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4)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4)
1. 感冒門
兩解神效方,內外兩感,腑臟俱病,欲表則有里,欲下則有表,表裡不能一致,故云:兩感者不治。然稟有虛實,感有深淺,未有不治而獲安者也,立此酌用焉。
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黃芩、黃連、蒼朮(米泔浸)。白朮、甘草(炙)、川芎,細辛各三錢,生地、知母(各一兩),每服五錢,水煎熱服。不解,連服三、四劑。
雙解散,通聖、天水各一半,水二鍾,生薑三片,蔥白三根,同煎七分,熱服,取汗。
參蘇飲,紫蘇一錢、前胡二錢、桔梗一錢、枳殼一錢、乾葛二錢、陳皮一錢、半夏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七分、人參七分、木香(五分,氣盛者去之),生薑,棗子,煎,食後溫服。
小柴胡湯,柴胡一錢、黃芩一錢,人參一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葛根柴胡湯,柴胡一錢半、蒼朮一錢、荊芥一錢、麻黃一錢、甘草、當歸五分、葛根五分,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葛根蔥白湯,葛根一錢、芍藥一錢、知母一錢、川芎一錢、生薑三錢、蔥白五寸,水二鍾,煎一鍾服。
九味羌活湯,(方見瘟疫)。
小承氣湯,去上焦之痞熱。
大黃四錢、厚朴二錢、枳實一錢,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生料五積散,治身體拘急,四肢浮腫,腰膝疼痛,胸膈停寒,臍腹脹滿,脾胃宿食不消,痰飲不行,嘔逆噁心,內傷生冷,外感風寒,婦人經事不通,飲聚膈上;可以探吐。
陳皮、乾薑、半夏、茯苓、枳殼、麻黃、桔梗、官桂、厚朴、蒼朮、白芷、川芎、當歸、芍藥各八分、甘草(炙,五分),上水二鍾,姜三、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咳嗽加杏仁、桑白皮;身體痛加羌活、柴胡;手足風緩加烏藥、防風;腰痛加杜仲、小茴香;手足拘攣加秦艽、牛膝;大便秘甚者加大黃:小便不利加木通、滑石;兩脅肋痛脹加青皮、柴胡;嘔逆作酸加黃連、吳茱萸;表虛自汗去麻黃,加桂枝;口燥渴去乾薑、半夏,加葛根、天花粉。
白話文:
【感冒門】
這是一個能有效治療內外兩感的神奇配方,當你的腑臟都生病了,想從外表治療卻有內在問題,想從內部解決卻有外表的症狀,表裡不能同步治療,所以說:兩感的人很難治癒。然而,人的體質有虛有實,感受疾病的程度也有深有淺,沒有不治療就能康復的道理,因此制定此方供適度使用。
主要成分包括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黃芩、黃連、蒼朮(米泔浸泡)、白朮、炙甘草、川芎、細辛各三錢,生地、知母各一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若病情未減輕,可連續服用三到四次。
「雙解散」,由通聖和天水各半組成,加兩杯水,三片生薑,三根蔥白,一同煎至剩下七分,趁熱服用,促進出汗。
「參蘇飲」,紫蘇一錢、前胡二錢、桔梗一錢、枳殼一錢、乾葛二錢、陳皮一錢、半夏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七分、人參七分、木香五分(氣盛者去掉),加上生薑、棗子,煎煮後飯後溫服。
「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各一錢,兩杯水,三片薑,一枚棗,煎煮後服用。
「葛根柴胡湯」,柴胡一錢半、蒼朮一錢、荊芥一錢、麻黃一錢、甘草、當歸、葛根各五分,兩杯水,三片薑,一枚棗,煎煮後服用。
「葛根蔥白湯」,葛根、芍藥、知母、川芎各一錢、生薑三錢、蔥白五寸,兩杯水,煎至一杯服用。
「九味羌活湯」,詳見瘟疫部分。
「小承氣湯」,專治上焦的痞熱。大黃四錢、厚朴二錢、枳實一錢,兩杯水,煎至一杯,溫服。
「生料五積散」,治療身體僵硬,四肢浮腫,腰膝疼痛,胸膈寒冷,腹部脹滿,脾胃食物消化不良,痰飲不暢,噁心嘔吐,內傷生冷,外感風寒,女性月經不調,飲食聚集於膈上;可以催吐。
成分包含陳皮、乾薑、半夏、茯苓、枳殼、麻黃、桔梗、官桂、厚朴、蒼朮、白芷、川芎、當歸、芍藥各八分、炙甘草五分,兩杯水,薑三到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咳嗽加杏仁、桑白皮;身體疼痛加羌活、柴胡;手足風緩加烏藥、防風;腰痛加杜仲、小茴香;手足拘攣加秦艽、牛膝;大便祕結嚴重者加大黃;小便不暢加木通、滑石;兩側脅肋痛脹加青皮、柴胡;噁心嘔吐加黃連、吳茱萸;表虛自汗去麻黃,加桂枝;口渴去乾薑、半夏,加葛根、天花粉。
2. 瘟疫門
太一救苦散,治疫氣時行,道途寒熱,神驗奇驗。
煉過芒硝三錢、雄精三錢、硃砂三錢、麝香五個,上藥研極細,貯小磁罐,遇患人先將溫水擦眼後,用骨簪蘸藥點兩大眼角,臥暖處,出汗即愈,不可坐臥風處,如復發仍照前法點之,無不效者。
