒枯芩、去油瓜萎仁、海粉各30克,玄明粉、童便浸炒香附、桔梗、連翹各15克,真青黛6克,研磨成粉末後,以煉蜜和薑汁混合製成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50丸,淡薑湯送下,空腹、飯後、睡前每日三次。
【清金利膈膏】適用於過度勞心導致胸膈疼痛,咳嗽且有痰,無法忍受辛勞的情況,此藥非常有效。
成分包括桔梗、馬兜鈴各120克,沙參、龍眼肉、去白陳皮、童便浸曬香附米各60克,去心天冬、麥冬、粉草、貝母、五味子、去皮白茯苓、洗紫菀、炒研酸棗仁各30克,煮去皮尖炒研杏仁、白大者紙炒白芥子、另研極細沒藥各15克。將前16種藥材切片,放入砂鍋,以東流水或極甜水,桑柴火慢煮,水少時補充,煮至無味為止,用新布過濾出渣,將汁液以小火熬至黑色稠厚,加入沒藥,再加入煉蜜120克,攪拌均勻倒入磁器,冷卻於水中三日,每日換水七次,取出後可隨時以白湯點服三、四茶匙。忌食胡椒、蒜、羊肉、豬頭、酒。
【十金定喘丸】適用於各種痰喘,坐臥不安的情況。
成分為人參45克,沉香、紫菀各15克,紫蘇葉、炒枳殼各6克,炒甜葶藶、桔梗各120克,桑白皮7.5克,五味子90克,款冬花30克,烏梅肉120克,磨細後加入五個去根銼麻黃,製成彈子大的丸狀,以粗碗內磨化,白湯約半杯,熱服,待病人熟睡時喚醒服用,仰臥即可康復。
另外,絲瓜燒存性,研末,以棗肉製成彈子大的丸狀,每次服用一丸,酒送下。
【治痰迷心竅方】大黃30克、菖蒲24克、巴豆(八粒,去油)研成細末,每次服用3克,烙焦餅,茶送下。
【治虛火喘嗽】人乳、童便各一杯,竹瀝半杯,薑汁一大匙,重湯煮服。另外,姜蠶炒,去頭絲,研末,生蜜調服。
【公豬肉治療法】公豬肉不要沾水,用銀簪扎爛,加入莧菜子,蒸爛於五更食用。
【滾痰丸】適用於各種怪症痰火,癲狂,氣喘咳嗽,痰唾稠黏,頭眩耳響,煩躁欲狂,大便不通,咽乾口苦。
成分為黃芩500克(酒洗)、大黃500克(酒蒸)、沉香36克、礞石90克(與火硝同煅至金色),研成粉末,清水滴丸至綠豆大小,每次服用3克,睡前服用,次日早晨應會排痰,若無,至夜再服。
【竹瀝達痰丸】適用於各種痰飲,胸膈壅塞,脾虛不運,咳嗽吐痰,咽喉不利。
成分為橘紅500克(去白)、麩炒枳殼240克、酒洗黃芩240克、白茯苓120克、炒半夏曲120克、生甘草120克、炒白芥子120克、炒神麯120克、貝母120克、天花粉150克、竹瀝汁一碗,研成粉末,竹葉湯合竹瀝,滴丸至綠豆大小,飯後以白湯送下100丸。
【瓜蒂散】適用於中風等症,痰盛需催吐的情況,癇病亦可使用。
成分為瓜蒂、赤小豆各等分,研成細末,每次使用1.5克,強壯者可用3克,以白湯調下,不拘時間。若不吐,可加入齏汁半杯,頓服,並用雞翎刺激喉嚨;若吐不停,可用麝香湯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