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門)。凡瘟疾初起之時,於未病之先服之,則邪自不犯。
瘟疫發斑,淡豆鼓一兩六錢、生地二兩六錢,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渣,雄黃(豆大)一塊、麝少許,為末調服。
身腫,蒸馬糞敷之即愈;食後,即用所食之物燒,研末,米飲服二、三錢。勞復因交內腹痛,卵腫,蔥白搗爛,醋一盞,和服效。陰陽易,拘急,拳攣小腹急痛,頭不能舉,速汗之,過四日不治。用藍葉一把,雄鼠屎二十一枚,水二鍾,煎一鍾,服之即汗。
避時疫神效方,治一切不正之氣,卻瘟疫,除寒濕。疫盛行時,車前子隔紙焙為末,服一鍾,即不染。
防瘟疫傳染,將初病人衣服於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若向人問病,先以清油抹鼻孔,又拈紙於鼻內,取嚏三、五聲,又用雄黃研細塗鼻孔中,與病人同床亦不傳染。初洗臉後,及臥時點。
五瘟丹,甘草(甲己年為君)、黃芩(乙庚年為君)、黃柏(丙辛年為君)、梔子(丁壬年為君)、黃連(戊癸年為君)、香附減半、紫蘇(減半,生用),冬至日大黃二兩熬膏為丸,硃砂、雄黃為衣,貼金箔,每服一丸,冷水。
敗毒散,治四時瘟疫。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白茯苓、人參各等分,甘草減半,每服五錢,水鍾半,姜三片,煎一盞,溫服,日三服以效為度。
又活人心統方,蒼朮(米泔浸一宿)、麻黃、黃芩、乾葛、川芎、升麻、甘草等分,蔥白,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春加柴胡、防風、薄荷;夏加石膏、滑石、黃連;秋加羌活、前胡、枳殼;冬加薑桂、白芷、細辛。
又方,疫氣行時,祭張元伯神即愈。
用棗一枚、咒□華表柱念七遍,望天,取氣一口吹棗上,令病人嚼吃,湯水任下,此三字鬼之祖名也。
九味羌活湯,治□觸冒四時不正之氣,憎寒壯熱,頭疼身痛,口渴,水病腰以上腫,微汗則愈□,服尤妙。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甘草四分,細辛八分,川芎八分,白芷一錢,生地一錢,黃芩一錢,上水二鍾,煎至一鍾,溫服。
白話文:
[瘟疫防治篇]
太一救苦散:能治療流行瘟疫,旅途中的寒熱症狀,效果神奇。配方包括經過煉製的芒硝、雄精、硃砂各三錢,以及麝香五個,全部藥材研磨至極細後,裝在小瓷罐內保存。遇到患者時,先用溫水擦拭患者眼睛,然後使用骨簪沾取藥粉點於兩眼大眼角處,讓患者躺臥在溫暖的地方,直到出汗即可見效。患者切記不可在風處坐臥,如果病情復發,依舊按照上述方法處理,無不應驗。
藿香正氣散(具體方劑可見於霍亂門):在瘟疫初發之際,尚未患病前服用,可預防邪氣侵擾。
瘟疫發斑:淡豆鼓一兩六錢、生地二兩六錢,加入三碗水煎煮至一碗,濾去殘渣,再加入一塊豆大的雄黃和少量麝香,調勻後服用。
身體腫脹:將馬糞蒸熱後敷於患處即可治癒;進食後,使用食物燃燒後的灰燼研磨成粉末,以米湯送服二至三錢。房事後腹部疼痛,睾丸腫脹,可以將蔥白搗碎,加入一杯醋混合後服用,有顯著效果。陰陽交合後出現的腹痛、肌肉緊繃、小腹急痛,頭部無法抬起,應迅速發汗,超過四天則難以治療。使用一把藍葉和二十一個雄鼠屎,加入二鍾水煎煮至一鍾,服用後即會發汗。
避時疫神效方:能抵抗一切不正之氣,驅逐瘟疫,除去寒溼。當疫情流行時,將車前子夾在紙間烘焙至幹,研磨成粉末,服用一鍾,便不會感染。
防瘟疫傳染:將初病者的衣物放在蒸鍋上蒸過,全家人就不會被感染。若要探望病人,先在鼻孔塗抹清油,並用紙條塞入鼻內,引發打噴嚏三到五次,再將雄黃研磨成細粉塗抹在鼻孔中,即使與病人同牀也不會被傳染。剛洗臉後或準備睡覺時,都可進行此步驟。
五瘟丹:甘草(甲己年爲君)、黃芩(乙庚年爲君)、黃柏(丙辛年爲君)、梔子(丁壬年爲君)、黃連(戊癸年爲君)、香附減半、紫蘇(減半,生用),在冬至日用大黃二兩熬製成膏狀,以硃砂、雄黃爲外衣,貼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以冷水吞服。
敗毒散:能治療四季瘟疫。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白茯苓、人參各等分,甘草減半,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鍾半的水,加入三片姜,煎煮成一盞,溫服,每日三次,以見效爲準。
又活人心統方:蒼朮(米泔浸一宿)、麻黃、黃芩、乾葛、川芎、升麻、甘草等分,蔥白,加入二鍾水,三片姜,煎煮至八分,飯前服用。春季加柴胡、防風、薄荷;夏季加石膏、滑石、黃連;秋季加羌活、前胡、枳殼;冬季加薑桂、白芷、細辛。
另一方:疫情流行時,祭祀張元伯神即可痊癒。
使用一枚棗子,在華表柱上唸咒語七遍,面向天空,取一口氣吹在棗子上,讓病人咀嚼食用,可以隨意飲用湯水,這是三個字鬼的祖先名字。
九味羌活湯:能治療接觸四時不正之氣引起的惡寒高熱、頭痛身痛、口渴、水腫等症狀,輕微發汗即可痊癒,尤其適用於此症。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甘草四分,細辛八分,川芎八分,白芷一錢,生地一錢,黃芩一錢,加入二鍾水,煎煮至一鍾,溫服。